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评测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容范文(二篇)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容范文一、引言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是指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文化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保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提升和持续改进。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旨在发现和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背景、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背景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安全行为、安全理念和安全责任等。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安全的问题,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评价指标1. 安全氛围:评估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员工对安全的感知程度。
2. 安全责任:评估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员工对安全责任的履行程度。
3. 安全教育培训:评估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4. 安全通报制度:评估企业安全通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5. 安全监测和报告:评估企业对安全的监测和报告的能力和水平。
6. 安全技术措施:评估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7.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企业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的实施情况。
8. 安全改进措施:评估企业对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四、评价方法1.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企业领导层、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和评价。
2. 调查问卷法:编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知和评价。
3. 文件分析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文件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规章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4.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和员工的安全行为。
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得出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评价结果应具体、客观、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改进工作。
2024年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容

2024年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评价1. 安全政策和目标:评价企业是否明确制定了安全政策和目标,并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全体员工。
2. 组织结构和责任: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
3. 人员培训和教育:评价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安全控制措施:评价企业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包括制度文件的建立与实施、安全检查与审核、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等。
5. 事故应急管理: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事故信息报告和分析、应急资源准备等。
二、员工安全意识评价1. 安全信念和风险意识:评价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知程度和态度,是否形成了安全信念,具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
2. 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3. 安全文化传递:评价企业在培训和管理中是否注重安全文化的传递,是否能够积极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
4. 安全意识教育效果:评价企业安全培训的效果,检查员工对各项安全制度的理解和落实情况。
三、安全绩效评价1. 安全事故情况:评价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包括事故类型、数量、原因等,分析事故发生的趋势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安全绩效指标:评价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绩效表现,包括事故率、事故处理及时率、员工参与度等指标。
3. 安全经济效益:评价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包括事故损失的减少、保险费用的降低、安全设备的运营成本等。
四、安全风险评估评价1. 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价企业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情况,包括对各类风险的认知程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2. 风险管控措施:评价企业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

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学校的安全文化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学校安全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评估与调研的目的与方法、案例与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校安全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征,并以安全为核心的文化氛围。
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安全与成长。
一个良好的学校安全文化可以提供安全保障,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而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则是为了了解学校目前的安全文化现状,为进一步改进与提升学校安全文化提供依据。
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校安全文化的现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首先,评估与调研可以帮助学校识别安全风险与隐患,及时进行预防与干预。
其次,评估与调研也可以提醒学校存在的管理漏洞与制度缺陷,从而促进学校完善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
最后,通过评估与调研可以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传达学校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意识。
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与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师生对学校安全文化的感知程度、安全问题的认知与解决情况等。
问卷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保证问题简明扼要,避免引导性或误导性问题。
其次,可以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对学校安全制度与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同时,可以进行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实地调查,了解学校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最后,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或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对比分析与借鉴。
大量学校安全文化评估与调研案例表明,学校安全文化的评估与调研是一项长期、系统和全方位的工作。
一是学校要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建立安全文化理念,使学生、教师、家长都能深刻认识到安全文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师生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对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安全文化的强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是评估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
首先,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之一是安全文化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调查员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问卷调查可以询问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政策和程序的知晓程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他们对危险行为的认同程度等。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的认知程度,发现员工对安全行为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进而针对性地改进安全管理和培训措施。
其次,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之二是安全观察技术。
安全观察是通过观察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工作环境,以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
观察员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评估指标,观察员工是否遵守安全规定和程序,是否存在危险行为和隐患等。
观察员还可以关注企业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安全标志是否清晰易懂,工作环境是否安全舒适等。
通过安全观察,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识别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另外,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之三是安全文化评估表。
安全文化评估表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评工具,包括多个维度的评估指标,如安全文化价值观、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沟通和参与等。
评估表可以综合测评企业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文化水平,并给出相应的评分和建议。
企业可以根据评估表的结果,找出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是评估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安全文化问卷调查、安全观察和安全文化评估表等技术,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范本(2篇)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范本一、背景介绍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组织中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的实现。
为了评估和改进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范本,用于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
二、测评目标1. 评估企业员工对安全的认知程度,包括对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的了解程度。
2. 评估企业员工对安全风险的感知,包括对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3. 评估企业员工对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包括员工对安全规定的遵守和对他人安全行为的监督和促进能力。
4. 评估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关注程度,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的制定与执行、资源的投入等方面。
三、测评内容1. 安全知识测试通过问卷或在线测试的形式,对员工的安全知识进行测试。
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规定、操作程序、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2. 安全风险感知评估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中对安全风险的感知和回应能力,评估其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观察和评估。
3. 安全行为观察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如是否佩戴安全装备、是否正确使用工具设备等,评估其对安全规定的遵守程度。
4. 安全文化氛围调查通过员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员工对企业安全规定和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对安全文化氛围的感受。
5. 管理层关注评估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评估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关注程度,包括是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制定和执行安全政策等。
四、测评方法1. 问卷调查法采用标准化的问卷,通过向员工发放调查表,收集员工在安全认知、安全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2.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员工在工作场景中的行为表现,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感知和安全行为进行评估。
3. 访谈法通过与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个别或团体访谈,了解他们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五、测评结果分析1.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调查和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文化评估与改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文化评估与改进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保障实验室安全对于实验室管理至关重要。
随着实验室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安全文化的评估与改进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安全文化的定义、评估方法及实践案例,以及安全文化改进的重点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中,成员对于安全的共同认识、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集合。
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于安全的关注程度、行为习惯以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实验室安全文化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组织中存在的安全文化问题,并促进实验室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提升。
二、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与实践案例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
通过设计针对实验室成员的问卷,包括对安全政策的知晓程度、安全行为的执行情况、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等内容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了解实验室成员对于安全文化的认可程度,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对实验室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实验室成员的安全行为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能,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解决。
观察法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情况,为安全文化改进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探讨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事故原因,找出事故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深度分析,可以加深实验室成员对于安全风险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水平。
三、安全文化改进的重点与策略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
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实验室成员对于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其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同时,还可以培养实验室成员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文化评估

安全文化评估
安全文化评估是指对一个组织或机构的安全理念、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行为等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安全文化评估可以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为实施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安全理念是组织安全文化的核心,它体现了组织对安全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对员工、管理层和企业领导的访谈和调查,可以了解组织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如果组织的安全理念模糊或存在偏差,往往会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其次,安全政策和管理制度是组织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政策是指组织制定的关于安全目标、原则和责任分工的规定,而管理制度则是指组织对安全进行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和程序。
通过对组织的安全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评估,可以发现制度是否完备、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疏漏和漏洞等问题,从而为改进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再次,安全行为是组织安全文化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员工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制度和规定的遵守程度以及对安全事故的警觉程度。
同时,还可以发现员工普遍存在的安全违规行为和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最后,安全文化评估还需要考虑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安全文化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行业特点、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
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判断组织的安全文化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评估过程,通过对组织内外部因素的评估,可以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推动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
2023年度安全文化测评指标

2023年度安全文化测评指标概述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根深蒂固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人们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
安全文化的建立和评估对于组织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度安全文化测评指标,以帮助组织评估和改进其安全文化。
评估指标以下是2023年度安全文化测评指标的一些关键要素:1. 领导力和承诺:- 高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的承诺和参与程度- 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领导者在推动和维护安全文化方面的行为表现2. 通信和教育:- 安全信息的传达方式和频率- 安全培训和教育计划的有效性评估- 组织内部安全知识的共享和沟通3. 参与和反馈:- 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程度- 员工对组织安全文化的反馈和建议的接纳程度- 安全问题的报告和解决机制的有效性4. 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 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安全标准和指南的制定和遵守程度- 安全操作流程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5. 风险识别和控制:- 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维护情况- 风险意识和应急准备的培养和训练6. 绩效和认可:- 安全绩效的评估和追踪机制- 安全成果的认可和奖励制度- 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纳入绩效考核的情况7. 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改进的目标和计划制定- 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持续研究和发展安全文化的机制和活动使用说明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并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用于识别当前的安全文化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
同时,定期的安全文化测评可以追踪和评估组织在安全文化方面的进展和持续改进情况。
结论2023年度安全文化测评指标提供了指导组织评估和改进安全文化的关键要素。
通过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指标,组织可以持续提升其安全文化水平,从而更好地管理风险,确保员工和组织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指标:员工层行为(权重0.12)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阐述 权重K1 测评方法 评分M1
责任意识 安全态度 0.23 法规意识 行为意向 岗位技能 知识技能 0.23 辨识风险 应急处置 相互交流 主动学习 行为习惯 0.25 主动参与 沉着应变 安全确认 遵守规范 关心他人 团队合作 0.2 相互信任 互助合作 团队绩效
管理效果
0.33
应急效能 事故与事件管理
企业应急系统的完善程度 对各种事故、事件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0.23 0.25
一级指标:安全环境(权重0.08)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视觉识别 作业指导 安全指引 0.27 宣传教育 安全活动 应激调适 安全防护 0.39 群体防护 个体防护 安全感 环境感受 0.34 舒适感 满意度 一级指标:安全培训与学习(权重0.1)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培训投入 重要性体现 0.28 优先保证 资源建设 上岗资格 培训机会 充分性体现 0.26 培训课时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态度变化 有效性体现 0.46 技能提升 阐述 企业对安全培训制定充足的财务预算并执行 安全培训与其他工作冲突时会得到优先保证 培训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可以充分满足需求 建立并严格执行经安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的用人制度 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接受安全培训 员工可接受满足法规要求或超过要求课时的安全培训 针对员工实际需要并注重安全行为习惯培养 员工乐于接受或基本满意 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态度的变化 员工安全知识技能的提升 权重K1 0.25 0.26 0.22 0.27 0.28 0.23 0.26 0.23 0.23 0.26 测评方法 评分M1 阐述 参照国家标准正确设置安全视觉识别系统 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建立并有效利用各种媒介为员工和相关方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企业积极组织并鼓励促进安全绩效的活动 权重K1 0.24 0.23 0.2 0.17 测评方法 评分M1
所有激励被员工广泛知晓 促进了员工个人与团队安全绩效的改善 促进了员工行为的改善 奖励与惩罚均不导致员工的消擞态度或消极行为
0.22 0.27 0.29 0.22
阐述 企业定期邀请员工代表参加有关安全会议 企业鼓励员工开展和参与各种安全活动 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事故、事件、隐患、缺陷等的安 全报告制度 保持员工报告渠道通畅和便捷 及时反馈报告处理结果并鼓励报告者 员工及时知晓事故、事件、隐患、缺陷等信息并获得针对
具有对自己并对他人安全健康负责的意识 具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和作业规范的意识 具有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进行作业的行为意向 安全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胜任岗位要求 具备作业前辨识风险并有效防范的能力 具备应急自救与互救的技能 乐于与同伴相互交流安全经验与信息 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并乐于参加培训
建立应激调适机制使员工产生应激反应时可得到有效的心理咨询 0.16 企业对危险作业场所、危险源和危险设备设施配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0.46 企业为员工配备并定期检查、更换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员工对一般作业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安全感或不安全感 员工对一般作业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舒适感或不舒适感 员工对作业环境的整体满意度 0.54 0.41 0.29 0.3
广泛知晓 激励效果 0.37 绩效改善 行为改善 正面效应 一级指标:安全事务参与(权重0.08)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安全会议与活动 权重N1 0.17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安全会议 安全活动 报告制度 安全报告 0.35 报告渠道 反馈效率 信息共享 一级指标,安全事务参与(权重0.08)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建议制度 安全建议 0.26 建议渠道 建议反馈 建议采纳 员工间沟通 沟通交流 0.22 管理层沟通 上下级沟通 承包商沟通 一级指标:决策层行为(权重0.11)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公开承诺 权重N1 0.25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公布安全政策
有效性体现
0.46 行为改善 绩效改善 员工行为方式的改善 个人安全绩效与组织安全绩效的改善 0.29 0.22
一级指标;安全信息传播种(权重0.99)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管理信息 信息资源 0.31 技术信息 事故信息 知识信息 管理机制 信息系统 0.34 建设平台 传播载体 便捷性 效能体现 0.35 知晓性 交互性 公开性 一级指标:安全行为激励(权重0.08)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制度化 激励机制 0.27 优先权 完善度 导向性 领导示范 榜样树立 激励方式 0.36 物质奖励 荣誉待遇 提拔升迁 阐述 建立安全激励制度或制度条款 所有激励中均将安全绩效指标作为首要指标 所有促进安全绩效改善的行为与成绩均会受到鼓励 惩罚体现不注重错误本身而注重汲取教训的原则 决策层和管理层成为促进安全绩技改善的表率 企业树立了安全生产的各类榜样 企业设有多种形式的物质奖励 企业设有各种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待遇 提拔重用安全业绩优异的员工 权重K1 0.28 0.25 0.21 0.26 0.19 0.2 0.22 0.21 0.18 测评方法 评分M1 阐述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库 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信息库 建立和完善事故、事件信息库 建立和完善安全知识信息库 建立完备的信息与传播管理机制 建立稳定的信息管理与传播平台 建立足够的信息传播媒介 员工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 员工可以充分知晓信息 员工可以便捷地交流信息 重要安全信息公开发布 权重K1 0.23 0.18 0.31 0.28 0.25 0.39 0.36 0.19 0.33 0.21 0.27 测评方法 评分M1
安全文化评测表 一级指标系:基础特征(权重0.06) 二级指标 权重N1 三级指标 阐述 权重K1 优:80~100 成长性 企业状态特征 0.06 竞争性 赢利性 开放性 凝聚力 企业文化特征 0.18 沟通交流 学习氛围 行为规范 企业形象特征 0.09 知名度 美誉度 教育水平 企业员工特征 0.26 工作经验 操作技能 道德水平 技术先进 企业技术特征 0.19 技术更新 安全技术 监管环境 0.17 监管力度 法规完善 人力资源 经营环境 0.02 信息资源 经济实力 文化环境 0.03 跨民族文化 地域文化 企业历史、企业规模与发展前景 企业在行业中地位与市场竞争力 企业盈利状况及盈利预期 对外来文化和文化变革的态度 员工对企业和同伴的信赖程度 注重内部及与外部的沟通交流 企业及员工对待学习的普遍态度 行为规范员工行为方式的规范化程度 企业或品牌在行业排名或社会知晓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员工受教育程度 员工平均工作年限或重点岗位员工平均工作年限 操作技能熟练或胜任工作的员工比例 员工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水平 主要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在行业内的先进程度 在技术更新方面的投入与实施 安全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 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执法水平与监管能力 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程度 本地区人力资源供给 本地区可利用信息资源 本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本地区重要的民族风俗习惯、礼仪传统 本地区显著的区域文化特征 0.34 0.27 0.39 0.21 0.18 0.19 0.2 0.22 0.42 0.58 0.2 0.27 0.28 0.25 0.36 0.22 0.42 0.45 0.55 0.32 0.38 0.3 0.52 0.48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小组座谈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资料收集及分析 调查问卷 测评方法 良:50~80 评分M1 一般:0~50
权重K1 0.53 0.47 0.3 0.26 0.2 0.24
测评方法
评分M1
阐述 企业建立鼓励员工安全建议的制度并不断完善 保持员工建议渠道通畅与便捷 及时反馈并鼓励建议者 积极采纳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安全绩效改善 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管理层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企业与承包商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责任履行
0.41
安全投入 员工培训 知识更新
自我完善
0.34
外部交流 表率示范
一级指标,管理层行为(权重0.11)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权重N1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明确职责 完善制度 责任履行 0.4 监督合作 知识技能 安全绩效 资格审定 指导下属 0.27 组织培训 行为观察 知识更新 自我完善 0.33 沟通交流 监督检查 一级指标:管理层行为(权重0.11) 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 自我完善 权重N1 0.33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表率示范 阐述 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表率 权重K1 0.25 测评方法 评分M1 阐述 明确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并严格履职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并确立安全目标 部门之间保持安全责任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配合 充分掌握满足职责需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促进安全绩效的持续改善 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录用与升迁的重要依据 有效组织实施安全培训 经常到现场观察员工行为并给予指导 手动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技能 主动与内外部专家交流安全信息或管理经验 定期邀请上级或安监部门或安全专家监督检查安全工作 权重K1 0.22 0.22 0.20 0.19 0.17 0.35 0.33 0.32 0.22 0.26 0.27 测评方法 评分M1
权重K1 0.29 0.27 0.23 0.21 0.26 0.24 0.32 0.18
测评方法
评分M1
阐述 亲自公布安全承诺与安全政策
权重K1 0.42
测评方法
评分M1
公开承诺
0.25 建立责任体系 人事政策 亲自参与建立安全责任制和重大安全决策 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升迁的重要依据 保证充分的人财物投入 定期对员工做行为观察与安全培训 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并自我学习 经常与外部安全专家沟通交流 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表率 0.58 0.27 0.38 0.35 0.36 0.31 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