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J2018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合集下载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剪力墙是指由墙体承担剪力的一种结构元素,主要承担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剪力传递和抗剪能力。

在进行剪力墙的钢筋计算时,需要考虑墙体受力、钢筋数量和布置、钢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

一、剪力墙的受力分析剪力墙主要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设计要求,计算得到剪力墙所受到的剪力大小。

剪力墙的受力分析要考虑结构所处的地震烈度、楼层高度、建筑材料等因素,并结合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二、钢筋数量计算根据剪力墙的受力大小,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钢筋总面积。

剪力墙的钢筋数量通常按照钢筋配筋率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s = (V / (ρ × fy)) × 10^3其中,As为所需钢筋总面积(mm²),V为剪力大小(kN),ρ为钢筋配筋率,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三、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配筋率,可以计算出每层剪力墙所需的钢筋数量,然后根据剪力墙的高度和钢筋直径计算出每个截面所需的钢筋根数。

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在截面内,并注意与封闭壁等其他构件的联接。

四、钢筋直径和间距根据设计规范和结构要求,可以确定剪力墙所需的钢筋直径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钢筋直径应在12-40mm范围内,钢筋间距应根据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五、验算完成钢筋配筋后,需要进行验算以确保设计符合要求。

验算包括钢筋受力验证、截面尺寸验证等。

主要通过计算各个截面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剪力墙的钢筋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满足结构的受力和强度要求,才能确保剪力墙的安全可靠。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板的计算学习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图002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图003图004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图005长度:L=L1+2*L2+2*L3根数: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1)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图0062)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图007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本期主要对梁、剪力墙、升降板、独立基础等常见软件操作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问题1构造柱自动生成怎么操作?步骤一:点击“构造柱二次编辑”分组下的“生成构造柱”按钮,弹出“生成构造柱”窗体。

步骤二:决定是否勾选“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注:“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是GTJ2018中新增功能,勾选后,窗体下方“抱框柱属性”中的内容会亮显,可按需进行设置。

完成后会在门窗洞两侧为您自动生成与门窗洞一样高的抱框柱。

步骤三:根据施工图中的说明,在窗体中勾选构造柱的布置位置,并设置洞口最小宽度和构造柱间距。

步骤四:填写构造柱属性、抱框柱属性(若勾选了“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

步骤五:最后选择生成方式,确定完成。

如果是“选择图元”,点选需要布置的砌体墙右键确认即可;如果是“选择楼层”,则在窗体右侧勾选对应楼层即可。

最终生成的结果如下:问题2如何生成吊筋?步骤一:主、次梁绘制完成后,再“梁二次编辑”分组中选择“生成吊筋”。

步骤二:在“生成吊筋界面”选择生成条件并设置架立筋信息,点击确定。

步骤三:软件生成方式支持“选择图元”和选择楼层',“选择楼层'在楼层中选择需要生成吊筋的梁,右键确定。

“选择楼层'则在右侧选择需要生成吊筋的楼层,该楼层中所有的梁均生成吊筋。

说明:生成的吊筋和欠梁加筋信息会同步到梁平法表格中。

问题3三点定义斜板怎么操作?步骤一:在“现浇板二次编辑”分组中点击“三点变斜”;步骤二:鼠标左键选择板图元,则显示出选中板的各顶点标高,如下图:步骤三:鼠标左键单击任一标高数字,显示出输入框,直接在输入框中修改顶点标高,回车确认,光标按逆时针顺序跳入下一页点输入框;当修改第二、三个顶点标高并回车后,则斜顿定义成功,并在板图元上显示倾斜方向线。

问题4升降板如何设置?步骤一:在现浇板二次编辑分组中点击【设置升降板】。

步骤二:选择需要量升降板的两块板图元,然后右键确认弹出【升降板参数定义】;步骤三:对弹蜜内参数可进行定义,然后点击【确定】。

剪力墙计算公式

剪力墙计算公式

第一部分剪力墙1、墙端无柱时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0d当墙厚度较小时,墙两侧钢筋在墙端处连通,不再单根设置弯折,且搭接长度为lle(ll) 水平筋长度=墙长-保护层2、墙端为暗柱时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翼墙水平钢筋、端部暗柱墙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端部为暗柱时=墙长-保护层+弯折10d3、墙端为端柱时(1)外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节点设置中的基础弯折+搭接长度lie2、首层墙身纵筋长度=首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

3、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4、顶层墙身纵筋长度=顶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板高+ 板厚-bhc+12d(当为搭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0 当为机械连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500绑扎的搭接长度为1.2lae)三、墙身拉筋1、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第二部分剪力墙墙柱一、纵筋长度计算1、基础层墙柱纵筋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搭接长度2、首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3、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4、顶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的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当设置为绑扎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0。

当设置为电渣压力焊、套管挤压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500 mm 。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第三部分剪力墙墙梁1、主筋长度:A、顶层暗梁上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端部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保护层厚度 + 弯折长度B、顶层暗梁下部纵筋、中间层暗梁上下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长度当支座宽-保护层 > = Lae时,即为直锚,可不设15d弯折,但图集要求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直锚长度=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直径。

广联达2018GTJ培训资料

广联达2018GTJ培训资料
三桩承台、六桩承台居多。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
矩形承台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
三桩承台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
六桩承台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
新建桩承台--新建桩承台单元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
根据弹出窗口选择和图纸 对应的桩承台,并设置好钢筋。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2.1.3基础梁 根据图纸新建即可,通常为矩形基
础梁,重点关注截面尺寸,上下通长筋, 箍筋,侧面钢筋等。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图纸示例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目录
一 GTJ2018通用操作 二 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三 GTJ2018二次结构操作 四 GTJ2018装饰装修操作 五 检查与汇总
分析图纸与合同
1、合同中约定计量界面 2、图纸中的重要信息和 构件
软件计量
1、根据图纸、合同进行 软件设置 2、按照指定计量规则进 行算量
检查汇总
1、利用软件及经验进行 检查 2、汇总提量
选择与图纸对应的柱墩 类型,需要先布置好筏 板。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柱墩示例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2.1.6集水坑 根据图纸新建即可,通常为矩形,
蓝色部分需要手动输入。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 基础、垫层
集水坑示例
二、GTJ2018主体结构操作
2.1.4筏板 根据图纸新建即可,需要先画土建部

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培训课件

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培训课件

• 汇总选中图元 • 汇总计算
汇总计算
查装修工程量
• 查看工程量 • 查看工程量计算

练习: 完成1号办公楼首层装修定义与绘制
装修——总结
➢ 1、房间建立思路 ➢ 2、房间绘制方法:点 ➢ 3、楼地面防水处理技巧 ➢ 4、外墙面定义与绘制 ➢ 5、特殊外墙面绘制技巧
04
基础
PART FOUR
单元目标
模型修改
模型检查 云检查
GBQ文件
做法套用 云做法
划分流水 段
新建变更
云计算 计算汇总
云报表
云指标 概预表报表
提取进度工 程量
变更报表
对比问题修 改
导入审核工 程
对比计算 结算报表
云计量2018计算的原理-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净长长++节点锚固+搭接++件总结
构件定义(识图) 构件绘制(快) 构件出量(准)
03
装修
PART THREE
装修
装修部分需要计算哪些工程量?
①地面 ②踢脚 ③墙裙 ④墙面 ⑤天棚 ⑥吊顶 ⑦独立柱装修
房间——分析图纸
装修做法表: 按房间
房间建立思路
建立构件
>>
建房间
>>
添加依附构件
房间——建立装修构件
房间——绘制
2.3 板
板定义 板新建 板绘制
单元目标
学会板与板筋属性定义 学会板与板筋的绘制
学会板查量方法
板—分析图纸
板 1、板、板筋位于哪张图纸 2、混凝土标号 3、板的厚度 4、板标高

剪力墙计算公式

剪力墙计算公式

第一部分剪力墙1、墙端无柱时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0d当墙厚度较小时,墙两侧钢筋在墙端处连通,不再单根设置弯折,且搭接长度为lle(ll) 水平筋长度=墙长-保护层2、墙端为暗柱时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翼墙水平钢筋、端部暗柱墙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端部为暗柱时=墙长-保护层+弯折10d3、墙端为端柱时(1)外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节点设置中的基础弯折+搭接长度lie2、首层墙身纵筋长度=首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

3、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4、顶层墙身纵筋长度=顶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板高+ 板厚-bhc+12d(当为搭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0 当为机械连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500绑扎的搭接长度为1.2lae)三、墙身拉筋1、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第二部分剪力墙墙柱一、纵筋长度计算1、基础层墙柱纵筋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搭接长度2、首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3、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4、顶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的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当设置为绑扎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0。

当设置为电渣压力焊、套管挤压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500 mm 。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第三部分剪力墙墙梁1、主筋长度:A、顶层暗梁上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端部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保护层厚度 + 弯折长度B、顶层暗梁下部纵筋、中间层暗梁上下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长度当支座宽-保护层 > = Lae时,即为直锚,可不设15d弯折,但图集要求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直锚长度=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直径。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其它计算学习其它主要是指后浇带、栏板、自定义点、自定义线、自定义面等构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它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栏板:1、水平筋的计算:A 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构件区分不同做法:1)栏板不与其它构件相交,自身绘制形成的L型、T型,包括端部的处理,此时栏板水平筋计算与剪力墙类似;2)栏板端部与柱、剪力墙相交时,会采用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的做法,可以参照计算设置第10项“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设置;3)栏板端部为构造柱时,水平筋伸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B 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起步长度进行计算;根数=(栏板高-起步)/间距+1当顶部有其它构件时,需要算至其它构件顶(该构件贯通栏板顶部);2、垂直筋的计算:A 长度计算:1)生根部位,根部构件包括:梁、圈梁、暗梁、连梁、板、墙;目前提供两种做法,可参考节点设置;2)顶部处理:a.顶部无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直接伸到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b.顶部有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需要伸到其它构件的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其它构件主要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板)B 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和起步长度计算;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需要扣减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剪力墙、带型窗、带型洞构件,从上述构件边计算时,需要扣减起步距离;A 长度计算:拉筋长度=栏板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B 根数计算:1)需要扣除相交构件: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连梁、板;以及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带型窗、带型洞;2)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布置如下: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2)拉筋面筋=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二)自定义点、线、面:1、自定义点计算A 纵筋纵筋长度= 点高度-2*保护层纵筋根数= 所输入数值B 其它钢筋长度= 输入长度根数= 输入根数或根数= (点高度-起步距离-保护层)/间距)+1 (按照计算设置当中根数计算方式计算)2、自定义线计算A 纵筋自定义线纵筋区分水平方向纵筋和垂直方向纵筋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剪力墙的计算学习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1、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2、根数计算: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根数=(ceil(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

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16G101-1第74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2、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5)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和墙身部分分开计算。

6)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排数(取计算设置第17、18项)*(墙净长/水平间距)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S1*S2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二、软件计算设置:公共设置项:1、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和16G101-1第60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不同的接头率决定错开的个数,接头率越小,错开次数越多。

2、暗梁/边框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8页关于“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说明,如下图所示。

说明:根据梁高度不同,配置不同规格的拉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影响范围:影响梁属性中拉筋的默认值。

3、暗梁/边框梁箍筋及拉筋弯勾角度:提供三种选择:90°、135°、180°来源:施工工艺不同影响范围:弯勾角度不同,按外边线计算时,箍筋及拉筋长度不同。

4、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默认为否。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一些需要布置,一些不需要布置。

说明:暗梁/边框梁与暗柱相交位置,设置是否需要计算箍筋,选择为“是”,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选择为“否”,不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

影响范围:影响着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

5、暗梁/边框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提供“向上取整+1”等6种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计算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

影响:影响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

6、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默认为“同连梁箍筋间距”,可以选择“同边框梁箍筋间距”。

来源:08G101-5第74页,如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图集规定为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同连梁箍筋间距,但是实际工程中也有设计为同边框梁箍筋间距的,所以提供该设置。

影响范围:影响与连梁重叠布置的边框连箍筋根数的计算。

7、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常用做法是s/2说明:存在有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满足不同需要。

影响范围:当侧面纵筋按间距输入时有效,影响暗梁/边框梁的侧面钢筋根数计算。

四、剪力墙:8、起始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的距离:默认为50。

来源:16G101-3第64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钢筋的根数计算。

9、起始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边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08G101-5第72页。

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

影响范围: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根数计算。

10、剪力墙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来源:16G101-1第73页,如图: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剪力墙中间层的垂直筋计算公式一般为: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

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

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长度计算。

11、剪力墙基础插筋弯折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来源:16G101-3第64页,如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平法规定,根据基础厚度的不同,墙插筋在基础层的弯折长度不同。

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基础插筋长度的计算。

12、剪力墙纵筋错开距离设置: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3页,如图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平法规定,依据不同的连接形式,错开距离不同,其中绑扎的错开距离设置适用于剪力墙垂直筋选择按错开百分率计算时。

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长度计算。

13、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默认为间距500,如图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来源:16G101-3第64页,如图。

说明:墙在基础内的水平筋根数间距≤500,且不少于2根。

影响范围:剪力墙基础内水平筋根数。

14、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算水平钢筋:默认为s/2。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用来控制剪力墙钢筋相对于暗梁/边框梁/梁纵筋的起步。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根数。

15、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竖向一级钢筋的端部做法:默认为“180度弯钩”。

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软件提供了“5d直钩”和“180度弯钩”供用户选择。

当选择为“5d”直钩时,弯钩长度为5d,当选择为“180度弯钩”时,弯钩长度为6.25d。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16、顶层墙身垂直筋锚固计算起点:默认为“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

来源:根据平法图集16G101-1第74页中的规定,如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

处理当前位置同时存在梁和板构件的情况。

此项设置仅针对中间变截面及顶层锚固节点1有效。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17、端柱满足直锚时,水平筋伸入端柱内的长度:默认为“伸至对边”。

来源:常见做法。

说明:提供三种选择,“lae”、“labe”和“伸至对边”。

此设置仅针对【水平钢筋丁字端柱节点】节点一、节点二以及【水平钢筋拐角端柱内侧节点】节点一、节点二有效。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

18、洞口加强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默认为“lae”。

来源:16G101-1第83页。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洞口加筋长度。

19、拐角墙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式:默认为“同墙内侧水平筋”。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同墙内侧水平筋”和“同墙外侧水平筋”。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间层水平筋长度。

20、墙身钢筋搭接长度:默认为“按平法图集计算”。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图集计算”。

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时,搭接长度为lle,错开距离为0.3lle。

按平法计算时,搭接长度为1.2lae,错开距离为500。

来源:前者按照规范计算。

后者参见16G101-1第73页,如图。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21、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勾:默认为“是”。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一级钢筋长度。

22、剪力墙与集水坑坑口相交处剪力墙水平筋是否计算:默认为“是”。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和根数。

23、剪力墙钢筋同间距隔一布一布置时,间距表示:默认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选择“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0实际间距为200;选择“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2实际间距为200。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钢筋长度和根数。

24、剪力墙拉筋弯钩构造:默认为“两端135度弯钩”。

来源:16G101-1第62页,如图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两端135度弯钩”和“一端135度弯钩,一端90度弯钩”。

影响范围:剪力墙拉筋长度。

连梁:25、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是否布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

来源:16101-1第78页。

说明:可以设置洞口两侧的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

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