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精品习题

合集下载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重点习题(含答案)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重点习题(含答案)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重点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自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M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o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

(3)《卖炭翁》是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字,号,唐代诗人。

与元稹共同倡导运动,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理解性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2.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3.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4.表达作者夜不能寐的诗句是: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形象地写出了大风来袭,茅草高低飘落的情景。

7.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秋雨连绵细密,侧面表现诗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卖炭翁》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9.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10.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11.《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句子是:12.《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的诗句是:13.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年高与劳苦的句子是:三、阅读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等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万物复苏B. 夏季,烈日炎炎C. 秋季,风高气爽D. 冬季,寒风凛冽2.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三重茅”暗示了什么?A. 屋顶茅草的层数B. 茅草的质量C. 茅屋的坚固程度D. 诗人财富的多寡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诗中用来形容茅屋被破坏后的景象?A. 茅飞渡江洒江郊B. 高者挂罥长林梢C. 下者飘转沉塘坳D. 雨脚如麻未断绝4. “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冷似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5.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下哪个选项最接近诗人的愿景?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风雨不动安如山C. 床头屋漏无干处D. 自经丧乱少睡眠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______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里用“怒号”来形容风,表现了风的猛烈。

2.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里描绘了茅草被风吹散后的不同去处。

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______。

”这里反映了诗人年老体衰,无力阻止孩子们的顽皮行为。

4. “俄顷风定云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这里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增强了诗中的氛围。

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______。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居所的向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这一句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的。

2. 诗中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3. 请结合诗中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和“床头屋漏无干处”两句,谈谈诗人如何在细节描写中展现自己的生活困境。

四、论述题(20分)结合全诗内容,论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社会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巨大反差,并探讨其深层的社会意义。

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

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

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节: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节:写大雨中诗人长夜沾湿的苦痛,彻夜难眠。

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解析: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故事。

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统治者对人民的强行掠夺,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解析:在翻译诗歌的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参考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示例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句中的“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卷”“三重”写出风的猛烈,写诗人受害之重。

(示例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是环境描写。

“风定云墨色”这是雨要到来的征兆。

这两句诗不仅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侧愁惨的心境。

(示例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两句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由“无干处”“未断绝”可想象诗人一家当时的困苦情形。

《卖炭翁》(示例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指)、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色,十指是乌黑色),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事已高。

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示例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面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实炭得钱“上了。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示例3)“夜来城外一尺雷,晓驾炭车辗冰辙”,动作描写。

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4 唐诗三首》()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4 唐诗三首》()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三首》课时练一、情景默写1.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2.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本班“感受大自然”综合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

(1)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_________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_________(2)拥抱自然,书写感受一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独特的感受。

24唐诗三首选择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

24唐诗三首选择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

24唐诗三首选择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唐诗三首》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24.唐诗三首一、石壕吏一、《石壕吏》杜甫【原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选择题】1.对《石壕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2.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楚感到悲痛。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三、卖炭翁/白居易D.表达了对蛮横官吏的激烈愤慨。

3.对对《石壕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遁迹,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4.关于《石壕吏》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充足悲惨,她很但愿以此赢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八下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填空题15道课后题

八下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填空题15道课后题

八下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填空题15道课后题一、全文概述本文为一篇课文解析,主要包括三篇著名古诗文的解读,分别是杜甫的《八下石壕吏》,白居易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柳宗元的《卖炭翁》。

这三篇作品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佳作,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又具有丰富的主题思想,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二、课文解析1.八下石壕吏1.1 背景介绍杜甫创作《八下石壕吏》时,正值安史之乱。

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见证了百姓生活的艰辛。

1.2 故事情节诗人途径石壕村,听到吏卒深夜捉人征兵,百姓为此深感痛苦。

诗人以石壕吏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1.3 主题思想作品通过石壕吏的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1 背景介绍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洲司马时创作的,反映了自己贬谪生活中的苦闷。

2.2 歌词解析歌词描绘了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2.3 主题思想作品通过对茅屋被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逆境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3.卖炭翁3.1 背景介绍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创作了《卖炭翁》这首诗。

3.2 故事情节诗中描述了一个卖炭翁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

3.3 主题思想作品通过对卖炭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课后练习题解析(此处根据题目内容,逐一解析课后练习题,提供答案和解题思路。

)【结束语】通过对这三篇课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同时也加深了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 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默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习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分析: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析:C、这首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一、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5、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二、选择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D )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分析: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C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析:C、这首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分析:C“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分析: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5、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 )A.本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怒”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风气势之猛。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两句是激愤之词,诗人因贫困面对大风刮走的茅草心急如焚,“群童”因贫困而冒风抱走不值钱的茅草。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的种种痛苦,让人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

D.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襟。

【解析】A错误。

“怒”是拟人修辞而不是比喻。

三、简答题: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答: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赏析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答: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4、“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答:“卷”字好。

既形象又有力度。

5、第一段中还有哪些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飞”——“洒”——“挂”——“飘转”——“沉”;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6、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二、《卖炭翁》白居易一、理解性默写: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选择题:1、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分析: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分析: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分析: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分析:C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分析:D 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

6、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解析】D.有误,本诗结尾卖炭翁并没有反抗。

三、简答题: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答: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答: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