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基因
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

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摘要】肿瘤细胞迁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介绍了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影响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基因,以及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功能机制研究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与肿瘤细胞迁移的关系。
还探讨了对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认识与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关键词】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细胞间相互作用、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应用前景、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重要性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重要性在肿瘤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基因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预后与治疗效果与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寻找更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线索,还可以帮助预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风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研究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还可以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为个性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提供支持。
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转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肿瘤细胞在体内通过向周围组织扩散和迁移,最终形成远处的转移灶,这是造成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迁移的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揭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迁移相关基因被发现并研究。
这些基因包括调控肿瘤细胞迁移的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调控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因子等。
肿瘤基因治疗的原理

肿瘤基因治疗的原理介绍肿瘤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操纵和调控肿瘤相关基因,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基因治疗的原理可以分为转基因、基因修复和基因靶向三个方面。
转基因转基因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其表达并发挥正常功能。
通过细胞或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使其进入患者的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步骤1.选择目标基因:根据研究发现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选择适合治疗的目标基因。
2.构建基因载体:将目标基因与载体结合,形成基因载体。
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质粒等。
3.导入患者体内:将基因载体导入患者体内,并注入到靶组织或肿瘤灶周围。
4.基因表达:基因载体被细胞摄取,并释放出目标基因。
目标基因在细胞内被转录、翻译为蛋白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基因修复基因修复是修复患者体内异常或缺失的基因,并恢复其正常功能。
通过修复患者体内缺少或发生突变的基因,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步骤1.确定突变位点: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确定患者体内基因的突变位点。
2.制备修复基因:参考正常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修复基因。
3.导入患者体内:将修复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其进入需要修复的细胞。
4.基因修复:修复基因与缺失或突变的基因发生重组,从而修复其正常功能。
基因靶向基因靶向是通过干扰或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通过特异性识别和干扰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步骤1.选择靶向基因:根据肿瘤特点和研究发现,选择适合靶向的基因。
2.设计干扰RNA(siRNA)或抑制剂:通过DNA合成技术,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异性靶向的干扰RNA或抑制剂。
3.导入患者体内:将干扰RNA或抑制剂导入患者体内,使其进入靶向的细胞。
4.干扰或抑制基因表达:干扰RNA或抑制剂与靶向基因结合,抑制其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应用前景肿瘤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个性化治疗:基因治疗可以针对个体的基因特点进行设计,实现个性化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基因检测与治疗

肿瘤基因检测与治疗肿瘤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基因检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然而,肿瘤基因检测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薄。
本文将介绍肿瘤基因检测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一、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肿瘤基因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癌症细胞的基因变异来诊断癌症类型和治疗方案。
目前,肿瘤基因检测已经可以检测出癌症发生的机制。
而且,肿瘤的发生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可为临床定制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二、肿瘤基因检测与治疗的关系肿瘤基因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贴心的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的基因特征和个人物质基础的治疗方式。
它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理特征、生化特征和疗效反应来进行治疗。
不同患者的基因型和生物学表现不同,针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肿瘤致病基因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基因变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副作用。
三、如何进行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测,通常需要患者去医院进行检测。
检测大多通过两种方式:样本检测和体液检测。
样本检测是指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检测。
体液检测则是通过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体液来检测指标。
其中,样本检测通常检测结果比较准确。
当前,公立医院和一些大型诊所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四、肿瘤基因检测的优点和缺点肿瘤基因检测的优点是可以针对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缺点是:一方面,该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精确性和可靠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且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患者的基因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安全方面的问题。
五、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个体化治疗物是基于个体基因特征,具有显著的实际效果。
因此,肿瘤基因检测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基因突变种类

肿瘤基因突变种类
1.点突变: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一个核苷酸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替换,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失常或过度激活。
例如,KRAS基因中的G12C、EGFR基因中的L858R点突变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
2.插入突变:
-插入突变是指额外的核苷酸插入到DNA序列中,可能打断阅读框,导致翻译异常。
例如,MLH1、MSH2等错配修复基因的插入突变可能与Lynch综合征相关的结直肠癌有关。
3.缺失突变:
-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一段核苷酸被删除,同样可能导致阅读框移位,产生截短或异常的蛋白质。
例如,p53基因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常常发生缺失或突变。
4.基因扩增:
-某些基因的拷贝数异常增多,如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导致过量的HER2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5.基因融合:
-不同基因的编码区拼接错误,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融合蛋白往往具有异常的功能。
如ALK-EML4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OS1基因融合也在肺癌中常见,这两种融合事件都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6.倒位、易位和其他结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位置或结构,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
例如,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是由9号和22号染色体片段的相互易位导致的。
肿瘤融合基因

肿瘤融合基因
肿瘤融合基因(Oncogenic Fusion Gene)是一种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突变而形成的单一、融合的基因。
肿瘤融合基因通常是两个不同基因的融合,与染色体易位有关。
肿瘤融合基因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如BCR-ABL基因,它是令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滋生的典型基因之一。
这是由于在染色体上的易位会使BCR和ABL基因合并形成融合基因。
这种基因表达出来的蛋白质(BCR-ABL)比其他蛋白质更容易引发异常细胞分裂,从而导致白血病。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些方法是针对特定融合基因的治疗,利用新型抗体和针对融合势力的抑制剂等技术,可有望通过精准治疗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肿瘤融合基因对于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
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
方式:举例利用JAK2基因突变方法诊断髓系恶性肿瘤。
结果:不同髓系恶性肿瘤中可见不同种基因突变。
结论:通过全文介绍可以知道,在我国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中,基因治疗方式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基因;临床意义;引言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肿瘤的治疗方式也有了突破。
本研究主要针对肿瘤的相关基因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利用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愈肿瘤。
随着基因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肿瘤的方式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对象以及相关资料2.1浅析肿瘤概念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
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加剧,生活长期无律,越来越多的人群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趁虚而入,世界癌症的发病率也显示逐年升高的趋势。
癌症的遗传异质性、病灶转移性、个体差异性,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自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来,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的认可,是极为有前途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靶标在癌症的个性化治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学家正在陆续发现这些分子靶标,已经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分子靶标药物逐渐增多,为众多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肿瘤治疗逐渐告别了局部治疗时代和化疗时代,正走向系统化治疗时代。
长期以来,对癌症确诊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多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
但由于放疗和化疗不能主动识别癌细胞,针对性较差,在抑癌杀癌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也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使人体机能严重受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肿瘤基因检测报告

肿瘤基因检测报告是一项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基因组,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有价值信息。
这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个体化的治疗制定提供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和精准的诊断信息。
通过分析肿瘤的基因组,医生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例如,一些肿瘤可能对某些药物具有抵抗性,而基因检测报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适合该药物治疗,或者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基因检测可以检测肿瘤是否存在基因突变,这对于预测肿瘤的发展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基因检测报告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肿瘤风险。
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包含了一些与肿瘤相关的遗传变异。
基因检测可以检测这些变异,并根据结果评估患者患上肿瘤的风险。
这对于早期筛查和预防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具有高风险变异,医生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如定期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减少患癌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复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医生可以确定适用于特定患者的治疗药物和疗法。
例如,一些肿瘤可能对某些药物具有敏感性,而对其他药物则具有抵抗力。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筛选出适合患者的药物和疗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被称为“精准医学”,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它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指导,但肿瘤治疗仍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的副作用等。
因此,基因检测结果应该与临床医生一起解读和应用,共同制定最合适患者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总之,是现代肿瘤治疗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诊断信息,帮助评估患者的肿瘤风险,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基因检测报告的局限性,将其结果与临床医生的经验和判断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肿瘤相关基因

肿瘤基因治疗班级:检验1010班学号:033111010049姓名:杨小杰肿瘤相关基因医学技术系医学检验1010班学号:033111010049 姓名:杨小杰摘要:肿瘤相关基因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具有潜在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征。
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类课抑制细胞过度生长与增生的基因。
正常细胞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等致癌因子作用后,经多次打击和多阶段变化,通常经过启动阶段、促癌阶段和转化阶段而转化为肿瘤细胞。
关键词:肿瘤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产生Tumor-related genesSummary:tumor-associated genes include oncogenes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oncogenes include viral oncogenes and cancer gen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tential-induce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Also called tumor suppressor gene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re present in normal cells within a class of gene inhibition of excessive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Normal cells exposed to physical, chemical or biological factors after the cancer-causing factor, after repeated combat and many phase changes, usually after the start-up phase, promoting cancer and transformation phases into tumor cells. Key words: tumor suppressor genes cancer genes前言:肿瘤的发生与基因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失常是肿瘤发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重排
1 插入具有高活性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使原癌基因持 久、过量地表达
染色体易位是原癌基因DNA重排的典型例子
人B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基因与c-myc的重排, 使c-myc激活
c-myc基因定位于8q24,
Ig 、Ig 、Ig λ链的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在14q32、 2p13和22q11
Duesberg 提出:1号外显子被切断时,ras基因即 被激活
虽然这一结论还有待更多实验证实;但是,原癌基 因上游或下游旁侧顺序存在负调控区(并不是个别 现象),因而使原癌基因被激活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点突变
在 ras 基因族,在人体肿瘤中已从膀胱、小 细胞肺癌(Ha-ras,Kit-ras),胃(Nras),乳腺(Ha-ras)等证明在12或61号 编码子出现点突变所导致一个氨基酸的置换
原癌基因很可能会接受其它基因(包括病毒的基因 产物)的控制或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 v-myc 进入细胞后,可关闭细胞 本身c-myc的表达,同时,c-myc激活后亦可使另 一个正常表达的 c-myc 等位基因关闭,提示: myc 产物或由myc 诱导产生的物质对c-myc的转 录发生Trans的负控制
ras基因激活机制:
原癌基因的激活过程称为活化 活化后的ras基因能使NIH 3T3细胞系
转化为肿瘤细胞 ras基因活化的主要方式有:
(1) 编码区内的突变 (2) 插入激活
突变激活
—— ras 基因家族的主要激活方式
在实体瘤中占10~15% 目前较公认:ras基因突变点位于三种 ras 基因的第
ras 基因家族
ras家族的基因所共有的特征为:
1. 基因组中有5个外显子:4个编码的外显子 和1个5’端非编码外显子
2. 外显子所编码的蛋白为188-189 个氨基酸 残基,分子量为21kD(p21蛋白),此蛋 白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同源性,尤其在氨基 酸序列的前80个氨基酸残基中,几乎无种 属间差别,具有高度保守性
肿瘤相关基因
肿瘤相关基因
癌基因 抑癌基因 肿瘤转移基因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癌基因(oncogene)
病毒癌基因 virus oncogene(v-onc)
细胞癌基因 cellular oncogene(c-onc)
原癌基因 proto-onc
病毒癌基因
virus oncogene(v-onc)
12、13、59或61位氨基酸密码子 Seeburg等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对H-ras基因第12
位密码子——甘氨酸的所有置换氨基酸的可能性进 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位点上,除置换氨基酸为 脯氨酸外,其余的置换氨基酸均具有转化潜能,但 有程度差异
到目前为止,在肿瘤中尚未发现二个或三个位点同 时突变
插入激活
近又发展为指能对抗癌基因作用的基因 在生物体内与癌基因功能相抵抗,共同保持
生物体内正负信号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都是癌
化过程的一部分
抗癌基因主要功能
(1) 诱导终末分化 (2) 维持基因稳定 (3) 触发衰老,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 (4) 调节细胞生长 (5) 抑制蛋白激酶活性 (6) 改变DNA甲基化酶活性 (7) 调节组织蛋白酶活性 (8) 调节血管形成 (9) 促进细胞间联系
原癌基因的分类
按原癌基因的结构、产物的功能、所在 的位置分为下列四类: 1. 蛋白激酶类 2. 信息传递蛋白类 3.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 4. 核内蛋白类
细胞癌基因与致癌
癌基因在生物进化中具高度保守性
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和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 的核苷酸顺序十分相似,后者可使NIH 3T3 细胞恶性转化,前者需经激活后才具有转化 能力
细胞癌基因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 调节细胞生长 ② 参与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
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时又具有潜在致癌 能力的原癌基因,其致癌潜能的发挥,首 先需要被激活
常见的激活因素:
病毒 化学物质 辐射
原癌基因的激活机理
1. DNA重排 2. 基因放大 3. 点突变 4. 其它调控的异常
肿瘤的发生、转移与某些特定的癌基因密切 相关,对这些癌基因及其产物的检测,为肿瘤的 临床诊断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必将受到临床 实验室技术人员和肿瘤工作者的重视
ras 癌基因 —参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
• 最初在急性转化性逆转录病毒实验中,从 Harvey、Kirsten两株大鼠肉瘤病毒中克隆 出的转化基因
转录后的调控异常
成纤维细胞经生长因子处理后,结果:
c-myc 的mRNA量增高 转录水平并不改变
说明:mRNA转录后加工或稳定性的改变 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当前了解甚少,原癌
基因的转录后调控的异常了解的更少
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 最早由A.Knudson Jr.提出 细胞内一类抑制肿瘤发生、生长的基因,最
c-myc易位到Ig位点的高活性转录区,从而组成 一个高转活性的重排基因,启动c-myc转录,使 c-myc表达增强,促进细胞恶变,最后导致肿瘤 的发生
DNA 重排
2 负调控区的失活或丢失
小鼠c-myc,c-fos,c-mos等原癌基因在旁侧顺 序具有抑制转录启动的负调控区
人c-myc的负调控区在5’端428-1188bp处,而在B 淋巴瘤中,该区有多点突变或部分丢失
此过程主要是ras蛋白自身的GTP酶作用,它能催 化GTP水解,使活化ras蛋白能立即转变成为非活 化状态的ras蛋白
活化的ras蛋白的生化性质
ras基因的任何突变使正常的ras蛋白转变为能 够使NIH 3T3 细胞转化的蛋白,从生化角度上 讲,这种突变激活可分为二种
(1)突变失去内在的GTP酶活性 (2)突变改变了对GDP和GTP的亲和力
ras 蛋白功能取决于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和与 之密切相关的结构域
突变激活的常见位点多集中在GTP、GDP结合的 domain附近
结构的改变导致了ras蛋白的功能异常
ras 基因的突变
ras基因的突变:扰乱正常状态下活化与非 活化ras蛋白的这种平衡机制,使正常非活 化的ras蛋白转变成活化形式
• 1968年 Duesberg 等首次发现 • Rous 肉瘤病毒
• 基因组 编码酪氨酸蛋白激酶 基因, 证实它在细胞转化中起关键作用
• 来自病毒,因而被命名为病毒癌基因
细胞癌基因
cellular oncogene(c-onc)
1972年Bishop 核酸分子杂交法证实:
几乎在所有高等动物细胞基因组中,都有和vonc相似的DNA序列
G蛋白
G蛋白
ras 蛋白
有人推测: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ras蛋白作用的靶分子:
很可能是磷脂酶C
磷脂酶C ——信号传递途径的一个重要成份
被激活后的磷脂酶C PIP2 IP3 + DG IP3和DG是促进细胞增殖的第二信使 现已证实,在ras癌基因转化的细胞中IP3 ,
DG和PIP2的含量均明显多于未转化的细胞
突变(一个氨基酸置换)可使其编码产物蛋 白p21的 GTPase 活性明显下降,从而影响 p21的生物学活性
基因放大
基因扩增,可导致基因过量表达 基因放大一般被认为与恶性演进有关,未
必是恶性早期的改变
在人体肿瘤中,如:
人肝癌中出现 N-ras 重排及其基因放大 小细胞肺癌中 c-myc 及 L-myc 基因放大
这些序列是细胞基因组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产 物具有重要的功能
细胞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的表达有时间、空 间限制,表达产物参与细胞分化、增殖
原癌基因(proto-onc)
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 在人体正常细胞中存在 是一种正常基因 作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从酵母到人的细
胞中都存在
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基因不致癌,生 理条件下内外环境中的某些刺激可激活癌基 因,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信息传递
通常认为:癌基因
并不是肿瘤所特有 是细胞的正常基因 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转化,并使正常细胞获
得一个或多个新的生物特性的基因 只有在被激活后发生异常表达时,才会导致
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正常ras蛋白具有以下特点:
p21(ras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内侧面, 以软脂酸共价键形式固定于脂质双层 膜的内表面
对GTP和GDP具有高度亲和力,并具 有同源性GTP酶的活性
ras 蛋白
ras蛋白的生化性质与G蛋白非常类似 G蛋白具有从膜结合受体到腺苷酸环化
过程的信号传导作用,提示:ras蛋白 可能也具有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 目前,尚未发现ras蛋白作用的特异受 体和靶细胞
非活化状态下的ras蛋白特征:
具有GTP酶活性 能够与GDP结合 当ras蛋白受到信号传递通道上游某一外界因子的
刺激时,使GDP磷酸化变成GTP,随后ras蛋白发 生构象改变,成为活化状态
活化的ras蛋白与效应分子相互作用,实现生长信 号的传递,而且这种作用发生,活化的ras蛋白会 迅速失活,转变为与GDP结合的非活化形式
ras 基因附近插入一个强启动子 (promoter)或增强子 (enhaner)可使 ras 基因表达 增强
基因扩增,碱基缺失
正常基因的扩增或非编码外显子的缺 失也能使 ras 基因呈高表达
但这两种方式在 ras 基因激活中较少 见
ras蛋白
目前认为:两种形式
活化 非活化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ras蛋白分子处 于非活化状态
• 自82年 Weinberg 等人发现人膀胱癌细胞系 中有活化的H-ras基因后,对ras在人类肿瘤 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极大关注
• 目前研究认为:ras癌基因 • 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 参与多种肿瘤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