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当今医学领域,靶向药物已成为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与所有药物一样,靶向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共识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是可以精准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相对传统化疗药物更加特异化和有效。
然而,正是由于其特异性,靶向药物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皮疹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专家共识与管理建议1. 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
专家们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通过协作与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2. 预防与监测专家们强调预防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检查指标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专家们强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方案。
4. 教育与指导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专家们建议医生在开展治疗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自我监测、及时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5. 细致入微的护理在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手足综合征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作为医生,我深切地意识到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肾癌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16个要点

肾癌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16个要点专家共识 1 肾癌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适应证和方案的合理化选择靶向药物术前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肾癌患者的治疗探索,有助于肿瘤退缩/降期,为手术创造更多机会。
但由于尚缺乏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证据,靶向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尚需谨慎,并严格筛选患者。
专家讨论后认为肾癌患者如存在以下特征可能是采用靶向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人群:必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但存在技术难度者;需要缩小肿瘤体积或需缩短下腔静脉瘤栓长度,以利于完整切除肿瘤者;肿瘤体积巨大,侵犯邻近脏器难以切除者。
未来是否有新的药物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期待专家共识2 高危肾癌术后靶向药物治疗适应证和方案的合理化选择目前研究的数据表明,足剂量的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可能改善DFS。
但是,尚未有研究明确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 DFS与总生存期(OS)。
美国药品管理局批准舒尼替尼用于肾切除术后高危肾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专家组不推荐常规使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肾切除术后高危肾癌患者,但针对高危复发风险患者如病理高分级、高分期T3期患者等可考虑使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专家共识 3 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适应证及方案合理化选择目前靶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一线治疗方面,对于低中危的晚期肾癌患者,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是首选;二线治疗方面,首先考虑既往的一线治疗及其疗效,如一线接受了细胞因子治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均有最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对于一线治疗接受了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依维莫司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此序贯TKI治疗也是一项很好的治疗选择。
三线治疗方面,如果既往TKI序贯治疗,三线治疗选择依维莫司,如果既往二线接受依维莫司治疗,三线应考虑TKI序贯治疗。
当然,最终合理化的选择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病理情况、分级分期、危险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考虑专家共识 4 特殊人群由于卡博替尼目前并未在中国上市,肾非透明细胞癌(其他病理类型如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患者首选参加临床研究,其次使用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对于具有不良预后特征的患者首选依维莫司。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DNA
mRNA
2019/8/25
Antisense DNA
10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找到正常细胞 与癌细胞之间 的生化与分子 差异作为靶点
2019/8/25
癌基因、抑癌基因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 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 法尼基蛋白转移酶 端粒及端粒酶 DNA 拓扑异构酶 泛素化途径调控因子 DNA引物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
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射血 分数 (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等
1.心脏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且与化疗联合时, 心脏毒性的发生 率明显升高 。高龄病人、 既往心脏病史、 胸部放疗史、 蒽环类等有心脏毒性的药 物使用史都会增加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
2019/8/25
27
靶向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3.高血压
高血压是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 (VEGF) 抑制剂 常见的不良反应。各项 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高 血压发生率约为30%
2019/8/25
28
高血压的处理
1.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中定期监测血压情况。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病人 不应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
2019/8/25
31
处理:
所有接受VEGF抑制剂的病 人都应监测凝血功能以尽早 发现出血倾向,监测周期取 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单抗类 药物应在治疗后2-3周, 而 TKIs至少应在治疗后1周即 开始监测
2019/8/25
32
靶向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6.伤口愈合延迟
伤口新生血管的测定结果表明,抗VEGF 药物会导致伤口愈合的延迟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一、背景介绍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们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针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共识,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包括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
其中皮肤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专家共识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比较重视。
三、皮肤毒性的管理对于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专家们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接受皮肤护理指导,并在治疗期间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一旦出现皮肤不适,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建议。
四、消化道毒性的管理靶向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也是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建议在治疗前,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并在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总结专家共识对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旨在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治疗的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关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风险。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2020)摘要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2020)摘要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1,2,3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这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阿昔替尼对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发挥抑制效应。
本共识旨在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选择阿昔替尼靶向治疗的适应证;如何制定患者个体化的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如何预防或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推荐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如何进行联合治疗;如何对患者进行随访等。
1 实施操作1.1 阿昔替尼治疗前患者评估及知情教育【专家共识推荐】:推荐采用IMDC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的预后;推荐在确定阿昔替尼治疗方案前完成对患者疾病及健康状况基线状态的评估;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与知情教育。
1.2 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1.2.1 高危肾癌新辅助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目前关于阿昔替尼作为肾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证据较少,后期需要大规模研究证实,临床上课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患者采用阿昔替尼用于新辅助治疗。
1.2.2 高危肾癌术后辅助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对于pT2或N+的高危患者,阿昔替尼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对于复发风险更高的患者,阿昔替尼可能有生存获益。
但由于其辅助治疗证据不足,阿昔替尼尚未获得相关治疗的适应证,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将阿昔替尼用于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需谨慎考虑。
1.2.3 转移性肾癌阿昔替尼适应证及方案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阿昔替尼主要是针对一线细胞因子或舒尼替尼等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一般采用标准剂量(5mg,bid)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相关毒性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适当进行药物剂量滴定,以保证阿昔替尼治疗患者的总体疗效。
除此之外,阿昔替尼联合不同免疫靶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临床疗效,幷获得国外指南推荐。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综述)2015-04-16 15:50 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字体大小- | +第39届ESMO大会于2014年9月26-30日在马德里召开,在大会特别论坛“靶向药物的毒性”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分别介绍了新出现的靶向治疗的各种不良反应,现简要介绍如下:心脏毒性皇家玛格丽特癌症中心Siu医生对分子靶向药物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述,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和QT间期(QTc)延长。
药物诱导左心功能衰竭机制各有不同,例如细胞毒蒽环类药物产生I型损伤,而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则产生II型损伤。
血管生成抑制剂和MEK抑制剂会诱发高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诱导高血压以剂量依赖方式,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治疗血压增高,尽可能维持VEGF抑制剂剂量。
QTc间期延长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BL抑制剂、MET抑制剂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副反应,易患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是后天原因,具体如下:(1)心脏: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大、心脏缺血、房室结阻滞、二尖瓣脱垂、窦房结功能不全。
(2)代谢: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低钙,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
(3)药物诱导: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甲磺胺心定、胺碘酮,精神病用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抗组胺药如阿司米唑、特非那唑,其它药物如多潘立酮和枢复宁。
靶向HER2的新药Siu医生对靶向HER2新药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结。
拉帕替尼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合用不增加心脏毒性;TDM1减低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
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也能降低LVEF,导致CHF和高血压,另有一罕见风险是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使QTc延长,还可导致腹泻并继发电解质紊乱及动脉血栓事件。
靶向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及中西医防治

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紊体禀赋不足,血 热内蕴,复感药物特殊之毒,导致风、湿、热毒等邪毒外达肌肤 为患,甚可热毒化火,燔营灼血,内攻脏腑,久则阴液耗伤,阳 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袁国荣¨引认为非小细胞肺 癌服用易瑞沙后表现出的症状多为乏力、口干、鼻血、纳差、疱 疹、皮肤干燥、舌红、脉细等气阴两虚,热毒内蕴的证候,初步 说明易瑞沙药性从中医角度考虑可能为热毒之品,易耗气伤 津,加之肺癌患者本身多为气阴两亏之体,服用易瑞沙后,导 致气阴更亏,热毒内蕴。因此主张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 主的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Ⅱ度以上皮 疹者占33.3%,对照组出现Ⅱ度以上皮疹者占68.5%,2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在减轻易瑞沙不良 反应、保护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 O.05及jP<O.01),稳定肿瘤作用也优于对照组(P<O.05)。 说明沙参麦门冬汤能减轻易瑞沙的不良反应,并有一定的稳 定肿瘤、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梁翠微等¨钔根据皮疹及舌 苔、脉象将3l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分为风热型、湿热型、 血热型、阴虚型,在四物汤的基础上辅以祛风胜湿、清热解毒、 凉血养阴诸药合用。风热型以消风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方用 四物汤加消风散加减;湿热型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主,用 四物汤加六一散、黄芩、泽泻等加减;血热型以清热凉血、解毒 化癍为主,方用四物汤加化斑汤加减;阴虚型以养阴解毒、益 气凉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合益胃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达 72.7%,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曹洋等Ⅲ1将易瑞沙所
management[J].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5.12.043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

03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建议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
在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评估不良反应
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判断其严重程度、是否与靶向药物相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 进一步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皮疹是EGFR抑制剂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重者可能出 现脓疱、红疹、瘙痒等。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局部使用抗炎药和抗过敏药,以及必要时口服 抗炎药。若皮疹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案例二:TKI抑制剂引起的心血管毒性预防
监测方法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
02
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01
02
03
恶心和呕吐
靶向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 呕吐,可以采取分次给药、 调整给药时间等方法减轻 症状。
腹泻
腹泻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 良反应,严重时需要就医 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和电解质。
案例三:BRAF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管理
总结词
BRAF抑制剂可能引起腹泻,需注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腹泻是BRAF抑制剂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轻度腹泻, 重者可能出现水样便、腹痛等。处理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及使用止泻药和抗炎药。若腹泻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升至>8 XULN时,应及时停药,待恢复至基线水平再恢复 治疗;恢复治疗后若再次发生ALT上升至>3×ULN的情 况,应永久停药;若并发ALT上升至>3×ULN和胆红素上 升至>2×ULN时,应永久停药。 (二)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
万方数据
-4・
退临床症状的患者,需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大多数情况
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不需要暂停靶向 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 表5肾癌靶向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I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V级 I临床特征 无症状;仅临床检查或诊断所见;无需治疗 有症状;影响13常生活活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严重;影响13常生活活动;需住院治疗 危及生命,需紧急治疗 死亡
分级
生率为3.4%一3.5%;所有分级呕吐的发生率为32.7%,111 级以上发生率为1.6%~3.1%;所有分级腹泻的发生率为 53.2%~54.9%,Ⅲ级以上发生率为7.3%一10.1%‘3I。
肾癌靶向治疗的血液学毒性分级
计数减少 数减少 贫血 贝“
严募褒度专篷瓣嘎拶 播爸豁一7糊5 x109限/卜正髹100∥L蚕皇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1.001 通信作者:孔垂泽,Email:xiaoxia01998@21cn.com
度角化、红斑和脱屑(表3)。文献报道索拉非尼引起的HFS 发生率较高,所有分级HFS的发生率为51.0%,≥11I级的
万方数据
虫堡鲨屡处型盘查垫!!生!旦筮!!鲞筮!塑g!也』堕翌!:』!!!!盟!!!i:!!!:!!:盟!:! HFS发生率为16.1%L3 J。中国患者的手足皮肤反应更为常 见,文献报道所有级别HFS发生率为55%~68%阳,10]。 表2
Ⅱ级 Ⅲ级
失常药物、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等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
检查和血钾、血镁检测…。
注:分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 (NCI—CTCAE 4.0)
三、其他不良反应
(一)色素改变和皮肤黄染 毛发脱色常发生于治疗后5—6周,停药后2~3周可恢 复。VEGFR抑制剂治疗相关的色素改变发生率为16%~ 30%旧’4|。舒尼替尼药物代谢可导致皮肤黄染,一般为一过 性和可逆性,在30%的患者中发生¨’”1,应避免被误诊为 黄疸。
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疲劳及疲劳加重的可能 性,一旦出现,应及早就医。鼓励患者每日记录疲劳状况,有 利于监测严重疲劳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整靶向治疗药物的剂量。部分患 者出现Ⅲ级疲劳,需要治疗干预或剂量调整¨5|。 二、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与管理 (一)肝脏毒性 肝脏毒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胆红素升高、转氨酶(ALT, AST)升高、肝炎等。在培唑帕尼治疗中的发生率较高,ALT 上升至>3×正常值上限(upper
临床特征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 89mmHg) 第一阶段高血压(收缩压140~1S9mmHg,或舒张压90 ~99mmHg);需要医学干预;复发或持续性(,>24h)高 血压,伴有症状的舒张压升高>20mmHg,或血压>
上发生率为12%;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65%,m级以上为 8%;贫血的发生率为71%,Ⅲ级以上为4%E2]。 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感染症状。 若中性粒细胞减少≥I级,应给予升白细胞药物直至升至正 常水平为止。对于血小板减少,可采取常规升血小板治疗。 患者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气促或其他贫血症状时应予以重 视,必要时给予维生素B。:和铁剂‘9 J。 出现I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时需减少靶向药物剂量。 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应停药,直至血液学毒性降低至基线水 平后再重新开始治疗。若患者在常规治疗期间Ⅲ/Ⅳ级血液 学毒性迅速恢复,则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同时可考 虑调整给药方案。 (三)手足综合征与皮肤毒性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通常表现为双侧 掌跖皮疹,伴疼痛和感觉迟钝,受机械牵拉的部位易出现过
严重程度分级 手足综合征 皮疹
注:分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 (NCI—CTCAE 4.0)
临床访视时注意评估患者体重改变、食欲、伴有的疾病 和药物治疗。轻度腹泻可以补充电解质,发生重度腹泻应静 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同时可用洛哌丁胺、地芬诺酯等药 物‘1
3。。
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可能有利于预防 和恶心症状相似的消化不良,但患者在使用阿昔替尼时应避 免服用旧j。止吐治疗建议使用多巴胺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 或阿立必利。胃肠道不良反应与饮食习惯有关,建议患者少 量多餐,保证足够量的液体摄入,清淡饮食,忌辛辣,避免使
识》。本共识将靶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分为常见不良反
应、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其他三大类,就监测、预防和治 疗环节的处理方法提出指导意见。 一、常见不良反应与管理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靶向药物治疗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为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growth factor endothelial 200
ventricular
因并采取合理干预,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抑郁、营养不 良、睡眠障碍、疼痛或合并用药等。肾癌靶向治疗的疲劳分
级见表6。 表6肾癌靶向治疗的疲劳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I级
,
ejection fraction,LVEF)下降]、局部缺血等。
对于无心脏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基线LVEF检
Ⅱ级
140/90mmHg(既往血压正常者);需要单药治疗
Ⅲ级 Ⅳ级 V级
第二阶段高血压(收缩压≥16Q
mnr.≥压张舒, 治疗
危及生命(如高血压危象),需紧急治疗 死亡
注:分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 (NCI—CTCAE 4.0);1
mmHg=O.133kPa
开始靶向治疗前应评估基线血压,对于原有高血压的患
测。有心脏危险因素¨o或近期发生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 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LVEF。若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应暂停靶向治疗;若未发生症状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但 LVEF<50%,或较基线LVEF值下降20%,应减少靶向药物 剂量或暂停治疗¨…。既往有QT间期延长病史、服用抗心律
临床特征 疲劳,休息后缓解 疲劳,休息无法缓解,13常生活活动受限 疲劳,休息无法缓解,El常生活不能自理
评估,并定期监测肺部影像检查及肺功能。较轻的ILD无需
(六)疲劳 疲劳泛指劳累、疲倦或体力下降等一系列不适感,是晚 期肾癌靶向治疗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研究中,32% 一6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疲劳u6|,5%一18%的患者 观察到Ⅲ级以上的疲劳[2。4,11]。需要注意引起疲劳的次要原 采取措施,密切监测即可。严重ILD,应停止靶向药物治疗, 并用激素(如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引。 (三)心脏毒性 VEGFR抑制剂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一 10%,包括左室功能不全[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1eft
一级 Ⅱ级 Ⅲ级
表4
0L乩5 H澎f
75㈠粤鼢80
羹羹塞碧矛
堕圭
豁加)。涝f 5¨嚣鬻妻
<o.5×109/L<25×109/L 二 二
Ⅳ级
!丝
注:分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 (NCI—CTCAE 4.0)
皮肤毒性的临床表现为干皮、皮疹、瘙痒、水疱、蜕皮、皮 肤角质局部增厚,或脂溢性皮炎伴皮肤松垂。通常出现于治 疗开始后3—8周,且与过敏难以区分。在靶向治疗中,所有 分级皮疹的发生率为13%一37%,HI级以上症状为0.1%~ 4.0%[24川。 表3肾癌靶向治疗的手足综合征与皮肤毒性分级
疗中大部分会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j。肾癌靶向治疗 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分级见表5。 在治疗初始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并且在靶向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dating
hormone,TSH)。不伴症状的TSH轻度升高,只
需继续监测即可。TSH>10 mU/L或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
当发生持续性高血压时,无论是否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靶向药物的剂量均应该减少;发生严重高血压,如收缩压>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应暂时中断靶向治疗,
当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时应用更低剂量的药物重新开始靶向 治疗悼1。有证据表明,高血压可能是VEGFR抑制剂充分暴 露的指标,因而也可能是临床缓解的指征。因此。当不良反 应出现时,建议通过适当的干预以减轻不良反应,避免因不 必要的药物减量和治疗中断而影响治疗效果。 (二)血液学毒性 晚期肾癌靶向治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 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表2)。舒尼替尼引起的血液学毒性 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中国患者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 因”J。文献报道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2%,111级以
receptor,VEGFR)抑制剂类药物共同的不良反
应(表1)…。文献报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治 疗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4%~40%,其中8%~16%的患
者为Ⅲ级以上高血压旧…。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与国外类似,
所有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一37%【5刮。 表1
严重程度分级 I级
肾癌靶向治疗的药物相关高血压分级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 使用VEGFR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中有12%一 19%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且发生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 而逐渐增加¨J。国内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率略高于西方人群,为14.0%~24.8%L5 J。部分患者可能
发生暂时陛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无需干预,在随后的治
注:手足综合征分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 用术语标准(NCI—CTCAE 4.0),皮疹分级标准采用NCI—CT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