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中医-方剂学-3和解剂
最新中医——和解剂

调
佐 人参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补 泻
消 痞
大枣
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散
甘草
兼 施
结使
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郁郁微烦,呕不止
少阳之邪未解(加重)
少阳Biblioteka 阳 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明 合
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
阳明化热成实(尚轻)
病
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四逆散
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
肝郁脾滞
逍遥散
柴胡 芍药、当归 白术、茯苓、甘草 生姜、薄荷
肝郁血虚脾弱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慢性泻泄,反复发作 腹痛
诱因 (情志因素)
泻泄
脾虚肝旺 肝脾失和
痛暂减
立法:补脾泻肝,缓痛止泻
白术——补脾燥湿
(君)
白芍——柔肝缓急
(臣)
陈皮——行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
防风——散肝舒脾,升阳止泻 (佐使)
透邪解郁
柴胡——疏肝 芍药——柔肝 枳实——理脾 甘草——补中
疏肝 理脾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两胁、乳房胀痛
03方剂学和解剂的简单归纳

03方剂学和解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桂枝去皮,三两(9g)干姜二两(6g)栝楼根四两(12g)黄芩三两(9g)牡蛎熬,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四两(12g)龙骨牡蛎熬生姜切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各4.5g)半夏洗,二合半(9g)黄芩一两(3g)铅丹一两半(1g)大黄二两(6g)大枣擘,六枚(2枚)【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
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芩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能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者,皆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
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主方,为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内有寒饮,故佐以桂枝、干姜温阳化饮,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胸胁满微结加牡蛎软坚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佐以大黄泻热,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而化痰,心烦惊恐加铅丹、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方剂学》PPT课件:03-和解剂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小柴胡汤的方义及变化运用;其与蒿芩清胆 汤在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2、大柴胡汤主治何病证?此方由何方变化而来?为 何要如此变化?请结合主治证病机分析。
3、试述四逆散主治 “四逆” 的病机及临床特点。 如何理解本方又是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4、试述逍遥散的方义。
5、半夏泻心汤由何方变化而成?为何要如此变化? 请结合主治证病机加以分析之。
热陷于里 苔腻微黄
脾虚生湿
[治法] 平调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药配伍]
君:半夏——散结除痞,和
胃降逆止呕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臣
黄芩 苦寒清热泄痞
黄连
辛温配苦寒 辛开苦降 调和寒热 散结除痞
人参 佐
大枣
益气补中,助运化以正升降
寒热平调 散结除痞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第三章 和解剂
【目的要求】
1、熟悉和解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组方配伍规 律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 泻心汤。
3、熟悉蒿芩清胆汤。 4、了解痛泻要方、达原饮。
【教学内容】 一、概 述
1、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 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 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名医类 案》
大柴胡汤
[主治症病机]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邪在少阳
少阳病未解 呕不止 胆热犯胃 热传阳明 郁郁微烦 热结心下 内结成实 心下痞硬或满痛 热结 大便不解或下利 阳明 舌苔黄,脉弦数 成实
少阳阳明合病 邪在少阳为主 热结阳明较轻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和
概述·定义
解 剂
狭义和解:“其于不内不外,半表
半里,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所 用,是当和解则可矣。”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论析少阳病小柴胡汤)
广义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
者,解化之,使其不争而协其平也。”
和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 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 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 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 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 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 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少
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热
阳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趣味记忆法: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课件

3 不良反应
和解剂可能引起肝肾 功能损害、过敏反应 等不良反应。
和解剂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 消化道反应
如肤过敏
如皮疹、荨麻疹、瘙 痒等过敏反应。
3 肝肾损害
长期大剂量使用和解 剂可能导致肝肾功能 损害。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本章将深入探讨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功 效和适应症,方剂组成,应用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副作用和不良反 应。
和解剂的定义
和解剂指的是中医药学中一类具有舒肝调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痰等作用的 药物配方。
和解剂的分类
1 清热解毒类
如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便的功效。
1 禁忌症
对其中任何一味药物 过敏者禁用。
2 剂量
3 饮食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体质和年龄等因素来 确定剂量。
服用和解剂期间需要 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
和解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1 增强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能够增强药物 的疗效。
2 拮抗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可能造成药物 效果的减弱或失效。
和解剂的方剂组成
主药
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3060%。
辅药
用于加强主药功效或调和 方剂各药之间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1530%。
调药
用于调节整个方剂的性味 和功效的药物,通常占方 剂总 weight 的 5-15%。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2 活血化瘀类
如金刚烈,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3 调气舒肝类
如柴胡疏肝散,具有舒肝平肝的功效。
和解剂的功效和适应症
1 舒肝理气
广中医-方剂学-3和解剂

【讨论】
比较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⑴蒿芩清胆汤为何易小柴胡汤柴胡为青蒿? ⑵蒿芩清胆汤为何去小柴胡汤中人参、大枣?
肝木 脾土
生理:木克土 病理:木郁乘土(木不疏土)
土虚木乘(土壅木郁)
四逆散
【主证】 肝郁气滞诸证:诸如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疼 痛,喜怒太息,情志不畅等
【病机】 肝脾不调,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脾滞不运
【运用】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现代应用: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属热 郁少阳,邪结阳明者 临证加减:若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若见 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若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 沙等
蒿芩清胆汤
【主证】少阳湿热痰浊证 【病机】 湿热郁遏少阳,胆热偏盛 【方解】
姜枣相合,在柴、芩作用下,调和少阳;在参、 夏作用下调和脾胃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臣: 黄芩9g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佐: 人参9g-- ①扶正以祛邪 ②御邪内传
半夏9g-- 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9g-- ①助半夏降逆止呕 ②解半夏毒 大枣4枚-- 助人参益气健脾 使: 炙甘草9g-- ①调和诸药
次日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伤寒九 十论·热入血室证》)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功用】 和解少阳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主证】
1、少阳证 2、热入血室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 《伤寒论》
【运用】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临证加减:热入血室证-兼气滞者,加香附、苏梗、枳壳; 兼血瘀者,加归尾、桃仁、元胡;兼热伤阴血者,加生地、 丹皮。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第三节,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汤(1)
• [组成]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 黄连,大枣,甘草。
•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
(呕、利、痞)。
• [方解] • 君:半夏——散结开痞,降逆止呕 • 臣:干姜——温中散寒 • 黄芩,黄连——清热开痞 • 佐:人参,大枣——补中益气 • 使:炙甘草——补脾和中,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少阳病误下后,损伤中阳,外
邪乘虚入内,寒热互结于心下成痞证。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
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
• 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泻利,苔微 黄腻,脉弦数。
• 3,配伍特点: • (1)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 • (2)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 (3)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方解]
• 君:柴胡——和解少阳,疏利肝胆,偏于外散
•
散不透表,清不入里,一清一散,
•
恰入少阳,为和解少阳之主药
• 臣:黄芩——入少阳,清热, 偏于内清,
•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防邪内传。
• 使:炙甘草——益气,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 • 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
陈皮——理气化痰
• 佐使: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
• [重点,难点] • 1,病机: 邪热内犯少阳,兼湿热痰浊内
阻中焦,使三焦气机不畅,胆热内炽, 枢机不利。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证】
1、少阳证 讨论:服用小柴胡汤后,为何有的病人出现“发 热 汗出而解”
表
里
君:柴胡
佐 :
臣:黄芩 人
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功用】 和解少阳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主证】
1、少阳证 2、热入血室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①疏散少阳之邪
-
②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表
里
柴 胡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①疏散少阳之邪 ——外散(半表)
-
②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 黄芩9g--清泄少阳之热
——内清(半里)
表
里
柴黄 胡芩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①疏散少阳之邪 ——外散(半表)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主证】伤寒少阳病
太 阳 病 表证
少 阳 病 半表半里证
阳 明 病 里证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主证】伤寒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
化热
外感伤寒
少阳(半表半里)
(或本经自受发病)
“火”、“枢”
正邪相争—— 往来寒热
枢机不利—— 胸胁苦满
胆热内犯 犯胃扰心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胆热炎上—— 口苦
广中医-方剂学-3和解剂
三、分类与适应证
❖ 和解少阳-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小、大柴胡汤、蒿芩清 胆汤 ❖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之证-四逆散、逍遥散 ❖ 调和肠胃-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
四、注意事项
1.本类方剂总以祛邪为主。 2.凡属邪在肌表,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 解剂。 3.脏腑极虚,气血不足之寒热不宜使用和解剂,恐延误病情。
-
②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 黄芩9g--清泄少阳之热
——内清(半里)
二药相伍,外散内清,散不透表,清不走里,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偏于外散
表
里
君:柴胡 臣:黄芩
之黄表“
邪芩之柴
得清邪胡 以火得疏 从,以木 内使从, 彻半外使 ”里宣半
,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臣: 黄芩9g
热入血室案
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昏塞,喉 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极矣。予诊之,询其未昏塞以 前证。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予曰, 得病之初,正值经候来否。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病作而自 止。予曰,此热入血室也。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医者不晓, 例以热药补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脘,喘急息 高。予曰,病热极矣,先当化其涎,后当除其热,无汗而自解 矣。予急以一呷散投之,两时间涎定得睡。是日遂省人事。自
【运用】
❖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 现代应用: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属热 郁少阳,邪结阳明者 ❖ 临证加减:若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若见 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若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 等
蒿芩清胆汤
【主证】少阳湿热痰浊证
【病机】 湿热郁遏少阳,胆热偏盛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臣: 黄芩9g
佐: 人参9g--①扶正以祛邪 ②御邪内传 半夏9g--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9g--①助半夏降逆止呕 ②解半夏毒 大枣4枚--助人参益气健脾
姜枣相合,在柴、芩作用下,调和少阳;在参、夏 作用下调和脾胃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咽干
脉弦
目眩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主证】伤寒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
太 阳 病 表证
少 阳 病 半表半里证
阳 明 病 里证
汗法
和法
清法 下法
【病机】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 (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是又“
当非既
和吐非 解下发 则之汗 可所之 矣对所 ”,宜
,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次日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伤寒九 十论·热入血室证》)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功用】 和解少阳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主证】
1、少阳证 2、热入血室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 《伤寒论》
【运用】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临证加减:热入血室证-兼气滞者,加香附、苏梗、枳壳; 兼血瘀者,加归尾、桃仁、元胡;兼热伤阴血者,加生地、 丹皮。
臣:黄芩9g
大黄6g 枳实9g
轻下阳明热结,痞而不满
佐:白芍9g-- 柔肝缓急止痛
腑下“ 证,少 则然阳 当兼固 下阳不 ”明可
半夏9g、生姜15g--降逆止呕,呕不止,重用生姜 使:大枣4枚--调药和中,姜枣调和表里
【讨论】 比较大小柴胡汤
1.大柴胡汤内泻阳明热结,为何只加大黄、枳实,用量与大 承气汤有何不同? 2.与小柴胡汤相比,为何重用生姜?为何不重用半夏? 3.与小柴胡汤相比,为何去人参、甘草?为何不去大枣?
黄疸者-加茵陈、山栀子 ❖ 现代运用: 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感染、 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以及产后发热等见少阳证者。
大柴胡汤
【主证】 少阳兼阳明热结证
少阳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兼阳明热结 大便不解或下利,胸胁心下硬满而痛,呕不止
【治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方解】
君:柴胡18g 和解少阳,清透少阳邪热
【方解】
君: 青蒿脑6g- ①苦寒轻清,清透少阳邪热
-
②芳香,化湿辟秽
黄芩9g-- 清胆(少阳)热,清热燥湿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 少阳而偏于清热
【方解】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佐: 人参9g-- 扶助正气
表
里
君:柴胡
佐 :
臣黄芩 人
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方解】
君: 柴胡20g 臣: 黄芩9g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佐: 人参9g-- 扶助正气 ①扶正以祛邪 ②御邪内传
半夏9g-- 和胃降逆止呕
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 降呕止之功
【方解】
君: 柴胡20g 臣: 黄芩9g
恰入少阳,和解少阳之邪
佐: 人参9g-- ①扶正以祛邪 ②御邪内传
半夏9g-- 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9g-- ①助半夏降逆止呕 ②解半夏毒 大枣4枚-- 助人参益气健脾
使: 炙甘草9g-- ①调和诸药 ②参、草、枣,扶助正气;培土和中, 防木郁乘土
小柴胡汤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