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究实验报告三篇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实验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苗圃土、小型盆栽、光照强度计、棚架方法:1. 在小型盆栽中加入适量苗圃土。

2.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放置小型盆栽,分别为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

3. 使用光照强度计分别测量不同组的光照强度。

4. 每天固定时间浇水,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1. 高光照组植物生长较快,叶片较绿。

2. 中光照组植物生长适中,叶片呈浅绿色。

3. 低光照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绿色。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适当的光照强度能够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低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和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形态特征,增加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微生物样品、显微镜方法:1. 使用洗净的培养皿倒入适量琼脂培养基。

2. 在培养皿表面均匀划几道划痕。

3. 采集微生物样品并在琼脂培养基上划线。

4.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得到以下结果:1.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同的形态特征。

2. 一些微生物形成白色菌落,而另一些微生物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条件下能够生长繁殖。

2.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实验三:果实腐烂速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果实的腐烂速度,了解果实腐烂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塑料袋、计时器方法:1. 准备各种水果,并进行标记。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名称:XXX
实验步骤:
1、 XXX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XXX等结论,从而得出XXX的结论。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XXX。

为此,我们安排了如下实验:
1、通过XXX实验,以验证XXX原理及其参数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XXX的情况下,XXX现象的参数符合XXX的原则;在XXX的情况下,XXX的特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容易的理解XXX的发展规律,并为它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本实验旨在探讨XXX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采用XXX法,验证了XXX 所需要的参数;之后,我们以XXX实验,验证了XXX对不同情况的适应性;最后,我们观察了XXX对XXX的影响,以检验XXX在实际应用中所能实现的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XXX过程中,XXX的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它能够有效地模拟不同情况下的XXX现象;另外,它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XXX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提供宝贵的信息,以使其更加准确有效。

面部肌肉解剖实验报告(3篇)

面部肌肉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部肌肉的分布和结构。

2. 掌握面部肌肉的命名和功能。

3. 理解面部肌肉在表情形成中的作用。

4. 培养解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用品1. 尸体头颈部标本2. 解剖刀3. 镊子4. 橡皮筋5. 纱布6. 纸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头部大体结构:观察头部大体结构,包括颅骨、面部骨骼、肌肉等。

2. 皮肤切口:在尸体头部前额发迹沿前正中线切开皮肤至下颌,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3. 寻找面神经分支:在皮肤下分离寻找面神经分支,如颧支、颊支、下颌缘支等。

4. 腮腺导管:寻找腮腺导管,观察其位置和走向。

5. 面动静脉:观察面动静脉,了解其分布和走向。

6. 颈外静脉:观察颈外静脉,了解其位置和走向。

7. 面部肌肉解剖:观察面部肌肉,包括额肌、颞肌、咬肌、颊肌、口轮匝肌等。

8. 肌肉起止点:观察肌肉的起止点,了解肌肉的收缩方向。

9. 肌肉功能:了解各肌肉的功能,如额肌收缩使眉部上扬,颞肌收缩使下颌上提等。

10. 表情形成:观察肌肉在表情形成中的作用,如皱眉肌收缩使眉毛皱起,口轮匝肌收缩使嘴角上扬等。

六、实验结果1. 面部肌肉共分为颅顶肌、外耳肌、眼周围肌、鼻肌和口周围肌五群。

2. 额肌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眉区皮肤和皮下,收缩时使额部皮肤上移出现皱纹。

3. 颞肌起自颞骨,止于下颌骨,收缩时使下颌上提。

4. 咬肌起自颧骨和下颌骨,止于下颌角,收缩时使下颌闭合。

5. 颊肌起自颧骨,止于口角,收缩时使口角上扬。

6. 口轮匝肌起自上颌骨和下颌骨,止于口唇,收缩时使口唇闭合。

七、实验讨论1. 面部肌肉在表情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不同肌肉的收缩,人类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2. 面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其分布和功能对于医学美容、整形外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触摸,使我们对面部肌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解剖学实验技能。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doc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doc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篇一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cnaoh/mol·l-1naoh/mol·l-1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3备注cnaoh/mol·l-1m样/gv样/ml20.0020.0020.00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h2c2o4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1)(2)(3)……结论: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狗的生物实验报告(3篇)

狗的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狗的生理与行为特性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对狗的生理指标、行为表现和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狗的生理与行为特性,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实验地点:某高校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对象:健康成年狗10只,品种包括拉布拉多、哈士奇、金毛寻回犬等。

实验方法:1. 生理指标测定:- 体重、体长、胸围、腹围等形态指标;- 血液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等;-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 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

2. 行为表现观察:- 社交行为,包括对人类的亲近程度、与其他狗的互动等;- 工作能力,如服从训练、搜救训练等;- 攻击性行为,包括对人类和动物的攻击倾向;- 情绪表现,如兴奋、恐惧、焦虑等。

3. 遗传特征分析:- 通过DNA提取和基因测序,分析狗的遗传背景;- 研究特定基因与狗的行为、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 不同品种的狗在体重、体长等形态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血液常规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表明狗的生理功能良好。

2. 行为表现:- 拉布拉多、金毛寻回犬等品种的狗表现出较高的社交能力,对人类的亲近程度较高;- 哈士奇等品种的狗在服从训练和搜救训练中表现出较高的工作能力;- 所有品种的狗均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但通过训练可以降低攻击倾向;- 狗的情绪表现多样,兴奋、恐惧、焦虑等情绪均可观察到。

3. 遗传特征:- 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不同品种的狗在遗传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 部分基因与狗的行为、生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如与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攻击性等。

实验结论:1. 狗的生理指标和行为表现受到品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2. 狗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攻击性等行为特征可以通过训练和遗传改良进行调控;3. 遗传特征分析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实验调研报告(精选4篇)

实验调研报告(精选4篇)

实验调研报告(精选4篇)实验篇1一、现状(一)、实习教学1、各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培养(1)环节1、参观计算机机房的设置和管理方法。

2、调查了解计算机的种类、型号、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全面了解计算机的有关配置(比如:显示器、打印机、鼠标、绘图仪、扫描器等等)及各种配置的型号、功能和用途。

4、了解计算机局部网络有关情况,参与网络的建设维护等技术工作。

5、调查了解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范围和前景,参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

6、到工厂参观了解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过程和方法,若条件许可可进行实际操作学习。

(2)环节培养的能力以上几项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发展过程、前景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了解,使学生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搜集相关材料。

(3)计划什么时间进行及开设时间?课程实习在第5学期安排1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习,并进行专业实践。

完成后提交或总结。

专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为期1周。

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见习生产的流程、内容、手段、方法及组织。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

参加专业见习的学生必须做好相应记录,事后写出相应报告或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

毕业实习第7学期安排8周毕业实习。

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或总结。

(4)实际开展情况如何?按计划开设,完成情况良好。

2、实习课程与教材分别在第3学期进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第4学期进行数据结构,第5学期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6学期进行数据库原理、第7学期进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每门课程设计为期2周。

无独立开设的实习课程,2门有教材,无自编教材。

3、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实习指导情况现有实习指导教师18名,担任相关课程的实习教学,指导情况良好。

4、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问题:实验项目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实训的要求。

指导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

血凝抑制实验报告三篇

血凝抑制实验报告三篇

血凝抑制实验报告三篇实验报告一:血凝抑制药物A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评估血凝抑制药物A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通过血小板聚集检测、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时间测量,我们发现药物A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时间,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

引言:血凝抑制药物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治疗各种凝血相关疾病。

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时间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凝抑制药物A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1. 实验药物:血凝抑制药物A2. 血浆样本:从健康人士收集的血浆样本3. 试剂:ADP激活剂,凝血酶试剂,纤维蛋白原试剂4. 实验仪器:光学密度计,凝血时间测定仪5. 实验组设置:将血浆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药物A处理组结果:1. 血小板聚集检测:药物A处理组显示较对照组明显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表明药物A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 凝血酶时间测量:药物A处理组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药物A能有效延缓凝血过程。

3. 纤维蛋白原时间测量:药物A处理组纤维蛋白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药物A可抑制纤维蛋白原合成和聚合。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凝抑制药物A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时间发挥抗凝血作用。

这些发现与前期研究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药物A的抗凝血机制。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血凝抑制药物A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时间发挥其作用。

这些发现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

实验报告二:血凝抑制药物B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血凝抑制药物B对凝血通路的影响。

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因子测定,我们发现药物B可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时对凝血因子Xa和II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学实验报告模板三篇(完整版)

大学实验报告模板三篇(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377-42大学实验报告模板三篇(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大学实验报告模板三篇(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院专业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20XX年月日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说明: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二: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理学院指导老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200— 200 学年第学期实验课程名称:实验课程名称:篇三:浙江大学实验报告模板专业:____姓名:____实验报告学号:____ 日期:____ 地点:____ 课程名称:_______指导老师:____成绩:____ 实验名称:_______实验类型: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实验名称:_______姓名:____学号:____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实验报告三篇篇一:化学实验研究报告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初步学会了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对化学有了不少感性认识。

初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虽然还很肤浅,但是它为我们了解化学、建立初步的化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下面是我做的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对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地点:家里实验时间:xx年4月27日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实验步骤:⒈准备实验用品:玻璃杯、充足的二氧化碳、小蜡烛、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充足的水⒉操作步骤:⑴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靠近鼻子,用手轻轻扇动。

⑵将小蜡烛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⑶将适量的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摇晃矿泉水瓶。

⒊观察现象:⑴吸入二氧化碳后,鼻子感到没有气味;吸入过多会稍有不适。

⑵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的小蜡烛熄灭。

⑶摇晃水瓶后,发现水瓶有明显的变扁现象。

⒋得出结论: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能供给呼吸,但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此外它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⑵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简单的实验,使我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当中。

只有正确认识存在于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化学现象,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地质中学C0909班xxxx篇二:实验报告范本实验课程: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熟悉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基于聚苯胺敏感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材料制作、材料表征、探测单元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该实验获得气体传感器从设计到性能测试完整的实验流程,锻炼同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理解电阻式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2、进行传感器结构设计3、进行敏感材料的合成与测试4、开展气体传感器制作5、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三、实验原理气体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的一大门类,是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通常安装在探测头内。

从本质上讲,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

根据气敏特性来分类,主要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光学式气体传感器、石英谐振式气体传感器、表面声波气体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一般是利用吸附气体与高分子半导体之间产生电子授受的关系,通过检测相互作用导致的物性变化从而得知检测气体分子存在的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l)气体分子的吸附引起聚合物材料表面电导率变化(2)p型或n型有机半导体间结特性变化(3)气体分子反应热引起导电率变化(4)聚合物表面气体分子吸、脱附引起光学特性变化(5)伴随气体吸附脱附引起微小量变化对于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其基本的机理都是气体分子吸附于膜表面并扩散进体内,从而引起膜电导的增加,电导变化量反应了气体的浓度情况。

四、实验器材电子天平BS2245: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KSV5000自组装超薄膜设备:芬兰KSV设备公司Keithley2700数据采集系统:美国Keithley公司KW-4A型匀胶机:ChematTechnologiesInc.85-2型恒温磁力热搅拌机:上海司乐仪器公司优普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动态配气装置北京汇博隆仪器S-450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UV170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BSF-GX-2型分流式标准湿度发生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北京耐思达新技术发展公司五、实验步骤1、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工作原理认识(见三、实验原理)2、器件结构设计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基于敏感薄膜电阻变化来进行气体浓度测定,因此电阻是探测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叉指电极结构测量出的电导可由下式表示:其中L和W为叉指电极基底的长度和宽度,N为叉指电极的数目对数,d为两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σ为薄膜的本征电导率。

结合基底尺寸、材料电导率和工艺能力可以设计出结构优化的叉指结构,获得较显著的电学输出信号。

图1、基于敏感膜的气体传感器结构设计意图图1为设计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叉指电极,然后在叉指电极上制作敏感薄膜,通过测试两个叉指电极间的电学信号,可获得敏感薄膜的电阻信息。

设计完成的整个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气体传感器制作工艺流程示意图详细流程可表述为:硅片清洗—硅片表面氧化—溅射生长NiCr 合金—溅射生长金—匀胶、显影、曝光、去胶—刻蚀金属层(Kl、硫酸)—中测—划片一测试在器件的制作中,所使用的基片是电阻率为0.7-1?cm的n型单晶硅片([100]取向)。

其上氧化生长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然后溅射镍铬合金(200-300?),以提高金电极的附着性。

其后再在镍铬合金上溅射导电的金层(400~500?),采用负胶光刻,电极间距和宽度相等,为50μm,整个器件尺寸大小为8*5mm2,该设计由自己完成,工艺由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加工。

3、聚苯胺复合薄膜制备(1)基片预处理本实验采用表面抛光的石英玻片和平面叉指金电极作为成膜基片。

将表面抛光的石英基片先后放在:(l)表面活性剂和水的混合液;(2)去离子水;(3)乙醇;(4)丙酮中分别超声清洗0.5h,以除去表面污垢和油溃。

然后将清洗过的石英基片放入7:3浓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及1:1:5氨水/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各超声清洗0.5h使得表面清洁,同时通过这一步使基片表面亲水。

处理后的石英基片存放在超纯水中待用。

将清洗好的石英基片及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浸入1%PDDA水溶液15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氮气吹干,此时基片表面呈正电性;再将基片浸入Pss溶液(2mg/inl,盐酸调节PH=1~2)中15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吹干,此时基片表面呈负电性。

(2)聚苯胺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对于经过聚电解质(PSS)处理后的基片,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在基片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在聚合反应的开始阶段,基片上-SO-3基团与酸性条件下苯胺单体和聚苯胺低聚合物上的N+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离子对,将其吸附在基片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中心,进行链生长。

同时,混合液中的TiO2纳米粒子起着原位吸附聚合载体的作用,苯胺单体吸附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氧化剂(NH4)2S2O8引发单体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聚合,这导致了聚合物围绕TiO2粒子的受限生长,从而获得TiO2纳米粒子表面覆盖PANI的复合薄膜。

用移液管取0.2mlTiO2溶胶,加去离子水稀释至0.lwt%;超声15min备用。

室温下,将超声过的TiO2溶胶加入到20mL2.0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适度的搅拌下,将0.1mL苯胺单体加入其中。

为了避免苯胺单体快速氧化,边搅拌边将适量的(NH4)2S2O8的盐酸溶液缓慢逐滴滴入到混合液中,体系的颜色由透明逐渐加深,变为浅蓝,最终转变为墨绿色。

适度搅拌5min后,用0.45um的有机过滤器过滤。

(NH4)2S2O8和苯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运用芬兰KSV公司的自组装系统制备HCI掺杂PANI/TIO2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

将预处理后的基片浸入到PANI/TiO2滤液中,反应20min,取出基片,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放置在纯净的氮气中保存。

(3)HCI和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方法HCI和对甲苯磺酸(PTSA)是常见的聚苯胺质子酸掺杂剂。

HCl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同前所述。

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工艺如下:取1.9g对甲苯磺酸,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再配置0.1254g(nh4)2s2o8溶于10ml盐酸溶液中,待用;用移液管取0.2mltio2溶胶,加去离子水稀释至0.lwt%;将10ml对甲苯磺酸溶液与tio2溶胶溶液混合,超声15min备用。

室温下,在超声过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和tio2溶胶混合溶液中,将0.1ml苯胺单体加入其中。

为了避免苯胺单体快速氧化,边搅拌边将适量的(nh4)2s2o8的水溶液缓慢逐滴滴入到混合液中,体系的颜色由透明逐渐加深,最终转变为墨绿(转载于:博威范文网:研究实验报告)色。

适度搅拌5min后,用0.45um的有机过滤器过滤。

(nh4)2s2o8和苯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运用芬兰ksv公司的自组装系统制备ptsa掺杂pani/tio2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

将预处理后的基片浸入到pani/tio2滤液中,反应20min,取出基片,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放置在纯净的氮气中保存。

对三种复合薄膜微观形貌进行SEM测试表征如图3所示。

PANI/TiO2复合薄膜HCl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图3三种复合薄膜微观形貌进行SEM测试篇三: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实验)结题报告一、结题报告的意义课题实验的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

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

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用书面形式反映实验研究的成果,向教育界和社会提供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和推动教育实际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示其实用价值。

因而,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是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学术交流,互相借鉴,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撰写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所以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二、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

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

一篇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

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

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