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_癌病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中医内科学——癌病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 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 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 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 高度概括。
(3) 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
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 病的最早记载。
8 .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 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 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 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 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 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 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 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 生存期。
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痰脱落细 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两者 的鉴别。
2.肺痛与肺痈
肺痈患者也可有发热、咳嗽、咯痰的临床 表现,应注意鉴别。典型的肺痈是急性发病, 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 带血,伴有胸痛;肺癌发病较缓,热势一般不 高,呛咳,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伴见神疲乏 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一)、病因
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 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毒, 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病 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1.六淫邪毒
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 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入侵,若正气不 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久则可 形成结块。
瘫,应注意与脑血管疾病相鉴别。脑血 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和动 脉硬化病史,多突然出现昏迷,可有颅 内压增高症状和偏瘫。CT、MRI有助于鉴 别。
2.脑瘤与痛痫
脑瘤患者可以有症状性癫痫,常伴 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 力下降等)和其它局灶性症状(如精神障 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持续存在。 原发性癫痫通常缺少局灶性脑症状,发 作过后多无明显症状。CT、MRI有助于鉴 别。

癌病-中医内科学

癌病-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 西医分类: 组织学分类有鳞形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腺 癌(管状腺、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癌、肺泡细胞 癌)、腺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燕麦细胞型、 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大细胞癌<巨细胞 癌、透明细胞癌>)、类癌(肺内分泌肿瘤)、支 气管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 癌)等。 按发生部位分类有中央型、周围型与弥漫型。中央 型(段以上支气管,位于肺门附近)约占3/4(鳞癌 与未分化小细胞癌多见);周围型(段支气管及其 以下分支)约占30%(腺癌多见)。

【诊断依据】 1. 近期发生的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愈, 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气 急、发热,或伴有消瘦、疲乏等。 2. 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 男性(吸烟时间愈长,量愈大,开始吸烟的年 龄愈小,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愈高。每日吸 烟30支,相当于每日作1次胸透)。 【警惕诊断】 年龄40岁以上的吸烟男性,有下列症状时警惕 肺癌的可能: 1. 刺激性咳嗽2~3周,治疗无效或原有慢性呼 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

手术切除迄今被视为主要的和疗效较好的 一种。手术后5年生存率平均只有30%左右, 很多患者死于远处转移,合并使用化疗或 能减少转移的机会,肺癌手术前后中医中 药的扶正祛邪治疗更是重要的一环。要掌 握手术指征(Ⅱ期以前且无绝对禁忌症) 与手术禁忌症(小细胞癌与已转移者)。
㈢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 主要临床表现: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 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 至腹内结块,消瘦等。 中医有关病名有:肠积、积聚、肠覃、 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
②风毒上扰证
症 主症:颅内高压与局灶损害征。 肝风内动: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或抽搐、震颤, 或偏瘫,或角弓反张、项强等。 热毒内盛:面红目赤,咽干,大便干燥,或神昏谵 语。 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 理 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扰清窍。 法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中医内科学——癌病(医疗医学)

中医内科学——癌病(医疗医学)
血必有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 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 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 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 者.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 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 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 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 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医学类
17
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 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
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 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 癌病位在肾和膀胱。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 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 故上述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 也较为密切。
3、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 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 辟的解释。
医学类
3
4 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 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 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
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
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
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
医学类
11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 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 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 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 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医学类
12
3.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 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如《读医随 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
16
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 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 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 益深重。

中医内科学之癌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癌病课件







病பைடு நூலகம்
演 讲
课人

目录
01. 癌病的基本概念 02. 癌病的中医治疗 03. 癌病的预防与调护
念癌 病 的 基 本 概
癌病的定义
癌病是一种恶性 肿瘤,其特征是 细胞异常增殖和 扩散。
癌病可发生在身 体的任何部位, 包括皮肤、内脏、 骨骼等。
癌病的发生与多 种因素有关,包 括遗传、环境、 生活方式等。
调整情志:通过心理 疏导、音乐疗法等方 法,调整患者的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增强 治疗效果。
调癌 护病
的 预 防 与
癌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辐射、化 学物质等
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 滥用药物
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心理调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药物调护: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 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量
癌病的心理调适
0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态度
02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 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 绪
03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 友、医生保持沟通,寻 求心理支持
04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兴 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 轻心理压力
癌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 族遗传、基因
突变等
环境因素:空 气污染、辐射、
化学物质等
生活习惯:吸 烟、饮酒、饮
食不规律等
心理因素:长 期压力、焦虑、
抑郁等
疗癌 病 的 中 医 治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不同的癌病其病机上又各有特点。脑瘤的 本虚以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以痰浊、 瘀血、风毒多见;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两 虚多见,标实以气阻、瘀血、痰浊多见;大肠 癌的本虚则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标 实以湿热、瘀毒多见;
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 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
7 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 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 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
(1) 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 “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 乃成积聚”。
(2) 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 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 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血必有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 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 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 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 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
4.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 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 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 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 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 罹患癌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医宗 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
足,而后邪气踞之”。久病体衰,正气 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 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人, 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瘀 滞,结而成块。
(二)、病机
一、概说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 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 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 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一、概说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
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 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 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
消瘦等全身症状。
二、沿革:
1、 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
记载。
2、 《说文解字》:“瘤,肿也,
从病,留声。”
3、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
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 辟的解释。
4 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
所 著 的 《 卫 济 宝 书 》 ( 公 元 1171 年),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 之一。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
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 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 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 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 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 关病症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五苓散、五皮饮、真武汤等。 本方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肺癌瘀阻肺络者。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 罹患癌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医宗 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 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久病体衰,正 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 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 人,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 行瘀滞,结而成块。
三、讨论范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 病,本节着重介绍脑瘤、肺癌、大 肠癌、肾癌和膀胱癌。此外,肝癌、 食道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 与积聚、噎嗝、胃痛、瘿病等病证 有关,可适当参考。
四、病因病机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的一类恶性疾病。多由于正气内虚,感 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 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 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 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 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 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目 录
• 癌病概述 • 癌病的病因病机 • 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癌病的辨证论治 • 癌病的预防与调护 • 癌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癌病概述Leabharlann 定义与发病特点定义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基 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 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 全身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病机
癌病的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气滞 、血瘀、痰凝、毒聚为主。癌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缓慢的过程。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根据癌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特点,中医将癌病分为多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原则 以扶正祛邪为主,注重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现 代医学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癌病的定义与分类
中医对癌病的定义 癌病的中医分类方法
常见癌病的中医命名
癌病的病因病机
癌病的中医病因 癌病的发病机理
癌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癌病的诊断与辨证
癌病的中医诊断方法 癌病的辨证分型
癌病的鉴别诊断
03 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注意肿 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 度等。
情志调畅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学会自我调 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调护要点
扶正祛邪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 则。扶正以固本培元、补益气血为主,祛邪以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症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症

3.阴虚风动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賽涩,颈项强 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 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病机: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滋阴增液,潜阳息风。虚热之象明显,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 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2.肺癌与肺痈
中医内科学
两者都可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肺痈多发于青壮年,发病急, 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带血,伴有胸痛;肺 癌多发于中老年,起病较缓,热势不高,呛咳,咳痰不爽或痰中带 血,伴见神疲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肺痈经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而肺癌为难治性疾病,预后较差。胸部X线片、CT及血常规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
情志刺激是癌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长期精神抑郁或遭受剧烈的精神 创伤,气机郁结,久则气滞血瘀,渐而成块。
3.饮食失调
中医内科学
嗜好烟酒辛辣,煎炸炙烤,或过食腌制、熏制、霉变食物,损伤脾 胃,脾失健运,正气亏虚,无力推动而生瘀血;或脾失健运,生湿 生痰,久则瘀血、痰浊胶着难化,形成积块。
4.六淫邪毒
中医内科学
3.相关检查肺部X线检查、CT、支气管碘油造影、痰脱落 细胞检查等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
要方法。
(二)病证鉴别
1.肺癌与肺痨
中医内科学
两者均有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容易混淆。肺痨 多发生于青壮年,有传染性,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好发于40岁以 上的中老年男性,无传染性,经抗痹治疗病情无好转。部分肺痨患 者可恶变为肺癌。胸部X线、痰结核菌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见 ,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 • 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肺 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癌病 位在肾和膀胱。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脾 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故上述 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也较为密 切。
三、讨论范围:
目前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本节着重介绍脑瘤、肺癌、大肠癌 、肾癌和膀胱癌。此外,肝癌、食道 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与积聚 、噎嗝、胃痛、瘿病等病证有关,可 适当参考。
四、病因病机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多由于正气
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 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 病。

一)、病因
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 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毒 ,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 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 1.六淫邪毒 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 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入侵,若正气不 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久则可 形成结块。
• 7 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 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 (1) 如《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 ,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2) 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 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 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 (3) 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 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8 .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 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 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 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 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 存期。
二、沿革:
东轩居士所 • 4 而“癌”自首见于宋· 著的《卫济宝书》(公元 1171 年) ,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 •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 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 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 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 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 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
• (二)、病机 癌病的形成虽有上述多种因素,但其基本病理变
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 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 • 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多是因虚而得病,因虚 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初 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故以气滞、血瘀、痰结、湿 聚、热毒等实证为主。
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 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 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 益深重。 不同的癌病其病机上又各有特点。脑瘤的 本虚以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以痰浊 、瘀血、风毒多见;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 两虚多见,标实以气阻、瘀血、痰浊多见;大 肠癌的本虚则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 标实以湿热、瘀毒多见;
• 6 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1)、如《素问· 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 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 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 良。 ( 2 )、清 · 祁坤《外科大成 · 论痔漏》说:“锁肛 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 ,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 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 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 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 。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 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
• 3.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健运 ,正气亏虚,气虚血瘀。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 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或 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另一方面 ,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 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脾土 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 痰”。
癌病
一、概说
•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 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 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 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的记 载。 • 2、 《说文解字》:“瘤,肿也,从 病,留声。” • 3、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 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 的解释。
• 五、诊查要点: 【脑瘤】 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指生长于颅腔内的 新生物,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脑瘤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者最多。一般为缓 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 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根据脑瘤的 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脑瘤的论述散见于“头 痛”、“眩晕”、“呕吐”等病证中。

4.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 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 发气、痰、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罹患癌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正 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久病体衰,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 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人,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 瘀滞,结而成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