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与人体之气的分布与分类

合集下载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身三宝——精、气、神
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形与神俱”的重要因素,称三者为人身三宝。

精,是构成我们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我们人体化气生神的物质基础。

精,为什么能藏于五脏之中,而不外泄呢?主要是因为人体的气和神对其有着控制和调节。

气,是我们人体之中活力旺盛且不断处于运动之中的精微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靠气的推动和调节。

因此,气虚的患者容易出现少动懒言,稍微活动则汗出、体弱等。

同时,气也是化生神的基本物质,气充则神旺,气充足的人,精神旺盛,精力充沛,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

而气的运动,同样也是受到神的控制和调节。

神,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狭义的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情志、思维、情感、性格等等的精神活动。

神主要依赖人体的精、气化生和濡养,神藏于形体之内,它是形的生命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神不可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

神对形体起着主宰的作用。

形神统一,才是生命存在的保证。

有形无神,则行尸走肉。

有神无形,则神魂无所依附。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

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

形神一体,则人体才能产生正常的生命活动。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给个赞、点点关注。

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

精、气、血、津液(一讲),一个有趣的中医知识普及者

精、气、血、津液(一讲),一个有趣的中医知识普及者

精、气、血、津液(一讲),一个有趣的中医知识普及者前面文章中,常常看到精、气、血、津液。

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和功能。

精:精是对人体精微物质的概括。

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主要授之父母,也叫肾精、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主要来源于水谷。

人以先天之精为本,并得到后天之精不断滋养,先天后天相互促进,故有“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之说。

精的功能主要有五方面:①生殖繁衍,《灵枢,决气》中讲到“两精相搏,合而成形”说明了精室构成人体胚胎最原始的物质。

②促进生长发育,随着肾气中精气变化,形成人从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规律。

③濡养脏腑,脾胃把食物消化吸收之后形成水谷精微传送至五脏六腑之中,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多余的则转入肾中储藏。

④生髓、充脑、养骨、化血。

精生髓,髓充脑,骨骼得养。

⑤化神。

用一个成语形容“聚精会神”。

只有积精才能全神。

气:古代人们认为气是构成世间无物的根本,天上的气和地上的气升降循环,便有了自然万物(包括人)。

气不仅是构成万物的基础,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故人死了之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断气了”,这里不仅仅指呼吸,还代表了人体最基础的物质(气)消失。

气和精一样,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同样来源于父母,后天主要来源于水谷。

气的运动归纳为升、降、出、入。

例如肺主出气和降气、肾主纳气、肝主升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等等。

如果气机失调,便会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等。

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元气),激发和促进身体发育和脏腑之间经络的生理功能。

②温煦作用(元气和卫气)。

《难经,二十二难》说到:“气主煦之”。

是说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从而温暖全身和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如果阳气不足,容易产生寒性病变。

③防御作用(卫气),即具有抵抗邪气的作用。

④固摄作用,是指对人体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作用,保证正常代谢,以防无故流失。

⑤气化作用,即是体内新陈代谢、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作用。

人体、器、气、精与神

人体、器、气、精与神

人体、器、气、精与神人体、器、气、精与神有形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称为器。

人体可以称为器,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也可以称为器。

心脏可以称为器,肺也可以称为器。

一棵树,一盆花,也可以称为器。

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最直观的东西。

器可以出现失常,可以出现病变。

这些病变也可以直接观察到,如心肌炎、如肺炎。

借助仪器,人眼也能够观察到异常。

这是器出现了问题。

那么器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这个就难以直接观察到原因了。

一棵树到了秋天,树叶枯黄、飘落。

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变化,这是器的变化。

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呢?在于秋天,生机内敛肃降。

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层次的规律。

也即气。

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气在器中流动,有升降出入的变化。

内经中说的很明白“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我们所看到的器,其中都有气在流动。

所以,肝脏中有肝气的流动;心脏中有心气的流动;肺中有肺气的流动。

气的流动,有上升的,有下降的,有外出的,有内入的。

所以,器出现了问题,都是因为器中的气出现了失常。

中医看待疾病,都是从这个气上做文章。

器中的气,沉降收敛浓缩起来,就是精。

精是气的贮存形式,是备用的气。

神呢?是操作器的主人,或者说是司机。

泥丸百节皆有神。

人体的司机统称为神。

细分一下,肝中的神叫魂、心中的神叫神、脾中的神叫意、肺中的神叫魄、肾中的神叫志。

人体长病,有时候也是因为司机出了问题。

所以,人体出现疾病,看上去是器出现了病变,实质上可能是精气神出现了问题。

精气神的问题,从器上治是治不好的。

2 气、血、精、津液10.27

2 气、血、精、津液10.27

(二)气化 1.概念 2.形式 中医学中,气化是指物质与能量的新陈 代谢过程。因此,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 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三)气机与气化的关系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 与 调控作用 阳气
激发、兴奋、促进
阴气
减缓、抑制、宁静
①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 ②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 ③精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 ④精神活动
化 水谷之气 后天之精 后天之气 清气 (宗气)
人体之气
(二)相关脏腑
先天精气——肾 (气之根)
谷 气——— 脾 清 气 ——— 肺 (气之源) (气之主)
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 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赖全身脏腑综合作用,尤
以肺、脾、肾为要。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四)固摄作用
含义:气对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统 摄,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生理作用: ①气能摄血,约束血液 ②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 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 ③固摄精液 ④固定内脏
病理变化:
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的 液态样物质大量丢失或内脏下垂。 气不摄血—各种出血 气的固摄 作用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泄泻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精的生成过程示意图

生殖之精

结合
胚胎
先天之精
相互 滋生 相互 促进
人体之精
饮食水谷
脾胃运化
化生
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
先天之精
主藏于肾
肾精
余者
人体之精
相互 相互 滋生 促进
藏于

探究《黄帝内经》中的“精气”,了解人体气机的奥秘(附增强精气方法)

探究《黄帝内经》中的“精气”,了解人体气机的奥秘(附增强精气方法)

探究《黄帝内经》中的“精气”,了解人体气机的奥秘(附增强精气方法)导语今天我们从天、地、人的角度来了解一下《黄帝内经》中所讲的精气。

地球的外周有一层大气,我们称为大气层。

大气层包裹着地球,按照传统说法,这个大气层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

所以古人讲天包地外,就是讲地球这个世界本身的天地。

从人的角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

人处于天地之中,人的身体,是天地二气结合的一种状态。

古人所说的三才,就是天地人。

如果只讲天地的话,那是两仪,即阴阳两仪。

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

天地二气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运动。

当天气下降,遇到地的阴气,二者就会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起来的状态就是"精气"。

1“精气”是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阳气,本身具有能量,可是无法存留,始终在运动之中;阴气本身没有能量,但是可以贮存能量。

阴气吸纳阳气之后,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阳气被阴气吸纳后也就不再动荡,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释放。

这样就可以被万物所利用了。

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内经》中讲,人生于"气交"之中。

人"吸"进来的是天之阳气,"吃"进来的是地之阴气。

当然这里的天地阴阳已经是后天阴阳了,后天阴阳就是水火。

中医常说,古人以水火立极,就是这个后天阴阳。

先天阴阳是乾坤,是"清气上升,积阳为天",这是乾卦;"浊气下降,积阴为地",这是坤卦。

这里乾坤就是纯阳和纯阴。

先天阴阳也会相交,乾坤相交之后,天上也就有了阴气,地下也就有了阳气。

此时的天地二气已经不是纯阴纯阳了,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后天阴阳。

后天阴阳,就是水火。

我们所处在天地,已经是后天阴阳了。

那么人体上,水火就是肾和心,心就是火,肾就是水。

心就是人体的天,水就是人体的地。

2肾是人体精气的仓库天气和地气,二者进入人体,结合起来才是人体的精气。

所以,人的饮食,经过消化吸收,成为精微的物质,输送到上焦,与肺吸纳进来的"天之阳气"结合,就形成了人体的精气。

这部分"精气"除了供给身体利用之外,多余的精气会收藏到肾中。

人体的血、气、精、神

人体的血、气、精、神

人体的血、气、精、神
人的血、气、精、神,是用来奉养生命周全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活动的。

经脉,可以通行人体气血而运输营养物质到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濡润筋骨,保持关节活动滑利。

卫气,可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

志意,可以统御精神,收摄魂魄,调适寒温和喜怒情志变化。

所以血气调和则经脉通行流利,全身各处都在血气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筋骨强劲有力,关节滑利自如。

卫气调和则肌肉舒缓滑利,皮肤调顺柔润,腠理致密。

志意调和则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安定,不会发生懊悔愤怒的情绪变化,五脏就不会遭受到邪气的侵犯。

寒温调和则六腑就能运化水谷,经脉运行通畅流利,肢体关节能够保持正常,就不会感受邪气而发生风病、痹病。

这些就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五脏,是用来贮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六腑,是用来传化水谷之物而使津液运行的。

五脏和六腑的功能,都是先天所赋,不论是愚笨的或聪明的,也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不会不同。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一、心脏1、心精------藏于心中的精,由于心主血,心精常常溶入心血之中,故心精主要以心血的形式存在。

(1)正常表现:心精心血充足,则机体神志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等。

(2)临床症状:心精心血不足,则濡养心、神的功能减退,可见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神疲、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症。

2、心气------是由心精所化,是心精的功能体现,与宗气中贯心脉、行血气的部分相合而成,是推动心脏搏动、血液运行及振奋精神的动力。

(1)正常表现:心气充沛,则心脏搏动有力,血运通畅,精神振奋,思维敏捷。

(2)临床症状:心气虚衰,则心搏动无力,血运失常,精神委顿,可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活动时尤甚,脉弱或结代等症状。

3、心阴与心阳------是心气的两种不同阴阳属性的成分。

心阴:是心气的滋养、宁静、沉降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阴的部分所生。

心阳:是心气的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阳的部分所生。

(1)正常表现:心阴能制约心火,防止心火过亢;心阳能制约心阴,防止阴寒过盛。

(2)临床症状:心阴不足,则凉润、宁静、沉降等功能减退,虚火上炎,可见心悸而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心阳虚衰,则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减退,阴寒内生,可见心悸、胸闷、身寒肢冷、精神困倦、气喘自汗、面浮肢肿,或心痛暴作,面色晃白,舌淡润,脉迟弱等症二、肺1、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之轻清部分组成,依靠肺之宣发与肃降作用,上濡头面诸窍,外“输精于皮毛”,下输各脏腑以滋润之。

(1)正常表现:肺精充足,则肺脏本身其所主官窍得以濡养,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临床症状:肺精不足,不但本脏不得濡养,呼吸功能失常,而且皮肤、毛发、鼻喉亦失其濡养,可见皮肤粗糙、毛发枯槁稀疏或声音嘶哑等异常表现。

2、肺气------由肺精化生,并与宗气中上出息道司呼吸部分相合而成。

精气血精液

精气血精液

精气血精液人的身体构造很是奇妙,有的时候我们很是不能理解一些特殊词语来源,到底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说的精气津液到底该怎么去理解,精气与津液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精,⑴生殖之精,包括男性之精及女性之卵。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⑵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

”⑶构成万物的灵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天有精,地有形。

”⑷专一;单纯。

《素问.汤液醪醴论》:“夫病之始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

”⑸通“晴”。

爽朗、清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⑹水谷之精微。

《素问.经脉别论》:“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⑺新生之谓。

《素问.八正神明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杨上善注:“精者,谓月初血气随月新生,故曰精。

”⑻脏腑之精。

《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

”⑼指物质之纯净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注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

”⑽振作、寤兴,精力充沛。

《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昼精而夜暝。

”⑾通“情”。

情状。

《灵枢.五音五味》:“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

”⑿精审,审度。

《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

”(“精以时服”,即审时而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精与人体之气的分布与分类
精的分类
人体之精:按其生成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父母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等脏腑吸取饮食精华而产生。

脏腑之精:指精分藏于脏腑之中的部分。

脏腑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受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灌注,并成为脏腑之精的主要成分。

脏腑之精不仅能滋润濡养各脏腑本身,且能化生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气的分布与分类主要内容
(1)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生成:元气主要由肾中精气化生而来,并受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补充和培育。

元气的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元气的作用: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生理活动。

(2)宗气
宗气,是指积于胸中之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宗气的分布: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宗气的作用: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盛衰有关。

临床上亦常以心尖搏动部位(虚里)的搏动状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
营气,又称荣气,是指脉内之气。

营气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以营血并称。

营气属阴,卫气属阳,故又有营阴、卫阳之称。

营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的分布: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气的作用: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

(4)卫气
卫气,又称卫阳。

卫气的生成:主要由水谷精气之悍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化生,运行于脉外。

卫气的分布: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卫气的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