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设计】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合集下载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概述国内外臭氧化-生物活性炭的发展历史,分析和介绍国内外该工艺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并指出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当前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臭氧活性炭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消毒副产物致病微生物1. 引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由于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微量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在饮用水中越来越多的有机、有毒污染物被检测出来,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对污染物毒理学的验证,发现某些污染物与居民发病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而更引起了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高度重视。

在美国,六十年代初曾对 30 个大城市、11590 个城镇的饮用水进行调查,调查指出,饮用经氯化以后的地表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

在 1974~1977 年间,美国环保局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一次是调查 80 个城市的饮用水中 4 种卤代烃浓度,并对10 个城市饮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质作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次是调查俄亥俄,印地安纳、伊利诺斯、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密执安等州的 83 个城市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存在情况。

调查结果发现,饮用水的有机污染已遍及整个美国 1。

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也调查了城市地下水及地面水加氯消毒后挥发性卤代烃的存在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

随着这些研究和调查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投氯消毒处理技术不能充分保障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因此,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臭氧与活性炭联用的饮用水除污染新技术,即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以其氧化性强、副产物少、吸附与降解效果显著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地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饮用水中隐孢子虫、贾第虫等新的致病微生物因子不断出现,严重影响饮用水的生物学安全。

70 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暴发了多起由贾第虫、隐孢子虫等致病原生动物,引起的较大规模水介流行病。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机理及在位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机理及在位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机理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杨笑乐(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工132班学号:20130411050)摘要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法的基本作用原理以及介绍了国内研究和应用该法的情况并提出了应用该法时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臭氧生物活性炭微污染水饮用水深度处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饮用水处理基本上采用“混凝一沉淀一砂滤一投氯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

大量文献表明,自来水厂传统水处理工艺虽然能够使水澄清、消除水传染病原菌,但是现代工业产生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大量有机污染物,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去除。

某些污染物与城镇居民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特别是经加氯消毒后,产生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的有机物,更是引起了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普遍关注。

因此,以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为目的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其中臭氧与生物活性炭相结合的饮用水除污染新技术,即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因其具有的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致突变物、出水安全、优质等优点,而备受瞩目和重视。

1微污染水的处理方法微污染水,指微量和痕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污染的水。

有机污染物是近十几年来出现在给水处理技术中的术语,也是一个没有严格界限的术语,主要包括各类可溶性有机物、氮以及铁、锰等重金属。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属全国110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5,特别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用水困难的问题更突出。

如果把微污染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用在冲厕、道路清扫和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方面,可有效循环利用水资源,使用水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在我国,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程度要比西方国家的高很多,处理难度也较大,处理方法分为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1.1常规处理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悬浮物、胶体及病原菌,比较适合处理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原水,而对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微污染水却显得力不从心。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杜敬! 陆少鸣&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68"$)摘要* 针对臭氧, 生物活性炭&6",789$深度给水净化系统!以南方亚热带地区!-"类地面水为研究对象! 根据 &’(39-:,0.8-消毒副产物和溶解氧的变化!论述了臭氧对生物活性炭的氧化作用-消毒作用及充氧作用( 同时 从优化运行的角度!提出在丰水期可停止后臭氧接触塔运行的观点%)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氧化( 消毒)中图分类号* ;5"14/( <=8084/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 1//. , 5$3:&#//.$"6 , //68 , /1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 附! 在活性炭吸附中又继续氧化! 这样可以扬长避 有机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水体! 饮用水水源受到日益严重地污染%因此!一种比较成熟的以最大可能 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为目的的臭氧.生物活性炭 &’1 .?@&$深度处理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臭氧.颗粒活性炭&’1 .A @&$ 深度净水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 0’&-$预臭氧& 取消预加氯$ M 常规处理 N A @& 工艺( &$$预臭氧&取消预加氯$ N 常规处理 N 后臭氧 N A @&短!使活性炭的吸附氧化作用发挥更好%目前国内水处理使用的活性炭能比较有效地去 除小分子有机物!难以去除大分子有机物!而水中一 般大分子有机物较多! 所以活性炭孔的表面面积将 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势必加速饱和!缩短运行周期% 但在炭前投加臭氧后! 一方面可使水中大分子转化 为小分子!改变其分子结构形态!提供了有机物进入 较小孔隙的可能性! 同时加速了大孔内与炭表面的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轻了活性炭的负担!使活性炭 工艺% 笔者以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 作的预臭氧& 取消 预 加 氯 $ N 常规 处 理 N 后 臭 氧 N A @& 工艺为基础!研究探讨了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 艺中的作用%可以充分吸附未被氧化的有机物( 另一方面臭氧在 水中可以自动分解为氧! 因此臭氧化出水中含有充 足的氧!使活性炭床处于富氧状态!增强了活性炭表 面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并在活性炭表面形成生物膜!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机理臭氧.生物活性炭采取先臭氧氧化后活性炭吸/ 吸附降解在活性炭中的有机物! 使活性炭得到一定"""""""""""""""""""""""""""""""""""""""""""""" 到 !" #$ ! % 左右!而 &’( 去除率约 )"*"#"$遭受冲击时!各段溶解氧的分布对比见表 #% 可见!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在实 施该方法后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在高峰和冲击负荷期间! 足够的传氧能力是极 . 表 $ 各段溶解氧分布阶段一段 二段三段四段端重要的! 因为保持溶解氧含量可通过下述三个方 实施前溶解氧 ! &#$++)-$ 实施后溶解氧 * &#$++,-$6 7 !! 7 /0 . 7 55 7 /"8 7 .6 7 !. 7 66 7 5面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活性生物量的高百 分率!因而降低了生物被破坏的可能性(#0$保持有 助于稳定的好氧条件(#1$保持良好的固液分离!以 减少混合液固体被挟带出去的可能性%各段的溶解氧水平在实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实施前后!正常运行时污泥的 +,- 值及遭受 冲击时 +,- 值的波动对比见表 "%表 " 污泥的 &’( 值对比)参考文献*)/*张自杰2 排水工程)3*4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4 /)))4 /)5 ) /)!阶段 正常运行时的 &’( 值&’(值的波动 )作者简介* 刘振龙&132/ , $!133$ 年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院!工程师" 电话’/$$,4"5$$%$"")收稿日期* 0""8 , /0 , /2&修改稿$实施前 实施后-./ 0 12/ //. 0 /8"/." 0 /5" ! 0!" 0 10" //. 0 /8" ! /5" 0 /)"68工业水处理 ’551 4 )6$’1!6"杜敬$等&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程度的再生$提高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同时$臭氧具有卓越的杀菌消毒的作用$不仅可 以高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杀 灭水中的病毒和孢子虫类$特别是隐孢子虫和贾第氏 虫# 隐孢子虫和贾第氏虫是以水为媒介的人体重要寄 生孢子虫$可引起一系列肠道疾病$而传统的氯消毒 工艺不能提供足够的杀死*两虫+的剂量$特别当原水 水质较差时更是如此# 如果增加消毒剂的投加量虽然 对*两虫+有较好地去除$但会引起用户的反感# 而臭 氧是目前唯一能在正常剂量下灭活*两虫+等病原体 的化学药剂# 同时$臭氧能够很好地去除三卤甲烷前 质$控制三卤甲烷的生成$降低氯消毒副产物#用三个方面$ 研究探讨在给水处理中臭氧对生物活 性炭工艺的作用#中试试验装置中试研究所用原水取自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新塘 水厂原水一级泵站$属于地面水!类#中试主要工艺 参数如下&!!"流量为 41 .3 & @’ !’"预臭氧塔接触时 间 2(6 .A %$投加臭氧质量浓度为 4(- ./ & B ’ !-"砂滤 池滤速 5(, . & @’ !1" 后臭氧塔接触时间 2(6 .A %$ 投 加臭氧质量浓度为 *(- ./ & B ’ !0"炭滤池尺寸 !4(1 . 3 ’(- .$ 采用 6C DE 4 41 柱 状 炭 $ 炭 床 厚 度 * .$ 滤 速 *(* , . & @$空床接触时间 4’ .A %# 流程如图 4 所示#中试试验系统的工艺臭氧对生物活性炭作用的试验 试验的目的及原则针对预臭氧!取消预加氯" 2 常规处理 2 后臭氧试验结果与分析中试以广州市某水厂一级泵站输水作为水源$ 从 *))3 年 6 月至 *))’ 年 5 月$连续满负荷运行 !1 个月#* *+4 *+3 2 >?! 工艺$从臭氧的氧化能力%消毒作用和充氧作图 4 试验系统工艺流程!!"!"#$% 的变化# 试验在枯水期原水的 &"#$%为 ’()* " ’+,- ./ #$$砂滤%后臭氧接触塔%炭滤各阶 同时$后臭氧接触塔和活性炭滤池对 &"#$% 的去除率分别为 44(*,和 *1(-,$ 炭滤池远远高于臭 段 出 水 的 &"0$% 平 均 值 见 图 *# 丰 水 期 原 水 的氧接触塔$ 这说明低剂量臭氧的加入并不能使水中 &"#$% 为 *+12 % 3+44 ./ & $$ 砂滤% 后臭氧接触塔% 炭滤各阶段投加后臭氧与未投加后臭氧的 &"#$% 平 均值见图 *#的有机物完全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是加强 了炭滤池的吸附性和生化性#!’"78*1’# 据文献( ’ )报道&分子质量愈大其紫 外吸收愈强$ 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 9 3 --- 的有机 物是水中紫外吸收的主体$ 而 : 1-- 的有机物紫外 吸收很弱# 因此可用 78*1’ 间接地表征水中有机物 由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 试验过程中原水的 78*1’ 在投加后臭氧与未投加后臭氧砂-(-’4 ; -(-6- <.=4$ 图 ’ 各工艺段出水 ()* 平均值滤%后臭氧接触塔%炭滤各阶段 78*1’ 平均值见图 3#从图 * 中可以看出&&"#$% 沿砂滤%后臭氧接触 塔% 炭滤逐级递减# 枯水期投加后臭氧的最终出水&"#$% 为 )+,5 " 4+’, ./ & $’ 丰水期投加后臭氧的最终出水的 &"#$% 为 )+6’ " -(2, ./ & $’未投加后臭氧的最终出水 ()*+% 为 -(,3 " 4(-, ./ & $$其水质明显 图 - 各工艺段出水 ./’01 平均值由图 3 可知&砂滤%后臭氧接触塔%炭滤各阶段 不如投加后臭氧的$ 但仍优于枯水期投加后臭氧的 最终出水$因此$从优化运行的角度$可考虑在丰水 期停止后臭氧接触塔的运行#出水的 78*1’ 沿流程递减$ 投加后臭氧的最终出水61经验交流 工业水处理 (77O 1 P I %(O !I "M N J O L 在 P 3PP O Q P 3PF 5#BF ’ 未投加后臭氧的最终出表 ’ 对微生物灭活率为 GG -时的 !" 值 #,*-#$ 0 &水在 P 3PFK Q P 3P J P 5#BF % 终出水#显著高于投加后臭氧的最脊髓灰质炎 病毒!型 贾第虫孢 隐孢子 微生物 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囊 !#$%&’# 虫孢囊 同时% 后臭氧接触塔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对 M N J O L臭氧 "#P 3P J P 3F Q P 3J P 3PP I Q P 3P I P 3O Q P 3I J 3O Q F K 3L的去除率分别为 O P -和 JJ -% 后臭氧塔远远高于炭 氯 "# P 3P % Q P 3PO F 3F Q J 3O P 3P F Q P 3PO L H Q F OPH J PP滤池%这反映出大部分有机物在后臭氧接触塔与臭氧 接触后%由长链$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的臭氧 化中间产物%有利于炭表面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消毒及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试验过程针对不 同的后臭氧投加量进行了菌检和后臭氧接触塔出水 余臭氧浓度的检测# 后臭氧投加质量浓度为 J 3P #$ % R % 当原水中发现贾第虫$隐孢子虫等病原体时%参考欧美国家臭氧消毒要求% 采用 !"!F 3I #,*-#$ 0 R % 相应确定臭氧接触时间!FP #,*% 后接触塔内的水 中臭氧质量浓度 P 3J . P 3L #$ 0 R # 在一般情况下维持 余臭氧为 P 3F #$ 0 R %对应的后臭氧投加量范围为 F 3P .J 3O #$ 0 R #同时臭氧对消毒副产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为 比较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与自来水厂预氯化工艺 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中试系统!预臭氧投加质量浓 度 F 3P #$ 0 R %后臭氧投加质量浓度 J 3P #$ 0 R "与新塘 水厂!预加氯 % #$ 0 R "同步取样%测定两者的三氯甲 烷和四氯化碳%并用 T @ 1 4C 检测有机物%如表 ( 所 示#由表 ( 可以看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减少 消毒副产物具有明显的作用#余臭氧约为 P 3J #$ % R % 后臭氧接触塔出水及炭滤器 出水中细菌总数仅现 F . J 5S 8 % #&%几次化验均未出 现总大肠菌群%故也断定没有粪大肠菌群#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 通常以 !" 值作为判 断依据 %! 表示臭氧接触塔内的水中臭氧浓 度 % 以 #$ % R 计’" 表示臭氧接触塔的有效接触时间%以 #,* 计# 臭氧灭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 !" 值都不同# 表) 是臭氧对不同种 类的 病 菌 达 到 GG - 灭 活 率 时 的 !"值!水温,O /"# 表 ( 预臭氧化与预氯化消毒副产物对比中试系统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原水三氯甲烷 0!#$-&1’" 四氯化碳 0!#$-&1’"U P 3PPOU P 3PPP O U P 3PPOU P 3PPP O P 3P J KU P 3PPP O P 3PPHU P 3PPP O P 3P FFU P 3PPP O P 3P %PU P 3PPP O P 3P %OU P 3PPP O 23 1 ,4 检出有机 物种类 0种 JFF HJ PF IF KF KJ P!!"臭氧的充氧作用# 砂滤$未投加臭氧的炭滤 后$后臭氧接触塔$臭氧炭滤后的溶解氧!!""的测定 结果见表 "%证明臭氧有充氧的作用%投加臭氧后可 使活性炭床处于富氧状态%增强其表面好氧微生物的 活性#了吸附性和生物降解能力% 使得出水水质达到或优 于(饮用净水水质指标)#!("采用臭氧消毒不仅对细菌$病毒$孢子虫类 有高效杀灭作用% 生成#还可有效地抑制氯消毒副产物的 表 " 各工艺段 #$ 的测定#$ % &*参考文献+取样时间!温度")5 6 %P !"7 8" FH 6 F O !"7 8" (7 6 (5!(9 8"*)+&’’ ()*$ +,#% -,./,0,#) &)1)*23 4,56’7’2281)*1 69#’:)2 ;,1/.)186)19< =,’2’$,5)2 )51,:)19< 5)6=’* !>?@" ,* ’A ’*)1,’* B >?@ 76’* 59..*++3 &)196 C5,9*59 )*< D95/*’2’$E %F GGH %%I !FJ ",J K % B J GK *(+王占生%刘文君3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3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F GGG 3 L K B I %砂滤 无臭氧炭滤 后臭氧接触塔臭氧炭滤L 3KP %3H F I 3F I L 3J OO 3L I %3KP O 3K I L 3F IO 3GG %3H L I 3I G L 3F K结论!’"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臭氧可以将水中难以去除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可生物降 解的有机物’同时使活性炭处于富氧状态%从而增强% *作者简介+ 杜敬!’:;9 & "%(<<" 级华南理工大学%水污染控制与综合 净 化 专 业 % 硕 士 研 究 生 # 电 话 ,)"59<!5(=;<%<(< 195(:!<:(%>*#),2,.)**E <0F GHK V 9E ’835’##*收稿日期+ JPPL 1 )7 1 )"II砂滤池出水 砂滤水加氯消毒 炭滤池出水 炭滤出水加氯消毒砂滤池出水 加氯消毒后出厂水。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生作用
结果: 增多吸附容量,延长活性炭滤池的工作周期
2.2 生物再生步骤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液相中有机物含量减低 水中细菌附着在活性炭表面 细菌选择水中的生物易降解有机物分解,并不断繁殖;易 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下降,难降解有机物含量不受影响
2.2 生物再生步骤
伴随液相生物易降解有机物含量下降,吸附的有机物发生 解吸;解吸的有机物中易降解有机物在液相中扩散,被细菌 降解 解吸后空出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点有可吸附有机物,起到生 物再生
微生物
去除小分子的亲 水性有机物
2 生物再生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优缺点 工程应用
生物再生
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氧化
分解是相继发生的,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陆
续空出了吸附位,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恢
复;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又使微生物获得丰富
的养料和氧气,二者相互促进,起到了生物再
始运行。

深圳水库是深圳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属南方地
区典型的低浊、高藻、微污染类水质。虽然东深供
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处理能力为400*104m3/d)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深圳水库的水质,但是原水中的
嗅味、藻类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浓度仍然维持在
一个较高的水平,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水质得不
到保证。
工艺流程图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内容
1
作用机理
2
生物再生
3
影响因素
4
优缺点
5
工程应用
1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生物再生
优缺点 工程应用
作用机理
1.1 活性炭的空隙特性
大孔
直径 100~10000nm 比表面积占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浅谈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浅谈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浅谈摘要: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水质深度处理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臭氧;活性炭;DOC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条件的日益改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愈来愈高,当常规的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净水工艺,已难以满足水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时,有必要在现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再增加水质深度处理的工艺。

1 工艺概述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水质深度处理的方法之一。

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溶解有机物(DOC)。

目前笔者参与建设的苏州某水厂深度制水工艺改造工程,由于近年太湖蓝藻较多,水厂采用的是常规平流沉淀加砂滤池的常规工艺已经难以应对特水情况,加入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后采用如下流程:原水+臭氧(预)---絮凝----沉淀----砂滤池水+臭氧(主)----生物活性炭池水+消毒(氯)----请水库----供水管网。

原水中含有天然有机物(NOM)合成有机物,其物种、浓度、形状、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吸附、生物活动各有差异,加上臭氧化、活性炭的作用机理都有极其复杂的内容,因此臭氧/活性炭工艺的采用必须在现场结合具体的水质、流程、臭氧化的目的以及臭氧化接触池(反应器)的具体条件进行从小试到中试的试验,才能获得必要的设计参数可靠数据。

也就是说设计参数的可靠数据只能从试验中得出,而无法预测。

2 臭氧系统组成臭氧系统是臭氧/活性炭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配置直接影响到净水效果与运行成本。

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仅次于氟,臭氧的制取方法有高压放电法、紫外线照射法和电解法。

用于水处理时一般采用高压放电法。

在本工程中,臭氧系统由气源系统、电源系统、臭氧发生系统、冷却水系统、PLC控制系统、臭氧投加以及尾气破坏系统组成。

此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设备如测量系统,阀门及管道等。

本工程的臭氧气源为液态氧气制备,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率高。

臭氧制备投加系统为国外成套设备,这里不展开赘述。

3 臭氧系统的控制臭氧需求量一般按以下方法确定:R=Q*D ---------(1)式中:R--臭氧需求量,kg/h;Q—处理水量,k/h;D—臭氧的投加量,g/。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6 9 ^-
器备用率一般应大于 30, 0o备用方式有设备台数备
活性炭滤层结构 除了选择优质活性炭滤料 , 滤层的设计也是非常
用与设备发生能力备用两种。发生量的调节范围一
般在 1%一100 0 00。
预臭氧接触池一般设 1 个臭氧投加点, 多采用
去除率不高, 当砂垫层进水浊度为01 U时, . T N 浊 度的平均去除率 650砂垫层对 C D, .0; O 和氨氮基
煤质炭等, 其中煤质炭因具有多孔性和高强度等优 点, 且来源稳定、 价格较低, 在市政大型水处理工程
中应用广泛。 在水处理工程中, 国外多采用不定型炭( 主要是 压块破碎炭)而在我国, , 柱状破碎炭的应用最为广 泛。近些年来, 我国对不定型炭( 主要柱状破碎炭) 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应用在一些新建水厂中。
D s n d ngmet ooai ad ei a m ae n o znt n g n a f o n
p o es rcs
Qa Te n H g oog Z ag sn , j i iu , o j un Xadn , hn J og Fn i i n a i e
(hnhn t ( r p C . Ld , hnhn 01 C i ) S eze Wae G o ) , t. S eze 583 , hn r u o 1 a
推荐值
) 10 0 0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2 .
必要的[。 4 炭层厚度一般不低于 12 , 1 , m 根据去除污 染物的不同, 接触时间通常在 6- mn ^3 i之间。 0 一般 来说, 以去除臭和味为主时, 接触时间为 8 0 ; -1 mn i 以去除C D4 O A为主时, 接触时间为 1^1 mn 2- i 5 a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探究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探究

2017年09月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探究曲鋆洋(大庆油田水务公司东风水厂,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现在全球淡水量越来越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净化水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话题。

我国全国各地的水资源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污染,为提高水的质量,会在原有的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净化水工艺,现在常用的是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良好的成绩。

本文笔者简要介绍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具体措施,便于人们了解和接受该工艺产出水。

关键词:净水原理;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反冲洗现在人们可用的淡水资源除了地下水以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运河支流,人们生活涉及到各方各面,都会对地表淡水产生污染,水中的氨氮、色度、亚硝酸盐、耗氧量和铁的含量明显增多,人们直接饮用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常规的水处理办法已经不能够将这些有害物质除去,并且还存在多种弊端,例如在净水过程中,向水中投入大量的氮会使水中的三氯甲烷和致癌物质明显增多,并且水中还残留一些难闻的气味,不能达到国家标准饮用水的要求,现在新出现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在深度净水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其中氧化工艺比较适合大部分地区原水水处理,能明显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水质量,并且相较于其他大型净水设备,该工艺成本低,能大面积快速净水,因此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推崇。

1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概述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又被人们称为第二代水净化工艺,该工艺主要是利用了臭氧和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的特点,臭氧能够吸附水中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物质,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胶体、色素等物质,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净化水有双重叠加作用。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在运行时,臭氧氧化在先,然后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某些物质,因为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将微生物聚集起来,辅助清除水中更多的有机污染物,即清除能力用肉眼可见。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一、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原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由两部分组成: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的物理吸附、生物降解。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其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而第二位。

利用臭氧氧化作用,初步氧化分解水中的一部分简单的有机物及其还原性物质,使之变为CO2和H2O,以降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有机负荷。

提高活性炭处理能力;同时臭氧氧化能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如天然有机物(NOM)断链、开环、氧化成短链的小分子有机物或分子的某些基团被改变从而使原来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可降解的有机物,减少大分子极性污染物BOD浓度得到提高,所以提高了处理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使个别有机物(POC)转化为(DOC),如腐植酸等,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的极性和亲水性得到了提高,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和附着在活性炭上的细菌生物降解;臭氧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酚、氰、硫、铁、锰,并能脱色、除嗅和味、杀藻以及杀菌消除病毒等;臭氧氧化还能有效地减少UV254的吸收。

臭氧氧化后会生成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大量氧气以及剩余臭氧会迅速转化为氧气,不产生二次污染,又可增加水中溶解氧,使生物活性炭滤池有充足的溶解氧(DO),因此促使好氧微生物在活性炭上繁殖。

提高了微生物增长潜力,加快生物氧化和硝化作用,延长了活性炭使用寿命,加快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从而提高了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臭氧能氧化水中的溶解性的铁和锰,生成难溶性的氧化物。

通过过虑,铁、锰的去除率增加,提高过滤速度50%,延长过滤工作周期,降低了过滤反冲洗水量。

臭氧氧化也是减少溴酸化合物形成的有效方法,加强了活性炭对溴酸化合物的高效去除。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在去除水中其它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物质的同时,可以减小反应设备或构筑物的体积;臭氧化还有助于絮凝,改善沉淀效果。

因此,臭氧化技术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普遍使用。

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臭氧氧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水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张金松, 范洁, 乔铁军(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518031)摘要: 针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点问题,首先对工艺设计中的活性炭滤料选择、活性炭滤层结构设计、活性炭池型选择、臭氧系统选择、臭氧接触池优化设计和复合预氧化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且对工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微生物安全、大型微生物控制、活性炭滤池初滤水管理及pH控制、预臭氧和主臭氧工艺的运行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今后应用中应重点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臭氧活性炭; 设计; 运行管理; 微生物安全; 标准深水集团所属梅林水厂和笔架山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于2005 年和2006 年投入运行,对水厂进一步提高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降低嗅味,全面改善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运行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国内外文献未曾报道过的新问题,如生物活性炭导致pH值大幅降低,出水有剑水蚤、线虫等微型动物检出等水质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更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从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工艺设计1.1 活性炭性能指标的选择标准根据制造原料不同,活性炭可分为木质炭、果壳炭和煤质炭等,其中煤质活性炭因其具有多孔性和高硬度的优点,且来源稳定和价格较低,在大规模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水处理工程中,国外多采用不定型炭(主要是压块破碎炭) ,而国内柱状炭的应用最为广泛。

近些年来,不定型炭(主要是柱状破碎炭)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经被应用在一些新建水厂中。

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滤池出水水质与活性炭性能指标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

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活性炭选择的标准,制定了适合于我国南方地区饮用水中活性炭选择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1.2 活性炭滤层结构活性炭滤层厚度一般不低于1. 2 m,根据要去除的不同污染物,接触时间在6~30 min之间,但在一些应用中可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

通常,以去除嗅味为主时,接触时间一般为8 ~10 min; 以去除CODMn为主时,接触时间一般为12~15 min。

研究结果表明,砂垫层对浊度有去除效果,但是去除率不高,当砂垫层进水浊度为0. 10 NTU时,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6. 5%;石英砂垫层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基本没有去除作用。

然而砂垫层对微生物有较好的截留作用。

活性炭柱在反冲洗后的运行初期,石英砂垫层能够有效地截留活性炭出水中的部分细菌,而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为数周) ,石英砂垫层就失去了对水中细菌的截留作用。

但是,活性炭柱经过再次反冲洗后,石英砂垫层将恢复对水中细菌的部分截留作用。

因此,为了保障出水水质,砂垫层的设计考虑采用滤料级配为0. 8~1. 2 mm的石英砂,砂垫层厚度为300 mm。

从长期生产运行情况看,砂垫层起到了预期效果。

1.3 活性炭滤池池型活性炭滤池可以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

重力式活性炭滤池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大中型水厂中应用通常是经济的。

重力式活性炭滤池的构造与普通砂滤池相似,只是把滤料层换成了活性炭炭层,但活性炭炭层厚度较砂滤池中的砂层厚。

重力式活性炭滤池虽然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但为了避免悬浮物和微生物产生的粘液堵塞活性炭滤层,必须重视反冲洗国内已建成水厂中的活性炭池型多采用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V型滤池、翻板滤池,且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其中以V 型滤池和翻板滤池相对更具吸引力和代表性。

1.4 臭氧系统选择臭氧系统由气源、发生系统、接触池、尾气破坏系统和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①气源臭氧气源主要有三种,即使用成品纯液态氧、现场用空气制备纯气态氧和直接利用空气。

为了提高臭氧浓度,同时节省能耗,降低设备及管道尺寸,目前较先进的臭氧发生器多采用前两种方式制备臭氧,第三种方式适用于臭氧产量较小的场合。

②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发生是由臭氧发生器来完成的,目前使用最广的臭氧发生器一般分为石英管和陶瓷管两类。

臭氧发生器的备用率一般应大于30% ,备用的方式有设备台数备用(硬备用)与设备发生能力备用(软备用)两种。

每台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量的调节范围不应小于10%~100%。

③接触池预臭氧接触池一般设1个臭氧投加点,较多采用水射器投加方式,臭氧投量通常为0. 5~1. 5 mg/L,反应时间为3~5 min,水中余臭氧一般为零或很少。

主臭氧接触池一般设多个臭氧投加点(通常为2~3个) ,采用微孔曝气投加方式,臭氧投加量通常为1. 5~3. 0 mg/L (水中余臭氧为0. 2~0. 4 mg/L) ,反应时间一般不小于10 min。

为了保证对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的杀灭效果, CT值一般要大于4。

④尾气破坏系统尾气破坏系统是收集臭氧接触池排出的剩余臭氧并将其分解成对环境无害的氧(保证排出的气体臭氧浓度< 0. 05~0.1 mg/L) ,主要有催化氧化法和加热分解法,目前两种方法均得到广泛应用。

⑤控制系统预臭氧投加控制一般根据水量进行比例投加,投加浓度根据铁锰等还原物质含量确定。

主臭氧投加控制一般根据水量和水中余臭氧进行双因子复合环投加控制(水量是前馈条件,余臭氧是后馈条件) 。

1.5 臭氧接触池优化设计为了提高臭氧接触池效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作为模拟工具,对A水厂的臭氧接触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原设计下接触池内廊道的高宽比过大,造成较严重的短流现象, T10 /HRT比值仅为0. 4,说明水力效率较低。

通过分析,决定在池内适当位置增加导流板,以改变池内的流态,使流速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减少短流现象。

增加导流板后,反应室内的流场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短流现象,大幅提高了水力效率。

T10 /HRT的数值增加到0. 66,比原设计中的T10 /HRT比值增加了0. 26,相当于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了73%。

因此,进行臭氧接触池设计时,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臭氧接触池效率。

如果条件允许,应考虑采用尽量大的高宽比,另外,从曝气室到反应室的连通处应增加穿孔墙,以改变流体进入反应室的流态。

当条件不允许时,可考虑增设导流板。

1.6 复合预氧化工艺当臭氧作为预氧化剂时,能够去除色度、嗅味,降低三卤甲烷等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对混凝沉淀也有一定作用。

但是,臭氧氧化也会对混凝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臭氧在低剂量下( 0. 4 ~1. 5 mg/L)可以起到良好的助凝作用,但浓度过高则会使结果恶化。

臭氧还会在水中产生AOC问题,在原水中存在溴离子情况下,会产生溴酸盐问题,该物质是强烈的致癌物质。

臭氧应用的成本也比较高。

为了发挥高锰酸盐和臭氧这两种氧化剂的优点,减少其各自不利的影响,可采用两者联用的复合氧化技术,其处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一氧化剂预氧化,克服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对有机物、藻类和嗅味的去除效果。

研究和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和臭氧的复合氧化作用可以提高处理后水质,对浊度、色度、藻类、有机物和氨氮等的去除率, 一般均能增加10%以上;有效降低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提高对AOC的去除,在现有水质条件下( TOC为2. 0 mg/L左右时) , AOC去除率可以比单独臭氧化提高20%~30%;可以控制水中臭氧化副产物如溴酸盐和甲醛的生成。

同时,高锰酸盐的投加,可以节省其他预氧化药剂(氯和臭氧)的投量,节省混凝剂投量10% ~30%,初步核算每吨水可以节约成本0. 006元,降低了运行费用。

2 运行管理2.1 微生物学安全性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微生物安全性包括以下内容:致病性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病原菌、“两虫”、携带寄生虫的后生动物等)及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

从研究和运行实践来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产生了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但在活性炭上并未发现致病性微生物,且出水中也未发现明显致病性微生物。

另外,臭氧活性炭工艺可以提高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能够改善浊度和颗粒数的去除效果,有利于保障微生物安全。

迄今为止,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还不存在微生物安全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运行管理。

2.2 大型微生物控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载体”,同时臭氧作用造成的大量营养物质使滤池内产生了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可以表征炭上微生物膜的成熟程度,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断变化,最后形成以大量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的微生物群落。

在我国已经运行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和出水中已发现了一些较大的微型动物,例如红虫、剑水蚤、轮虫以及其他不明微生物,这些动物一方面可能是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寄主,另一方面会影响水质的感观指标。

但是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非常少。

为了防止因大型微生物过量孳生繁殖而影响水质,除了要加强上游常规工艺的管理外,还要定期对活性炭滤池作药剂浸泡处理,每月一次,可以根据季节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周期。

一般采用的药剂有氨、氯、氯胺、食盐等。

2.3 活性炭滤池初滤水管理初滤水指从反冲洗完成到滤池过滤性能基本恢复期间,从滤池所排出的过滤水。

研究结果表明, 初滤水的颗粒数高达6 000个/mL,过滤成熟期(3~5 h)后,颗粒数可以降低到50个/mL,甚至更低(见图1) ,因此,要加强初滤水管理。

根据运行经验,过滤初期( 0. 5~1 h) 、过滤后期和过滤过程中仍存在着出水浊度超标的可能。

其中,过滤过程浊度超标是由于进水水质发生突变和运行管理不当造成的,可以通过科学运行管理解决,过滤后期超标可以通过及时反冲洗解决,而解决过滤初期超标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设计时可考虑采用专门的排出管道。

214 活性炭滤池出水pH水厂出水pH值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低pH值易导致管道及构筑物的腐蚀,会影响水的嗅味和感观;高pH值一般伴随着高碱度和较高浓度的钙、镁等离子,会影响到水处理的管道和器械,显著增加消毒过程的耗氯量,导致管网中的余氯含量降低,影响消毒效果,给水质的卫生安全性带来隐患。

活性炭的原料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可使其吸附性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在一些活性炭滤池初期运行时,会出现pH值显著升高的现象,一般可升到1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连续浸泡法、间歇浸泡法、稀释法和酸洗法等。

由于酸洗法在工程中难以实现,且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活性炭投池后,采用其他三种方法处理较容易实现。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活性炭滤池出水pH值会逐渐降低,相对于砂滤出水,降幅达1 ~2 个pH单位。

为了保证出水pH 值,一些水厂通常增加混凝过程中石灰投加量,这会导致沉淀后浊度显著上升,混凝投药量增加。

当使用铝盐作为混凝剂时,还存在着铝超标风险。

当原水碱度低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