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线索及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而线索则是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事物、环境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细微而有规律的提示,来引导读者逐步把握故事情节的重要提示。
下面将从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环境线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线索及其作用。
首先,人物线索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经历、交流等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例如,在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记叙文中,通过描写儿子在拥挤的火车站等待父母的场景,可以体现出他们的渴望和兴奋之情。
通过对儿子向往、思念父母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描写,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儿子的孤独感和家庭的重要性。
此外,情感线索是记叙文中存在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例如,在一篇描写追求梦想的记叙文中,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矛盾、挣扎、努力以及最终的选择来展现他内心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些情感线索,读者可以产生共鸣,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最后,环境线索也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等。
例如,在一篇描写孤岛生活的记叙文中,可以通过对岛上动植物丰富多样的描绘,以及对孤独、静谧等氛围的描写,来展现出岛上的特殊环境和主人公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通过环境线索,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加深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线索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和环境线索等方面的描写,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旨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线索

(3)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 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 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 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 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只 能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 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
记叙文线索分类
2.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 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 作者一家人的温馨。
记叙文线索分类
3.是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 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爱
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平淡之中见真情,可 敬可亲! 二.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景物描写,外貌描写都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融合, 更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全文以“我”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更有深 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自然,首尾 呼应。
• 【简评】文章以一件破军大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将矛头直指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现实,曾几何时, 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 外,当权者以权谋私,身为子女者铜臭熏心,对父 母漠不关心。结尾卒章显志,丢弃军大衣的人最需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1)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 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 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 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 的夜空…… (2)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 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 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 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写作四:记叙的线索

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这个线索有什么作用?本文的线索有什么特 点?
牛肉馅饼
早上母亲因事忙,叫我到巷口买几个馅饼充作早餐,我来 到那馅饼摊前,只见各式的馅饼琳琅满目,但我猛然一瞥, 看到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馅饼;我毫不犹豫, 立即付钱买了它。 我细细咀嚼着里面还温热的馅饼,肉香顿时笼罩全室, 让那火烫的肉汁刺激我的味觉,也触动着我儿时的回忆: 记得馅饼是外婆的拿手名菜,从馅儿到皮儿、汁儿,无一 不细嫩鲜美,尤其是牛肉馅饼,只要闻到这馅饼的香味, 没有人不垂涎三尺,吃完后,还有齿间留香的感觉。在那 段甜美的日子里,牛肉馅饼成为我餐餐必吃的佳肴。
甜美的日子?是的!它就是我美丽又快乐的童年。在我三 五岁时,我是寄居在外婆家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每个 礼拜只能来看我一次,那时因为我不常和父母见面,也不 习惯离开父母那么久,于是我日夜哭闹不休。有一次正当 我又在嚎啕大哭时,外婆着急地说:“哭猫儿,我就是你 妈妈,别怕我呀!”那时外婆的眼眶上已有两个疲倦的黑 眼圈,那是因为我闹得她日夜不宁的缘故。但我还是过了 好一阵子才能适应在外婆家的生活,无形中,“哭猫儿” 便逐渐成为外婆叫我的小名了。
具体方法:人物、事件、具体事物、情感变化
(1)、人物为线索。如《变色龙》,课文以警官奥楚蔑洛 夫几次穿脱大衣的滑稽形象贯穿全文,让读者在喜闻乐见 中感受人物,杂而不乱 (2)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社戏”为线索,按照 “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 件来构思全文,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3)事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4)以某种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
此外,文章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常用的线索类型也 有所不同。文章内容多,篇幅长,往往使用情感等不 太具体的线索,而且常常设置双线索(明暗、主次)。 而有的文章情节复杂,可以设置明、暗两条线索。按 明暗,正面侧面来描写,时而平行,时而交织:使文 章构成了一个整体。
记叙文线索及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作用(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
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
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千变万化,所以,线索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5、以事件为线索。
专题二 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专题二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一、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文章的纲,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推进文章内容发展,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分类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线①人线: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②物线: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③事线: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时线: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地线: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三条线索,“爸爸的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这两条线索也是文章的明线;“爸爸爱我”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是暗线。
三、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简要分析。
记叙文线索及作用-教师版

记叙文线索及作用(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
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
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千变万化,所以,线索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主题的作用,使之更充分更集中。
2、对人物的作用,使之更丰满更突出。
3、对结构的作用,使之更缜密更严密。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1.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2.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提醒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以事情开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开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开展过程中比拟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表达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表达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表达了感人的事.〔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土,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教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教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教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