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秒表等)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重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秒表等)和实验器材。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测量。

3. 制作PPT,辅助教学。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停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作用。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测量误差:讲解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4)时间的测量: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启动、停止、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5)时间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段的现象,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范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范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范文第一章:长度测量的基础知识1.1 长度的概念解释长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长度的基本含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长度单位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测量带等。

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第二章:时间的概念与测量2.1 时间的概念解释时间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含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时间单位介绍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让学生了解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测量时间介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方法,如秒表、时钟等。

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时间测量。

第三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践3.1 使用尺子测量长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2 使用秒表测量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秒表测量不同事件的时间。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四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4.1 测量误差的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让学生了解误差与错误的不同,并学会区分。

4.2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介绍常用的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

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第五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应用5.1 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2 测量事件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测量不同事件的时间,并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测量工具的校准与维护6.1 测量工具的校准讲解测量工具校准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准确测量的前提。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
重难点:
1.正确使用刻度尺(重点)
2.估计值的方法(难点)
【新课学习】
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是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运动的距离一直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必须要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活动5.1 测量课桌的长度:
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的结果。

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桌子,同学们测量出来的结果
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km)、___(dm)、___(cm)、___(mm)、___(µm)和___(n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__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_m
1mm=_______m
1µm=_______m
1nm=_______m
活动5.2 观察刻度尺
甲:量程: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
乙:量程: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
活动5.3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记: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补充习题68页2题、5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学案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主备:孟小利审核:孟小利审批:班级: 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掌握长度的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

3. 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学习重点】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学习难点】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测量中的读数。

【准备器材】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皮尺【自主预习】一、预习展示: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A.长度的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B.长度单位的换算:1km= m 1m= km 1m= mm 1mm=__ __m 1mm= µm 1µm=____mm 1µm= nm 1nm=__ __µm 2、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看、看、看(位置是否磨损). (2)放:A.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被测物体;B.零刻线要和所测长度的一端 .(3)读:A.眼睛正对观测点,视线与尺面;B.精确的测量要估读到下一位.(4)记:记录结果应包括和家长签字【合作探究】一、引入新课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

自己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有多少,量一下自己的一步有多长,自己大拇指指甲有多宽?活动一、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和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长:宽:高:,如何比较____________。

不用直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大家所说的,我们知道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即长度的单位。

而世界通用的标准就是国际单位制--(课本第102页)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1m= km 1m= mm 1mm=__ __m1mm= µm 1µm=____mm 1µm= nm 1nm=__ __µm1km = m = dm = cm = mm = µm= nm 练一练:3.8km= m 2.5mm= µm 24nm= m 3.1dm= µm 观察课本第103页图5-4,比较微观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活动二、你知道的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都有哪些?你使用过的都有什么?1.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是:2.使用你的刻度尺量一下你的物理课本和你的钢笔,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如下:物理课本:长:宽:钢笔:长:对比课本104页的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看看你记录的结果正确吗?※小结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具体方法,“一看、二放、三读、四记”。

第5章 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第5章 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1.一枝未使用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2.如图所示,观察停表。

(1)填写下表:(2)图中所示时间为________。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5 m=l.5 m×100=150 cm B.1.5 m=l.5×100 =150 cmC.1.5 m=l.5 m×100 cm=150 cm D.1.5 m=l.5×100 cm=150 cm4.图中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5.50 cm B.1 cm、8.30 cmC.1 mm、8.30 cm D.1 mm、2.80 cm5.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7. 82 cm、17. 83 cm、17. 81 cm、17. 28 cm、17. 81 cm (其中有一次错了),那么被测量长度的结果应取( ) A.17.82 cm B.17.81 cm C.17.71 cm D.17.817 cm6.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

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________(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

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领悟出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三峡大坝下游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 m=________km=________cm。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 m d m c m m m μm n 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 1km=1000m=103m -1m 1dm= 1dm=0.1m=10 1cm= 1cm=0.01m=10-2m 1mm= 1mm=0.001m=10-3m -6m 1um= 1um=0.000001m=10 -9m 1nm= 1nm=0.000000001m=10
卷尺(分度值 分度值1cm 卷尺 分度值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 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游标卡尺(分度值 游标卡尺 分度值0.1mm) 分度值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测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 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 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 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仔细观察一下: 仔细观察一下: 1.它的量程是 它的量程 1.它的量程是 8cm ; 2.它的分度值是 1mm 它的分度值 2.它的分度值是 0.1cm ;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请同学用准备好的刻度尺测出物块长的长度。 请同学用准备好的刻度尺测出物块长的长度。 信息快递: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有时偏大, 信息快递: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有时偏大, 有时偏小,这时就会产生误差。 有时偏小,这时就会产生误差。误差的差值比较 小,这不是错误。 这不是错误。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位和国际单位;(2)知道长度和工夫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会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4)会利用停表测工夫;(5)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反复练习,让先生学会长度单位换算和工夫单位换算;(2)经过实践测量,让先生领会正确运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探求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

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

三、教具刻度尺和停表四、教学过程1、讲:第一节长度和工夫的测量2、单位:讲:生活中仅凭感觉不必然正确,我们需求实事求是的测量。

讲:测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国际单位:讲:国际上一致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

3、讲:这节课次要学习长度和工夫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讲:长度主单位是米,符号m,讲: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4、讲:单位换算:10进制的是: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00进制的是: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5、讲:单位换算:(出5道)如20m=() Km=()um6、讲:我们来了解几个具体长度:手指到肩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手掌宽大约1分米,大拇指指甲宽大约1厘米,你们运用的三角板一大格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1厘米之间有十小格,一小格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

7、讲:长度估测就跟我们熟习的几个长度进行比较:比如(1)物理书宽相当于两个手掌宽 20cm .(2)桌子高相当于身高的一半,大约 80cm,(3)门的高度比人身高多一点,大约 2m 。

8、讲: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下方具体学习刻度尺如何正确运用。

9、讲:刻度尺正确运用:运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量程是刻度尺的最大测量长度,该刻度尺的量程是10厘米,被测长度如果超过量程10厘米,就要多次测量,然后加起来;分度值是一小格之间的距离,该刻度尺一大格是1厘米,一大格之间有10个小格,一小格为1毫米,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毫米。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金湖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单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计测量【难点】:刻度尺的估读。

【用具】:刻度尺、秒表【要点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活动1】: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单凭感觉判断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测量的重要性【活动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例如】:取一根线,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用一课本的宽度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_______。

国际单位: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其它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1Km=_____m,1m=____dm,1dm=_____cm,1cm=_____mm,1mm=____um,1um=____nm。

【阅读】:自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常见物体的长度(填单位)(1)X刚学生的身高为1600____,胸围74.6_____。

(2)课桌桌面长12.00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1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1.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7.84×106m=_______km
25 nm=_______m 15 km=_______cm 3.6 m=_______ nm
3×105km=_______ mm
2.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0_______;
(2)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
(3)物理课本的宽为1.85_______;
(4)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_______.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_______,我们不能消灭_______,但应尽量_______.
4.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 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cm.
5.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mm.
6.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厘米.
(2)图(b)中,物体B长度为_______厘米.
7.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5 m=5.5×100=550 cm
B.5.5 m=5. 5m×100 cm=550 cm
C.5.5 m=5.5×100 cm=550 cm
D.5.5 m=5.5m×100=550 cm
8.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9.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 A.5.5m B.3.5m C.2.0m D.1.5m
10.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两个点的最小距离是0.1mm,它相当于( )
A.0.01 dm B.100 um
C.0.01m D.0.001 cm
11.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12.为教室窗户配块玻璃窗,测量玻璃长度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应为( ) A.mm B.cm C.dm D.m
13.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
A.偏大B.偏小
C.相等D.无法确定
14.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把尺拉紧去测量,则其结果会( ) A.偏大B.偏小
C.不变D.无法判断
15.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
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_______,课桌的宽度为0.65_______.
1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
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的宽度是
_______cm.
17.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18.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从a可读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从b可读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使用_______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9.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_______.
A.太阳的直径为7×1011 cm
B.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人高度为1.7×103 mm
D.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 13 km
E.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
F.课桌长为Im
20.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2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mm
22.自然界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很大,如银河系,微观很小,如分子.要计量它们的直径,下列所用的长度单位中最方便的是( )
A.千米、米B.光年、米
C.光年、纳米D.米、纳米
23.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 )
A.0.15 m B.1.5 m C.15 m D.150 m
24.甲乙丙丁四人分别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6.32 B.63.2 mm C.6.320 cm D.0.63 m
25.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 cm B.8 mm C.8 dm D.8um
26.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2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8.指出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的错误之处.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4 7 840 2.5×10-8 1.5×106 3.6×1093×1011
2.(1) mm (2) cm (3) dm (4) cm
3.误差误差减小
4.Cm 1.72 172.4
5.27.2 mm 25.2
6.3.0 3. 60
7.C 8.C 9.B 10.B 11.B12.A13.A 14.B 15.mm m
16.mm 1.40
17.um
18.2.3 cm 2.40 cm b 分度值小
19.AEDCFB
20.减小折射的影响,使读数更精确 2.80
21.A 22.C 23.B 24.B 25.A 26.B 27.D 28.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尺没有放正视线没有和尺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