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3单元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

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罗婕一、教学设想1.单元设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是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最后一篇选文。

单元学习要求是能透过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我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体悟到写人叙事并不是对事情、人物单纯、平面的叙述描写上,应该是通过对事情、人物的叙述、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写人叙事在选材中时要紧紧围绕自己最想表达的那一核心情感上的。

另外,这一要求也恰恰是对高中学生写作文的一个提升方向。

2.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散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能说是熟悉。

不陌生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学过《背影》、《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枣核》等叙事散文,说不熟悉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散文”这一概念在初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更多的是看成记叙文来讲,学生对记叙、描写的方法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对散文这一文体特征要更强调,让学生明白叙事散文中叙事的意义。

3.文本分析郑桂华老师在《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一文提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四个步骤。

在这一理论的提示下,我对文章进行了分析思考。

“辩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集中笔墨写了在一次演讲中所感受到的一个真实的梁启超;“识人”:梁实秋先生认为散文的美,美在恰当,不应有太多枝节,太繁冗的,有“割爱”的主张理论,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淡雅;“断文”:一次演讲,就让梁实秋终身念念不忘,让惜墨如金的他为此写过三篇文章,足以见得梁启超在他心中的地位。

梁实秋在文中两次提到这是一篇动人的演讲,他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哪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呢,这就值得探究。

另外,这篇不足千字短小而精彩的文章恰恰体现出梁实秋本人的散文主张。

“定点”:根据以上分析,联系自身的教学特点,我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品人之“简单”及文之“简洁”,设计的话题就为“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池州八中贾再兴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

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

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作者及主人公介绍1.梁启超(1)(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2)政坛上的功绩: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3)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梁启超及梁实秋的情况,识记重点字词,积累语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伟人风采;3、学习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设想:由演讲到学识人品,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典型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预习案】使用说明:1、先熟读课文,标点、勾画重点字词、语句,再研读文本。

2、依据标题、文体,结合背景,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主旨。

3、研读文本,注意文章写什么人、什么事,又是怎么写的。

4、牢记:先读文章,再做学案;把疑问之处标示出来。

知识链接1.梁启超 (1873.2.23—1929.1 .19)广东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民初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掀起了“护国战争”。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1918年,梁启超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

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2.梁实秋:浙江人,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雅舍小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识和人品。

3.演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此是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

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

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

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预习自测: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屏.息()谦逊.()2. 解释下列列词语。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元 现当代散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基来自能础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基础础训夯练实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梳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莅.校( ) 精悍.( ) 谦逊.( ) 蓟.北( ) 涕泗.( ) 箜.篌.(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 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 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 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 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 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 口大笑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泪下沾巾 莅临 谦逊 显宦 B.搏闻强识 流涕 贸然 抉择 C.偃旗息鼓 度河 部署 布置 D.再接再厉 恪守 叱咤 精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下列文段横线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 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________长袍,步履________,风神潇洒,________顾盼,________ 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 B.瘦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 C.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 D.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 长而有充实的内容。

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9课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9课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答案)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戊戌..( ) ②叱咤.( ) ③莅.临( ) ④精悍.( ) ⑤激亢.( ) ⑥箜篌.( ) ⑦酣.畅( ) ⑧显宦.( ) ⑨谦逊.( ) ⑩涕泗.( ) (2)给多音字注音①屏⎩⎪⎨⎪⎧ 屏息( )屏营( )屏风( ) ②角⎩⎪⎨⎪⎧角度( )角色( ) ③禁⎩⎪⎨⎪⎧ 禁受( )禁令( ) ④强⎩⎪⎨⎪⎧ 强壮( )勉强( )倔强( )⑤着⎩⎪⎨⎪⎧ 沉着( )着数( )顺着( )着急( )⑥差⎩⎪⎨⎪⎧ 差劲( )出差( )参差( )差错( ) 2.辨形组词①⎩⎪⎨⎪⎧ 履 ( )覆 ( )屐 ( )②⎩⎪⎨⎪⎧ 戌 ( )戍 ( )戎 ( ) ③⎩⎪⎨⎪⎧ 捍 ( )焊 ( )悍 ( ) ④⎩⎪⎨⎪⎧咤 ( )诧 ( ) ⑤⎩⎪⎨⎪⎧炯 ( )迥 ( ) 3.词语释义①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手舞足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捶胸顿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博闻强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短小精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启迪·启发启迪:开导启发,更富有书面色彩。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师生探究
2.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 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 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审题】此题考查分析 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1)直接抒发。如:“那时候 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 无限的景仰”,“有学问,有文 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 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地抒发。如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 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 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 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写作背景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 “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 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 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 合集》。 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 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本 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
息以待(bǐng 屏 . ①屏 风( pí ng ) 屏 . ) 锢(jì 禁 n ) . ②禁 (jīn ) 情不自禁 .
⑪弥 漫( mí ) .
⑫涕 泗( tì ) .
强 烈(qiá ) 解 释(jiě ) ng . . 迫(qiǎng ) ④解押解 (jiè ) ③强强 . . ( ) 数(xiè ) 倔强 解 jià ng . .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戊戌 ( (huà ( zhà ) ④莅 校(lì ) wùxū ) ②显宦 n )③叱咤 .. . . . ⑤精悍 (hà ( lǚ ) ⑦激亢 ( ( kōnghóu ) n ) ⑥步履 kà ng )⑧箜篌 . . . .. ⑨酣 畅(hān ) ⑩蓟 北jì ( ) . . (2)多音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导学案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将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

1.文坛巨匠。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2.外表很洋派,内里很中国。

他的女儿梁文蔷在回忆梁实秋的时候说道:“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的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一些习惯。

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结的人。

”3.四大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他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2.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法指导】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人物介绍。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2.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有怎样的情感?4.本文是如何对梁任公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要点总结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课堂小结与反思】【拓展阅读】生活中的梁启超是多方面的,你知道吗?一夫一妻少风流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文章对梁任公演讲时情态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梁任公的“掩面”“顿足”源于他的责任与敬业;梁任公的“泪”与“笑”,源于他那颗伟大的爱国之心,他将满腔的赤诚化作声情并茂的演讲,情动于中,发之于外,自然就有了感人的力量。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50年代末,苏联撕毁援助协议,撤走全部专家。

邓稼先当即表示“研制战略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吓倒,中国人有能力走出自己的道路!”他鼓励周围的同志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没有名,二没有利,有的只有吃苦。

做出科学成果,即是国家机密,不允许我们发表论文。

咱们一块干吧!”他对夫人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事全托付给你了,我的生命全部献给未来的事业了!”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面临随时有可能被上纲上线,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危险,面对妻子被批斗,被抄家,及同胞三姐被迫害致死的一桩桩精神折磨,邓稼先依然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

邓稼先之所以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源于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仲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谦逊.( ) 精悍.( ) 景.仰( ) 酣.畅( ) 弥.漫( ) 箜篌..( )( ) 蓟.北( ) 沾襟.( ) 涕.泗( ) 【答案】 xùn hàn jǐnɡ hān mí kōnɡ hóu Jì jīn tì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禁⎩⎨⎧ 禁.受( )禁.令( ) (2)角⎩⎨⎧ 主角.( )角.度( ) (3)解⎩⎨⎧ 解.释( )押解.( )解.数( ) (4)屏⎩⎨⎧ 屏.息( )屏.风( )屏.营( )【答案】 (1)jīn jìn (2)jué jiǎo (3)jiě jiè xiè (4)bǐnɡ pín ɡ bīnɡ2.语境辨析法(5)小刚长得很强.( )壮,性格很倔强.( ),做事别勉强.( )他。

(6)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答案】 (5)qián ɡ jiàn ɡ qiǎnɡ (6)chāi chà chā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步lǚ( )fù( )盖 (2)⎩⎨⎧ jiǒn ɡ( )乎不同jiǒn ɡ jiǒn ɡ( )( )有神 (3)⎩⎨⎧ 激kàn ɡ( )引hán ɡ( )高歌土kàn ɡ( ) (4)⎩⎨⎧ 悲chuàn ɡ( )cān ɡ( )桑cān ɡ( )茫(5)⎩⎨⎧ Wù xū( )( )变法shù( )守rón ɡ( )马 (6)⎩⎨⎧ 叱zhà( )风云chà( )紫嫣红惊chà( )【答案】 (1)履 覆 (2)迥 炯 炯 (3)亢 吭 炕 (4)怆 沧 苍 (5)戊 戌 戍 戎 (6)咤 姹 诧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偶然·偶尔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常年在江北采访,这次来到江南水乡,很喜欢喝绿茶的我,在此地能喝到最地道的碧螺春,纯属采访中的________(偶然/偶尔)(2)现如今,不少人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健身,以弥补平日里的锻炼不足。

但最新一期的美国《塑性》杂志指出,________(偶然/偶尔)运动会更伤身,其程度无异于暴饮暴食。

【答案】(1)偶然(2)偶尔2.启迪·启发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些经验________(启发/启迪)我们,在制定住房政策时要用长远的眼光,将住房建设和住区建设有机结合,为下一步住房体系的发展做好铺垫。

(2)有关专家认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肯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样本”意义,其经验对其他传统艺术具有______(启发/启迪)作用。

【答案】(1)启发(2)启迪3.弥漫·迷漫两者都有“充满”的意思。

“弥漫”意为(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迷漫”强调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每当沙尘暴到来时,空气中________(弥漫/迷漫)着刺鼻的尘土,使人难以呼吸。

(2)今天早晨,因为大雾________(弥漫/迷漫),京沪高速公路被迫封闭。

【答案】(1)弥漫(2)迷漫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夏普莱斯做客清华大学“巅峰对话”,清华学生踊跃发言,广泛互动,许多问题甚至复杂到以博闻强记....出名的夏普莱斯都不得不拿起小本,边听边写。

()理由:【答案】√“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黄河初入宁夏途经中卫市沙坡头形成180度大转弯,向北汹涌而去,叱.咤风云...,景色壮美。

()理由:【答案】ד叱咤风云”指怒叱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

今多指将帅左右时局的威风、气势。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随父母抵东欧时,正赶上多雨的季节,我便联想到江南的梅雨天。

然而,真正经历过两边的雨,才能体会欧洲的雨与江南的迥乎不同....。

() 理由:【答案】√“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4.弗格森发行的全新自传的书名短小精悍....,就叫《我的自传》,书中关于在曼联的光辉岁月的描写占据大量篇幅。

()理由:【答案】×句子是说书名简单明了,“短小精悍”指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用在此句中,用错了对象。

5.这件小事把他虚伪的一面暴露得酣畅淋漓....。

()理由:【答案】ד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应改为“淋漓尽致”。

6.入冬以后天气恶劣,风雪不断。

不过这几天气温回升,天空晴朗无云,风和日丽....,让人感到很舒服。

()理由:【答案】ד风和日丽”意思是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天气晴朗暖和,一般用于春天,不能用于冬天。

[常识·速览][识作者]学贯中西的雅人——梁实秋简介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等。

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探背景]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做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

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

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知常识]1.演讲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演讲词的特点(1)针对性。

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不同的场合,演讲的内容不同,讲法也不同。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3)条理性。

要使演讲的内容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总体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

(5)适当的感情色彩。

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整体·感知]本文以一千字的篇幅,生动而又饱含情感地记述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成功刻画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表现出梁任公忧国忧民、学识渊博、文采飞扬、率真热烈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文脉·梳理]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①短小精悍②简短独特[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7自然段中“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句话表明了什么?【答案】表明“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深深吸引,烘托梁任公的演讲效果,表达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2.如何理解第8自然段中“表演”一词的含义?【答案】“表演”一词是对梁任公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充沛,有感染力。

3.第8自然段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讲到《桃花扇》时竟会“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答案】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系到自己曾经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4.第9自然段写梁任公先生演讲后,为什么“大汗淋漓”,却“状极愉快”?【答案】“大汗淋漓”说明其演讲的投入,“状极愉快”说明梁任公先生因自己凭学问对青年学生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满足,表现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5.这三个自然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简要概括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演讲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