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两弹”元勋邓稼先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详解

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教授在为邓稼先做的传记《 邓稼先》一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 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 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 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 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杨振宁教授这么说有什么用 意?
根据语句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
1.元勋: 立大功的人 。 2. 崭露头角 :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3. 销声匿迹 :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4. 寥寥无几 几个。
: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
5.含辛茹苦:
辛, 辣 6.蓦地:
经受艰辛困苦
。
。茹, 吃 突然
“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 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边读书,边讲授”“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 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 “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 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 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 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破物理实验场和 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 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哪个岗位的工作 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对祖国、对民族鞠躬 尽瘁,无私奉献。 干工作身先士卒、不 怕牺牲、不求名利、 甘当无名英雄。 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 才能,有坚定的意志 和坚强的信念。
为人真诚谦虚、 朴实坦诚。
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本文在刻画人物 上有哪些特点?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 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 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8.两弹元勋邓稼先

• “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 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 “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 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 • 邓稼先和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 线没日没夜地干,试验成功后,在庆 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是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 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 武器。 • “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 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 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这样细致地做了以 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 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 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作者简介
顾迈南,女(1931年-)山东章丘人.1950年参加工 作,1953年进新华社.1962年任专职科学记者, 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 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 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 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剧《华罗庚》,出版 了专著《中国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 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生字词
• • • • • 元勋 xūn 王淦昌 gàn 彭桓武 huán 惶恐 huáng胆怯 qiè 许德珩 héng 销声匿迹 nì 寥寥无几 liáo 和泥 huó 聂荣臻 zhēn 含辛茹苦 rú 蓦地 mò dì ng 风尘仆仆 pú 浩瀚 hàn 欺凌 lí
词语解释
•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 吃。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简介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我 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名人趣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名⼈趣事:“两弹”元勋--邓稼先,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学和美国普渡⼤学,获物理学博⼠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作的奠基者之⼀。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
顺利地进⼊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学研究⽣院,读物理系。
他的导师荷兰⼈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然地也做了核物理⽅⾯的研究。
1949年10⽉,中华⼈民共和国成⽴。
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别⼈创作的⼀⾸长诗:当⼀场暴风⾬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边/祖国啊,母亲…… 1950年8⽉20⽇,邓稼先获得了博⼠学位,那⼀年,他只有26岁,被⼈们称作“娃娃博⼠”。
同年8⽉29⽇,邓稼先与⼀百多名学者⼀起,历尽艰⾟,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1958年8⽉的⼀天,时任中科院原⼦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个⼤炮仗,调你去做这项⼯作,怎么样?”“⼤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沉吟,马上明⽩——国家要研制原⼦弹。
“我能⾏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
当钱三强谈了⼯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
不过,这项⼯作之艰巨、⾃⼰后半⽣将为此付出的代价,⼀切的⼀切,在当时他都不得⽽知。
那是⼀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许⿅希永远⽆法忘记:“那⼀夜,他⼀反常态地⽆法安睡。
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调动⼯作。
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作也不能说。
后来,我说你给我⼀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也许这都不⾏。
”“当时我们聊到了⼗⼏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本的飞机肆⽆忌惮轰炸的情景。
往⽇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
过了⼀会⼉,他突然说:‘我的⽣命就献给未来的⼯作了。
邓稼先

原文:浩浩乎!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平沙无垠,敻不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见人。河水萦带,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群山纠纷。黯兮 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惨悴,风悲日曛。 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 蓬断草枯,凛若 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霜晨。鸟飞不下,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 兽铤亡群,亭长 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 告余曰:“此古 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战场也!常覆三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 军。往往鬼哭, 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 天阴则闻!” 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1.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
提 示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来自你认为应怀着怎样语 调和感情去朗读?
»赞美、自豪、 深情
写邓稼先,为何要从 百年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 关系。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 景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 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高的起点。
ng) ) 热泪盈眶 (kuà 可歌可泣 (qì ) ng ng) 鞠躬尽瘁 (jūcuì 彷 徨 (pá huá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n 宰割 zǎi 元勋 xūn 诞生 dà
开拓 奠基 孕育 颤抖 筹划
tuò dià n
yù n chà n
用一句话谈谈
邓稼先 带给你的—— 心灵的震撼! 生命的感悟? 人生的启迪……
悼邓稼先词(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两弹元勋”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张爱萍与邓稼先邓稼先病了,要动手术,75岁的张爱萍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张爱萍说:你们科学家都是国家的财富,保证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
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
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我来给你联系。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 腻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思考·品读
• 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 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 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染”、“刻” ——拟人 体现了科技创业道 路上的艰险与创业 者的乐观心态。
思考· 品读
•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 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
渲染了戈壁滩上气候 的恶劣。突出了他们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默读·概括
几句话语
1、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 了!(第3节) 爱国、自强
2、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 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 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第3 节) 执着坚强、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3、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第4节) 平易近人、真诚谦虚 4、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第 14节) 身先士卒、尽职忘我、崇高的责任感 5、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热爱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
他临行前对妻子说的一句话
“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 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 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中的“这件事”指什么事?
1、默读· 分析: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2大段)
研制原子弹
第二部分(3大段)
研制氢弹
2、默读·概括
几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
顾迈南 体裁:人物通讯
邓稼先(1924— 1986),核物理学家。50 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 讲坛上“消失”了,他的 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 茫茫戈壁。1986年,积劳 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 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 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 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 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 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 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 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 “我 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 快。”
• 1964年10月16 日,我国在新疆 罗布泊核试验场 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
邓稼先故居
许身国威壮河山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 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 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 在邓稼先回北京时 1986年6月,强拉他去检查。结 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 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 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 们 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Thanks
两弹元勋——邓稼先
80三 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 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 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稼先是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 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 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 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 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 世界先进水平。[2]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 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 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筹备初期,物理学家
钱学森找到科学家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爆
竹”,要你来做这个“爆竹”。创建初期的中国的
核工业,曾得到过苏联的少量技术援助。但是1959
1.本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 ‚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 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 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爆炸
氢弹爆炸
1.体会文章运用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顾迈南 ,女,1931年11月 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 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 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新闻和 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 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主要作品有专著《中国当代 科学家的奋斗之路》 《炎黄之 光》《华罗庚传》等。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
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 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2.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 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 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苏联毁 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 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 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 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讯要求相悖,因此,这三 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 神和性格特征来写,人物就鲜活起来。
1.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
事例加以说明。
2.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1.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
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风刀霜剑:风如刀,霜似剑,这里指气候寒冷恶劣。
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填写下表。
段意 人物 (1~2)引子,由 爱国、服从大局、 ‚失踪‛引出下文。 1 ~9 不慕名利 (3~9)接受使命。 成功研制并试 废寝忘食、谦虚 10~ 15 爆第一颗原子弹 待人、艰苦细致 16~ 26
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
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 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4.三个部分的标题设置是以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作者在写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时,是否仅仅叙写了过
程?
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
物的思想品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
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从此中国开展独立自主的核研究工作。
一、读一读 ɡàn 王淦昌 diàn 奠基 nì 匿迹 mó 模型 mò 蓦地
xūn 元勋
hàn 浩瀚
pánɡ huánɡ 彷 徨
二、记一记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 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 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小组交流 后到班上讲述) (1)‚神舟‛系列飞船 (2)动车组 (3)第三代教练机、歼二十试飞成功 (4)大面积定向碳管阵列合成 (5)超长纳米碳管制备、氮化镓纳米棒制备。 钱学森、钱三强、黄昆、金怡濂等。
两 弹 元 勋 邓 稼 先
成功研制氢弹并 付出沉重代价。 不怕牺牲、 身先士卒
段落
1.本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 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4.三个部分的标题设置是以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作 者在写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时,是否仅仅叙写了过程?
引子: 引出经历 (一):临危受命 (二):克服困难 (三):再接再厉 朴 实 谦 虚 无 私 奉 献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