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无道 诛暴秦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想 一 想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 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 败秦军? 败秦军?
胜利原因: 胜利原因:
• 项羽英勇善战 • 策略正确,士气高涨 策略正确, • 顺应民心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
项羽
刘邦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 秦军, 秦军,可后来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 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 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 死前叹道: 天亡我也, 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 你的理由。 你的理由。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前期:陈胜、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胜、吴广起义 ——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
陈胜、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 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什么问题?
BD
返回
1、秦始皇统治时,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 、秦始皇统治时,市场上鞋子没人买, 手货,这说明了什么( 手货,这说明了什么( ) 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秦朝人民习俗, 秦朝人民习俗 不喜欢穿鞋子, B.秦朝法律的残暴 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那是外来品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那是外来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 其中, A.秦朝刑法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 秦朝刑法严酷, 人叫“族诛” 人叫“族诛”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 吴广和项羽、 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陈胜、 农民战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朝一蹶不振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

项羽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 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 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 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刘邦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 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 “沛公”,后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 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 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 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4.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实力不如刘邦 B.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 C.未图再起,乌江自杀
BD
D.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返回
伐无道 , 诛暴秦
2007.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鸿门宴
楚汉之争使刘、项二人的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深刻 变化? 由先前的农民起义演变成了争夺皇位的权力之争. 当时刘邦深谋远虑,善于用人,人心归服。项羽匹 夫之勇,妇人之仁,大失民心,四年之后,垓下一战, 刘邦大败项羽,项羽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公元前 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项羽在巨鹿之战 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备争天下时却被 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 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课堂练习
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B
A.公元前208年
C.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O2年
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D
A.垓下之战 C.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课堂练习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及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

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善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

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房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幻灯片课件)。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师生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下一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此部分仍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展示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

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三、学法指导(1)趣味引导法。

特殊时期总有一些有别于平常的事物,在秦暴政时期,出现了平时我们不能见到的历史景象,如:“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

进一步查阅资料,学生会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暴政所致,培养学生对正义事业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严酷的法律制度,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2. 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 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 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刘邦建立汉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2. 教学难点: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朝暴政的具体案例,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结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秦朝暴政的影响,以及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伐无道诛暴秦》的主题。

2. 讲解秦朝的暴政:详细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严酷的法律制度、繁重的徭役和赋税,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

3. 分析陈胜、吴广起义:讲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4. 分析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讲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秦朝暴政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秦朝暴政的理解深度。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评估学生对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史记》、《汉书》等古代史籍,以及现代的历史研究著作。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课文理解拓展【2】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课文理解拓展【2】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课文理解拓展【2】三、语句翻译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者,阳夏(iǎ)人也,字叔。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chàng)恨久之,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曰:“苟富贵,无相忘。

”说:“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人家雇佣来耕地的,哪里能富贵呢?”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元年七月。

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900人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失期,法皆斩。

误期,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斩首。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现在有人传闻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了。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为楚将,数(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 3、推翻残暴旳秦朝统治旳( )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旳起义军
答:(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 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 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 掠,大失人心。
(2)刘容人, 连谋士范增最终也愤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 项羽没有。
简要分析秦亡前后,前刘邦、项羽所领 导旳战争实质旳变化 。
指鹿为马
❖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 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 顺从他旳意愿,特地呈上一 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 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旳 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 赵高旳人则说是鹿。后来说 是鹿旳大臣都被赵高用多种 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旳故 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 为马形容一种人是非不分, 颠倒黑白。
时间 领导人
公元前223年
陈胜、吴广
直接原 因
根本原 因
地位
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 当斩
秦旳暴政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时间 人物 都城
公元前223年
刘邦 长安
❖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暴发旳根本原 因是( )
❖ A、秦旳暴政
B、焚书坑儒
❖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暴发旳 地点( )
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旳三分 之二。
材料三:当初在秦国市场上,有这么一种奇怪旳现
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按照国家要求:国家旳法令…..先是黑京 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旳一种欺侮刑),然后 劓(即割鼻子,也是秦旳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 (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终是 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 都要受罪….即诛九族和连坐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知识点讲解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知识点讲解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知识点讲解人教版知识点一、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课后练习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起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起义的结果如何?起义有什么历史作用?答案: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是被征发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

特点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张楚。

起义失败。

沉重打击了秦朝,使其统治摇摇欲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

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案:①秦朝时,人们徭役繁重。

②秦朝法律残酷。

③陈胜和吴广有反抗精神和组织能力。

④秦末农民起义在仓促中爆发,没有经过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1课_伐无道,诛暴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1课_伐无道,诛暴秦

小活动:
阿 房 宫
情景1 情景1
秦 长 城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阿房,阿房,亡始皇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始皇陵


鹿

秦 二 世
赵 高
材料一: 材料一: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 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 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 60岁才能免除 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万 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 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 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 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 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 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 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
描述一: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描述一: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大兴土木, 秦始皇大兴土木,人民担负着繁重的徭役和沉重 的赋税,同时还要担心受严酷的刑法的牵连…… 的赋税, 同时还要担心受严酷的刑法的牵连
描述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描述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广武大臣,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广武大臣, 实行殉葬,他不但残暴还昏庸…… 实行殉葬,他不但残暴还昏庸
秦末农民起义——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前期: 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 (首次农民起义) 首次农民起义) 原因
三步曲
经过
结果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前期:陈胜、 1)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元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秦王子婴投 降,秦朝灭亡。依据反秦义军“盟主”楚 怀王与天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 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又闻项羽欲立章邯 于关中,号雍王,于是派兵驻守函谷关, 以防诸侯入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 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 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 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 进驻新丰鸿门,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 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 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 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 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范增
•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族,秦 朝末年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 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 (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 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 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 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 荥阳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 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张良
•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 族,颍川城父人。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列为 “汉初三杰”。 •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 过五代韩王之相。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 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 沙狙击秦始皇,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 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 多谋。[3]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 主要“智囊”。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 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 重要谋士[5]。
刘邦
•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 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 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 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萧何
•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邑人,早 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 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 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 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 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 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 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 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 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 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 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 侯”。
• • • •
主要参战方 刘邦和项羽 楚,又称西楚;汉 其他参战方
• 雍、塞、翟、韩、西魏(魏)、常山 (赵)、代、齐、河南、殷、九江(淮 南)、闽越、建成侯彭越、陈余、韩信、 临江等等。
项羽
•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秦末下相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 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 技巧),是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级名将之 一。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公元前209年从叔 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 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 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 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 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 项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最强武将,古人对其 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 词,源自项羽。
“伐无道 诛暴秦”
初一五班 张皓添
陈胜吴广起义
•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 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 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 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 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 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 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 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 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 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 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 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 安邑之战 • 参见:安邑之战 • 汉二年(前205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反汉归楚,威胁 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 九月,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灭魏国。 • 安邑之战,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 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 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 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 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采用了与对三秦作战“明修 栈道,暗渡陈仓”同样的诡诈手段,又一次成功地获得了 全战役的彻底胜利。韩信用一部兵力阳渡临晋,主力暗渡 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 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 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 • 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 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卓越才能。 • 汉二年九月(前205年),魏王豹率军迎击,但遭到大败, 魏王被俘虏,刘邦令其为将助守荥阳。
北方战线
北方战线
• 井陉之战 • 背水一战 • 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
战争结果
• 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项羽败 亡后,楚地陆续平定,最后唯原项羽封地鲁不下, 汉军乃以项羽头示鲁,鲁遂降,楚国至此全部平定。 • 楚汉战争末期,属楚国阵营的衡山王吴芮、九江王 英布先后归附汉王刘邦,唯临江王仍不听命。 • 汉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汉军又攻破临江国都 江陵,俘虏项羽所立的临江王共尉。 •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定陶正式称帝(即汉 高祖),建立了西汉王朝。 •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上表称臣。至此,天下 归于一统。
• 数日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 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时韩生劝 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 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烹杀谏者, 放弃了)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刘邦为 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 的方针,派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 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 汉三年(前205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 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据有九 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 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 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 • 英布战不力,九江国悉为楚有,且家属亦尽为项声所杀。 英布从隐蔽小道逃归汉国。 • 英布逃汉后,见刘邦,刘邦接见时非常无礼,以致英布 十分后悔为汉,几欲自杀。但至刘邦为其安排的住处后, 见与汉王宫室规格一样,十分高兴。之后汉王益兵英布, 令其行收九江。
韩信
•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 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 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 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 到重用,萧何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 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 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 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