城市性质与规模与城市用地的选择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 章到第 18 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 章到第 18 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亳州城市性质与规模

亳州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亳州市中心城的城市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药都、以中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型轻工商贸旅游城市。
其主要职能有:(一)亳州市域中心城市(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中华药都,商贸城市(四)食品轻工业城市二、城市规模(一)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22年城市人口为58万人,中期2022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100万人。
(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22年控制在62.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8.3平方米左右;中期2022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一、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纵观的亳州城市建设史,城市空间拓展特色明显,经历了由点状形成、轴向扩展、集约组团式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都是向南发展,适当向西、向北和向东发展。
二、现状空间格局目前,城市布局形态初步形成由集中的涡北区、老城区、政务区三个板块组成的“一城三组团”布局轮廓。
现状中心城空间格局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城乡界限模糊,土地开发强度由中心向边缘递减。
老城区开发强度受名城保护影响,开发强度不大,新城区以政务区为中心开发强度逐渐增大。
2、城市拓展受交通(京九铁路)、河流、生态等要素影响。
中心城区的发展多沿重要道路呈指状拓展,其中沿G311国道、G105国道和S307省道等较为明显。
三、现状建设用地分析(一)现状建设用地分析截止2022年底,亳州市市区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以现状人口40万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5平方米/人。
(三)发展方向选择通过用地评定和发展方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性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向南、向西为主,适度向北,跨过铁路向东发展。
空间发展策略可概括为“南进、西拓、北调和东跨”。
五、空间发展构思(一)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强化中心城市职能(二)协调名城保护与新区发展的关系(三)建设城市新中心,加强服务功能(四)现代中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与亳州工业园扩张与提升并举六、规划空间结构“一带二轴六区”(一)一带—涡河文化旅游带(二)二轴—希夷大道、药都大道城市发展轴(三)六区1、涡北片区2、老城区3、城市中心区4、南部片区5、西部片区6、道东片区七、用地布局规划(一)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构筑与城市长远发展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期末,公共设施总用地规模达到1518.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15.2%。
城规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我国所称的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或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或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又称建筑控制线。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城市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的取水、水质处理、输水和配水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2、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用地类型增多,工业、商业、居住、仓储用地、公共建筑、金融机构、铁路、车站、码头。
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3、城市性质的特征 ① 动态性
② 多元化 ③ 纲领性 ④ 主观客观结合的特性
4、确定和认识城市性质
①认识城市性质(怎样确定)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 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城市其他主要职能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C.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可采用绿化、截流 和护坡等方式防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第三产业
城市 规划 原理
农、林、牧、渔、水利业 工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金融、保险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
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1)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 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

7 ) 特殊职能的城市:
特殊职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布局上占主导地位,规划异与一般城市。 A. 革命纪念性城市: B. 风景旅游、修疗养为主的城市: C. 边贸城市:满洲里、景洪、伊宁、二连浩特等。
2. 根据城规法,按人口规模分:
1) 大城市:≥20万。 2) 中等城市:20-50万。 3) 小城市:<20万。 习惯上:≥100万为特大城市。
②城市的重心位置
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 重心位置,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的最短的效果。E.g.:
③城市的边缘位置
即城市区位追求位于区域边缘并邻接于其他影响其发展的区域。这种位置 非常有利,可以成为两个或多个地区的贸易中心。这种边缘位置既可以在不同 的地形区域和经济区域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或其他人文因素之间。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出的对 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性。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 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编制总体规划时
②战略重点:
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事关全局的关键部门和
地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中比较长时期发挥作用的行业或地域,具有阶段性。 战略重点通常 表现在:
a.在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b.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科技,能源,交通,教育常被列为发展重点。 c.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③战略措施:
总结:①首先要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予以充分关注,赋予她经济意义。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的确定

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沈阳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划分,统一为“居民户口”
2.城市人口的变化。 一个城市的人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它主要受到自然增长与机
械增长的影响,两者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
基本职能: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2.城市职能分类
(1)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职能。 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 地区性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等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第一节 城市性质的确定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 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 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的确定及其方法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如: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 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 边防城市 经济特区城市等
确定城市性质时应注意
1.要突出特色 2.不回避难免的“雷同” 3.避免罗列
如某某工业、、、、、某某工业为主的城市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 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死亡率则受年龄构成、卫生保健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等因 素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已由解放初期的高出 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趋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 10 ‰一 12 ‰左右。
城市规划与管理选择题

第六章城市总体规划一、名词解释1、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3、城市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4、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城市发展中有重大意义的、全局性的谋划。
5、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6、职业构成:在一定年龄(比如15岁)以上的人口中按个人在业状况划分的各个部分的人数或所占的比重。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答: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原则。
答:(1)适宜性原则;(2)收入弹性原则;(3)生产率上升率原则;(4)市场分布原则。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有哪些?答:(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即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4、简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答: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5、简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答: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建筑设计(知识)内容讲解:城市规模、性质及用地要点

建筑设计(知识)内容讲解:城市规模、性质及用地城市规模与性质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一)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
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确定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二)城市分类城市分类,一般有按城市性质、按城市规模和按行政建制分类等几种方法。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类如下:(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城市。
(三)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指的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用的规模,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我国按城市人口规模把城市分为四类:(1)特大城市,指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2)大城市,指人口50万以上不足100万的城市;(3)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4)小城市,指人口6万以上不足20万的城市。
我国建国以来一贯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
估算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和综合平衡法。
例:某城市人口70万,该城市属于(b)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中等城市;d小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2)比例法
•
根据某一类关键人口总数乘系数得出人口总数。常用的有劳动平 衡法和带眷系数法。主要是分析城市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需要量, 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中,对城 市规模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力需要量;而劳动力需要量就要受“按 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客观规律所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 度和规模,就为计算人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劳动平衡法是我国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建 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 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由于抚养人口的比重,可用分析居民年龄构成的方法来决定;服务人 口的比重,可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规模、作用和特点来 确定;因而,在掌握城市基本部门工作职工的绝对数值后,就可按照 下列公式计算 •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1-基本人口的%) =基本人口/1-(服务人口的%+被抚养人口的%)
城市性质与用地规模确定 和城市用地选择
T
he nature and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land used for cities and
urban land use choice
C
城市性质与规模
ITY DESIGNATED FUNCTION AND SIZE
C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 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1.6 表达城市性质的方法和要领
■ 分析该城市历史上的和现状的城市职能,继承和发展其中合理的 部分; ■ 结合本城市的优势,分析今后可能和合理的发展变化,确定城市 在规划期的职能;
城市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城市性质。
•
•
• •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1.4 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
•
• • • • • •
(1)城市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 任务与要求; (2)城市性质的制定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 (3)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 (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 (5)城市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 (7)确定城市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革命历史城市 –风景旅游城市
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边境城市
• 特区城市
–行政特区 –经济特区 香港、澳门 深圳、珠海、大连、黑河、绥芬河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1.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 • •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 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 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 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 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 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 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 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 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城市规模
• 2. 城市规模的研究
city size
•
城市规模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 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 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报告必须经上一级政府 的计划、建设和土地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总体规划的编 制。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2.2 城市人口规模
• •
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 对规划期限末城市的人口总数作出判断。 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关系,影 响和决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因素非常众多。制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是一项 计划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向公安部门了解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 化情况,也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了解由于发展计划而引起的人口机械变动, 从中找出规律,制定正确的人口发展规模。估算城市人口要多方面考虑。 应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环境的 容量等。
城市性质
•1.1 城市类型 • 综合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 –县城
首都及直辖市 省会城市 及计划单列市 地级市 及县级市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
–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 » 一种工业 包钢、鞍山、克拉玛依 » 多种工业 上海、青岛、唐山
■ 最后概括并适当表述城市性质。
■ 城市性质的表述应简明扼要,一要突出特色,二不回避 “雷同”, 三要避免罗列。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1.7 案例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 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安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北地区中心城市。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1.3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 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结合。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 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 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1)从地区着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 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与邻近城市 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 (2)全面调查分析本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政治、 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 命纪念地等等。 (3)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生产和 建设事业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这些意图和要求的客观依据。 (4)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进行地区综合平衡,明确
城市规模
• 2.2 城市人口规模
•
city size
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 的结果对规划期限末城市的人口总数作出判断。 • 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关 系,影响和决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因素非常众多。制定城市人口发展 规模,是一项计划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向公安部门了解人口 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也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了解由于发展 计划而引起的人口机械变动,从中找出规律,制定正确的人口发展 规模。估算城市人口要多方面考虑。应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 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环境的容量等。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 铁路枢纽 » 港口城市
郑州、鹰潭、徐州 上海、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大连、青岛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 北海
伊春、加格达奇、牙克石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 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太原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成都、 遵义、延安 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肇 黑河、满洲里、丹东(、广州等)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大连:大连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 淄博:淄博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 太原: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 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宜昌: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 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city size
内容
ONTENTS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1.城市性质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与担负的 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 城市的职能,也就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 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 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因 为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合理选择建设项目有利于 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城市总体布局,组织城市用地和安排各项设施
•
根据年龄构成的统计资料和现阶段劳动构成的分析和预测: 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一般可控制在42~52%;服务人口的比例可 控制在17~26%左右(大城市较高,小城市较低);基本人口的比例可 控制在27~36%(大城市较低、小城市较高)。这几个比例不是一成不 变的,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或城市性质的演变 而变化的。
city size
●
产业与职业构成
● 文化构成 2.1.3 城市流动人口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 临时流动人口两类。前者是指外地或外国来本市从事公务、商务 的人员,临时工,季节工,借调、支援人员等;后者指前来开会、 参观学习、工作出差、游览以及路过而短时间停留的人。流动人 口比例直接牵涉到城市交通、商业、服务行业等的规模与布置。 流动人口的数量,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的广泛展开而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