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心血管毒性的研究
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在过去20年中,以恶性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或分子为治疗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应用日益广泛,显著提高了抗肿瘤疗效。
但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区别于传统全身化疗药物的、特异的毒性。
对这些毒性反应进行预防处理、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可以减轻或控制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据作用机理,分子靶向药物大致上可分为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以及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等。
其毒性反应可累及人体的多个系统,包括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针对不同信号通路的治疗药物,可作用于某一个系统,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毒性反应。
一、皮肤毒性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可产生明显的皮肤毒性反应,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抑制剂(包括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拉帕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多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
二、心血管系统毒性靶向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心衰、心肌缺血,其中以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最为常见。
三、曲妥珠单抗及其他HER2 靶向药物所诱发的心脏毒性曲妥珠单抗相关心脏毒性区别于传统的蒽环类药物,表现为无症状的LVEF下降,临床心衰相对少见。
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及TDM1(ado-trastuzumab entansine)这3种HER2靶向药物也具有心脏毒性的风险,但弱于曲妥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时,同样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复查LVEF。
四、VEGF通路抑制剂的心脏毒性VEGF 靶向治疗可诱发LVEF 下降,其中以舒尼替尼最为常见,而贝伐珠单抗很少见。
在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中,舒尼替尼相关的LVEF下降超过28%;另一项入组6398例舒尼替尼治疗各癌肿患者的荟萃分析中,舒尼替尼诱导相关的心衰发生率为4.1%,其中CTCAE 3~4级的心衰发生率为1.5%。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EGFR-TKIs与其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EGFR-TKIs与其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古力尼尕尔·麦麦提吐尔孙;付真彦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22(43)2
【摘要】靶向药物治疗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靶向药物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副作用严重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甚至成为了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
因此,早期识别靶向药物心脏毒性副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
现探讨新型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能引起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事件、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并总结其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机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脏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幸存者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5页(P128-132)
【作者】古力尼尕尔·麦麦提吐尔孙;付真彦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分子基因检测预测EGFR-TKI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第4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动态
2.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EGFR-TKIs 继发性耐药肺癌的研究进展
3.射频消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EGFR-TKI)治疗老年非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4.自噬在EGFR-TKI类肿瘤靶向药物对肺癌的治疗和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5.非小细胞肺癌EGFR罕见突变与EGFR-TKI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靶向药引起心衰的治疗原理

靶向药引起心衰的治疗原理
靶向药是一种针对特定靶点或信号通路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靶向药引起心衰的治疗原理主要与药物对心脏功能的直接影响有关。
一些靶向药物可以抑制心脏细胞的正常功能。
例如,一些抗肿瘤药物可以抑制心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干扰心脏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取,导致心脏功能减弱。
同时,一些药物也可以影响心脏细胞的电活动,干扰心脏的节律调节。
靶向药物还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代谢来引起心衰。
例如,一些抗癌药物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和肌原纤维的凋亡,导致心脏肌肉的萎缩和功能下降。
同时,一些靶向药物也可以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除了直接影响心脏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外,一些靶向药物还可以引起血管功能异常,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废钠和水潴留,增加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心衰的症状。
总的来说,靶向药引起心衰的治疗原理主要涉及药物对心脏细胞的直接影响,包括抑制心脏细胞功能、干扰心脏细胞的结构和代谢,以及引起心血管系统异常。
CSCO心血管毒性指南 (2)

CSCO心血管毒性指南
心血管毒性指南是指针导医生诊治疾病时对心血管系统毒性的评估和管理的指南。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可能是一家医学专业组织,它可能会发布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指南来指导临床肿瘤治疗中心血管系统毒性的处理。
这些指南可能会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给出建议,包括化疗药物、放射治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
指南通常会提供关于心血管毒性的评估方法、风险因素、预防策略和治疗措施的建议。
这些指南的目的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接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心血管毒性风险,并提供适当的管理措施。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更好地平衡疗效和安全性,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具体的CSCo心血管毒性指南内容需要参考CSCO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权威医学期刊的发表内容以获取最新的信息。
分子靶向药物的设计和开发研究

分子靶向药物的设计和开发研究概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热点。
分子靶向药物是指能够针对癌细胞的分子标记进行精确定位和干预的药物,从而达到最大化治疗效果的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多由多种分子靶点集成而成,包括基因突变、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在抗癌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被重视。
分子靶向药物的设计与研究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种使用分子化学手段来设计、合成和筛选高效的药物分子,以实现精确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药物。
在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治疗药物的靶点和药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药理学、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前期工作,以确定具有可能作为癌细胞靶点的分子标记。
通过使用分子建模、化学合成、成像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能够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准确定位和细化分子靶点,可以加速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过程。
除了理论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
在药物筛选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和测试系统,对新药物进行评估和潜在毒性评价。
在该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分子模拟和结构生物学技术,可基于分子间的结构特征设计新一代的分子靶向药物,并通过生物过程动力学、毒理实验和其他实验平台对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分子靶向药物的形式和特点分子靶向药物的形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化合物药物,通过穿越细胞膜来影响信号途径和分子靶点;另一类是大分子药物,如单抗和多肽,可以结合细胞表面分子或溶解性因子,更精确地触发对细胞的影响。
此外,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多种特点,其中对于抗恶性肿瘤的治疗而言,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精准: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靶点,可针对特异性的靶点进行治疗,从而提高药物的精准度和特异性;2.更低毒性: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只针对癌细胞的靶点,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3.更卓越的治疗效果:如果正确的选择和设计药物靶点,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减少癌症复发率。
心血管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进行综合性总结和分析。
一、靶向特定通路的新药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失衡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药物成为了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
例如,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中PDGF信号通路异常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了显著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
另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干预细胞能量代谢通路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多种新型的细胞能量代谢药物正在被研究人员开发,预计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心血管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药物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地干预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探究基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构建了多个心血管疾病模型,为药物的筛选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纳米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传递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药物的传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目前,一些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应用纳米技术制备了心血管药物载体,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四、大数据技术在心血管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心血管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大量的病例数据和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和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此为基础的个体化用药策略已经成为了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涉及到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人类心血管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研究进展曹芳;崔洁【摘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ostatin,Endostar)是世界上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药物,国内外的I~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恩度联合化疗可以改善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总生存率以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在2006年的中国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恩度首次被推荐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联合化疗。
但作为其主要不良反应的心脏毒性已成为临床中限制其运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恩度的心脏毒性进行进探讨和评价。
本文就恩度在NSCLC患者联合化疗中的心脏毒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Endostar) is the world's first endostatin-based anticancer drugs in the world. PhaseⅠtoⅢclinical t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firmed that Endostar can improv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overall survival and median tumor progression tim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In 2006, Endostar was first recommended in the combined chemotherapy for NSCLC patients b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inese Version). But the cardiac toxicity, as one of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of Endosta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mitation in clinical us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car-dio toxicity of Endosta.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ardio toxicity in clinical use of Endostar,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ndostar's cardio toxicity in the chemotherapy of NSCLC.【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016-1018,1019)【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恩度;心脏毒性;综述【作者】曹芳;崔洁【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ostatin,Endostar)于1999年问世,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优化生产出的一种经过人工修饰血管内皮抑制剂,较普通内源性血管内皮抑制素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更高、半衰期更长[1]。
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研究

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成为了研究者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研究的进展和意义。
一、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大脑及其他重要血管系统的疾病总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传统药物研发主要针对血脂调控、降压等方面,但这些治疗方式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已经显示出一定限制。
因此,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二、背景2.1 传统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药物主要集中在调节血脂、控制血压方面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例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此外,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因此,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成为了当代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的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分子靶点。
这些靶点不仅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解释,而且可以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种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抑制MAPK的活化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此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也被发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LRP1的药物研发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三、新靶点的意义3.1 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传统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已知的药物靶点上,如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等。
然而,这些靶点的研发已经相对饱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对于药物创新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reo b ( lae otzmi Ve d ,硼 替 佐 米 ,万 珂 ) 是 一 种 蛋 白酶 c
验结果证实 :单独使用 曲妥 珠单抗 对大霉 素 组 较 单 用 阿 霉 素 组 心 脏 超 微 结 构 损 伤 更 加 显
著 ,认为 曲妥珠单抗通过相 加或协 同作用 最终放大或加重 了
阿 霉 素 的 心肌 毒性 作 用 。 同 时证 明增 加 HE R一2的 表 达 可减
轻 阿 霉素 引起 的心 脏 损 害 ,而 HE R一 2 变 老 鼠心 脏对 阿霉 突 素敏 感 性 增 加 ,提 示 曲妥 珠 单 抗 能 够 加 重 阿 霉 素 引 起 的 心 脏 毒 性 ,推 测 可 能是 因 为受 损 心 肌 修 复 期 间 HE R一2表 达 增加 所致 。 而 另一 种 看 法 认 为 曲 妥 珠 单 抗 为 IG1单 克 隆 抗 体 , g
58 9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 0 8年 1 2月第 1 7卷 第 6
一
h bl d, c 0 8, l1 . Chn JCa do acRe a i M e De 2 0 Vo 7 No 6 i r iv s
—
—
分 子 靶 向药 物 心 血 管 毒性 的研 究
覃 晶 , 张 鹏 海 , 罗 荣 城
关 键 词 :心 血 管 疾 病 ;毒 性 作 用 ;肿 瘤 文 章 编 号 :10 —0 4 (0 8 60 9 —2 0 80 7 2 0 )0 —5 80 中图 分 类 号 :R 4 9 50 文 献 标 识 码 :A
分 子靶 向治 疗 在 临 床 应 用 中 取 得 非 常 鼓 舞 人 心 的 效 果 , 已经 成 为 当前 肿 瘤 治 疗 的新 热 点 。然 而 ,即 使 是 针 对 性 很 强
1 分 子 靶 向药 物 的 心 脏 毒 性 研 究 1 1 小 分 子 化 合 物 类 分 子 靶 向药 物 的心 脏 毒 性 研 究 . 伊 马替 尼 (maii, 列 卫 , l e ,是 针 对 酪 氨 酸 激 酶 I t b格 n Gi c) v 断 裂 点簇 集 区 ( C 一 紫 四 环 镍 ( L) 一 种 特 异 性 抑 制 B R) AB 的
Kek l 发 现 1 re E a O名 C ML 患 者 在 给 予 伊 马 替 尼 数 月 之 后 出 现 了严 重 的 心 脏 损 伤 , 至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肌 活 检 可 见 心 甚 心 肌 细 胞 超 微 结 构 异 常 。部 分实 验 小 鼠在 给 予 常 规 剂 量 伊 马 替 尼 数 周 之 后 也 出 现 了 左 心 室 功 能 紊 乱 。体 外 实 验 发 现 伊 马 替 尼 对 表 达 正 常 AB L激 酶 的心 肌 细 胞 产 生毒 性 作 用 , 对 表 达 而 变 异 型 AB L激 酶 的 心 肌 细 胞 则 无 毒 性 。故 研 究 者 推 测 , 马 伊 替 尼 可 能 是 通 过 抑 制 心 肌 细 胞 上 的 AB L激 酶 , 影 响 细 胞 内 并 蛋 白质 合 成 , 导 致 了心 肌 细 胞 损 伤 。AB 而 L是 心 肌 细 胞 正 常 表 达 和 工 作 的 激 酶 , 是 慢 粒 患 者 发 生 造 血 异 常 的根 源 所 在 , 也 恰 恰 也 是 伊 马 替 尼 作 用 的 靶 点 , 释 了 伊 马替 尼 在 治 疗 C 解 ML 的 同时 存 在 一 定 的 心 脏 毒 性 的 机 制 。
细胞 能量 的损 失 ,最 终 引起 心肌 细胞 凋 亡 。徐 扬 等体 内 实
剂, 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 号传导抑制剂 ,
已成 为 a 一干 扰 素 治 疗 失 败 的慢 性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ML 和 复 C ) 发 难 治 性 胃 肠 道 间 质 细 胞 瘤 ( IT) 者 的 首 选 药 物 。 但 GS 患
的癌 细胞 分 子 靶 向治 疗 ,也 往 往 会 导 致 心 血 管 不 良反 应 。 随
血 分 数 ( V F 的减 少 。曲 妥 珠 单 抗 与 紫 杉 类 联 用 所 致 的 L E )
心 功 能 不 全 的 发 生 率 增 加 到 大 约 4 ~ 1 ,与 阿 霉 素 和环 3 磷 酰 胺 联 用 的 发 生 率 高 达 约 1 %~ 2 [ 9 7 。E r _等 对 we 4 MS ]
着 越 来 越 多 的分 子 靶 向药 物 的心 血 管 不 良反 应 逐 渐 被 发 现 并 受 到重 视 ,人 们 对 其 发 生 机 制 也 有 了初 步 的 研 究 。本 文 将 对
分 子靶 向 药物 心 血 管 毒 性 的研 究 做 简要 的综 述 。
既往使用蒽环类化疗基础上再使用 曲妥珠单抗形成心脏毒性
时 出现 心 脏 毒 性 的 患 者 停 用 后 通 常 症 状 会 改 善 ,还 能适 合 再 次使 用 该 药 。并 且 既 往 使 用 蒽 环 类 药 物 或 者 年 老患 者 应 用 曲 妥 珠 单 抗 后 发 生 心 脏 毒 性 的风 险 加 大 。然 而 其 心脏 毒 性 的 机 制 仍 不 是 十 分 明确 。G aet P rzt L 【 认 为 曲 妥珠 单 抗 通 过 心 e 等 肌 细 胞 上 的 HE R一 2受 体 这 个 靶 点 作 用 , 导 致 B l L 和 c—x Bl— x c S失 衡 而 激 活 线 粒 体 凋 亡 途 径 ,线 粒 体 的 功 能 受 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