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课课件-第九单元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9.1《溶液的形成》课件(第2课时)(23张PPT)

《溶液的形成》课件 (第2课时)
禾加镇初级中学校——罗勇
趣味实验
首先,往100 mL烧杯(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块 塑料片 )中加入30 mL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入25 g氢氧化钠,等待1-2分钟 观察现象。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呢?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目的 阅读 P29 的实验探究,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步骤) 3.实验简易图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
8、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 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B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生活中用食醋洗去水垢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同步练习
9、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
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乳化剂分子
我们可以进 入油中
我们可以进 入水中
四、悬浊液
1、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 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
悬浊液特点: 不稳定、不均一、不透明, 静置小颗粒会沉降
例如: 检查病人常肠胃时吃的钡餐。 (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下雨天浑浊的泥水等。
(1)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在100克稀硫酸中溶
质的化学式为 H2SO4 ,其质量为 9.8 g,
溶剂的的化学式为 H2O ,其质量为 90.2 g,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06.3g,其中溶
质的化学式为 ZnSO4 ,其质量为 16.1 g, 溶剂的的化学式为 H2O ,其质量为 90.2 g。 (2)若锌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禾加镇初级中学校——罗勇
趣味实验
首先,往100 mL烧杯(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块 塑料片 )中加入30 mL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入25 g氢氧化钠,等待1-2分钟 观察现象。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呢?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目的 阅读 P29 的实验探究,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步骤) 3.实验简易图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
8、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 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B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生活中用食醋洗去水垢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同步练习
9、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
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乳化剂分子
我们可以进 入油中
我们可以进 入水中
四、悬浊液
1、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 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
悬浊液特点: 不稳定、不均一、不透明, 静置小颗粒会沉降
例如: 检查病人常肠胃时吃的钡餐。 (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下雨天浑浊的泥水等。
(1)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在100克稀硫酸中溶
质的化学式为 H2SO4 ,其质量为 9.8 g,
溶剂的的化学式为 H2O ,其质量为 90.2 g,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06.3g,其中溶
质的化学式为 ZnSO4 ,其质量为 16.1 g, 溶剂的的化学式为 H2O ,其质量为 90.2 g。 (2)若锌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4NO3溶于水吸热。
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
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 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 不足之处。
第九单元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有一小木 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 拌。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展示 2、教师参考实验方案展示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 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4.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 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的是 NaOH ,明显降低的是 NH4NO3 。
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 题?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A.豆浆 B.酒精 C.食醋 D.牛奶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D)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3.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B) A.蒸馏水 B.医用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形成 溶液课件(第2课时)

汽油可以溶解油污,用到的是溶解原理。洗衣液能使油 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随水 流走,利用的是乳化原理。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全解教材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水中加入的物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aCl
NH4NO3
NaOH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NaCl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 溶于水时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植物浸出液 万寿菊 牵牛花 玫瑰花
稀盐酸 黄色 红色 浅红色
氯化钠溶液 黄色 紫色 浅红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 黄色 蓝色 绿色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万__寿_菊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为__红__色,若将玫 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为绿色,则该溶液的pH__>__ (填“<”“>”或“=”)7。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 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 实、土壤样品、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牵牛花、紫甘蓝、月季花、万寿菊的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 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 皂水、石灰水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全解教材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水中加入的物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aCl
NH4NO3
NaOH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NaCl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 溶于水时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植物浸出液 万寿菊 牵牛花 玫瑰花
稀盐酸 黄色 红色 浅红色
氯化钠溶液 黄色 紫色 浅红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 黄色 蓝色 绿色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万__寿_菊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为__红__色,若将玫 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为绿色,则该溶液的pH__>__ (填“<”“>”或“=”)7。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 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 实、土壤样品、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牵牛花、紫甘蓝、月季花、万寿菊的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 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 皂水、石灰水的酸碱性。
2013-上课课件-第九单元_溶液的形成_第二课时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29页表格。
探究 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时,是 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NaCl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H4NO3
NaOH
室温T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温度升高 度 NaCl溶解时 温度下降 结论
图3 现象
图4
图4现象 烧杯中有 气泡冒出
气球逐渐 变大
白磷燃烧
若你可以选用其他仪器,你能否利用“热胀冷缩” 的基本原理,设计更多的实验装置完成探究?
三、乳化现象
1、【实验9-4】P30(水和植物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 振荡 振荡后 静置 后试管是 前 后 否干净 试管 液体 形成乳 液体 分层 状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液体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 NaCl、 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实验方案(步骤) (1) 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 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 搅拌并测出温度 (3) 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2、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稀盐酸清洗壶垢 D.用水溶解蔗糖
2. 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AD ) BC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氯化钠固体 B、NaOH固体 C、生石灰固体 D、蔗糖 E、硝酸铵固体 F、浓硫酸 3. 小明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 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 她加入的物质是( B )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 A.氯化钠固体和蔗糖固体 B.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酒精和汽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PPT课件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
12
拓展
物质的溶解,分为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扩散过程要吸收热量;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个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 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吸热=放热 温度变化不明显(NaCl) 吸热>放热 温度降低(NH4NO3) 吸热<放热 温度升高(NaOH)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
1
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烧杯,各加入等量水,测量水温并记录。 第二步:分别向上述烧杯中加入适量等量的NaCl 、
NH4NO3、 NaOH固体,搅拌,充分溶解后,测 量溶液温度并记录。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思考: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会 形成溶液,如果所加物质不 能溶解时又会形成什么呢?
-
4
实验9-4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现象
把液体到
入的物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思考:(1)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
5
三、乳化现象 ( P30 )
1.乳浊液的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更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
12
拓展
物质的溶解,分为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扩散过程要吸收热量;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个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 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吸热=放热 温度变化不明显(NaCl) 吸热>放热 温度降低(NH4NO3) 吸热<放热 温度升高(NaOH)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
1
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烧杯,各加入等量水,测量水温并记录。 第二步:分别向上述烧杯中加入适量等量的NaCl 、
NH4NO3、 NaOH固体,搅拌,充分溶解后,测 量溶液温度并记录。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思考: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会 形成溶液,如果所加物质不 能溶解时又会形成什么呢?
-
4
实验9-4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现象
把液体到
入的物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思考:(1)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
5
三、乳化现象 ( P30 )
1.乳浊液的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更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共19张PPT)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透明、均一、稳定、混合物
3.组成: 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
(1).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 质、溶剂的性质决定。
几种盐溶液
(2).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 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 剂用醋酸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仪器: 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 固态NaCl、NH4NO3、NaOH
请设计实验方案:
请画出实验装置图:
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的温度/℃
结论
NH4NO3 NaOH
结论: 1、Q吸>Q放,则温度下降,例:硝酸铵
2、Q吸<Q放,则温度上升降,例: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
一、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透明、均一、稳定、混合物
3.组成: 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
(1).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 质、溶剂的性质决定。
几种盐溶液
(2).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 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 剂用醋酸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仪器: 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 固态NaCl、NH4NO3、NaOH
请设计实验方案:
请画出实验装置图:
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的温度/℃
结论
NH4NO3 NaOH
结论: 1、Q吸>Q放,则温度下降,例:硝酸铵
2、Q吸<Q放,则温度上升降,例: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 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 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 物 质 ,右 侧 U 形管中液面 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 是D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3、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混合物是否为 溶液?是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探究实验一:蔗糖溶于水
蔗糖放入水中
现象
形成什么
蔗糖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成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蔗糖溶液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 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 作用)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 H2SO4 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振荡后
浑浊 浑浊
把液体倒 掉后试管 静置后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分析:没有加洗涤剂,振荡后,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
合物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混合物不稳 定;但加了洗涤剂后可以稳定存在。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 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 物 质 ,右 侧 U 形管中液面 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 是D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3、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混合物是否为 溶液?是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探究实验一:蔗糖溶于水
蔗糖放入水中
现象
形成什么
蔗糖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成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蔗糖溶液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 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 作用)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 H2SO4 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振荡后
浑浊 浑浊
把液体倒 掉后试管 静置后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分析:没有加洗涤剂,振荡后,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
合物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混合物不稳 定;但加了洗涤剂后可以稳定存在。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 (2021秋·金山区期末)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
液的是( C )
A. 白砂糖
B. 麻油
C. 面粉
D. 白醋
2. (2021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 一组是( C ) A. 牛奶、洁净的空气、白酒 B.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 新鲜的血液、肥皂水、碘酒 D. 盐水、泥浆、汽水
5. (2021·青岛改编)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 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 溶液 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 散到水中的过程
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食盐
C. 硝酸铵固体
D. 蔗糖
8.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B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 用汽油清洗油污 D. 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9.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D ) A.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解析: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A错;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不均一、不稳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故B错;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 象,故C错
6. (2021·常州改编)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C ) A. 面粉 B. 白糖 C. 香油 D. 白醋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 (2021秋·金山区期末)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
液的是( C )
A. 白砂糖
B. 麻油
C. 面粉
D. 白醋
2. (2021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 一组是( C ) A. 牛奶、洁净的空气、白酒 B.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 新鲜的血液、肥皂水、碘酒 D. 盐水、泥浆、汽水
5. (2021·青岛改编)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 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 溶液 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 散到水中的过程
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食盐
C. 硝酸铵固体
D. 蔗糖
8.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B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 用汽油清洗油污 D. 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9.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D ) A.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解析: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A错;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不均一、不稳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故B错;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 象,故C错
6. (2021·常州改编)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C ) A. 面粉 B. 白糖 C. 香油 D. 白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右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 2、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3、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乳化功能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 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 溶剂一定是水 ③ 水是溶液 ④ 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 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医药用品
白醋
无土栽培芹菜
4、溶液的用途(P28 图9-5)
①无土栽培
②医药用品
③化学试剂
①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 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 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动物 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29页表格。
探究 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时,是 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NaCl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H4NO3
NaOH
室温T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
溶质溶解后 温度不变 温度下降 溶液的温度 NaCl溶解时 温度下降 结论
质量关系: m溶液= m溶质+m溶剂 体积关系:V溶液 ≠ V溶质+ V溶剂
明确: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 也可以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溶液呢?
矿 泉 水
啤 酒
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 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植物油 洗涤剂 分散成 水冲洗 随水流走 大油滴 (乳化) 小油滴 (乳浊液)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的 水冲洗 随水流走 大油滴 (溶解) 汽油溶液 问:生活中还有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这样的例子吗?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本节考点:
1. 2. Βιβλιοθήκη .归纳总结:1、定义: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混合物 (2)均一性: 各部分组成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3)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剂:
② 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 反应的速率。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 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实验方案(步骤) (1) 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 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 搅拌并测出温度 (3) 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2、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温度不变
3、结论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资料卡片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例、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 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 她加入的物质是( B )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三、乳化现象
1、【实验9-4】P30(水和植物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 振荡 振荡后 静置 后试管是 前 后 否干净 试管 液体 形成乳 液体 分层 状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液体
水和植 物油
水和植 物油及 洗涤剂
形成乳 液体 试管 状浑浊 液体 分层 不分层 较干净 液体
2、乳浊液: ① 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②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液体分层) ③ 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