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五篇-优秀word范文 (8页)
历史人物的作文(实用6篇)

历史人物的作文(实用6篇)历史人物的作文篇1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一定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熟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
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草船借箭”的事了。
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对诸葛亮说:“我们缺少弓箭,请给我们造一千支箭。
”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问题。
”周瑜说:“我给你十天时间。
”诸葛亮说:“不要十天,三天就可以了。
”周瑜大喜,说:“好,如果你三天没有造出一千支箭,我就得把你处死。
”“好,”诸葛亮说。
大臣们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不可能的事呀!都劝说要诸葛亮放弃这一差事,诸葛亮没有理采他们就走了。
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中午时分,大臣们问;“为何不及呢?”诸葛亮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到了晚上,诸葛亮连晚召船,又让士兵们在每只船上放了稻草人。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借雾来进攻曹军,曹军的人以为是真的人,就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知道了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命令士兵们放箭了,放了几百支上千支箭,稻草人上面的箭射满了。
诸葛亮下令回营,曹军看他们撤退了,就停止了放箭。
一回到营,己经是第三天了,诸葛亮把这种些箭交上去给了周瑜,周瑜看了大吃一惊。
原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晚上会起大雾,把进攻曹军所得的箭给奉上给他了。
我最敬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历史人物的作文篇2在古代文人们开口便是“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而与其齐名的孟子是儒学的另一个高峰,与孔子交相辉映,这光辉照耀着整个大中华,千年甚至万年,亦或永远。
孟子同孔子一样游历各国,并且在旅途中宣传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等,孟子的一生都在游历。
孟子有着傲然的个性,这通过他初到齐国时,拒召之事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齐王以有病为由不亲自来咨询,政事而且派人召孟子前去。
孟子称病谢绝了这次召见,而在第二天便出外,故显出自己没有病,齐王再次来召,他依然拒绝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士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他可以向君王耍性子。
[优秀]历史人物的作文
![[优秀]历史人物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6c23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8.png)
[优秀]历史人物的作文历史人物的作文篇1张一片风帆,摇曳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久久沉醉于你的世界,感受你的英雄气魄,如痴如醉。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抗元的过程中,宋军战败,宋恭帝投降后你却没有投降,始终坚持君降臣不降。
后来,由于你兵败被囚,元朝利用宋恭帝去劝你投降,你还是不从。
在你看来,宋恭帝是君主,因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
但当此时社稷为重君为轻。
你决不以忠君的行为去改变对忠于国家的信念。
你那种爱国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敬佩不已。
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亘古不变的芳华。
金陵驿里“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鸣带血归”表现了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永离故土的沉痛,你月夜不忘的不是你自己的生死,而是国家遭受侵略,亡国的耻辱和对敌人的痛恨。
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你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诗篇。
你回顾了个人努力奋斗,为收复山河故土驰骋沙场的艰难历程。
国家面对灭亡的悲惨现实和自己身陷牢狱之苦的不幸。
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你死而无憾,死留英名的心迹。
这便是你做人准则的最好的'自白,也是你崇高人格的光辉写照。
酹江月“伴人不寐,秦淮应是孤月”渗透这你抗元失败而产生沉痛悲愤和无限感慨,表现你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表达你对故国的忠心和对再振雄风的期待,饱含着你一股气冲云霄的爱国激情。
站在历史的彼岸,悄然间,脑海中浮现出你——文天祥,英雄般得气魄,在我心中,定格。
历史人物的作文篇2悠悠千年,历史被每一代人记录,绵绵千载,每代人都在创作一段多彩的历史。
时至今朝,翻开历史的记录薄,感受历史的万般变化,也不由得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惊叹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佩服项羽的勇气及武功,羡慕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才智,更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秦末汉初谋士。
记得在《圮上敬履》这一课中学过关于张良的故事,当时很佩服张良的诚信和忍耐力,作文尊敬老人,觉得他是个真正的人才,但并没对他了解过多,而当在电视中偶然遇到一个关于秦汉的故事时,才让我真正佩服与喜欢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写历史人物的作文(精选2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写历史人物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篇1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传说。
千古佳话永流传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
此际,应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
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因此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
“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美人起舞离愁尽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
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那一抹泪,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
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
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佳人帐下拭泪痕“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但是眨眼间,红颜已散尽。
终始虞姬是那残弱无力的飞蛾,王是那焚尽世间所有的烈火。
只但是,飞蛾的泪滴已灭不尽烈火,只能帐下拭泪,独自承受……后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赞叹虞姬的美丽,更惊异于她的痴情与知耻。
但,我毕竟只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旁观者,对于历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却只能在迷惘中揣测,只能在历史的车轮所留下的。
描写历史人物故事作文(精选8篇)

描写历史人物故事作文(精选8篇)描写历史人物故事作文篇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我在茫茫书海中陶醉,只为了读懂那些已经沉淀了数千年的历史人物。
屈原,我读懂了你坚定的爱国之情。
你满怀报国之情,却被楚王无情地放逐。
你亲眼看着国家一步步地走向危亡,自己却无为回天,只得长叹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您亲自听到亡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已是绝望至极,毫不犹豫地抱起巨石,毅然跳入于那条寒冷的汨罗江。
诸葛亮,我读懂了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己任,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治国安邦。
在刘备去世以后,受白帝城之托,你自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你不遗余力地扶持后主,人们无不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后人评价你:“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三袁;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你聪明绝顶,却甘为人梯,为蜀国献出了他的一生时光,这可是可歌可咏!记得《旧唐书·魏徽传》的那一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方镜,可以明得失”。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英雄还是明君,也许有些早已为了历史,但是,他们的精神品质历久弥新。
五千年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更迭,斗转星移变换,在透过历史的浮沉间,我,读懂了他们,他们的精神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描写历史人物故事作文篇2古今中外,爱国人士比比皆是,古往今来,爱国人士层出不穷。
中国乃是屹立在东方的雄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上至商夏,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这个词,从未从人民的心中忘却。
中华儿女都已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王师比定中原日,家怨无忘告乃翁”这是宋朝陆游在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时,一定要告诉他。
陆游死时唯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国家,这爱国之情有多么强烈啊!爱国的人,历来被世人称赞甚至于名垂千古,而卖国贼,不仅受到世人的唾骂,一致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的人物作文模板5篇

历史的人物作文模板5篇历史的人物作文篇1他是京剧舞台上奸诈的白脸反面角色;他在官渡之战以十万精兵大破袁绍八十万大军;他又在赤壁一战中率领七十万水陆联军败给了孙刘五万铁甲;他与其子创立了流传千年的建安文风。
他,就是曹操,也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翻开各种文献,对于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三国演义》中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残暴的乱臣贼子;《三国志》中对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还算客观。
但纵观古今三国名著,对曹操的口诛笔伐总是大有人在。
而事实上,曹操本人真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文学作品包括一些戏剧中有许多对曹操不客观、不公正的评论。
在我以为,这些评论大多都是一面之词,有的甚至是断章取义,对历史不负责任。
历史是需要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评价的,且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时光,回想起曹操传奇的一生,我们不得不用“乱世枭雄”来形容这位杰出的人物。
曹操从汉末黄巾军起义时初露锋芒,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
与天下诸侯讨伐奸贼董卓,董卓死后,他独立发展壮大,戎马生涯,终于在多年征战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208年,曹操任朝廷丞相,从此开始了他操控汉室,掌控天下大权的政治生涯。
之后,他经历了官渡之战的完胜和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的失利。
可谓戎马一生,起起伏伏。
曹操本人也于220年杀死了唯一能救自己的华佗后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
其实,曹操也是一个心胸开阔的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创立了建安文风,他的《观沧海》《蒿里行》流传千年。
我不知道如何去评论曹操,因为我不能只用几个简单而平凡的词句来形容这位复杂而又非凡的人物。
也许用悲壮一词来形容曹操的一生是贴切的。
历史曾跟他开过一个残忍的玩笑,220年曹操,曹丕称帝,但是曹丕体弱多病,登基后没有在位多久便病逝。
他病逝后,其子曹睿即位,但他的命运几乎与其父如出一辙。
最具戏剧色彩的是曹睿之子曹芳,登基后被司马家族控制,和当年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一样,只不过人物换了!若曹操在天有灵,看到自己一手创建的曹魏被奸人当道,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会释然,因为他当初也是从这一步才壮大自己的实力走向成功的。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5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5篇第一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霍去病自古英雄出少年。
霍去病(公元前 140---公元前 117年),西汉王朝著名的抗击匈奴将军,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少年军事将领。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
公元前二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匈奴迅速强大起来。
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杀得大败,几乎被俘。
以后的汉文帝,汉景帝也因国力不够强盛,只好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忍辱负重。
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正式发起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这时,刚刚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出征,汉武帝见霍去病少年英武,遂封他为“骠姚校尉”,挑选了800名精锐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这800骑兵,远离大部队数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奔袭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对匈奴首脑部分发起闪电般的袭击。
杀敌2000多人,内有多名匈奴贵族。
汉武帝知道后大喜过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的首战,就以骄人的战果向世人宣布,一位少年将军横空出世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成功的指挥了河西之战。
河西地区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一带,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
当时的河西地区一直被匈奴侵占,成为匈奴浑邪王的领地。
汉武帝想与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河西战役。
在河西一战中,霍去病指挥数万骑兵,迂回数千里,消灭了数万匈奴,接着又接受了匈奴浑邪王的投降,霍去病成功的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
霍去病指挥的河西之战沉重的打击了匈奴的力量。
匈奴人非常伤心,他们悲哀地唱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 在匈奴人的心目中,这时年仅20岁的霍去病,已经成为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少年战神。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的军功,在长安为他建了一座豪华的住宅。
历史人物作文精彩5篇

历史人物作文精彩5篇历史人物作文篇一大家必须不陌生李世民这个名字吧!就是那个给初唐带来繁荣景象的唐太宗;让几百万受尽前朝残酷虐待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疏缓刑法,受人民拥戴的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人才,任用贤良的唐太宗。
他是一个圣明的国君。
就这样我们学习历史,还口口声声的念道:“唐,开国之君者,李渊也。
”但我们觉得仅有智勇双全的李世民才配得上这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的。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的聪慧过人。
那里还要提一下他的父亲:李渊。
李渊的祖上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所以李渊的父亲去世后,李渊袭承父位,成了一个皇戚贵族。
李世民就是在这样身世完美的环境下,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武将谋士的,这为他以后帮忙父亲攻克四方,威震四海奠定了基础。
也为他以后同哥哥弟弟们争夺皇位做了充分准备。
在长期的戎马作战中,李世民用心听取谋士们的推荐,灵活运用,吸取经验和教训。
一箭即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智取薛仁杲,北讨刘武周,东平王世充、窦建德,退突厥,又在洺水打败刘黑闼等人,帮忙父亲建立起了前后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个早朝,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在朝上诬蔑他,说他居心叵测,有反叛之心,李渊大吃一惊,连忙告诉李世民,李世民上奏章说:“我决没有丝毫对不起哥哥弟弟的事,可他们却整天想着骨肉相残,真的是太可悲了!”李渊看了奏章,惊愕不已,便让李世民私下里调查此事。
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等不及了。
又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个早朝,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上奏李渊,罢免李世民。
可刚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设下的伏兵射死。
于是,满朝文武大臣最终说出了自我心中的话;“李元吉他早该如此!”“李建成他那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李渊顺应广大百姓的心声,传位给李世民。
让大唐的太阳更加温暖,温暖广大百姓的心田。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存粮更加丰满了。
再也看不到街上的流浪汉,再也看不见成群结队的强盗,甚至半路掉了钱包,也没人去捡。
历史的人物作文优质6篇

历史的人物作文优质6篇优秀的作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个性,使读者在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在选择作文素材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的人物作文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的人物作文篇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浩气长存的诗句,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坚贞不屈,不肯投降而写下的千古绝句。
看到这两句诗,大家一定已经猜到这是谁的名句,文天祥,一位我最喜欢、最崇敬的历史人物!文天祥原是南宋的一名大臣。
1276年元军南下,占领临安,南宋皇帝被俘。
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强不屈,继续抗元。
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
可他绝不屈服,百折不挠,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让世人敬仰!元朝皇帝许诺各种财物和封官加爵等手段进行劝降,但他都不为之所动,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诗词表现了他忠心为国,一身正气、不畏权势的情怀。
最后元朝皇帝无奈,只好处决了他。
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毫无所动,不做亡国奴;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决心和毅力。
漫漫五千年来多少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多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之士,如荆轲、岳飞、袁崇焕等。
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不屈不挠,衷心爱国,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国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今天gdp赶超日本,正在拥有北斗导航系统,研制出j20隐形歼击机的强大动力。
然而,今天的中国还不够强大和繁荣,在经济、科学技术、军事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日强国,还经常受到他们的轻视和挑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做为年轻一代的一员,我感到中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去建设,这是多么光荣而艰巨的责任!我要学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科学知识;我要学习文天祥的顽强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学习征途很长,但我将不畏艰难,持之以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五篇你最喜欢哪位历史人物呢,小编现在给大家整理了五篇写历史人物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
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
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
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1X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为这位千古一帝的功过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笔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价。
“创业容易,守城难”。
当冷静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不顾当时的国力和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闪烁着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之中华民族精神辉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许会就此消逝不存,也许秦王朝还能再存在一个又一个14年。
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功过自可评说,但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还以历史人物一个基本真实面目。
篇二:走进历史人物——朱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有过繁荣,有过晦暗,也有过战乱,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各种人物,时代的伟人,横空出世,应运而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在复杂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泽东这些人都是当时所谓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而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莫属朱棣了。
《明史》曾这样记载:“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
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
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网友对朱棣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他继承了明太祖的事业,对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调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业建立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把明朝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进程。
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
他的残暴不仅仅体现在他夺取政权以后对于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也表现在他夺权以后建立的东厂对于全国政治、官僚队伍加强控制,同时造成以后宦官擅权的弊病。
第四,我们说永乐盛世是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但是这个盛世又是一个艰难的盛世,这个盛世是让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
纵观朱棣的一生,还是可圈可点的。
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
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
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航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
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而我个人对朱棣的评价是这样的: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
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
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
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
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
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
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
《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
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
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
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
不管怎么样,朱棣的功绩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也正是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国蒙受巨大的亏损,陷入了闭关自守的状态。
走进历史人物,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古代的文明和事迹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篇三: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今以来,天下出现了数之不胜,但在我认为,最突出的还要非曹操莫属了,他是《三国演义》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
使人难以捉摸,历史上对他的看法也较有争议,不过,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着名的诗人。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
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着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
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
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
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
”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
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
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
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
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
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从“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但是,曹操还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历史人物。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