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日常急救知识普及的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近年来,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急救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在我校医学生中,对于急救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还存在一定的现状问题。
本文将对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
根据对我校100名医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生对于急救技能的了解程度较低。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医学生只知道CPR(心肺复苏术)和基本的急救流程,对其他急救技能如止血、疏通呼吸道等知之甚少。
仅有10%的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PR技能,并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用。
对于医学生对急救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医学生认为急救技能并非自己的专业所需,对其学习兴趣缺乏。
还有约30%的医学生以学业繁忙为理由,并未全面学习急救技能。
这种学习态度的存在,导致医学生对于急救技能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了急救技能掌握程度的不足。
医学生在急救技能培训方面的资源匮乏也是造成现状问题的原因之一。
我们发现,仅有少数医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急救培训课程,而更多的医学生则抱怨无法获得相关资源和培训机会。
急救技能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待改进,过于理论化和单一,无法真正提升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应加大急救技能的培训力度,将其纳入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体系中,并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学校可以与相关的医疗机构合作,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加深对急救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还可以推出一些针对性的急救技能大赛、培训班等活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校医学生对于急救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仍存在不足,急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改善。
只有通过加强培训、提供更多资源和实践机会,才能够真正提升医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才。
急救知识问卷调查

急救知识问卷调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救知识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为了了解大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急救知识问卷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一、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1.1 大多数受访者知道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操作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难点。
1.2 少数受访者对于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1.3 受访者普遍认为学习急救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愿意参加相关培训。
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2.1 大部份受访者表示在面对急救情况时能够保持镇静,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2 少数受访者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慌乱,需要加强应对急救情况的训练和演练。
2.3 受访者普遍认为急救器材的配备和熟练使用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三、急救知识的学习途径3.1 大多数受访者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在线课程等方式学习急救知识。
3.2 一部份受访者通过阅读急救手册、观看急救视频等自学方式提高急救技能。
3.3 受访者普遍认为急救知识的学习途径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四、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便运用急救知识,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4.2 少数受访者认为急救知识只在紧急情况下才干发挥作用,平时并不重要。
4.3 受访者普遍认为急救知识的应用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个领域。
五、提高公众急救意识的建议5.1 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2 建立更多的急救培训机构,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
5.3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规范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行为。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受访者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医学更加依赖。
然而,突发意外事件往往是无
法避免的,而及时的急救技能则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急救技能
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我校医学生的急救技能现状。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了来自我校医学生的数据。
经过统计结果显示,大多
数医学生接受过急救培训,但只有少数人拥有专业证书,如CPR证书。
此外,只有不到
1/4的人曾参与过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包括模拟急救、演练或实地应急救援。
这说明虽然
大多数医学生已经接受了急救培训,但却缺乏实践经验。
接着,我们对医学生的基本急救技能知识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基本急救
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于危重伤病的急救能力较弱,如大量出血、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的急救救护处理熟练度不够。
另外,医学生参加急救课程的主要目的仅仅是获得培训证书,而非真正掌握急救技能。
最后,我们分析了医学生学习急救技能的原因。
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学生认为
急救技能对他们日常生活和未来执业有重要意义,但仅有不到1/4的学生愿意将急救技能
与未来职业进行紧密结合。
另外,学生们普遍认为急救培训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不充分,并
且缺少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我校医学生虽然接受过急救培训,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在危重伤病
的急救处置方面尚需加强。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应该提高急救培训的时间和
实践机会,同时加强急救技能与未来职业的结合,为将来成为具备人文关怀和高科技水平
医务人员奠定良好基础。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对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的需求更为迫切。
而作为医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了1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共有4大类12个问题:1、急救识别2、人体解剖生理知识3、常见急救措施4、实际急救操作三、调查结果及分析72%的医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头部外伤、胸痛、呼吸窒息等常见急救症状,但还有28%的学生不能正确识别常见急救症状。
这表明,部分医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存在误诊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常见急救症状的认识。
83%的医学生掌握了足够的人体解剖生理知识,能够正确识别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脊椎等重要部位的解剖结构,掌握了重要器官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这表明,医学生的人体解剖生理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是急救操作的基础条件。
60%的医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措施,但仅有40%的学生掌握了口对口呼吸、火警逃生等应急措施。
这表明,医学生需在急救措施的掌握上注重全面性,掌握足够的应急措施,以更好地面对突发事件。
58%的医学生能够正确实施急救操作,但也有42%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如误用器材、不合理的操作步骤等。
这表明,医学生在急救操作中仍存在操作技巧不够娴熟、操作步骤不够熟练的问题,需要注重实践训练。
四、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校部分医学生在急救技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医学生需要在急救识别、人体解剖生理知识、常见急救措施和实际急救操作方面进一步加强,提高急救技能的技术水平。
通过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应急措施,培养更多的专业医护人才,做好急救工作,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出更强的贡献。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急救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和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某校医学生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急救技能上表现较为欠缺,主要原因是缺乏实训机会和培训课程不够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训和培训的建议,以提高医学生的急救能力。
一、引言急救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实施抢救和处理各种急性病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急救技能的实施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
目前我们学校的医学生在急救技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旨在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高急救技能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医学生的急救技能进行调查。
共有200名医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自评急救技能水平、实训机会和培训课程的安排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医学生对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进行了自我评估。
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一般,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较差,仅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较好。
在实训机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急救技能实训中,而70%的学生从未参与过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
在培训课程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医学院提供的关于急救技能的培训课程不够完善,30%的学生认为培训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但还不够针对性。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学生急救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实训机会:绝大多数学生从未参与到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中,这导致学生没有真实的应对紧急情况的经验,无法熟练运用相关技能。
3. 重理论轻实践:现有的培训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故频发,让人们对医疗安全问题日益关注。
很大一部分医疗事故是由于急救技能不足或不当而引发的。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救人的生命,更关系着医学专业的声誉和社会对医生的信任。
我们对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医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我校的医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急救知识了解程度、急救能力自我评价、参与急救培训情况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急救知识了解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对常见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了解程度较为熟悉,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急救处理方法了解程度较低,这表明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还有待加强。
2. 急救能力自我评价在急救能力自我评价方面,40%的学生对自己的急救能力较为自信,60%的学生则表示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不够自信,这也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急救能力并不十分自信。
3. 参与急救培训情况调查显示,只有20%的学生参与过急救培训,而8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这也说明了学生对急救培训的需求和参与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分析问题1. 学校的急救培训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的急救培训机会较少。
2.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3. 学生对自己的急救能力缺乏自信。
五、解决方案1. 加强学校急救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
2. 推动举办急救培训班,鼓励学生参与,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急救培训机会。
3. 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和自信心,增强其急救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六、结论通过对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急救培训资源,同时呼吁学生们主动参与急救培训,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和自信心。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引言急救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它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派上用场,而且在未来成为医生之后也将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工具。
据我们了解,目前我校医学生在急救技能方面的实际水平尚不够理想。
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涉及到我校不同年级的医学生。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情况、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急救技能实践情况、对急救学习的看法等。
调查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并请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指导工作。
在调查结束后,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涉及到了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共计500名学生。
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急救技能的培训,只是在医学院课程中学习到了相关知识。
2. 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在急救知识方面的掌握并不够全面。
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过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表现出较大的薄弱性。
在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方法、止血的技巧、骨折的急救处理等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认识模糊、操作不熟练等问题。
3. 急救技能实践情况在急救技能的实践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更加令人担忧。
据统计,大约80%的医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期间从未参与过任何实际的急救演练活动。
而其中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急救技能比赛或培训,但参与人数极少。
4. 对急救学习的看法在对急救学习看法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急救学习并不重视,认为这些技能在平时生活中用不上,而且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已经够费劲了,不愿意再多花时间和精力在急救技能上。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1. 缺乏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
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以X医学院校为例

交流探讨JIAOLIUTANTAO119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以X医学院校为例孙雪王琼张梅梅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摘要:本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整体来说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较低,知晓率偏低。
为此,需要创造参与急救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学生应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等。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在事故发生时,院前急救可谓争分夺秒,尤为重要。
在我国医疗急救资源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目击者群体,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急救社会化的重要群体。
一、对象本调查采用自编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收回率为97.7%。
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6份,非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1份。
二、结果1.人口学特征此次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生45名(35.4%),女生82名(64.6%),年龄在2224岁。
医学专业66名(52.0%),非医学专业61名(48.0%)。
2.急救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对于黄金四分钟和第一目击者概念了解程度较差,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均仅有4人(3.1%)。
心肺复苏概念掌握情况略好,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有18(14.2%)、基本了解的为53(41.7%),具体详见表1。
3.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中的急救知识共22道题,将每道题赋值为1分,答错为0分,总分为22分。
试题分为急救基础知识题、肢体骨折、止血包扎、中毒抢救(3题)、溺水急救、心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共7部分(除心脏复苏4题外,其余均为3题),每一部分总分除以题数即为平均分,各部分平均得分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比较情况详见表2。
其中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每一题的正确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心率范围、呼吸频率、一处骨折固定关节数量、煤气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心脏呼吸骤停的人安置体位、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用的方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频率的P 值均<0.05,有显著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日常急救知识普及的调查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16T16:50:09.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焱平洪保安董敏王子婧黄琬雪王晓卉萨[导读] 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我们通过网上查询、书籍查阅、同学交谈等方式了解到现在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缺乏。
杨焱平洪保安董敏王子婧黄琬雪王晓卉萨建郭建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431-02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医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方法调查点:山西医科大学。
调查对象:首先对我校的医疗系和非医疗系进行整群抽样,抽取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临床医学、儿科系、药学系;非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英语系、信息管理系、社会工作系。
然后在此群体中通过随机抽样得到调查样本。
调查内容:着重调查本校学生对交通事故、运动事故、溺水、触电、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Ⅰ期调查后进行日常急救知识干预,然后进行Ⅱ期调查。
结果Ⅰ期调查显示,医疗系比非医疗系的得分高,说明他们对日常急救进行了解的程度高;对医疗系08级与09级比较中可以看出,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掌握情况更好;非医疗系的08级与09级比较,高年级与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不明显。
通过对一期与二期总体分数以及心肺复苏得分的比较,可以得知我们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的中间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结论我校学生对日常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大学生有必要进行急救知识学习。
【关键词】事故日常急救急救方法医学生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多元化,交通伤害、触电、雪灾、洪水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且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第一目击者”。
面对伤者,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才能更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挽救生命。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群,理应更好更多得掌握急救知识。
调查人员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且大多数有关急救知识的调查只限于现状的调查,干预研究少有涉及。
因此,本调查重点研究我校医疗专业和非医疗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分期调查、中间干预后进行分析对比反映目前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了解干预效果,以此为今后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
1.1 调查对象: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人数统计
注明:问卷回收率为97%。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心肺复苏、止血、骨折、触电、哮喘、溺水、醉酒、癫痫发作、心绞痛、踩踏、地震、火灾、烫伤烧伤、动物咬伤及灭火器的使用、紧急避难场所设置地点和急救信号的识别、急救号码的掌握。
1.3 调查方式
问卷中的各题为分值型,问卷总分为70分。
Ⅰ期调查:在选定调查对象中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
中间干预:在调查对象中开展日常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Ⅱ期调查:向调查对象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
2 结果
由上表可知: 08非医疗与09非医疗专业进行对比(P =0.92>0.05),尚不能认为08非医疗与09非医疗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别。
表4 08医疗系和08非医疗系得分比较
由上表可知:Ⅰ期与Ⅱ期心肺复苏得分对比(P =0.00047<0.05),由于Ⅱ期中位数大于Ⅰ期中位数,因此认为Ⅱ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比Ⅰ期好。
3 讨论
3.1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
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我们通过网上查询、书籍查阅、同学交谈等方式了解到现在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缺乏。
本次调查首先了解了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关注情况,约只有35%的同学对急救概念、急救内容等相关内容较为了解。
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总体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各方面急救方面掌握不够全面,例如,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判断,正确的按压步骤,约只有25%的同学掌握较好。
本次调查对不同年级的结果分析,数据表明,高年级同学较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较好,分析认为接受的医学知识越多,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越广泛;在对医疗系和非医疗系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差距较大,分析认为非医疗专业的学生对医疗知识的接触过少或关注不足,导致非医疗专业的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
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十分有必要,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并应用到实践中。
3.2急救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二期之间的宣传干预是有效的。
因此社会、学校应加大此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我们可以开设有关急救知识的选修课程,进行普及化教育;建立专业急救知识宣传网站;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以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如由医学院附属医院编写救护培训材料,由各大医院或市急救中心等机构办培训班,对医护人员和在校医学生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业余救护员证书等。
3.3加强急救知识教育的意义
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最前沿的部分,分分秒秒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对于紧急危重伤病员,最宝贵的抢救时机是在发病后的较短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其黄金抢救时间在发病后的3~5min内,这就需要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早介入。
有关资料提示,8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40%的创伤患者因现场救治不规范或未能得到正确的初步急救措施而为后续的院内急救带来困难或导致残疾。
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碰到突发急症或意外伤害的患者,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目击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防止伤情继续恶化,避免或尽量减少伤残和后遗症,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总体掌握情况存在欠缺。
医疗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对急救知识的掌握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有所提高,相比之下非医疗专业同学的急救知识更加欠缺,这可能与他们接受医疗教育程度过浅以及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不足有关。
我们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后,同学们的掌握程度普遍提高。
因此,学校如果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培训,尤其针对非医疗专业的同学,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敏生,钟南山.生命救助.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2]李艳,王维恒.居家急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3]刘建.应急救护知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4]茅志成.家庭急救120.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6.
[5]王莉,钟成.家庭应急与急救全书.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5.
[6]蒋龙云,张月华.旅游意外的自救与互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吴丽萍,陈晓勤等.开展急救普及活动对医学生早期临床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0-72.
[8]吴丽萍,陈晓勤等.公众现场急救普及推广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7B):2333-2334.
[9]吴雪花,倪国华,来红.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