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四平

合集下载

四平战役纪念馆解说词

四平战役纪念馆解说词

四平战役纪念馆解说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四平战役纪念馆简介
2.四平战役的历史背景
3.纪念馆的展览内容
4.纪念馆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 60 号,是一座专门纪念四平战役的历史博物馆。

该馆始建于 1958 年,历经几次易名,最终于1987 年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

馆名由彭真同志亲笔题写。

纪念馆占地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分为陈列区、藏品区、办公区、
综合服务区和中央控制区等五大区域。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著名的一次战役,发生在 1946 年 4 月 18 日至 5 月 18 日。

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
放军)为夺取四平城而进行的一次攻防战。

四平战役双方打得非常惨烈,伤亡也很大。

这场战斗对于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
画馆、影视厅和临时展厅等。

其中,序言厅介绍了四平战役的背景和意义;
战史厅详细讲述了战役的经过和双方的战斗情况;支前厅展示了东北人民
解放军在战役中的支前工作;英烈厅则纪念了在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半景画馆和影视厅则通过艺术作品和影视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四平战役的
场景。

四平战役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宝贵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青少年教育基地,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16 年 12 月,四平战役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吸引了
大量游客参观学习。

四战四平心得体会范文

四战四平心得体会范文

四战四平心得体会范文
在经历了四战四平的历程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和寓意。

这场比赛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思考了自己的问题,也学到了许多在平时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四战四平让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场比赛中,每一个队员都像梭子织布一样默契配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

就像在团队协作中,即使一个人再强,也无法完成一件大的任务,而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四战四平也让我认识到: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有着足够的信心,这种信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加成功。

在这场比赛中,我也深刻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

每一次比赛,每一次训练中的每个动作细节和动作的把握都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成败。

或许只有一点小小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战局的逆转,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筑起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从中我体会到,思辨是人生必备的能力。

在比赛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思考,去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总之,四战四平让我认识到许多自己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

凭借此次比赛所获得的成功和经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

这场比赛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让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四战四平

四战四平

四战四平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解放战争时期是辽北省的省会,这里既是进入北满的门户,又是连接内蒙古和中朝边境的交通要冲,处于中国长春铁路、四(平)洮(南)铁路、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汇点,为东北交通、工业及军事重镇以及著名的粮食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时就战略性地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时,国共双方都把东北作为争夺的重点,而四平又成为双方争夺重点中的重点。

民间有“四平四平,不打四次不太平”的说法,国共双方为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在此打了四场恶仗。

四平曾经是林彪的一块心结,两次在这里遭遇滑铁卢;这里发生过我军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战况极为惨烈,陈明仁在战后说:“解放军方面炮火很猛烈,我在八年抗战之中,都不曾遇到这种局面。

”而另一位事后去过四平的老人说,四平的每一块砖头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弹痕。

1946年四平保卫战时的东北民主联军战斗场景,这场战役事关国共谈判的筹码,中共也不惜代价守住四平文在重庆武在四平1946年3月,趁苏联红军撤出东北之机,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和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联手指挥部队夺取四平。

当四平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之后,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遂以沈阳为基地,向辽阳、抚顺等地发起进攻。

由于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民主联军装备落后,不利于大城市作战,抚顺、鞍山、营口等大城市接连被攻陷。

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部队逐渐进攻到中长路、康平和法库地区,进逼四平。

有人概括1946年的国共斗争的形势就是“文在重庆,武在四平”。

为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毛泽东在四平之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守住四平,不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国民党兵力雄厚,加上其火力强盛,有飞机、坦克助阵。

在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的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为避免被敌人围歼,林彪在等不及中央回电的情况下就下令部队连夜撤退。

雪上加霜的是,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

四战四平的诗词

四战四平的诗词

四战四平的诗词
嘿,你知道四战四平吗?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啊!
四平,这座城市在战火中经历了无数的考验。

当年,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连天,那场景,真的是惊心动魄!就好像是一场超级大片在
眼前上演。

“硝烟烽火漫四平,英雄热血染疆场。

”每一场战斗都是那么的激烈,战士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们难道不害怕吗?不,他们也怕,但
他们更怕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身影,能听到他们那坚定而
又豪迈的呼喊。

“冲啊!为了胜利!”那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
们啊!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引路人,无畏而坚定。

“战火纷飞四平城,英魂永驻岁月中。

”四次战斗,一次次的冲锋,
一次次的坚守,这其中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啊!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他
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功绩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当年的付出,我们才能享受这和平与安宁吗?
四战四平,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顽
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让它永远激
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牺
牲的英雄们,要永远怀着感恩之心,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对四战四平的感受,你呢?。

第12课 四平战役

第12课  四平战役
6月30日
民主联军奉命于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结束。
①填写表中空格内容。
②根据表中内容画一画四平攻坚战示意图。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从1946年4月18日开始至5月18日止,东北民主联军与使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31昼夜,打退敌人数百次进攻,在取得歼敌一万余人的战果后,主动撤出四平。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四平保卫战迟滞了因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巩固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赢得了时间。
②在“四战四平”中,牺牲的战士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缅怀英烈,你有何感悟?
缅怀英烈精神永存
四平市烈士陵园位于四平市北郊,1989年被国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列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这是国内最大的烈士合葬墓之一。无名墓的墓铭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四平攻坚战主要指挥者洪学智题写。无名墓四周有208座有名的烈士墓,呈四个方队形排列。无名墓与有名墓呈花盆状,寓意为陶铸的著名诗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陵园内还设有四平英烈事迹展览馆、“四战四平”万名烈士英名录碑廊等。
如果你是小小军事家,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四平保卫战采取的战略战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两年时间里,在四平四次与国民党军队鏖兵城下,英勇顽强,谱写出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凯歌。“四战四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与练习:
①查找相关资料,客观评价林彪在四平战役中的作用,做到论从史出。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在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平战役则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数十万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城外激烈交战,最终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在探究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的同时,我深感其意义和价值的深远。

以下是我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1.深入了解历史,深刻认识斗争的艰苦性通过对东北解放战争以及四平战役的学习,我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这场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更加感受到中国人民曾经为了自己和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2.研究历史背景,认识中心思想在深入研究东北解放战争背景的基础上,我认识到这次战争体现着中国人民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精神。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及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的主力军,他们奋勇向前,英勇抗敌,保卫家园。

3.突出重点,重视战争精神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发现在东北解放战争四平战役中,人民军队始终坚持的战争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军队指战员胸怀祖国、笃信正义、壮志凌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横扫敌军,取得了胜利。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英雄气概,这种民族精神。

4.思辨发散,深入分析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随着深入思考,我发现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找到我们的符合国情的未来发展之路。

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和实践中,保持开放、包容和谦虚的态度。

5.恰当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在表达时,我们需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利用语言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态度和思想。

同时,审慎运用最适合表达思想的语言和语言风格,强调一个形象、生动、具有信息量的语言表达方式。

6.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内容。

纪录片四战四平观后感

纪录片四战四平观后感

《四战四平》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四次围歼敌人于四平的壮举。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智慧,也让我对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精神。

在四次围歼敌人的过程中,中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坚决不退缩,毫不畏惧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英勇和顽强精神令人深受鼓舞,让我对中国军队的能力和勇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这部纪录片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智慧和策略。

在四次围歼敌人的过程中,中国军队运用了巧妙的战术和策略,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他们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并利用地形和环境来进行战斗。

同时,他们也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保持了高度的战斗力和士气。

这些智慧和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军队的战略思维和军事素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这部纪录片让我对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了解到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的一场伟大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部纪录片让我对解放战争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四战四平》是一部非常精彩和感人的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军队的英勇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中国军队和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敬意。

四平烈士纪念塔

四平烈士纪念塔

四平烈士纪念塔
东北解放战争中,四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先后进行了四次浴血鏖战,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最终赢得胜利。

1948年3月13日,四平永远回到人民手中。

四战四平,以其残酷、惨烈而著称于世,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及诸将土二万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四平城秉承烈士的惠泽被誉为“英雄城”。

为纪念在四平战斗中和各次作战中英勇殉国的将士,1948年4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暨政治部决定在四平市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

1949年1月,辽北省政府成立了烈士纪念塔修建计划委员会。

1950个5月7日纪念塔奠基,1953年6月30日一座烈骨英魂铸就的历史丰碑巍然矗立在市中心。

烈士纪念塔是四战四平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

凝视这纪念塔,人们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历史的烟云扑面而来,令人感触到5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四战四平,许多中华优秀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纪念塔记载着功勋的业绩,昭示着英雄城美好的前景。

烈士纪念塔作为宝贵的历史实物资料,发挥着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激励着人民为祖国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实习记者陶艺) 5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起因
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 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 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四平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1946年1月8日,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率近百 名官员到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 平市政府,刘翰东任辽北省政府主席。上任后, 他四处网罗伪满残余武装和土匪、地主武装, 做接应国民党主力部队并长期统治四平的打算。 1946年1月13日,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 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 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 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 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
这次进攻,林彪计划以民主联军1纵、6纵和西 满纵队为攻城部队,命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 毅负责攻城指挥。
第三次四平作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 却给野战部队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为 后来作战创造了条件。此后无论是民主联军还是 之后的第四野战军,再也没有在城市攻坚中出现 过如此巨大的伤亡。
四战四平
三战四平
第三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于1947年6月。当时的 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成功阻挡住了国民党的进攻, 并展开夏季攻势,先后占领长春、吉林市及四平 周围数十个中小城市。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 东北交通枢纽,切断国民党军南、北满间的联系, 林彪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开始筹划四平攻坚战, 使四平的攻守双方再次更换了角色。
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 坏停战协议,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 (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 (安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
大举进攻,迫使中共中央不得不迅速开 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命令,林彪主持东 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方案。为实 ,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 结,准备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 卫战一触即发。 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 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
战争过程
一战四平
1946年3月13日,驻四平苏联军队全部 撤离。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离后 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 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3月15日攻占了四平 西郊飞机场,1946年3月16日晚围住四平城。 战斗于3月17日凌晨2点打响,激战10个小 时战斗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 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被俘或被歼。活捉 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 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东北民 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 步枪2000余枝、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 大批军用物资。
战争结果
1948年3月13日晚,接收四平市的共产党地方干部进入四平市。 此后随 着辽沈战役爆发以及国民党在东北的完败,四平这座城市再没发生过战 事。
战争影响
四战四平影响了东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的战局走向,影响了国共两党 在东北战场上的最终结局,进而影响了此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命运。
评价
社会评价
四战四平是国共军事、政治斗争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四战四平锤炼了 东北人民解放军正规化作战能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的著名战例。
二战四平
1946年3月27日,由 订了《调处东北停战 周恩来、张治中、吉伦军事三人组,签 的协议》。
1946年3月31日,国 长官杜聿明,公然破 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 南至大连)和安沈路 模进攻。
国民党军在苏撤区的 始部署四平保卫战。 北民主联军指挥部专 现毛泽东的战略意图 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 一场大会战。四平保 1946年4月18日,国 海丰屯、玻林子和鸭 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
历史评价
毛泽东主席:“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资料搜集:陈鹤鸣,陆纪鹏 幻灯片制作:孙可可 演讲:郭力
第四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于1948年3月,是东北 人民解放军(原东北民主联军)所实施的冬季攻 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解放军先后占领彰 武、鞍山、营口、法库、开原等中小城市,累计 歼灭国民党军五万余人,争取一个师起义,在此 情况下,林彪第二次决定攻打四平。
1948年2月27日,林彪下达作战命令,决以1 纵、7纵及3纵一部、独立第2师、总部直属炮兵 团承担攻城任务,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 毅统一指挥。 国民党方面,由于无暇出兵驰援四平。 当时的四平守军仅有一个在第三次四平争夺战中 伤亡惨重仍未恢复元气的第88师,以及第71军和 新1军的留守人员、地方民团,计一万九千余人。 守军指挥官彭锷决定死守四平。最终东北人民解 放军获得胜利。
四战四平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 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 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 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 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 部队奋起还击,打响的四平城区保卫战。 第三次作战为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于四平外围的战斗。 第四次作战为四平收复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肃清四平国民党守军的 战斗。
时间:
6年3月至1948年3月
地点:
四平(今吉林省四平市194)
参战方:
国民党军,东北民主联军
结果:
东北民主联军胜利
指挥官:
林彪,李天佑,杜聿明,陈明仁
战争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8月9日,苏联政府对日本 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全面对日作战。8月11日,八路军 总部命令吕正操部、张学思部、万毅部、李运昌部挥师出 关,对日伪军队作战,收复东北。8月14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中共中央派干部、军队陆续开赴东北,建立东 北根据地。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已有10万余军队、2 万干部到达东北。 而国民党政府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行政接收 东北的行动则受到了苏联军队的掣肘。为迅速实现对东北 地区的有效控制,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加紧从大西南往东 北调兵,实施武力接收。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国 民党陆续派接收大员进入东北各城市,建立国民党各级政 权。 三国四方利益在东北的交汇与碰撞,终于在1945年11 月擦出了国共东北军事冲突的火花。 1945年12月,美国政府派马歇尔将军来中国调处国共 冲突。东北形势开始呈现和与战交错并行的不明朗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