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1)
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1)

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1) 班级 姓名第一部分 计算基本计算题1、百以内加减法(注意进退位):两步计算题:100-34-45= 79-54+62=(两步计算运算顺序: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两级:先乘除后加减 )2、表内乘除法,以及乘除法的两步计算题: 2X3X4= 64+8+4=3、有余数除法 46+9=58+8=巧算:加法巧算: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 。
26+18= (24) + (20) =44 52+39= ( ) + ( )-2 +2减法巧算:把减数先变成整十数,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3 +3巧填()里的数加减法中: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20减数=被减数-差17- ( ) =76+4 X4=19-9 X2= 3X4-12 +6=被减数=差+减数( )-20=323+34+18=3 X6 +2=差不变。
82 - 67= (85) - (70 ) =1571-28=( )-( )34+ ( ) =62-17100-( ) -23=53( )+19=32+29乘除法中:被除数=商X 除数 ()+3=4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3=4……1 除数=被除数+商30+( 尸5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19+ ( ) =3 (1)因数=积+另一个因数()X4=20重要知识点:(2)余数要比除数小 ()+3=4……(),余数最大填(),这时被除数是()根据因数变化规律填空:利用因数变化的规律灵活解题:18 X2= ( ) X (16 X3= ( ) x (乘加与乘减:6X7+5=7 X7- ( ) 8X9+3=9 X9-( )能应用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的知识进行计算(1)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0+( ) = ( )X40一个因数减半,另一个因数加倍,积不变(4 ) X6= ( 8 ) X3 =245X3-2=5 X ( ) + (2X7+6 X7= ( ) X7=( ) 4X7+7 X3= ( ) x ()=( )知道乘法表的计算路线,并能应用相应规律进行推算。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诀(分2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诀,会用已经学过的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诀。
6、6的乘法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 除法二(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沪教版 (1)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3、6、9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培养观察、探究能力。
2.知道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3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探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在带方框的乘法算式中填空。
【教学准备】多种颜色计算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复习引入:1、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2、4、8乘法之间的关系,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媒体出示长方形)对呀,4个2就是2个4就是1个8.今天我们要用3格的黄色计算条片(板书3),6格的蓝色计算条片(板书6),9格的红色计算条片(板书9)拼一个长方形。
(黑板贴)来研究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3、6、9)2、拼一拼:(1)说要求:金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这样的计算条片,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些计算条片拼一个长方形。
最下层放红色,中间层放蓝色,最上层放黄色。
(点着说慢一点)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把长方形补充完整。
听清楚了吗?现在开始拼。
(2)汇报:1.老师要请一组小朋友,把你拼的拿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我是这样拼的:最下层拼了2条红色的计算条片,中间拼了3条蓝色的计算条片,上面拼了6条黄色的计算条片)评价:你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所以拼的又快又好。
我们再看看其他组拼的情况好不好?(我是这样拼的…)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拼的?(3)小结:金老师发现大家都是拼图游戏的小专家,我也学着你们把图来拼完整。
(拼图)3、找关系:你们都拼对了,那我们来看看三种颜色的计算条片之间有什么关系?我发现他们的关系是:你说的很好,让金老师把你说的写下来。
(如果没说到一样多,要引到一样多)小结:对呀,2条9格的红色条片=3条6格的蓝色条片=6条3格的黄色条片。
(边说边点黑板上的图)(如果说到了18:也就是你们刚才说的18格)4、用几个几表示你能用几个几来表示这些条片的数量吗?(自由说)师小结:对呀,2条9格的红色条片就是2个9,3条6格的蓝色条片就是3个6,6条3格的黄色条片就是6个3。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4篇)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精编二年级数学沪教版上学期乘除法运算专项知识点

精编二年级数学沪教版上学期乘除法运算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算一算,选一选。
1.()×6<36,()内最大能填几。
A .4B .5C .62.15个松果,平均分给()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得5个松果。
A .3B .4C .53.有20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支?列算式为:()。
A .20÷4B .20÷5C .5×42. 看一看,选一选。
1.8×5-12的结果是()。
A .26B .20C .282.45+14÷7,先算()法。
A .加法B .减法C .除法3. 先补全口诀,再根据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①三六______ ____________;②______五得五____________;③四______二十四 ____________。
4. 在横线上填“+”、“-”、“×”或“÷”。
4______4 = 16 18______7 = 25 5______5 = 2______510______2 =5 3______5 = 15 4______3 = 2______65. 看图列式计算,并写出口诀.算式:_____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6. 动动脑,做一做。
1.12÷3=4,表示把______个东西,每______个一份,分成了______份。
2.41除以5等于8,余数是1,这个算式是错误的。
()3.49除以7,没有余数。
()4.30除以7,商是2余数是4。
()7. 算一算,连一连。
8. 绿色水果超市准备把42个苹果装袋销售,有多种装袋方法。
①每5个装一袋②每6个装一袋③每7个装一袋④每8个装一袋⑤每9个装一袋按要求分类:正好装完的方法有: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法有:______9.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知识点归纳沪教版

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1、看懂基本线段图求总数34+20=54(个)求部分60-20=40(个)求相差数56-34=22(个)求大数(小数)34+20=54(个)2、巧算(不需要背,只要看着算式能说就行)加法:加数增加,和也增加,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减法: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乘法、除法乘法1、乘法意义: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求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熟背表内乘法口诀。
4、乘法算式的意义例:○○○○○○○○○○○○3×4=12(个)表示3个4或者4的3倍是12。
△△△△△△△△△△△△△△△△△△△△△△△△每一份有(4)个△,有(6)份,也就是求(6)个(4)是(24)。
△的总数是(4)的(6)倍,算式:6×4=24除法1、除法意义: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或者求一个整体里有几个几(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无余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有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包括有余数的除法)4、0不可以做除数。
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得0。
5、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除法看图列式乘除法例题解析1、☆☆☆☆☆☆☆☆☆☆☆☆□○□=□(个)□○□=□(份)提示:这样的题中单位决定了除数。
第一个算式中单位是“个”,表示问每份有几个,除数是3份,第二个算式中单位是“份”,表示问可以分成几份,除数是每份数“4”。
解答:12÷3=4(个)12÷4=3(份)2、()÷3<5()里最大填几、。
上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

上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重点总结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
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
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
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7。
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
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
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
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
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____分米相当于____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____毫米=____分米=____米=____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____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一、数的认识与数的组成1. 规定数的字音和字形。
2. 认识数0和数的相邻数。
二、数的认识1. 认识比大小的含义,学会比较大小。
2. 认识比大小的符号,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3. 数字的顺序排列。
三、加法与数算关系1. 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加法的符号:加号(+)和等号(=)。
3. 认识加法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加法的交换律。
4. 理解加法的加零律。
5. 理解加法的结合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1)班级姓名
第一部分计算
基本计算题
1、百以内加减法(注意进退位):
两步计算题:100-34-45= 79-54+62= 23+34+18=
6+4×4= 19-9×2= 3×4- 12÷6=
(两步计算运算顺序: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两级:先乘除后加减)
2、表内乘除法,以及乘除法的两步计算题:2×3×4= 64÷8÷4= 3×6÷2=
3、有余数除法 46÷9= 58÷8=
巧算:
加法巧算: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
26+18=(24)+(20)=44 52+39=()+()=
-2 +2
减法巧算:把减数先变成整十数,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82 - 67=(85)-(70)=15 71-28=()-()=
+3 +3
巧填()里的数
加减法中: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6=20
减数= 被减数-差17-()=7
被减数= 差+ 减数()-20=3
34+()=62-17 100-()-23=53 ()+19=32+29
乘除法中:被除数= 商×除数()÷3=4
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3=4 (1)
除数= 被除数÷商30÷( )=5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19÷()=3 (1)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4=20
重要知识点:
(1)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 0÷()=()×40
(2)余数要比除数小()÷3=4……(),
余数最大填(),这时被除数是()。
根据因数变化规律填空:
一个因数减半,另一个因数加倍,积不变。
( 4 )×6=( 8 )×3 =24
利用因数变化的规律灵活解题:
18×2=()×()=()
16×3=()×()=()
乘加与乘减:
6×7+5=7×7-() 8×9+3=9×9-() 5×3-2=5×()+()能应用5个3 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的知识进行计算。
2×7+6×7=()×7=() 4×7+7×3=()×()=()
9×6=()×6+4×6=() 9×9+9=()×()=()
6×7 -2×7=()×7=() 9×8-8×6=()×()=() 7×5=()×5 -()×5=() 9×9-9=()×()=()知道乘法表的计算路线,并能应用相应规律进行推算。
6×4=24
6×5=24+6=()
6×6=()+()=()
6×7=()+()=()
平方数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平方数:()
平方数与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和的小秘密:
1+3+5+7+9=()×()=() 1+3+5+7+9+11+13=()×()=()四个相同的平方数之和也是一个平方数
4×1=()×()=() 4×9=()×()=() 4×16=()×()=() 4×25=()×()=()
①乘法意义:
○○○○○○○○○○○○
3×4=12(个)
表示3个4 或者4的3倍是12。
②除法的意义(三种)
○○○○○○○○○○○○
12÷3=4(个)
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
12÷4=3(份)
表示12里面有3个4。
☆☆☆☆
○○○○○○○○○○○○
12÷4=3
表示12是4的3倍
另外有余数的除法:
○○○○○○○○○○○○○○
14÷4=3(份)……2(个)
注意正确填写单位名称。
6、文字题*注意
2个6连加是多少?2×6=12
2个6连乘是多少?6×6=36
(两者之间区别,经常考到)
7、知道乘法表的计算路线,并能应用相应规律进行推算。
8、
9、几何小知识
(1)角与直角
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
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所给角是不是直角。
能使用三角尺画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有6个面和12条棱和8个顶点组成。
(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相等,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
正方体的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另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8条和4条。
要求: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能够正确数出所给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
能利用顶点和棱的总数算出还缺的顶点数和小棒数以及小正方体的个数。
缺
(3)长方形和正方形:
共同点:有4个直角,有4条边,对边相等。
不同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会画任意和指定边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够正确数出所给图形中长方形的个数。
10、统计
能用正字或竖杠统计相应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完成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每一小格不一定表示1)
合分问题:
三、问题解决
比较问题:
合分问题:
加减法:①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例题:一个盒子有5个球,另一个盒子有6个球,两个盒子一共有几个球?
②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例题:教室里有学生32个,其中男生有18个,女生有几个?
教室里有学生32个,走出去了18个,还剩几个?
乘除法:①求几个几是多少?
例题:有7捆小棒,每捆4根,一共有几
根小棒?
也就是求7个4是多少?
算式:7×4=28(根)
答:一共有28根小棒。
可以在心里想情景图:
②平均分
例题:有28根小棒,平均分成7堆,每堆可以放几根?
也就是求把28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几?
算式:28÷7=4(根)
答:每堆可以放4根。
③包含分(这个名称不要求知道)
例题:有28根小棒,4根一捆,可以分成几堆?
也就是求28里有几个4?
算式:28÷4=7(堆)
答:可以分成7堆。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
例题1:有34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装几盘?还剩几个?
34÷5=6(盘)……4(个)
答:可装7盘,还剩4个。
例题2(商+1):有34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要装几盘?
34÷5=6(盘)……4(个)
6+1=7(盘)
答:要装7盘。
例题3:每支铅笔2元,17元可以买几支铅笔?
17÷2=8(支)……1(元)
答:17元可以买8支铅笔。
容易混淆:有两个问号的,要判断清楚是2个不同的问题还是有余数的除法。
比较问题:
加减法:①大数- 相差数=小数
例题:苹果有26个,梨比苹果少7个,梨有几个?
②大数- 小数=相差数
例题:合唱队有30人,舞蹈队有16人,舞蹈队比合唱队少几人?
乘除法:①求几的几倍是多少?
例题:蜻蜓有5只,蜜蜂的只数是蜻蜓的2倍,蜜蜂有多少只?
也就是求5的2倍是多少?
算式:5×2=10(只)
答:一共有10只蜜蜂。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题:红笔32支,蓝笔8支,红笔的支数是蓝笔的几倍?
也就是求32是8的几倍? 求几倍用除法。
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