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教案:回自己的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及国情国力,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感受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2.分析祖国的国情国力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祖国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力的多维度和复杂性。

2.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PPT简介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国家形象。

2.影片资源:国情国力的实际案例。

3.针对学生在国外生活的真实问题的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张祖国的地图,并让学生描述祖国的形状和位置。

2.引导学生提问:你们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认识?(学生自由发言)Step 2:展示国情国力(20分钟)1.借助PPT和影片资源,介绍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国家形象,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祖国拥有哪些世界级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些成就如何影响世界?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展示祖国在不同领域的国情国力,例如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Step 3: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15分钟)1.发放调查问卷,并让学生在问卷上写出他们在国外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选取一些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过于具体,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并发表解决方案。

3.提醒学生:回到祖国,我们可以发挥什么作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Step 4:历史思考能力培养(20分钟)1.给学生出示一段历史事件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有何重大意义?"2.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例:"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Step 5:总结及展望(15分钟)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祖国的伟大和各方面的发展。

回自己的祖国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回自己的祖国去当我们身处异国他乡,总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遇到不同的人,但我们的心中始终怀有一个共同的憧憬——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因为祖国不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家园。

每一个身居海外的人,回忆起远方的故乡,心中总充满着熟悉的气息,这是海外生活所永远无法代替的。

祖国的美景、风土人情,以及那些故乡的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历经千年的美食和礼仪,都是让我们如数家珍的资本。

所以,回到祖国,回到家的感觉是无比亲切、舒适和自然的。

在纷繁的物质和烦杂的生活中,我们更想寻求一种精神的归属感。

而祖国,正是这种归属感的源泉。

只有在祖国,我们的心才会放得更宽,放得更深,放得更久,放得更自由。

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些祖国人民所无法理解和领会的海外经历,在这里我们会有更多精神共鸣和内心平和。

还有一些人可能更重视祖国的未来。

从我们身为中国人这个身份出发,我们总是想为自己的国家立功立业,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寻求发展机会、共建家园的过程中,我们有着无限的激情和勇气。

因为,回到祖国,就是在与祖国分享和推动成功的美好时光。

当然,回到祖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要有必要的经济和家庭支持,更需要我们面对一系列适应问题和挑战。

从环境和食品到交通和医疗,我们需要重新适应祖国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体制。

而这些,不外乎一些常见的逆境、差异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比如说:环境安全、医疗保障、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等等。

相对而言,这些困难可能并不会对初出国门的年轻人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还是富有热情、激情和好学的。

但对于有着岁月沉淀的中老年人,他们需要更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在文化交流和跨国交往的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接受并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更要积极地在祖国与外国文化之间搭建桥梁、搭建平台。

只有这样,我们的自身文化和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实现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

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既是一种情感回归,也是一种文化拓展。

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回祖国去》教案

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回祖国去》教案

反思内容
课堂检测
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
VS
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知识、能 力、情感等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学生 的需求。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增加或删减某些内容,使其更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合作意识。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提高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 读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生字词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 生僻的词汇可能难以理解,如“慷慨”、“承诺”等。教师 需要借助图片、实物或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评价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角 色扮演等。
教师需提前设计好教学评价方案,以便在 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 整教学策略。
学生准备
01
02
03
04
预习课文
学生需提前预习课文,了解《 回祖国去》的故事背景和主要
内容。
准备工具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归纳文章的中 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语感。
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 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回自己的祖国去_语文A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回自己的祖国去_语文A版

二年级语文下教材解读-回自己的祖国去语文A版解读一:篇首小句子有大文章“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

”“美国,优雅别致的洋房,小汽车”是重要的信息点,体现了华罗庚美国生活的优越,回自己的祖国去意味着放弃这一切。

在那个年代,发达的美国,优雅别致的洋房,(豪华)的小汽车,与贫穷落后的中国相比,前者的诱惑力太大(因此不少人才选择留在了美国),而华放弃美国的一切,选择回国;放弃了个人享受,选择了为国奉献。

在选择与放弃之间,他的爱国情怀立现。

因此,在教学学生体会华的爱国情怀时,这一句不应略过,反倒可以想办法跟学生一起“扩充”这一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国,优雅别致的洋房,小汽车”的诱惑,才更能体会到华在彼时彼境下选择回国的难能可贵。

(如再援引某些人才选择留在美国的事例,则更有说服力和冲击力)解读二:关注语言形式-对话内容安排有深意本文,对话占了主要篇幅,对话形式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提示语在前,如“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第二种,提示语在中,如“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第三种,提示语在后,如“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第四种,没有提示语,如“那房子呢?”/“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一是为了避免语言形式的单调重复。

二是突出华与其妻的爱国之心。

如何解释?一般来说,一句话中前置的内容是醒目的、突出的。

如下:(1)“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突出表现华的动作“疾步”“冲着**喊”,这是他爱国的行为表现。

如果换成“‘中国解放了!’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

”则重在通过语言表达华对祖国解放的激动,这未尝不可,但与前一句衔接不顺畅。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突出了一句话的前半部份发“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表现了华对祖国解放的期盼与激动。

《回自己的祖国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族自豪感
作品表达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
历史背景的呈现
抗日战争
作品提到了主人公在战争期间失 去家园和亲人的悲惨经历,反映 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
难。
新中国成立
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回国后参与建设 新中国的热情和决心,反映了新中 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的 渴望。
认同感
华罗庚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接 受,同时也受到他个人经历的影响。在文章中,他表达了对 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认同,进一步强调了他与祖国的 紧密联系。
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
文化冲突
华罗庚在文章中提到了他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文化冲突,这使得他更加珍惜和认 同自己的文化根源。这种文化冲突也体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反映 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接纳的问题。
结构安排
作品采用倒叙手法,以华罗庚收到邀请回国作为开篇,再逐渐回溯到他在美国的经历,最后回到祖国,这种结构 使故事更具悬念和吸引力。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语言风格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数学术语和专业知识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 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和流畅性。
VS
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其独特的叙事方式 、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反映时代精神
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为后人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文 学素材。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示,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民族自豪感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及教学设计

【課文】在美國阿爾巴城的一座優雅別致的洋房前,一輛小汽車停了下來。

華羅庚下了車,疾步走進客廳,沖著他的妻子喊了起來:“中國解放了!”“什麼?”他的妻子驚喜地叫了起來。

“我們的祖國解放了!”華羅庚揚了揚手中的報紙,“這一天總算盼到了!”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過報紙,心情激動地邊看邊說:“我們怎麼辦?”“我們?”華羅庚斬釘截鐵地說,“回去,回自己的祖國去!”“那房子呢?”“原封不動!”“汽車……”“借給別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華羅庚夫婦領著三個孩子來到三藩市海灣。

一些美國朋友趕到碼頭為他們送行。

有位美國教授緊緊握住華羅庚的手,說:“先生,您真的要走?”“嗯,回自己的祖國去!”“您學識淵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這一切拋到貧窮落後的土地上去,難道不覺得遺憾嗎?”“不!把學識獻給自己的祖國,永遠不會遺憾。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華羅庚與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著海面的春風,向送行的人們招手:“再見吧!朋友!”【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華羅庚熱愛祖國,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教育學生樹立為祖國服務的志向。

2、運用自學結合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默讀聽讀,思考並理解課文內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華羅庚為什麼要回到祖國去。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華羅庚熱愛祖國,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

2、教育學生樹立為祖國服務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華羅庚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一)引出畫像,介紹人物1、(出示畫像)提問:同學們,這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你認識他嗎?(華羅庚)2、介紹華羅庚。

華羅庚是中國的數學家。

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36年赴英國留學,1946年赴美國,1950年回國。

他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研究,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回自己的祖国去五篇范文》

《回自己的祖国去五篇范文》

《回自己的祖国去五篇范文》第一篇:回自己的祖国去《回自己的祖国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听写生字:二、学习课文:a、齐读课文1—9自然段。

思考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华罗庚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华罗庚做那个决定时犹豫了吗。

从哪看出来的。

找到并读一读。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1—9自然段。

【要注意体会华罗庚当时的心情、决心】b、对子之间分角色读一读10—14自然段。

1、从美国朋友来为他们送行,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华罗庚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4、齐读10—14自然段,体会华罗庚爱国的感情。

三、拓展升华:你能把华罗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么。

当堂检测一、我会读: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要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2、“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要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

二、选词填空:敬佩惊喜斩钉截铁大义凛然1、刘胡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2、华罗庚学识渊博,令人。

3、人们地欢呼。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

”4、爸爸地说“这件事就得这么办。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1、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篇叙事文,它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显其中。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培训与进修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中的问题反思
1 2 3
教学内容深度不足
在教授《回自己的祖国去》时,对于历史背景、 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学生难以 全面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中过多依赖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02教学容与方法重点内容与难点
重点内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之情。
05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材教辅资源
教科书
提供详细解读和注释的《回自己 的祖国去》教科书,作为学生主
要的学习材料。
教辅材料
配备与教科书内容相匹配的练习 册、习题集等,帮助学生巩固知
识、提高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
结合课文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 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师进行
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
提供与《回自己的祖国去》相关的在线课程,供 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学生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华罗庚等科学家的爱国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 情怀;同时,通过阅读和表达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罗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A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1.小组讨论学习;2.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导入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四、回顾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祖国解放了妻子斩钉截铁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1950年初春旧金山海湾登上船舷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

(出示华罗庚肖像。

)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

另一个读音是什么?huá中华、华丽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

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华)罗妻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归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

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解放惊异坚定敬佩贫穷落后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坚定——(动摇)贫穷——(富裕)落后——(先进)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码头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

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喊夫妇旧如贫落(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一天(旧)分贝壳(贫)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

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喊()夫()贫()座()减()天()贪()板书设计:客厅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热爱祖国码头为祖国尽力篇三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5、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板书华罗庚)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2、师:同学们真善于学习,你们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数学家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3、生齐读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过渡:他为什么要回国?是什么时候回国的?你们想知道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1、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开始_2、检查生字(1)师:有没有信心读准这些词语?(指1人读)(2)师有两个词容易读错(华罗庚冲着)谁能读准?(3)咱们跑火车读词,行吗?(同位表示“握住”)3、检查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过渡:华罗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一)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华罗庚的什么心情?1、“中国解放了”(高兴)师问:这种高兴的心情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到?2、“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急切、激动)(幻灯片出示这句话)谁再来读这句话?师: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说明什么呀?(华罗庚盼望祖国解放已经盼了好长时间了。

)3、是呀,盼了这么久,祖国解放了,他怎能不激动呢?华罗庚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回国)你怎么知道的?(幻灯片出示华罗庚说的这句话)师:华罗庚在说这句话时态度怎样?(坚决)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说说“斩钉截铁”的意思吗?师:真棒!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_很坚决!)谁能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指读、男生读)师接着领读,你从这里又体会到了什么?4、师:是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各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_9自然段(请一组展示)5、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华罗庚的语言和动作中体会到了华罗庚的心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