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板的计算设置介绍(上)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全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GGL2009[2010-11-24]序言GGJ2009推出“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旨在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构件的基本算法,以及平法规范,让大家通过学习计算设置以及软件即可掌握平法相关知识;让大家深入了解软件的计算规则,能轻松应对非常规钢筋构造,能在钢筋预算和结算中得心应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资料特别适合刚接触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的造价人员,也比较适合那些想深入了解软件计算设置规则和依据的造价人员。
相信通过学习“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造价人员能快速掌握平法知识和软件计算规则,对钢筋预结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只在导航栏“工程设置”→“计算设置”页面显示,可以通过“帮助”菜单下“学习中心”→“平法学习”控制是否显示。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
一、算量基本方法: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一、基础层:(一)柱/墙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整理)广联达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整理)⼴联达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联达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上)——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算量基本⽅法:框架梁的计算主要包括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钢筋、拉筋、箍筋、次梁加筋、吊筋以及加腋钢筋的计算。
1、上部钢筋:(⼀)上通长筋:上通长筋=⽀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弯折-保护层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楼层框架梁端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屋⾯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屋⾯框架梁端节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弯折值。
(⼆)⽀座钢筋:中间⽀座:⽀座筋=搭接+⽀座宽+搭接端⽀座:⽀座筋=搭接+⽀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座钢筋,其中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第⼀、⼆、三排的⽀座钢筋两端伸⼊跨中长度取计算设置第2项、第3项和第4项。
当左右跨不等时,伸⼊⼩跨内负筋的L取值为计算设置第5项。
如果⽀座钢筋与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动连通计算。
(三)跨中钢筋:跨中筋=⽀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座宽-保护层+弯折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如果原位标注上相邻两跨的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动连通计算。
上部⾮通长筋与架⽴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第1项。
2、下部钢筋:(⼀)下通长筋:下通长筋=⽀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座宽-保护层+弯折端⽀座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下部钢筋:(1)下部钢筋中间⽀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直锚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下部钢筋,其中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2)下部不伸⼊⽀座钢筋下部不伸⼊⽀座钢筋=-距⽀座边距离+净长-距⽀座边距离不伸⼊⽀座的下部钢筋距⽀座边距离取计算设置第6项。
3、楼层框架梁的变截⾯计算: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变截⾯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关系可以⾃动匹配到相应的节点设置。
GTJ板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板的计算学习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1 / 22图001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2 / 22图002 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图0033 / 22图004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4 / 22(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图005长度:L=L1+2*L2+2*L35 / 22根数: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1)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图0062)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6 / 22图007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全)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GGL2009[2010-11-24]序言GGJ2009推出“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旨在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构件的基本算法,以及平法规范,让大家通过学习计算设置以及软件即可掌握平法相关知识;让大家深入了解软件的计算规则,能轻松应对非常规钢筋构造,能在钢筋预算和结算中得心应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资料特别适合刚接触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的造价人员,也比较适合那些想深入了解软件计算设置规则和依据的造价人员。
相信通过学习“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造价人员能快速掌握平法知识和软件计算规则,对钢筋预结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只在导航栏“工程设置”→“计算设置”页面显示,可以通过“帮助”菜单下“学习中心”→“平法学习”控制是否显示。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
一、算量基本方法: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一、基础层:(一)柱/墙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板

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分布筋与负筋参差150MM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150+
(2*弯钩长度) 分布筋与负筋搭接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
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时 分布筋长度=净跨-2*50+(2*弯钩长度)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起步间距)/间距+1
(向上取整) =(Ln-S/2*2)/S+1
Ln:净跨 S:板底钢筋间距
板底钢筋的支座的伸板进受长度力(平筋92计,书算204)
伸进长度=m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2.板面钢筋计算 2.1板面通长钢筋计算(X和Y方向)
板面通长钢筋计算与板底通长钢筋计算相同
2.2板负筋长度的计算(板平负41筋) 计算
?区分端支座与中间支座。 端支座负筋计算
板面端支座负筋长度=板面钢筋锚入长度+(弯 钩增加长度)+钢筋板内净长度+弯折长度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弯勾*2)
温度筋根数计算 板受力筋计算
温度筋根数=(净跨长度-两侧负筋伸入板内净长)/温度 筋布置间距+1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5.3
楼板相关构造
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
纵筋加强带--JQD
纵筋加强带--JQD
板负筋计算 支座负筋(端支座和中间支座)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板平法

钢筋混凝土板基础知识
2、分布钢筋 作用:将板上的荷载更有效地传递到受力 钢筋上去;防止由于温度或混凝土收缩 等原因沿跨度方向引起裂缝;固定受力 钢筋的正确位置。 构造要求:单位宽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 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 积的0.15%。一般不小于Φ 6@250,对集 中荷载较大的情况;不小于Φ 6@200 。
钢筋混凝土板基础知识
示例:
1000 1000
③ø8@200 1000 1000
①ø8@150
②
③
④ø6@200
②ø8@150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系指以梁为支座的楼面与 屋面板。有梁楼盖板的制图规则同样适用 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 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 图。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二、板块集中标注
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 贯通钢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板块编号 板厚
LB2 h=120 B: XΦ10@120 YΦ12@100 (-0.050)
贯通钢筋
标高高差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②Φ12@120 1600
②Φ12@120 1600
1400
图1
图2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有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3)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 度的上部通长纵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 一侧的长度值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 延伸长度。如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板基础知识
五、表示方法及要点 1、在结构平面图中配置双层钢筋时,底层 钢筋的弯钩应向上或向左,顶层钢筋的 弯钩则向下或向右。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六——基础的计算设置介绍(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六(下)——基础的计算设置介绍三、独立基础:15. 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默认为2500,可以输入具体数值。
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408页。
说明:设置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
影响范围: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
16. 独立基础边长≥设定值时,受力钢筋长度为:默认为0.9*边长,提供四种选择。
来源:前两种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408页;第三种来源06G101-6第47页(如下图所示)。
说明:独立基础边长≥第15项设定值,受力筋长度按此项设置来计算。
影响范围: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
17. 独立基础钢筋根数计算方式: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18. 独立基础下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0。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独基下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取此项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影响范围:独基下部钢筋长度计算。
19. 独立基础上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0。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独基上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取此项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影响范围:独基上部钢筋长度计算。
20. 独基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默认为否。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针对不规则形状的独基,选择“是”:钢筋按平均长度来计算;选择“否”:按实际长度来计算。
影响范围:独基钢筋长度、根数计算。
21. 独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位是否布置独基钢筋:默认为是。
来源:06G101-6第46页(如下图所示)。
说明:选择“是”时,不考虑扣减;设置为“否”时,独立基础的钢筋需要考虑扣除平行的基础梁、框架梁;扣除前需要判断梁与独立基础标高的关系:当独立基础的底标高和梁的底标高一致时,计算独立基础下部钢筋时,扣除梁的宽度;当独立基础的顶标高和梁的顶标高一致时,计算独立基础上部钢筋时,扣除梁的宽度;扣除梁覆盖区域布置的钢筋,如下图所示:如果梁没有完全覆盖独立基础,则未覆盖部位的钢筋锚入梁内,如下图所示:影响范围:独基钢筋的长度、根数计算。
22. 杯口短柱在基础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默认为3。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十——其它的计算设置介绍1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十——其它的计算设置介绍其它主要是指栏板、自定义点、自定义线、自定义面等构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它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栏板:一、水平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构件区分不同做法:1.栏板不与其它构件相交,自身绘制形成的L型、T型,包括端部的处理,此时栏板水平筋计算与剪力墙类似;2.栏板端部与柱、剪力墙相交时,会采用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的做法,可以参照计算设置第10项“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设置;3.栏板端部为构造柱时,水平筋伸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二)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起步长度进行计算;根数=(栏板高-起步)/间距+1当顶部有其它构件时,需要算至其它构件顶(该构件贯通栏板顶部);二、垂直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1.生根部位,根部构件包括:梁、圈梁、暗梁、连梁、板、墙;目前提供两种做法,可参考节点设置;2.顶部处理:a.顶部无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直接伸到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b.顶部有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需要伸到其它构件的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其它构件主要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板)(二)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和起步长度计算;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需要扣减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剪力墙、带型窗、带型洞构件,从上述构件边计算时,需要扣减起步距离;三、拉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拉筋长度=栏板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二)根数计算:1、需要扣除相交的压顶、梁、圈梁、暗梁、连梁、板;以及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带型窗、带型洞;2、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布置如下: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2、拉筋面筋=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二、自定义点、线、面:一、自定义点计算(一)纵筋纵筋长度 = 点高度-2*保护层纵筋根数 = 所输入数值(二)其它钢筋长度 = 输入长度根数 = 输入根数或根数 = (点高度-起步距离-保护层)/间距)+1 (按照计算设置当中根数计算方式计算)二、自定义线计算(一)纵筋纵筋长度 = 线长度-2*保护层纵筋根数 = 所输入数值(二)其它钢筋长度 = 输入长度根数 = 输入根数或根数 =(线长度-2*起步距离)/间距)+1 (按照计算设置当中根数计算方式计算)三、自定义面计算(一)其它钢筋长度 = 输入长度根数 = 输入根数二、软件计算设置:一、栏板2.起始水平钢筋起步距离:默认为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算量基本方法:
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一、受力筋
1.长度计算:
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
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
2.根数计算:
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
1.长度计算:
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
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
三、分布筋:
1.长度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
2.根数计算:
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
四、马凳筋:
一型:
长度:L=L1+2*L2+2*L3
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
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二型: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
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三型: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4*L3
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计算。
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级别+直径+排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先根据排距(马凳筋信息中输入的排距)计算出总共需要的马凳筋排数,然后根据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和该排马凳筋所在位置的净长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最后将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总的马凳筋数量;
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然后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五、拉筋:
长度:L=h-2*bhc2*Lw+2*d
根数:1.需要扣除柱、墙、梁、板洞所占位置
2.当输入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则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3.拉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拉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拉筋布置形式如下:
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拉筋面积=S1*S2 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
六、洞口加筋:
1.板短跨向加筋:
长度:根据加筋是底部还是顶部,按照底筋和面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2.板长跨向加筋:
长度:洞口宽度+2*La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当板洞与板边相切时,则板长跨向加筋伸入支座内按底部或顶部筋计算。
3.斜加筋:
长度:2*La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4.圆形板洞的圆形加强筋
长度:3.14*(洞口直径+2*保护层)+2*li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