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冲刺讲义历史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汇总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汇总

目录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1、考点一: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32考点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53考点三:选官监察制度 (7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 (91考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92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03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124考点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13第3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71考点一: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及其影响 (172考点二:儒家思想的演变 (173考点三:古代科技与文化 (21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71考点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272考点二:近代前期(1840~1919年各阶层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29 3考点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1第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41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4 2考点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37第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401考点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02考点二:近代重大理论成果 (42第7讲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 (451 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52考点二:祖国统一大业 (483考点三:新中国的外交 (50第8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3 1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53 2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 (533考点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7第9讲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文化 (59 1考点一: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92考点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 (61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641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642考点二:罗马法 (663考点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68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和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71 1考点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712考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73第12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52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 (78第13讲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1 1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812考点二:近代科学技术 (84第14讲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86 1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862考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87第15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901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902考点二:罗斯福新政 (903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92第16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95 1考点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952考点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96第17讲现代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001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 (1002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01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代表着典型的农耕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色。

【高考冲刺】2014届高考历史(题型特点+考场破题+命题预测)15种热考题型十四 探讨讨论类非选择题

【高考冲刺】2014届高考历史(题型特点+考场破题+命题预测)15种热考题型十四 探讨讨论类非选择题

14.探讨讨论类非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北京·T40)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8分)【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时期的史料记载为载体,借助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和海洋关系问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挖掘题目信息,解答问题:(1)步骤:明确设问指向(知道答题的范围) →理清答案来源(答案是完全来自材料还是要结合一定的所学知识) →结合所分析的结论组织答案。

(2)有效信息及推断(信息1)设问: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推论)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海洋和人类文明二者的关系。

因此在论述的时候要从两个角度论述二者的关系,一是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二是人类文明进步对海洋的影响。

(信息2)设问: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推论)用材料中的史实来论证“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所组织的答案完全来自所给的材料信息。

(信息3)材料信息: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推论)海洋和人类文明二者的关系中的一方面,即海洋考察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信息4)材料信息:l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l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推论)海洋和人类文明二者的关系中的另外一方面,即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造福人类【答案】(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2014年高考冲刺历史:知识整合

2014年高考冲刺历史:知识整合

[键入文字]
2014 年高考冲刺历史:知识整合
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第2课时 商鞅变法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第2课时 商鞅变法

第2课时商鞅变法1.经济(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1)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2)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其中魏国旧臣吴起在楚国变法比较有名。

(3)兼并战争频繁,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其中儒家的代表荀子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1.政治上: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2.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达到了富国的目的。

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代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消极:贫富分化严重,严刑酷法,文化专制对后世有消极影响。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大变革时代——客观背景(1)诸侯争霸的推动:随着诸侯争霸,战国初年,逐渐形成了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

(2)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继其之后,楚国起用吴起进行变法。

(3)“百家争鸣”的推动:法家的学说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主观条件(1)秦统治者热衷于改革,向全国发出“求贤令”。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史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1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真题演练)

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1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真题演练)

2014年高考历史百日冲刺第01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3年高考新课标1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2013年高考海南卷)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3.(2013重庆文综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4.(2013全国卷2历史)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5.(2013江苏文综历史)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6.(2013四川历史)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2014届高考历史考纲知识点复习课件30

2014届高考历史考纲知识点复习课件30

2.区别 (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 化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 最终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而经济全球化则是经 济区域化的最终结果和必然归宿。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将 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山东省沂源县 2012 届高三期中,19)有学者指出,“资本 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 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 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 上是强调( )
①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
经 济 向
增多。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
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③二战以来,交通运 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
全 历 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 球 程 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 化
Hale Waihona Puke 4.(广东省惠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23)为加强与国际社 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中国先后加入下图所示的国际组织 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② 答案:B
B.①②③ D.①
5.(安徽省黄山市 2012 届高三七校联考,24)中国证券报 2010 年 5 月 8 日报道: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 1100 亿欧元的救 助,其中欧元区出资 800 亿欧元,IMF 提供 300 亿欧元。这说明了 ( )
► 思维启迪 5:你如何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①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和世界而言是“双赢”乃至“多 赢”,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②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强大的综合国力。③会对本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需要中国 企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2014高考历史冲刺必背知识点

2014高考历史冲刺必背知识点

2014高考三轮必背知识点一.背景(原因、条件)类(一)古今中外政治文明1. 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环海而居的独特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2. 五四运动的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政府大肆出卖国家权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二战后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3)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两国国家利益。

3.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1)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3)经济发展的需求。

4.苏联解体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

(3)民族矛盾激化。

(4)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三)古今中外经济1.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根源: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3)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4)历史原因: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5)宗教原因:欧洲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6)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相信地圆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

2.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是政治前提;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手工工场的经验提供了技术;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步步高】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五单元 单元

【步步高】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五单元 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十五)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四大发明的影响、古代文学发展趋势、书画发展、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双百”方针、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等1.某书载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答案 B解析题干重心落在前半句,旨在说明三大发明对中国影响的局限性,故选B。

2.“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答案 D解析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大众阶层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

故本题选D项。

3.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

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

②表述不正确。

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

因此选B。

4.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 A.讲究工笔重彩B.强调个性表现C.重视气势雄伟D.追求摹写逼真答案 B解析中国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写意,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选择冲刺高考
(2014年高考冲刺讲义提纲)
杨宗年
思考高考命题,研讨12课时复习
一、讲解重点知识、重点阶段、重点线索,重要方法增强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一)常考知识四学三转化,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六大命题热点与这些知识有较高的关联性)
(二)抓好十个重要阶段的通史总结,答好原因及影响
1.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分建社会的衰落(明清时期)(1368~1840年)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近代化的启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912年—1919年)
5.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至今)7.资本主义的兴起萌芽时代(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初)
8.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17-18世纪中期)
9.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
10.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三)构建必修Ⅱ的线索结构,提炼特点特征
(四)讲透多元史观,多角度独立思考问题
(五)记忆方法及运用公式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二、用心讲好题
(一)讲解选择题的规律
(二)主观题讲解步骤及解题的方法
(三)主观题的各类材料的解析
(四)“评论类史料题—观点辨析”題解答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