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异同
《聊斋志异》名著阅读综合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备考【附答案】

《聊斋志异》综合练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明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郭沫若曾为其题写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伊索寓言》多运用拟人手法,内容大多为动物。
C.《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选自《方正》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言语》篇。
D.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
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2.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人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
B.《聊斋志异》或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或指斥不公,刺贪刺虐,或揭露科举腐败,或讥讽社会失德,大多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对社会的漠视和批判意识。
C.《围城》一书让人看到了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比如:方鸿渐懦弱无能而正气尚存,孙柔嘉外表柔弱而城府颇深,高松年的老奸巨猾,韩学愈的猥琐恶毒,等等。
D.《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记叙一个小公务员在剧场打一个喷嚏,唾沫不小心喷到前面长官的秃头和脖子上,从此惶惶不可终日,竟至于忧惧而死的故事。
3.下面对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
B.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表现动人的母爱与童真的《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
读书心得——《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中的“狐”形象比较

读书心得——《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中的“狐”形象比较狐狸,在《说文解字》中指的是“狐”和“狸”两种动物,今天狐狸所指范围被缩小,狐狸即“狐”。
李剑国在《中国狐文化研究》中说,“狐的动物性特征和生活习性被人们赋予灵性和神性以及被妖化”,“狐”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被古今中外的文人写进文学作品里,超越狐本身的动物性特征。
在中国文学作品里,收录狐形象和狐文化最多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及《太平广记》。
“狐”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最有灵性,也是最具传统色彩、宗教色彩和人文情怀的动物。
西方文学作品《伊索寓言》中描写狐的故事也很多,据统计,全书共有五十二则故事描写狐。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狐”以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出现,有的人认为它是狡诈、贪婪的象征,有的人认为它也有其可取之处,本文笔者把《伊索寓言》和《聊斋志异》这两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期更深入理解“狐”的形象。
一、狐文化之比较(一)“狐”形象的呈现方式1.《聊斋志异》以神话方式呈现从狐的外形看,“狐体小皮滑,喜穴居,寿命不超过十三四岁。
行走或逃跑时会有极大的臭味”,但狐的这些外在特征并不为世人所关注。
“狐”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以神话的形式出现,作品中的“狐”集人性和神性为一体,极具人情味。
“狐”总在书生穷途末路时慷慨相助,或与饱读诗书、怀才不遇的书生产生感情。
蒲松龄笔下有情有义如仙女般的狐,拥有人世间的友情和爱情,一则则人与狐的故事,就是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与神秘感的美妙神话。
2.《伊索寓言》以寓言故事方式呈现《伊索寓言》是由《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改编,经过后人加工后流传于古希腊民间的讽喻故事。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寓言》中的“狐”以反面形象存在,作者以生活中的寻常事件入手,向世人阐明哲学道理,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
(二)《聊斋志异》中的“狐”“狐”在《聊斋志异》中幻化为人形,具有人性,或美女,或书生,或小婢,又或老者。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区别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区别《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同为清代文言小说,二者在文学上的区别主要是在那些方面?《聊斋》(《聊斋志异》以下简称为《聊斋》)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聊斋》青柯亭刊本一出,就风行天下,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并引起不少作者竞相追随仿作,文言小说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
有仿效《聊斋》手法写作的,如《子不语》和《夜谭随录》等,同时,也有对《聊斋》文体提出异议进行抗衡的,当时最有成就的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为《阅微》)。
纪昀,字晓岚,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人。
生于清雍正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纪昀知识渊博,文名著世,是清代有名的大学者、大才子。
他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并亲自撰写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后世的治学和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阅微》是他晚年创作的笔记小说,笔记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单独成书。
在对待《聊斋》文体上纪昀持反对态度,曾经直接做《聊斋》中《狐梦》的反面文章。
曾经对《聊斋》叙事提出质疑:“然才子之笔。
非著书者之笔也。
……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呢之词,媒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之?又所未解也。
”批评《聊斋》“一书而兼二体”,认为作叙事之文,应“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不摹写才子佳人”,“不绘画横陈”。
盛伟在《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中提到清代点评家冯镇峦对纪晓岚等对《聊斋》叙事的非议非常不满,写了《读(聊斋>杂记》一文,愤然指出:“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而袁简斋议其繁衍,纪晓岚称为才子之笔,而非著述之体,皆昔言也。
小升初语文《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专项练习汇总

小升初语文《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专项练习汇总《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练汇总考点梳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古典文学作品。
1.《水浒传》作者:XXX(元末明初)内容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108位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再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2.《三国演义》作者:XXX(元末明初)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故事高度概括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充分展示了魏、蜀、XXX之间的矛盾关系,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3.《西游记》作者:XXX(明)内容简介:《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者以民间流传的XXX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叙述了XXX、XXX、XXX、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它为以后神魔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4.《红楼梦》作者:XXX、XXX(清)内容简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巨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XXX、史、XXX、XXX家族的兴衰为配景,以XXX、XXX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XXX、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进程,稀释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考点点拨△巧学妙记《水浒传》中部分人物绰号XXX(及时雨)XXX(XXX)XXX(智多星)XXX(行者)XXX(黑旋风)XXX(花和尚)XXX(XXX)XXX(入云龙)XXX(浪里白条)XXX(浪子)XXX(轰隆火)XXX(小XXX)XXX(母夜叉)XXX(青面兽)扈三娘(一丈青)时迁(鼓上蚤)△巧学妙记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指《红楼梦》中最优良的三十六位女子,以12工钱一组,分为正、副、又副三组。
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汇编

目录摘要Abstract一、体制笔记体与传奇体 (1)(一)传奇体笔记体并兼 (1)(二)笔记体 (1)二、作品寓意 (2)(一)“抒愤” (2)(二)“劝惩” (2)三、表现寓意方式 (3)(一)叙事抒情 (3)(二)议论点睛 (3)四、篇章结构和情节 (4)(一)曲折跌宕,自然有致 (4)(二)信笔而去,意到笔止 (6)五、语言特色 (7)(一)古雅精炼清新活泼 (7)(二)质朴简约传神 (8)结语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1)摘要作为清代文言小说史上的两大绝调《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
它们所属的体制有所差异,《聊斋志异》是“一书而兼二体”,既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传奇的篇章。
而继《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是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基础之上创作的,其继承六朝志怪的精华,汇集作者自己的思想形成的独具审美特质的艺术作品。
所以二者在作品的寓意,艺术表现方法,及语言特色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这篇文章通过这两部小说在作品的寓意,艺术表现方法,及语言特色方面比较与研究,探询二者在内容形式上的异同,总结这两部作品文化内涵,能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其价值,肯定它们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传奇体;笔记体;作品寓意;篇章结构;语言特色AbstractAs the two classical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must tune "Strange" and "Notes of."System they belong to differ, "Strange" is "a book while and two body", describing both simple anecdotes like Six Dynasties of short chapters, there are stories tactful, micro-narrative song as Tang legend chapter.Following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collection and "Strange" appeared again have a major impact - Qing Ji Yun's "Book Notes" is the basis of the Six Dynasties of Wei Chi who's on the creation of Ghost, its successor, the essence of the Six Dynasties, bringing together the uniqu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art formed the author's own thoughts.So both the moral, artistic methods, and language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ork are not the same.This article by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two works of fiction, artistic methods and comparative aspects of language features and research, polling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summarizes these two works culture, make u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its value certainly the meaning of their existence.Key words:The legendary ;Cursive ;The moral of the work ;Chapter structure ;Language features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清代文言小说卷帙繁富,风格多样,自来受人重视。
5——6单元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答案

五单元、六单元文学常识(1)《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文体是叙事散文。
(2)《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3)《狼》的作者是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本文是文言短篇小说。
通过描写一个屠户杀两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贪婪和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同时启发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是蒲松龄一生心血是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六单元(1)《皇帝的新装》作者是安徒生,丹麦作家。
童话代表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天上的街市》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作者通过联想、想象描写了一幅充满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天上街市图。
表达了广大人民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4)《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作家。
读《伊索寓言》——风华绝代钱钟书

读《伊索寓言》——风华绝代钱钟书独来独往在人生的舞台他的神秘一如他的风采现代青年来说,钱钟书无疑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
钱钟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澹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他极富传奇色彩,风靡海内外。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一些人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来“朝圣”,然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
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风趣若是。
他越是避客,便越是有人想见他。
于是,他不是客客气气地辞谢,就是借故以病推托支开,甚至是毫不客气地拒绝。
记者们偶尔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直闯上门,他便立在门口,小谈片刻,时刻作出“送客”的姿态;或放进客人,又缄口不言,绝不谈自己,更不透露自己的生活、创作情况,常常弄得记者们狼狈不堪,空手而返,很难有什么收获。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藉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钱钟书就是钱钟书。
二钱钟书,宇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无锡。
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至1938年在欧洲留学,获得文学士学位;1941年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围城》;翌年出版《谈艺录》。
解放前主要在几所高校教书。
解放后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
聊斋志异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3篇)

聊斋志异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3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以其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细腻动人的笔触而闻名。
通过阅读《聊斋志异》,我深深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所吸引,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收获。
阅读《聊斋志异》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部小说集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传统,比如《聂小倩》中的女鬼,以及《玉娇美》中的狐狸精等等。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鬼神、妖魔的传说和想象,以及他们对于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和体验。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聊斋志异》让我对人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集中的许多故事都以女性为主角,描绘了她们的爱恨情仇、才华与智慧,以及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比如《玉娇美》中的白素贞,她美丽聪慧,却又因为与许仙的感情而遭受了人间的磨难;而《聂小倩》中的聂小倩,则是一个因为爱情而不惜一切的女子。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中的善恶、情感中的纠葛,以及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煎熬。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和情感的复杂性,也让我对女性的境遇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阅读《聊斋志异》让我对文学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部小说集中的许多故事,不仅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丰富。
比如《七夕》中的牛郎织女,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感人至深,还在艺术表现上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感。
而《陆判》中的冤魂,更是通过幽默的叙述和戏剧性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了作者对于冤屈和悲情的诉求。
通过这些故事,我对文学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写作和创作方面找到了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通过阅读《聊斋志异》,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人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对文学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异同
作者:刘俊玲林诗琦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7期
摘要:《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都是富有哲理性的短篇小说集,他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对比就能发现他们在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伊索寓言》;异同
正文:
一、从思想方面来进行对比。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古代短本集。
全书一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有的揭发黑暗的保守统治,有的反攻腐朽的科举轨制,有的抵制封建伦理的桎梏,具备卓殊丰硕浓厚的理论内容。
在整本书集中描摹谈情说爱的文章,数目至多,作品表示了浓烈的反抗保守主义道德精力。
其中一些文章,越过妖和人的婚恋,还展示了笔者对世界的爱的幻想。
而《伊索寓言》传说是被开释的古代希腊仆从伊索在纪元前六世纪,所写的寓言集,并插入了阿拉伯、印度以及耶稣教的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作品大都把人比喻成百兽来嘲讽。
虽然都有人与动物的对比,但《聊斋志异》更多的是把动物妖魔化,而且主要是通过描写妖魔与人类的恋爱来反映社会现实;相反呢,《伊索寓言》只是单纯的利用动物做错了某件事来暗讽人类,这可能也与《伊索寓言》的受众年龄较小有关,尽量写的通俗易懂。
二、从全书内容来进行对比。
《聊斋志异》整本快要五百个文章,实质丰硕,重点分为之下几个类别:
首先,恋爱故事占整本书的最大比例,故事的重要人物大多数都不害怕古旧伦理,大胆寻觅无拘无束的爱恋。
这类名篇有《莲香》《宦娘》等。
二是打击科举考试轨制对文人志士的破坏。
作为科举考试轨制的被害人,蒲松龄在这个方向很有说话的权利。
三是暴露统领阶层的悍戾和对百姓的压榨,非常具有社会的事理。
《伊索寓言》里的人物大半是类人化的百兽,它们的动作行径大部分都是人的方法,笔者借以形态化地说出某种学说、品德意识或生活经历,使读者获得相对的教养。
这些文章字数虽然短小却寄意深厚,有些教育人们要正派、勤恳;有些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些说明办
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体现了强手虽然凶残但却常常被弱者摆平以及各类寓意深刻的人生事理。
里面包含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嘲讽软弱、懒惰,夸赞大胆斗争,传授给人们如何办事,判袂曲直优劣。
在内容方面,《聊斋志异》更多地是想要突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
而《伊索寓言》中更多的是充满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虽然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抨击,但更多的是教育人们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三、从艺术特色来进行对比。
《聊斋志异》的文艺特征其一是采纳传奇的方式来志怪。
古板的志怪闲书,大都讲述神鬼奇特的故事,字数短出出又只是大概讲述,措辞简单又表现不出才华。
而唐代的传说小说则是“讲述委婉,辞藻华丽”,小说的主体是人世人事世情人态。
蒲松龄凭借传说的特点,来写妖魔鬼怪,使文章实质充裕且出色,内容活泼而诡谲,显现出极具一波三折的情调。
二是情节委曲,顺叙井然。
《聊斋志异》加强了文章的文艺素养,丰硕了小说的典型、形制。
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的情节。
古文文章演变的轨道其一就是由大概叙述到记述婉转。
《聊斋志异》里尽心编写的文章大多是叙述细致而委婉,有的文章还卓殊以内容委曲有升沉放诞之致致胜。
《聊斋志异》文章典型的多元化,既标志笔者如故继承了古老的内在无明晰限定的文章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洁记叙的简短的文章,但也标志笔者又有推究的写作,增加了不专写文章内容的文章典型。
《聊斋志异》里有许多卓绝的文章,与之前的古文文章相较,又加剧了对形象境遇、生理暗示、动作情形等方向的描摹。
笔者把各种人选形态,皆描摹出其留存的境遇,默示其原本的特性,渲染其被授予的性情。
作者反對平铺直叙,加之描摹的是妖魔鬼怪的文章,便于大展遐想,所以许多文章内容奇特古怪,云谲波诡,把所有腾挪跌荡的事情写了个大概。
同时,它们也有自身的逻辑性,合乎人情物理。
三是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较之古老的古文小说,作品加剧了在人选境遇、动作状态、生理暗示等方向的描摹。
四是措辞精练,语汇丰硕,句式富于变革。
《伊索寓言》的文艺特色之一笔墨精炼短小,文章活泼,幻想丰硕,蕴含着无数真理,把学说特性和艺术特性组合于一起。
其中《狐狸和公山羊》《徒劳的寒鸦》《翠鸟》《老猎狗》
《公鸡和宝玉》《两只口袋》《人与森林之神》《老鼠与青蛙》《善与恶》《吹箫的渔夫》《卖神像的人》《牛和蛙》《众树与荆棘》等已变成了全球最为妇孺皆知的文章。
二是这些文章以颇为嘲讽,诙谐的讲述故事的情势告知人们许多布满风味的生活做人真理,迸发了机敏的能量,蕴藏着浓厚的寄意。
它不单单作为向未成年孩子口传心授好坏妍媸概念的发蒙讲义,而且是一本生存的讲义,给后代带来了很大的潜移默化。
《伊索寓言》在文学的欧洲的历史上给寓言写作奠基了根本。
天下列国的文艺文章甚至法政文章中,也屡屡援用《伊索寓言》,或作为明理论据的譬喻,或作为反攻与嘲讽的兵器。
此书中的一些精髓,至今仍有积极的实际趣味。
古希腊寓言在欧洲的寓言成长史上占据关键的位置。
它始创了欧洲大陆寓言成长的滥觞,并且熏陶到厥后欧洲寓言成长的所有进程,寓言本是一个人间表面写作,映现的大多数是人们的生存机智,包含人类举动、出产做事和平时生活等方向。
三是《伊索寓言》里的百兽除了有些百兽之外,通常还没有不变的性情特色,例如蛙、农夫、渔夫等,有时被付与消极性情,有时则受到首肯,越过把百兽、植被、所有水系、太阳月亮星斗类人化来表述笔者的一个学说。
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
这与后面寓言出现的基础固定的性情表征是不一致的。
《伊索寓言》之前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对于之后的欧洲的寓言发展来说。
四是《伊索寓言》收纳了三到四百来个小文章,与抒怀诗关键映现大公仆从主的理论情感差别,这些小文章大多是被凌辱的基层布衣和仆从的奋斗经历与生存体会的结论。
寓言越过描摹百兽之中的联系来表示那时的生活关联,关键是压榨人和被压榨人之间的不同等联系。
寓言笔者斥责那时生活中处于高等级地位的人压榨人的行迹,唤起被欺辱的人联合在一起与坏人来搏斗。
《聊斋志异》和《伊索寓言》艺术特色上面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为了反映客观社会现实而做出了努力,都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些人物,都具有精炼的文字。
不同之处就在于《聊斋志异》是一本志怪小说,具有灵异化,并且情节比较跌宕,又起伏;而《伊索寓言》具有将动物当成人的拟人化,故事短小,大多是平铺直叙,没有太多故事情节。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