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4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2017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练习 专题十三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3 单元卷5 考试范围第1~6章一、选择题(20小题)1.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楼燕在冬季的飞行过程中,曾于夜晚短暂地着陆,但依然保持99%的时间在空中飞行。
而其中有3只楼燕在整个10个月的过程中从未落地一次。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所有楼燕属于()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4.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6.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7.下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题型增分练 一、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2 细胞代谢

考点2 细胞代谢1.(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B.连续阴雨天时,适当补充光照C.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D.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答案C解析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有利于透光,A正确;连续阴雨天时,光合作用减弱,需要适当补充光照,以提高产量,B正确;密闭后大棚中二氧化碳将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不利于提高产量,C错误;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D正确。
2.(2017·浙江模拟)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答案B解析酶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A错误;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正确;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能用于碳反应,但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细胞溶胶均可产生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C错误;在正常的生物体内,ATP的合成速度一般等于分解速度,剧烈运动时,通过加快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错误.3.(原创)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B.卡尔文循环虽然不直接需要光,但只有在有光条件下才能一轮一轮地循环不已C.碳反应中,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磷酸D.秋天红色枫叶细胞内仍含有叶绿素答案C解析碳反应中,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氢离子还原成三碳糖磷酸,C错误。
4.(改编)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A.脂肪水解酶B.蛋白质水解酶C.淀粉水解酶D.DNA水解酶答案B解析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使其水解的酶是蛋白质水解酶.5.(改编)研究表明,主动转运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 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课件:大题攻分

◎典例展示
达州月考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例1 (2016·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分析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
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 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 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建模
应用示例
“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
1.明确探究(或验证对象)
解析
(1)图一甲是指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发生在
线粒体内膜中即⑦中;乙是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 膜上。若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去 除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即⑨和大液泡即⑤。(2)溶酶体 的分解对象包括由外部侵入的病原体及来自内部的衰 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图解显示COPI可由高尔基体移 行至内质网,所以推测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参入 到乙中,可通过 COPI 回收。 (4) 在④处膜外给该细胞
大题攻分策略(三) 消除生命活动调节的“三个障碍”
热点一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
◎策略指导
1.分析思路
2.示例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
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 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
(3) 图 三 中 ② 、 ③ 上 发 生 的 跨 膜 运 输 方 式 分 别 是 __________ ;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 有通透性,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处。 (4)图三中电压计指针的数值是该细胞静息时的膜电 位,若在④处膜外给该细胞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 则图中电压计指针偏转 ________ 次,向右偏转将达到 __________(-45/-20/0/+30)处。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课件:大题攻分

哪几个数值的大小?__________。
思维建模
应用示例
1.审已知条件 已知肉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的各分流能量
2.选择某营养
级能量同化量 的计算方法
选择逆推法(由各营养级的分流能量算同化 量,先算高营养级,再算低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0.25+0.05+5.1+
3.利用公式计 算
2.1=7.5[×103kJ/(m2· y)],其中由第二营养 级流入7.5-5=2.5[×103 kJ/(m2· y)]。第二 营养级的同化量=0.5+2.5+9+4= 16[×103 kJ/(m2· y)]
填“是”或“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 C为
次级消费,D为分解者,E为无机环境。所以E不属于
生物群落。(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 a), 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200 J/(cm2· a),第一营养级 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0÷1 000)×100% = 20% 。 B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200 - 112 = 88
大题攻分策略(四)
巧破食物链(网)中
能量计算的“两个难点”
热点一
某营养级能量同化量的计算(以第二营养级为例)
◎策略指导
计算方法 由上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计算(自然生态 系统) 正推法 由上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计算(人工生态 系统) 由该营养级的各分 流能量计算 逆推法 由下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计算
公式 b=a×10~20%
(1)呼吸作用
15.625%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比较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 4.规范 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各营养级呼吸散失的 作答 能量,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名师精编课件(全国通用)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
是“逆推(用除法)”,以
为例。
①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 比例由 1∶1 调整为 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计算时宜 “顺推(用乘法)” 调整前:A·12·15+A·12·(15)2=2
②若已知“人同化量(M)”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
由 1∶1 调整为 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计算时应“逆
推(用除法)”
1
1
调整前:M15·2+(M15·)2 2=A1
2
1
调整后:M15·3+(M15·)3 2=A2
【典例】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 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 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4,能 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 倍。
1. 下 图 表 示 能 量 流 经 某 生 态 系 统 第 二 营 养 级 示 意 图 [ 单 位 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解析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 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 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 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题图 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 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 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
2017年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第一篇 模型14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含解析

模型14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答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即可:(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另外,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A.100 kg B.44.5 kgC.25 kg D.15 kg答案 C解析求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应以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求得至少消耗A约25 kg。
2.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900克B.500克C.200克D.600克答案 A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答案 B解析设C的能量为x,则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消耗A的能量为12x×10+12x×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消耗A的能量为23x×10+13x×10×10=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为原来的5540=1.375倍。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5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5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两类探究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1)性质探究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2)功能探究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2.“五看法”评价实验设计1.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 ℃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 ℃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 ℃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 ℃干燥没有发芽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答案 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有场所(光照)、棉花状态(水分)两个自变量,所以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水分,因变量是种子的发芽情况,而温度是无关变量,B错误;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 正确;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光照和水分有关,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D错误。
2.某同学为探究某植物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12小时后再次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该装置的玻璃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用版)2017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热点题型建模模型5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

模型5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个体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C X a Y X a Y、X a Y 减数第一次分裂D AaX B X b AAX B X b、X B X 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 C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 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一个基因组成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另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aX b、Y、YB.X b、aY、YC.aX b、aY、YD.AaX b、Y、Y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形成了基因型为AAaaX b X 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次级精母细胞中A和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一极,a和a及X b和X b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分别正常分离,故形成aX b和AAaX b的精子;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Y染色体,可形成两个Y精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14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解答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时,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即可:
(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时,求“最多”值——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最少”值——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另外,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答案 C
解析求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应以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求得至少消耗A约25 kg。
2.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900克
B.500克
C.200克
D.600克
答案 A
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
答案 B
解析 设C 的能量为x ,则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消耗A 的能量为12x ×10+12
x ×10×10=55x ,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消耗A 的能量为23x ×10+13
x ×10×10=40x ,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 的数量为原来的5540
=1.375倍。
4.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 ,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 ,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 ,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A.(a +b )×20%
B.(c +d )×20%
C.(a -c )×20%
D.(b +d )×20% 答案 B
解析 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 -b ),其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a -b =c +d 。
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 -b )×20%或(c +d )×20%。
正确答案为B 。
5.如图所示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 ,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 ,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是_________kJ 。
(2)若蛇捕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 ,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答案 (1)2.46×108 (2)2
解析 (1)求“最多”获得能量时按20%计算。
草固定的太阳能最多有6.8×109×20% kJ 传递到初级消费者,故羊最多可获得(6.8×109×20%-1.3×108)kJ 能量,最多传递到人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2.46×108(kJ)。
(2)蛇捕食鼠的比例调整之前,蛇体重增加1 kg 需要消耗草(1/4)÷20%÷20%+(3/4)÷20%÷20%÷20%=100(kg),调整比例之后蛇
体重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3/4)÷20%÷20%+(1/4)÷20%÷20%÷20%=50 (kg),即可节省草100-50=50(kg),可使人多增重50×20%×20%=2(kg)。
6.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三个途径。
因此,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2.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16×103kJ/(m2·y),能量传递效率=2.5/16×100%=15.625%,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9.6×104 kJ/(m2·y)+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