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备考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2020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精练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1.选出下面句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 )A.看到妈妈找不到时焦急的样子,我大声地匿笑起来。
B.美国最近比较烦,爆炸枪击案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C.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万芳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D.地震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但事后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宝贵的防震抗灾经验。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之举。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
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
C.为了节约成本,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用一些非法化学添加剂夺走了千万人的健康,这真是骇人听闻....。
D.为节约用水,日前,市政府向各基层单位呈报..了《关于对水资源管理秩序进行专项整治的通告》。
4.选出与所给词语中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寓言A.寄寓B.公寓( A )(2)光洁可鉴 A.油光可鉴 B.鉴赏( A )5.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年之计.在于春( C )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 D.策罐(2)呼朋引.伴( D )A.指引 B.牵引C.引申 D.招引(3)欣欣然.张开了眼( B )A.然而 B.……的样子C.这样 D.对(4)朗.润( A )A.光线充足、明亮 B.声音清晰、响亮C.朗读 D.稀缺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李教授身上有一股学究,一向喜欢咬文嚼字....B.人人都说开卷有益....,可是16岁的小明自从读了一些凶杀小册子,就走上了逃学课的道路。
C.传宗接代这一观念在我国某些偏僻落后的农村依然根深蒂固....。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 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语段综合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017福建](一)初中生常考近义二字词辨析训练1. 她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个录取的邮件,以致又错过了一个好机会,不免有些________。
(懊悔懊恼懊丧)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懊恼:心里别扭;懊悔烦恼。
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2.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不!在这里它________(沉湎沉浸沉沦)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都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底部来过。
沉湎:沉溺,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沉浸: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者思想活动中。
沉沦: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
3. “反营养物质”,说的是食物中的一些物质,如果摄入多了,会________(妨碍妨害)营养吸收,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有阻碍之意。
妨害:侧重在“害”,表示有害。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要有必胜的信心,还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________(坚定坚实)的物质财富。
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实:坚固结实,通常用于评论形势及对局面所采用的作战方针等方面,一般形容某种保障。
5. 与“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这种随时取用和停车的“无桩”________(理论理念)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小红车”和“小黄车”的“乱占道”现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间的管理因而变得更加困难,这也就需要相应的管理规定出台。
理论: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也指辩论是非、争论和讲道理。
理念:信念;思想、观念。
6.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许多浩气________(凛冽凛然) 的抗战题材的作品。
凛冽:刺骨地寒冷。
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
7. 遥望故乡,夕阳下一条青石的小街,小河上一座________(轻盈轻巧)的小桥,静谧而安详。
轻盈:动作姿态轻巧优美,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2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解题指导)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2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解题指导)答案版一、命题热点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同音词、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常用词语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把握。
6.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7.敬辞、谦辞的使用。
二、解题技巧1.词义的理解(1)联系语境解释法辨析词语的语境义,不仅要考虑该词语前后词语的意思及搭配情况,有时还需要联系整个句子,乃至整个自然段、整篇文章,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推断其语境义。
如“绿色装修”中的“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
(2)联系感情色彩解释法词语在感情色彩上的变化不外乎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
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从其反义词、近义词或其所修饰的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准确推断其义,还其本来面目。
(3)近义解释法用被解释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必要时作适当限制与补充。
如:休憩——休息。
(4)比喻解释法从词语反映出的状态、用途、作用等方面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词语的意义。
如: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5)定义解释法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如: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描写解释法描写事物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
如: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2.近义词的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程度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要重一些。
(2)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从不同的成分辨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不同的成分:“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020中考语文备考-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时间:10分钟满分:18分)1.(2019黄冈)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B.昨晚那小偷可真大胆,趁李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金项链和家中存放的现金都偷走了。
C.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四月调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D.春天的遗爱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漫步在遗爱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导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
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符合语境;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是褒义词,这里用来形容小偷进入别人家,不恰当;C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这里是形容不听别人的嘲讽,不符合语境;D项,“风声鹤唳”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这里是形容遗爱湖的美景,不恰当。
2.(2019青岛)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在海军建军 70 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导析:A项“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这个句子用抑扬顿挫形容剧情,望文生义。
3.(2019深圳)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 C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积累与运用专题02词语的理解运用专题训练(含答案)

1 专题训练(二) 词语的理解运用1.1.[2018·岳阳[2018·岳阳]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谓成功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 ,专心未必就能夺得冠军能夺得冠军,,还要看天分和机缘还要看天分和机缘,,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 , 站在最后一名一名,,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无知的人 很多。
很多。
A.A.结果结果 虽然 率先B.B.后果后果 即使 领先C.C.结果结果 即使 领先D.D.后果后果 虽然 率先2.2.[2018·滨州[2018·滨州]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历史车轮 ,时代潮流 。
历史只会眷顾 、 、搏击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A.滚滚向前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B.B.滚滚向前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C.C.浩浩荡荡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D.D.浩浩荡荡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3.3.[2018·武汉[2018·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
血性是个 而又朴拙的词汇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 ,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 、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蛮、人性与兽性。
A.A.古老古老 限制 粗野B .原始 界定 粗野 C.C.古老古老 界定 粗放D 原始 限制 粗放 4.4.[2018·广州[2018·广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端午时节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专题二词语理解与运用一、词语辨析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当众说纷纭时,________人云亦云,________理性地思考。
②我们不要过多________别人的私事,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③她哽咽了:“和大家共同________的时光,皆成过往,皆为序章。
愿你们且歌且行,续写辉煌。
”④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当代青少年________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
A.与其……不如干涉度过必须B.因为……所以干预渡过必需C.因为……所以干涉渡过必须D.与其……不如干预度过必需2.【日常生活情境】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技正重构舞台艺术呈现,赋予艺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简约美,营造诗化意境。
机械舞台移动,可看作山脉涌动;光影交错辉映,可译为日月起落;虚拟视觉成像,可形塑万里山河……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
依托图像处理算法,冬奥会开幕式__________人心的“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________开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__________,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
“冰雪五环”环节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等手段,以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观意取象、气韵相生。
A.激动渲染跃然纸上B.震荡熏染惟妙惟肖C.震动点染入木三分D.震撼晕染呼之欲出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要学会选择。
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________智慧。
读书还要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
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吸收鉴定B.开辟吸收鉴别C.开阔汲取鉴别D.开辟汲取鉴定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强国兴邦、建功立业的________,要有生龙活虎、昂扬向上的________,要有攻坚克难、敢闯敢拼的________,要有不卑不亢、自立自强的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答案及解析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运用及辨析1. (2分)A【解析】B项“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句中用来形容市容市貌的变化,不恰当。
C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句中用来形容滞销的空调,用错对象。
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与句中的“正”字语义重复。
2. (2分)C【解析】C项“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这和句中的“历历在目”语义矛盾。
3. (3分)C【解析】C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句中用来形容峨眉山的猴子,用错对象。
4. (2分)A【解析】A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句中用来形容天气寒冷,属于望文生义。
5. (3分)A【解析】B项“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句中用来形容禁毒任务,不合语境。
C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
句意想表达的是这项规定让旅客不用再花钱,用“一文不名”不恰当。
D项“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句中形容工作人员的努力,不合语境。
6. (2分)A【解析】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也形容唐突进入,指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句中形容小偷的行为,用错对象。
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句意想表达对别人的嘲笑不放在心上,用“充耳不闻”不恰当。
D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
句中形容春天的美景,不合语境。
7. (2分)C【解析】C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句中用来形容游客观赏灯光秀的样子,不恰当。
8. (2分)A【解析】A项“见异思迁”指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与语境不符。
9. (2分)A【解析】B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
这和句中的“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语义矛盾。
C项“拍手称快”的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8.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 又……” 递进关系:“不但(不只,不光)……而且……”,“不仅……还……” 选 择 关 系 : “ 不 是 …… 就 是 ……” , “ 要 么 …… 要 么 ……” , “ 或 者……或者……”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却)……” 假使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3.同音词辨析 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例如:“暴发”“爆 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 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 ”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4.多义词辨析 基本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最初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基 本义。例:“深”,“这条河很深”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意思。例:“徒”的本义是步行, 引申义是徒然、白白的。如:徒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本义通过打 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起保护作用的 东西”,后来比喻罪名或坏名。如:“不能乱扣帽子”中的“帽子”用 的就是比喻义。
5.(2015,邵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绮丽:鲜艳美丽)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砥:磨刀石)
C.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蛮拼的:挺努力的)
D.气温高达三十六度,我们的交警依然坚持上路指挥交通。想一想,我
7.(2015,烟台)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 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5 月 9 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庆典活动,展 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 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 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