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氨气的性质有哪些
高一氨的知识点

高一氨的知识点氨(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一氨的有关知识点。
一、氨的物理性质1. 外观:氨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密度: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约为0.59 g/L。
3. 沸点和凝固点:氨气的沸点为-33.34℃,凝固点为-77.73℃。
4. 溶解性:氨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溶液。
二、氨的化学性质1. 与酸反应:氨是一种碱性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例如,氨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3 + HCl → NH4Cl2.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氨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氨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2NH3 + SO2 → (NH4)2SO33. 与稀氧化剂反应:氨可以作为还原剂与稀氧化剂反应。
例如,氨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4NH3 + 5O2 → 4NO + 6H2O三、氨的应用1. 氨的主要用途是制取化肥。
氨是合成氨肥的重要原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从而制造氨基酸肥料和复合肥料。
2. 氨可以用于生产清洁剂和溶剂。
其碱性特性使其成为清洁剂的重要成分,例如玻璃清洗液和洗涤剂。
3. 氨被用于医药领域。
氨可以作为药物制剂的成分,具有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等作用。
4. 氨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和空调行业。
氨是一种高效制冷剂,被用于制造冷冻设备并提供制冷效果。
四、氨的危害与安全注意事项氨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高浓度的氨气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氨气环境中。
2. 在处理氨气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防护设备。
3. 氨气泄漏时,应立即撤离该区域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高一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氨在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防护和安全。
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氨的特性和用途。
氨气的结构及性质

电解质是O H NH 23⋅。
(2)与酸反应:氨气与盐酸、硝酸等挥发性的酸反应产生白烟现象;氨气与硫酸等高沸点的酸反应不会有上述现象;(3)氧化反应:——还原性;4. 氨的制法:(1)工业制法——合成氨:∆====+催化剂223N H 32NH (2)实验室制法:① 原料:铵盐和消石灰反应:∆===+24)(2OH Ca Cl NH 22322CaCl O H NH ++↑ 装置:(如书图)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用浓盐酸或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
干燥:碱石灰注:<1> 试管口加棉花是为了防止空气与氨气交流(气体相对扩散)。
<2> 反应后在导管口放一块浸水或浸过盐酸的棉花,吸收氨气,防止污染。
② 实验室中还可以利用浓氨水和NaOH 固体反应制取氨气。
利用NaOH 溶解于水会放热,且电离出-OH ,使溶液中)(-OH c 增大,则使3NH 能大量逸出。
(这是一种简便的制取氨气的方法)【典型例题】[例1]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 3NH 、② 2NO 进行喷泉实验(如图),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不能确定解析:瓶中气体溶于水后,气体体积减少,使瓶内气体压强低于大气压,于是水被压入烧瓶,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等于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而气体体积减少多少取决于气体的性质。
依题意,3NH 与2NO 处于同温、同压下,且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
由于3NH 极易溶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充满烧瓶,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就是氨气的物质的量。
2NO 溶于水反应后2/3体积的2NO 转化为等物质的量的3HNO ,1/3体积的2NO 转化为等体积的NO 气体,所以瓶中溶液体积为容积的2/3。
由于3HNO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分别是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2/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与氨水相同。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特性。
以下是对氨气的几个主要理化特性进行分析。
1.氨气的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氨气的熔点为-77.73℃,沸点为-33.34℃。
这显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不易液化。
-密度:氨气比空气轻,其密度为0.7713g/L。
这使得氨气能够在空气中上升,很容易扩散。
- 溶解性和溶解热:氨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约为700 mL/L。
氨气与水反应会形成氨水,同时产生大约9.33 kJ/mol的溶解热。
2.氨气的化学性质:-角溶液性:氨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可形成氨水。
这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氢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碱性反应。
-结构反应:氨气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胺离子(NH4Cl)。
-与金属的反应:氨气也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金属氨合物。
例如,氨气与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暗色的银氨合物。
-氧化性:尽管氨气通常表现出还原性,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与氯气反应或在高温下,它也可以表现出氧化性。
3.氨气的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性。
高浓度的氨气会导致眼睛刺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和窒息。
-氨气也是一种燃烧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发生燃烧。
氨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氮气和水蒸气。
4.氨气的应用:-氨气广泛应用于农业,作为植物的氮源。
氨气可以直接用作氮肥或制成其他氮肥,如尿素。
-氨气也用作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例如用于制造硝酸、硫酸和合成纤维等化学品。
-另外,氨气还被用作制冷剂和氨气喷雾剂。
总之,氨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特性,包括适中的溶解度、角溶液性、还原性和气味刺激性等。
了解氨气的这些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使用氨气至关重要。
高三化学氨气的知识点

高三化学氨气的知识点【高三化学氨气的知识点】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三化学中与氨气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用途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一、氨气的性质氨气(NH3)是一种具有碱性的化合物,其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组成。
以下是氨气的主要性质:1. 氨气是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存在于空气中。
2. 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呼吸道黏膜发生灼痛感。
3. 氨气可溶于水,形成氨水(氨的水溶液)。
氨水呈碱性,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二、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1. 氨气的工业制备主要采用哈伦-伯-伯修法。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天然气(甲烷)和氮气反应,产生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氨气。
2. 氨气还可以通过铵盐的热分解或碱金属与氮气反应等方法制备。
三、氨气的用途氨气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氨气被广泛用作化肥的生产原料。
通过制备氨水,可以制成多种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 氨气也用于制备合成纤维素纤维(如人造丝)和染料。
3. 氨气可以用作冷剂和制冷剂,如制冷剂R717。
4. 氨气在实验室中用于合成化合物或进行化学分析。
5. 氨气还有其他应用,如用作清洁剂、金属表面处理剂等。
四、氨气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氨气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接触时应避免吸入气体,以免对呼吸道造成伤害。
操作氨气时应戴好防护面具和手套,并确保通风良好。
2. 氨气属于易燃气体,接触明火或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爆炸。
应将氨气存储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
3. 氨气具有腐蚀性,避免与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溅入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4. 当氨气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并即刻报警。
在处理泄漏情况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采取专业的处置方法。
高中氨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氨气知识点总结一、氨气的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透明气体。
它极易溶于水,在水中能够形成氨水,这种氨水有着碱性的特性。
氨气有着较强的还原性,能够和氧气或氯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氨气也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非金属活性气体,能够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
二、氨气的制备1. 直接合成法N2(g) + 3H2(g) → 2NH3(g)氮气和氢气通过铁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
这是工业上常用的氨气制备方法。
2. 间接合成法C + 2NH3 → HCN + 3H2HCN + 3H2 → NH3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从一些化合物中得到氨气的方法。
三、氨气的用途1. 化肥制造氨气是化肥的原料,被用来制造硝酸铵、尿素、硝酸钙等肥料。
2. 合成其他化学品氨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用于合成硝酸、硫酸等化学品。
3. 清洁剂氨气可用来制备清洁剂,常用于清洁玻璃等表面。
四、氨气的化学性质1. 与酸反应NH3(g) + HCl(g) → NH4Cl(s)氨气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
氨气的碱性使其与酸反应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与氧气反应4NH3(g) + 5O2(g) → 4NO(g) + 6H2O(g)氨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 与硫酸铜反应CuSO4(aq) + 4NH3(g) → [Cu(NH3)4]SO4(aq)氨气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配合物。
五、氨气的危害1. 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吸入过量氨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腐蚀性浓度较高的氨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3. 爆炸性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和空气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环境问题1. 空气污染氨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
2. 水污染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作用。
七、氨气的使用和安全1. 使用氨气时需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其浓度过高造成危害。
氨气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氨气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理性质1. 氨气的化学式为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呈压缩状态,放出时呈蒸气状。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在水中呈弱碱性。
2. 氨气的沸点为-33.34℃,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在低温和高压下可以液化成为氨液。
3. 氨气的密度为0.73克/升,比空气轻,能上升到高处。
所以在一定空气流通情况下,如果泄漏,氨气会迅速上升,易散去。
4. 氨气具有很强的促燃性,能和氧气或氧化剂发生激烈的反应,因此在储存和使用氨气时要十分小心。
二、化学性质1.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能与氧化剂或氧气发生搏斗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例如,氨气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氮气和水,其中氮气是稳定的氧化物,而水是一种无害的产物。
这种还原性很强的性质使氨气被广泛用作还原剂。
2. 氨气与酸反应时呈现出明显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由于氨气具有很强的碱性,所以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会用氨气来中和酸性溶液。
3. 氨气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它会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各类氨合物。
4. 氨气能够与醛和酮反应,形成胺醇。
这样的反应通常发生在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氨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毒性和危害性1.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眼睛、鼻腔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 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和粘膜会产生腐蚀作用,引起化学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甚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
3. 氨气对一些金属和材料也具有腐蚀性作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氨气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以免造成人员和设施的损害。
综上所述,氨气是一种具有很强化学活性和毒性的气体,但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氨气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氨气化学性质

氨气化学性质氨气化学性质是指氨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性质。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氨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农业、化工、医药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反应。
一、氨气的性质概述氨气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它有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容易使人窒息,具有较强的剧毒性。
另外,氨气也是一种比较强的碱性物质,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是一种碱性物质,在与酸发生反应时会中和酸的酸性。
以盐酸为例,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 + HCl → NH4Cl2.氨气与金属离子的反应氨气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时,能够形成相应的配合物。
在这些配合物中,氨分子作为配体与金属原子形成配合物。
以Cu2+为例,氨气与Cu2+反应生成[Cu(NH3)4]2+配合物,反应方程式为:Cu2+ + 4NH3 → [Cu(NH3)4]2+3.氨气与酰氯的反应氨气与酰氯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可以生成相应的酰胺。
以乙酰氯为例,氨气和乙酰氯反应生成乙酰胺,反应方程式为:NH3 + CH3COCl → CH3CONH2 + HCl4.氨气与羧酸的反应卡巴瓦日反应(Carbamide Reaction)即为羧酸与氨气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结合和解离互相转化的反应,其反应产物为尿素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 + CO2 -> NH2COONH4NH2COONH4 -> CO(NH2)2 + H2O羧酸与氨气的反应除了形成尿素之外,还会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和脲酶等化合物。
5.氨气的氧化反应在氧气或臭氧存在的条件下,氨气能够进行氧化反应。
以氧气为例,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在空气中,氨气也能够进行慢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6.氨气的还原反应氨气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氨气的知识点总结

氨气的知识点总结一、氨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1)氨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在室温下呈碱性,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氨气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17.03),比空气要轻,因此氨气会向上升。
(3)氨气的密度大约为0.86克/升。
它比空气轻,可在空气中上升,故氨气比空气有向下扩散的倾向。
2. 化学性质(1)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它能够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比如,氨气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铵。
NH3 + HCl → NH4Cl(2)氨气和氧气反应能够生成氮化合物,比如氧化氮和亚氮化合物。
(3)氨气可作为还原剂,与燃烧在空气中生成氮气和水。
2NH3 + 3O2 → N2 + 3H2O(4)氨气和一些金属盐类反应,生成沉淀或络合物。
二、氨气的制备1. 广义制备方法(1)氨气可以通过尿素热分解反应制备。
尿素经过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2)氨气可以通过氨水电解法制备。
这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制备氨气的方法。
(3)氨气还可以通过氨碱法、氨盐法等方法制备。
2. 工业制备方法(1)氨气的工业制备方法主要是哈伯-玻斯赫过程,该过程是由德国化学家哈伯和玻斯赫于1913年发明。
该方法是将氮气和氢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氨气。
N2 + 3H2 → 2NH3三、氨气的应用1. 制造化肥氨气被广泛用于制造化肥。
通过氨气的氮元素与氢原子的结合,能够形成含氮的化合物,从而制造氮肥。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合成纤维氨气还被用于合成纤维。
利用氨气和其他化学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可以制备出尼龙、涤纶等合成纤维,这些合成纤维具有很好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服装、汽车内饰、工业材料等各个领域。
3. 合成塑料氨气在制造塑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氨气与其他原料进行反应,可以合成出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各种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制造药品氨气还可以用于制造一些药品。
比如,氨气可以用于合成氨基酸、氨基酮和氨基糖等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是制造药品的重要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熔点-77.7℃;沸点-33.5℃氨气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2)跟酸反应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NH3+HCl===NH4Cl3NH3+H3PO4===(NH4)3PO4NH3+CO2+H2O===NH4HCO3(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点燃==2N2+6H2O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4)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5)与水、二氧化碳NH3+H2O+CO2==NH4HCO3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NH4HCO3=(加热)=NH3+CO2+H2O(6)与氧化物反应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氨气是实验室与生产中的常用气体。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分别是用氮化物制取氨气、用固体铵盐制取氨气和用浓氨水制取氨气。
氮化物制取氨气的方法反应原理:NH3·H2O=△=NH3↑+H2O。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快速制氨气。
装置:烧瓶,酒精灯,铁架台,橡胶塞,导管等。
注意事项:加热浓氨水时也会有水蒸气,需要用干燥装置除杂。
同上,这种方法制NH3除水蒸气用碱石灰,而不要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
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反应装置:固体+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
包括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等。
净化装置(可省略):用碱石灰干燥。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制取氨气法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使NH3·H2O的分解。
•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总结:•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2)氨也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制尿素、合成纤维、染料等)上的常用原料。
(3)氨还可用作制冷剂。
对实验室制氨气常见问题的解释:l.制取氨气时为什么用的铵盐一般是氯化铵而不是硝铵、硫铵或碳铵实验室制氨气用固体混合反应,加热时反应速率显著增大。
因为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若用硝铵代替,在制氨气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碳铵受热极易分解出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CO2杂质,故不用碳铵;若用硫铵,由于反应时生成,易使反应混合物结块,产生的氨气不易逸出。
故制NH3时选用。
2.不用铵盐与强碱反应能否制取氨气能。
①加热浓度在20%以上的浓氨水,若浓度不够可加人适量固体和生石灰(CaO)或烧碱:②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或生石灰(CaO)的烧瓶中,使平衡右移,放出,且NaOH、CaO溶于水均放热,可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将溶于水或使尿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3.为什么制NH3用Ca(OH)2而不用NaOH ①固体NaOH易吸湿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而反应;②在加热条件下,NaOH易腐蚀玻璃仪器。
4.制NH3的装置有哪些注意事项①收集装置和发生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因为氨气易溶于水;②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③导管应插入收集装置的底部,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④收集NH3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使收集的NH3较纯,还可防止NH3逸散到空气中。
5.用什么方法收集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NH3极易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气小。
6.怎样收集干燥的NH3将NH3通过盛有碱石灰或固体NaOH的干燥管,但不能选用浓、无水等作干燥剂,因为它们均能与NH3发生反应。
7.怎样检验NH3已充满试管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NH3已充满;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NH3已充满。
氨气的性质知识点定义: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铵盐的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所有的铵盐加热后都能分解,其分解产物与对应的酸以及加热的温度有关。
分解产物一般为氨和相应的酸。
如果酸具有氧化性,则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性酸和产物氨将进一步反应,使NH3氧化为N2或其氧化物:碳酸氢铵最易分解,分解温度为30℃: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
这两种气体在冷处相遇又可化合成氯化铵。
这不是氯化铵的升华,而是它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化学反应: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加热温度较低时,分解生成硝酸和氨气:温度再高时,产物又有不同;在更高的温度或撞击时还会因分解产物都呈气体而爆炸。
硫酸铵要在较高的温度才分解成NH3和相应的硫酸。
强热时,还伴随有氨被硫酸氧化的副反应,所以产物就比较复杂。
(2)跟碱反应放出氨气实验室里就是利用此反应来制取氨,同时也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铵离子的存在。
铵盐在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用途,大量的铵盐用作氮肥,如NH4HCO3.(NH4)2SO4.NH4NO3等。
NH4NO3还是某些炸药的成分,NH4Cl 用于制备干电池和染料工业,它也用于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
1. 喷泉实验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
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观察现象。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 氨气检验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
方法二: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或者浓硝酸靠近,产生白烟,证明有氨气。
固氮:(1)人工固氮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Science,2Oct.1998,P98)。
在常压下,令氢与用氦稀释的氮分别通入一加热到570℃的以锶-铈-钇-钙钛矿多孔陶瓷(SCY)为固体电解质的电解池中,用覆盖在固体电解质内外表面的多孔钯多晶薄膜的催化,转化为氨,转化率达到78%;对比:几近一个世纪的哈伯法合成氨工艺通常转化率为10至15%!他们用在线气相色谱检测进出电解池的气体,用HCl吸收氨引起的pH变化估算氨的产率,证实提高氮的分压对提高转化率无效;升高电流和温度虽提高质子在SCY中的传递速度却因SCY导电率受温度限制,升温反而加速氨的分解。
(2)天然固氮①大气固氮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
这也是一种自然固氮。
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②生物固氮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固氮酶的作用可以简述如下:除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外,还有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杆菌、一些原核低等植物??固氮蓝藻、自生固氮菌体内都含有固氮酶,这些酶有固氮作用。
这一类属自然固氮的生物固氮。
注意事项: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氨气泄露氨气泄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
室内空气中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泥土添加剂。
添加剂中含有大量氨内物质,在墙体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