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四章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目录
• 生产理论概述 • 生产函数 • 成本最小化与产出最大化 •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扩展生产理论
01 生产理论概述
生产、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01
02
03
生产
生产是指企业使用一定数 量的生产要素,经过一定 的加工或组合,创造新的 使用价值或效用的过程。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技 术条件下,一定数量的投 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了在 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一个经济能够生产的商品 的最大数量组合。
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固定生产 规模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 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可变规模 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最大 产出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形式为 Y=min{aX,bK},其中Y表示产出,X和 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a 和b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强调各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不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结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用于描述现实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应当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相切的条件。
05 扩展生产理论
要素可替代性
要素替代性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两种或多种生产要 素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则它们被称为可 替代要素。可替代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 替代关系,当一种要素价格上涨时,生 产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更多的另一种要素 来代替它,以保持生产成本不变或降低 生产成本。
规模收益对于企业的竞争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和 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 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 合理地选择生产规模和经营策略,以实现最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复习题:1、什么是市场竞争?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他决定价格。
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还有寡头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竞争的卖者,他们提供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通常情况下,寡头们会尽力联合起来,防止剧烈的竞争,收取较高的市场价格。
还有垄断竞争市场,这是一个有许多提供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由于各自提供的产品不同,每个企业对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2、什么因素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答:物品的价格、买者的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买者的嗜好、预期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
3、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需求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曲线将需求表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需求表是需求曲线上假设干个点的坐标的数字表格排列。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
4.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答: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5、波匹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菠菜。
菠菜是低档物品还是正常物品?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的?答:菠菜对波匹来说是低档物品。
因为波匹的收入减少了,他对菠菜的需求量反而增大。
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6、什么因素决定了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答: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决定了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
7、什么是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答:供给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三、序数效用
(一)序数效用产生背景: 1934年,希克斯和艾伦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这
二、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 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 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 际效用是递减的。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
(一)货币的边际效用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
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就是说,随着某消费者货币收入的逐
步增加,每增加单位货币给该消费者所带来 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四)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 使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降 低。
2.物品本生用途的多样性。
每种物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不同, 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放在最重要的用途上,而后再 放到次重要的用途上,其边际效用就会减小,依此 该物品的用途就会越来越不重要。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

可见,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成本线一般分析
❖ 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受技术水平所限制;而厂 商的产出水平和要素投入选择,则要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 使下,根据商品和要素的价格来决定。因此,生产一定数量 商品所要付出的代价——成本,将决定厂商如何进行生产。 生产成本是厂商的经济约束。
利润与成本
❖ 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 生产并销售出商品获得的货币收入,即为厂商的总收
入。 ❖ 生产要素的获得和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回报。生产
中支付的要素报酬 ❖ 在经济学中,总成本包括所有的成本。 ❖ 由于生产要素具有多种用途,一种要素因用于生产某
表示固定比例 K3 生产函数的所
有产量水平的 K2
最小要素投
入的组合
K1
0
L1
L2
L3
L
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生产要素变化)
__
K ❖ 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
劳动投入量可变
__
则表达式: Q f (L, K)
上式表示在资本投入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 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成本:经济分析中,厂商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 直接成本:是厂商购买生产投入品的支出。 隐含成本:是厂商生产中使用而未直接支付报酬的自有
资源的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
为该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 ❖ 社会成本:个别厂商的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资源损耗。
L
F
(L, L
K
)
PL
MP L PL
0
4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2)生产的正外部性
机器人 价格
技术溢出 效应的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供给(私人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均衡 最优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外在成本(外在成 本<0) 社会最适量>市场均衡量
需求(私人价值 需求 私人价值) 私人价值 0
市场量 最适量
机器人数量
(2)生产的正外部性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需求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相交决定最优 生产水平。 市场量少于社会希望的需求量。
管制和庇古税
实际上,庇古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正如 市场把物品分配给那些对物品评价最高的买 者一样,庇古税把污染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 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署选择的污 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 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行为者可以解 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权利的 初始分配如何,有关各方总是能够达成 一种协议,使每个人都可以变好, 而且 结果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为何重要? 科斯定理为何重要?
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 比想象的更为有效:因为理性的个人总是 有谈判的动因。 科斯定理指导我们寻找出私人不能解决外 部性问题的正确原因(right reason),即什 么原因造成科斯谈判失败。 这些正确的原因包括: 初始产权界定不清楚(而与如何界定无关) 产权转让受到人为限制,交易成本过高
二、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Private Solutions to Externalities
并不总是需要政府行为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1.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a.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b.慈善组织 c.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 d.利益各方签定合约
经济学基础第4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备考题

B、规模报酬递减
C、规模报酬不变
D、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窗体底端
答案:1、D 2、D 3、A 4、D 5、B 6、B 7、C 8、B
9、B 10、A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6.当投入要素中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该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与产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合理使用区域即经济区
C、第三区域
D、第二区域的一部分
7.随着劳动投入要素的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在开始阶段上升,然后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它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以上都正确
10.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为q=x^(2-α)· y^α,其中0<α<1,则该生产技术为( )。
A、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B、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C、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
D、平均产量等于零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的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 生产理论)
窗体顶端
单选题
1.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2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
A、增加20%
B、减少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估计(也称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从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
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有以下特点:(1) 抽样调查是以概率论和数量统计为理论基础的,所以其推断结果是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其抽样误差也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
(2)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调查单位的,所谓抽样的随机原则是指总体中每个单位都具有同等可能性被抽中,哪个单位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纯属偶然,既不受调查者主观愿望的影响,也不受被调查者合作态度的干扰。
(3) 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用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估计和推断总体有关数量特征。
如调查一批产品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推断这批产品的质量;对某地区百分之几的家庭的收支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推断该地区所有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
全及总体:统计总体,是由被研究事物的全部单位构成。
抽样总体: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用以推算总体的那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体。
相应地,把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构成样本的各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
全及指标:根据全部总体单位的标志值计算的,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在抽样推断中称为总体指标或总体参数。
样本指标:又称估计量或统计量,是根据样本单位的标志值计算的,用以估计和推断相应总体指标的综合指标。
抽样方法分为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两种。
1、重复抽样是指从总体的N个单位中抽取一个单位数为n的样本,每次抽出一个单位,登记其特征后,再放回总体中参加下次抽选,这样连续抽n次即得到所需样本。
2、不重复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个单位,登记其特征后不再放回总体中,下一个样本单位再从余下的总体单位中抽取,这样连续抽取n次即得到一个单位数为n的样本。
抽样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它是对总体单位逐一编号,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出若干单位构成样本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它的特点是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加以分类(层),然后再从各类(层)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由各类(层)内的样本组成一个总的样本。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
它是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或若干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的一种抽样方法。
整群抽样:又称集团抽样,它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中选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方式。
例如,若欲调查某个大学的学生身高,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是每个学生,但抽样单位可以是由学生组成的班或系等,对中选的班级或系的全部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多阶段抽样:前面介绍的几种抽样调查方法都属于单阶段抽样,所谓单阶段抽样是指经过一次抽选就可以直接确定样本单位的抽选方法。
在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比较集中是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在社会经济调查中,通常调查单位很多,分布面很广,直接抽选样本单位很困难,这时需要采用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顾名思义就是在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并不是一次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而是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阶段来进行。
抽样误差的概念统计调查的误差,指调查所得结果与实际数值之间的差异。
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引起的登记、汇总或计算方面的差错而造成的误差。
代表性误差,由于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同,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误差。
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没有严格按随机原则抽样而使样本指标数值系统地高于或低于相应总体指标数值。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性误差,按随机原则抽样而产生的误差。
抽样平均误差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它是直接以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即总体平均数的点估计值就是样本平均数,总体成数的估计值就是样本成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统计量都可以作为合适的估计量,为此要研究选择估计量的标准。
作为优良的估计量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1)无偏性。
是指样本指标的均值应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即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要求样本统计量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一致性。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要求随着样本的单位数n 的增大,样本估计值也充分靠近总体真实值。
可以证明,以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也符合一致性的要求。
(3)有效性。
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样本指标,其离散程度比较小。
即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要求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应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总体平均数的点估计值是样本平均数,总体成数的点估计是样本成数,总体方差的点估计值是样本方差。
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极限误差的一定概率保证度,推断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
由于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总体指标的范围是在样本指标为中心、抽样极限误差为波动范围的区间内。
总体均值及其相应总量指标的区间估计在一定概率下,样本会落入以 为中心,以为半径的对称区间: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用样本推断未知的总体指标,所以上式变换为: 给定 时,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X x ∆{})(x t F X Xxx =∆+≤≤∆-)(t F xx X ∆+≤≤∆-x x总体标志总量的区间范围:根据比率的抽样极限误差定义,在一定概率下:则在给定概率 ,比率P 的区间估计为:与总体比率相应的总量指标的置信区间: 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 抽样数目的确定:重复抽样,抽样极限误差为: 则抽样数目为:不重复抽样: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它的特点是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加以分类(层),然后再从各类(层)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由各类(层)内的样本组成一个总的样本。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等距抽样:分为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和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
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在将总体单位进行排队的时候,采用与调查项目没有关系的标志排队。
)x ()x (x x N X N N ∆+≤≤∆-pP p ∆≤-)(t F pp p P p ∆+≤≤∆-)()(p p p N NP p N ∆+≤≤∆-nt t x x 2σμ⋅==∆222xx t n∆=σ)1(tu 2x N nn t x -⋅==∆σ22222σσt N Nt n x x +∆=ni x2σμ=)1(2N n n i x -=σμ有关标志排队即按照与调查项目的数量多少有关系的标志排队。
确定样本单位方法①半距起点等距抽样(中心系统抽样)以第一个抽样距离的一半为抽样起点(r=k/2),并每隔k 个单位抽一个单位。
②对称等距抽样在第一个抽样距离内随机确定抽样起点r(l ≤r ≤k),然后以组界[k,2k,…,(n-l)k]为对称点,两两对称地抽取样本单位。
整群抽样又称集团抽样,它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中选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方式。
平均抽样误差:样本的群间方差:例题1.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每包重量 包数 148—149 10 149—150 20 150—151 50 151—152 20 —100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解:根据样本资料列表计算如下: 组中值x 产品数fxfx x - ()2x x -⋅f148.5 10 1485 1.8 32.4 149.52019901.812.8)1()1(22R r r R r R r -≈--=δδμrx x i 22)(-∑=δ150.5 50 7525 0.2 2 151.5 20 3030 1.2 28.8 - 10015030-76(1)样本平均数15030150.3100xf x f===∑∑克 样本标准差2()760.872()100x x ffσ-===∑∑克 抽样平均误差220.872111%0.0868100x n nN σμ=-=⋅-= 当3t =时30.08680.26150.30.26x x x t x μ∆==⨯=±∆=±即 150.4150.56-(克)可以以99.7%的概率保证,该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在150.4150.56-克之间,表明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达到规格要求。
(2)样本合格率1700.7100n p n === 抽样平均误差(1)0.70.3111%0.4560.3p p p n nN μ-⨯=-=-=3t =时30.4560.1370.70.137pp pt p μ==⨯=±=±即56.3%83.7%-以99.73%的概率保证,这批食品包装的合格率在56.3%—83.7%之间。
例题2.某学校有2000名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用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考试成绩(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以上 学生人数(人)20204515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学生所占比重范围。
解:6060%100p == (1)0.6(10.6)10(1)(1)0.0481002000p p p n n N μ--=-=-= 20.0480.0960.60.096pp p t p μ==⨯=±=±即50.4%69.6%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所占毕生为50.4%~69.6%之间。
例题3.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2t =)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不超过6%?解:4100,4%,2100n p t ==== (1)0.04(10.04)0.0196100p p p n μ--=== 20.01960.0390.40.039pp p t p μ==⨯=±=±即0.1%7.9%故: 这批产品的废品可能会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