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中考.doc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中考.doc

2015年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2015年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题(含答案)

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题(含答案)

[键入文字]
2013 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题(含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了解考试的相关信息,历史网特别搜集整理了2013 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题,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选择题(共3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从哪里来似乎是我们永恒的谜。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定人类起源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 美洲
2. 秦汉三国之际山西涌现出许多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其中以抗击匈奴闻名天下的是( )
①关羽②卫青③杨业④霍去病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3.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4. 2004 年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标志着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中俄长达4300 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历史上中俄双方签定的第一个关于东段边界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伊犁条约》
D.《马关条约》
5.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 新中国成立
1。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2013年中考试题精选选择题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2013年中考试题精选选择题

(2013·株洲市)1.“二战”的胜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的结果。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2013·云南德宏州)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凡尔赛合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宪章》的通过(2013·玉溪市)3.20世纪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下列发生在期间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诺曼底登陆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登战役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2013·徐州市)4.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

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 DEC.7th!”,意思是“记住l2月7日!”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C.苏德战争爆发D.日本偷袭珍珠港(2013·泰州市)5.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逐步形成了A.三国同盟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C.三国协约D.欧洲共同体6.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013·山西省)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D)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201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8.“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魏柱国大将军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魏柱国大将军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公元515年,北魏帝国的宫廷发生了一次政变,年仅4岁的元诩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孝明帝,生母胡太后临朝称制。

帝国的车轮至此已经辗过了一百三十个春秋,胡太后的称制似乎意味着一种变动。

此时的北魏帝国,已经十分衰朽,官吏贪奢成风,吏治败坏。

拓跋焘时代的武功,元宏时代的文治,都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大魏恢宏的气象已一去不再了,胡太后称制后没几年,就爆发了神龟二年(公元519年)的暴动,六镇的风暴也正在酝酿中,北魏帝国的天空一片风雨飘摇。

在一片混乱声中,出现了一位昙花一现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公元492年一530年)。

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影响北朝政局之深远,令人惊叹!胡族贵胄秀容少主在今天的山西省忻县附近,有一片非常适于放牧的地方,叫做秀容川,尔朱荣就出生在这里。

尔朱氏家族属契胡族(羯族的一支),尔朱氏世代为契胡部落酋长。

北魏道武帝年间,尔朱荣的高祖尔朱羽健跟随北魏道武帝平定晋阳和中山,立了大功,被封赐在秀容川这个地方,皇帝划周围300里地给他,作为其领地。

从此,尔朱氏家族就开始居住在这里。

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继承了父亲的酋长地位以后,秀容川更显兴旺,牲畜以毛色分类,成群结队,难以计数,尔朱氏的财富有了巨大增长。

每逢朝廷出兵打仗时,尔朱新兴总是以私家马匹、粮食资助军用,由此博得魏孝文帝元宏的赏识和信任。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还特别准许他冬天入朝京师,夏天回部落,这是很特殊的恩宠。

他每年春秋二时都与妻子儿女一起检阅畜群,以射猎自娱。

尔朱氏一家过着舒适富足的生活。

尔朱荣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但游牧民族强悍的风俗也造就了这位秀容少主的强悍骄纵的性格。

据史书记载,他皮肤很白,人长得很英俊,很小的时候就有果断坚毅的赞誉。

长大以后,他喜欢射猎,每次设围狩猎时,他采用行军列阵的方法,号令严明,大家都不敢违犯。

据说秀容这个地方有三个大水潭,都在高山之上,深不可测。

201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试题

201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试题

(2013·福州市)2.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 B.墨子C.孟子 D.庄子3.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灵渠 B.长城C.郝江堰 D.大运河(2013·甘肃省白银市)1.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013·海南省)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2013·菏泽市)1.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2013·济宁市)2.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非攻”B.“无为而治”C.“仁”和“礼”D.实行“法治”(2013·江苏省无锡市)1.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013·连云港市)2.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山西省2013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3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3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文科综合(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B)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C)①分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仰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4.“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

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B)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5.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

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D)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6.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D.红军会宁会师7.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B)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8.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年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A)A.北伐战争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9.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2 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

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解
1、主要标志 是什么:电力的广泛利用。 方法:电力的广泛利用与汽车、飞机的诞生比较。 2、特点 是什么:电的广泛利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方法: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3、影响 是什么:大量新技术和新工具的产生和应用。 (1)改变了社会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为资本的扩张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推进了世界的 紧密联系。 (3)争夺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方法:两个层面,两个方面。
蒲丽萍公共邮箱 lishijiaoxue0602@ 密码:abcde12345
材料题:就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重要的 历史信息?一般来讲,材料中蕴含下列一 系列关系:史实与观点、目的与意义、原 因与结果、动因与后果、措施与作用等。 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 果。通过材料题,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能 力。
分析说明题:考点一般为重大历史事件 及其相关事件。试题由材料引入,设问循 序渐进,答案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学生 根据材料的引导,调动和处理相关知识, 主动地和有创造性地作答。通过分析说明 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知识目标
考试内容与知识目标以《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为依据。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 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 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山 西地方史知识。对六个板块中四十四个学习主题 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筛选,删除那些不适 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容,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 担。山西地方史知识以学习主题的内容为切入口, 进行考查。
重建新知识体系的切入口
实现“点”“线”的结合 按照时间顺序把“线” 确定知识线索分解“点”
洋务运动的新旧课标分析
实验稿:“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 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 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 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 作用和局限性。” 分析结果:史实上将“列举”变为“了解”。评价上新课 标规定只从其作用和局限性上评价。 结论:史实的要求加强了,评价的要求降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13中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B)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C)①分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军机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4.“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

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B)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5.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

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D)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6.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D.红军会宁会师7.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B)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8.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年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A)A.北伐战争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9.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B)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10.“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C)A.优先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11.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

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

”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C)A.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候B.1955年4月,亚非会议上C.1971年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的时候12.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

下面属于上古文明内容的是(A)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种姓制度④雅典民主政治⑤阿拉伯帝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13.“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

”以上表述反映的是(A)A.《神曲》中的人文主义思想B.《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反对种族压迫的思想D.《命运交响曲》中同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14.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下面A1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D)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8分)16.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中,各国家、各民族都曾爆发过大规模的革命。

根据下面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

(4分。

写错字不得分)(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辛亥革命。

(1分)(2)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分)(3)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革命是法国大革命。

(1分)(4)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是十月革命。

(1分)17.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4分)(1答:农业税收入略减(1分)工商杂税收入增加(1分)总收入增加(1分)(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洋务运动的推进;工商业迅速发展;近代企业产生。

(1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三、材料题(本题共10分)18.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依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4分)说明了什么?(1分)答:发展:城市(镇)兴起(1分)商业繁荣(1分)纸币产生(1分)海外贸易兴盛(1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

(1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1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答:地位:经济中心(1分)意义:瓦解封建制度(1分)孕育早期资产阶级(1分)(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答: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 分)19.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1分)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2分)答:法令:《产业复兴法》(1分)核心与基础:该法令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1分)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节了生产,防止了生产过剩。

(1分)(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3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分)答: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1分)(答出“从农村到城市”给1分)开放: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经济特区,最后向内地发展。

(1分,必须答出两点才可得分。

错别字不扣分)特点:全面改革;态度坚决;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2分。

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意思相近亦可)(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2分)答: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1分。

答出一点意义即可。

意思相符亦可)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1分。

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意思相近亦可)(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答: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改革措施要抓住主要矛盾,核心内容。

改革措施要有长期性和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

改革必须关注民生,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改革者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创新意识。

(2分。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意思相近亦可)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20.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在讨论“什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时,产生了分歧,大家各执已见。

于是分头收集资料,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

请你也参与进来吧!任务一梳理知识知识点:铁农具蒸汽机机器电机电车电灯内燃机汽车(1)按照表中的提示,完成下表。

(7分)任务二解决问题(2)通过探究,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1分)?请根据“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史论结合)(4分)甲: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乙: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答:赞成甲同学的观点。

(1分)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变革(或商鞅变法)。

②蒸汽机、机器的发明,形成了工厂制度,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电机、内燃机、电车、汽车等新发明,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因此,每一次劳动工具的改进,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生产工具的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4分。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每点中工具改革的史实给1分,作用给1分)赞成乙同学的观点。

(1分)阐述方法一:①冶铁技术的提高,铁农具的应用,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起了推动作用。

②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大机器生产,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③电机的发明,出现了电灯、电车等,把人类带入到“电气时代”。

④内燃机的发明,出现了汽车、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新时代。

(4分。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每点中科技发明的史实1分,应用或作用1分)阐述方法二:①冶铁技术的提高,铁农具的应用,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起了推动作用,但没有近代科学理论,所以生产工具的改进长期没有大突破。

②近代历史中,由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两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大量科技的发明创造,如蒸汽机、内燃机、电机等。

这些发明迅速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中,出现了机器、电车、汽车等新发明,在这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文明实现了飞跃,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