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

合集下载

有关考迪罗主义的几个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

有关考迪罗主义的几个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

有关考迪罗主义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0世界史199906【作者简介】于兆兴男,1950年9月生,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楚汉男,1935年9月生,郑州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郑州450052)【内容提要】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曾出现过被称为考迪罗主义的政治统治形式。

考迪罗主义盛行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基础、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

考迪罗主义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阶级结构的变化。

考迪罗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复杂的。

对它的评价不能简单化。

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诞生了一系列的民族独立国家。

其中,一些国家在独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军阀独裁统治,即所谓考迪罗主义。

深入探讨考迪罗主义,是研究拉丁美洲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

但是,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考迪罗主义,史学界存在着意见分歧。

本文打算对有关考迪罗主义的一些问题,谈点肤浅之见。

一、考迪罗主义的范围和阶级属性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注: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

)因为一切社会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历史范围,就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历史问题。

考迪罗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然也不例外。

考迪罗,是西班牙语Caudillo一词的音译,原意是“首领”或“领袖”,后来广泛应用于凭借武力夺取和维护政权的拉丁美洲独立国家领导人,引申为军事独裁者。

这种军事独裁的政治统治形式,则被称为考迪罗主义(Caudillismo )。

除了明确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的这种涵义外,还有必要给它确定一个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从而明确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从地域范围来说,我们认为,考迪罗主义这种政治统治形式,主要出现在原来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的拉丁美洲殖民地。

原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经过独立战争,在19世纪初期先后成立了16个国家(注:这16个国家是: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拿破仑法典》又称为《法国民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

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

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英国爆发的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成百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延续到1848年,前后坚持了十多年。

密苏里妥协案: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双方因此经常在国会争论不休。

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

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

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

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平衡。

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黑人法典:《黑人法典》指南北战争(Civil War)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各州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定的一系列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

密西西比州在1866年首先公布,南方各州继而纷纷效仿。

拉美历史上的考迪略主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初析

拉美历史上的考迪略主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初析

作者: 张镇强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62页
主题词: 产生原因;独立战争;大庄园主;十九世纪;委内瑞拉;拉美;独裁者;西班牙语;无政府主义;玻利瓦尔
摘要: <正> 十九世纪初期,拉美各国独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局十分动荡,在各国政治舞台上以暴力和恐怖统治为主要手段的军人或文官独裁者层出不穷。

这就是拉美历史上的考迪略主义时期。

考迪略(Ca-udillo)一词源出西班牙语,意为“首领”,后泛指拉美各国代表大庄园主利益争夺国家政权的军人以及仰仗军队支持实行独裁统治的。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

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

(参课本P19)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

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创作了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

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

论考迪罗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

论考迪罗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

是权力,就像在新教或资本主义主文 化中,居 于主导地 要的。
位的价值观是财富一样。”我国学者陆国俊认为:考迪罗
而历史事实是这样的,这一长达几百年的征服和殖
主义具有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私性和贪婪性,在政治组织 民的历史过程充满了杀戮、疾病、奴役和愚弄。马、枪炮、
上具有严重的地区性、宗教性和松散 性,其统 治手段具 特别是铁制武器使西班牙人可以轻 而易举地应对使用
暴力、独裁和革命交替的动乱年代。政治和社会动荡是 该时期的特征。独立的旗帜并没有占领文化的高地。正 如阿根廷著名诗人埃斯特万·埃切瓦利亚所说: “我们是 独立的,但我们是不自由 的;西班牙的军 队不再压迫我 们,但他的传统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拉丁美洲的 社会解放只有通过放弃西班牙遗留的传统才能实现。” 但是这谈何容易。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使西班牙式 的文化和传统已融入了拉美的血液。
是从拉美 独立后至19世
服了各地区 的其他部
纪70年代。就其阶级属
族,建立了光辉的文化。
性 来看,考迪罗 主
但 从 15 世 纪 末 开
义 既具有地主阶 级 的 封建性,又 代表
□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李 萍
始,就 被来自欧洲 伊比利 亚半岛因而
资 而复杂的,由于它是在 特定的地域,同时 亚人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征服和殖民了。
又是在具备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必然性;
殖民者用枪炮和《圣经》对殖民 地人民进行肉体和
故而具有不同于一般独裁统治的特殊性。美国著名拉美 精神的征服和殖民。由于征服中有暴力、支配和抢劫。西
史专 家理查德·莫尔斯认为国家考迪 罗的基本特征是, 班牙人对这片大陆的征服使欧洲人不禁要问:印第安人
“决心靠着军队保证财富,在政治角逐中使用暴力,在获 是谁?是完全意 义上的人类吗?让他 们皈依天主教合适

考迪罗制度

考迪罗制度

考迪罗制度
考迪罗主义是拉美独立后各国普遍建立的一种独裁统治的政治制度。

考迪罗,原文是Caudillo, 系首领或领袖之意。

原指阿根廷普拉塔地区的军事首领,后引申泛指拉丁美洲军事独裁者,即以暴力攫取政权并用暴力维持其统治的独裁军人。

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由于在经济上长期盛行封建大地产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而大庄园主又无法借选举和议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只好依靠在独立战争中产生的“考迪罗”作为反动统治的工具。

他们通过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任意篡改宪法,盗窃国库,大肆搜刮民财,残酷镇压人民和政敌,维护大地产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为帝国主义的干涉、渗透和侵略大开方便之门。

墨西哥的迪亚斯和阿根廷的罗萨斯等便是拉美著名的“考迪罗”。

第1页共1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

世界史名词解释

考迪罗体制:迪罗是西班牙语caudillo的音译。

拉丁美洲的政治术语,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

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者专制制度。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考迪罗独裁又各有其特点。

大地产制:大地产制是在殖民统治时期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表现形式是大庄园制。

它是拉美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阻碍因素,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考迪罗主义的主要支柱。

大地主还常常与国外势力勾结,成为欧美帝国主义在拉美的代理人。

六月起义:法兰西第二共国时期巴黎无产阶级发动的起义。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后,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实行反工人的政策,于6月22日颁布解散“国家工厂”的法令。

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

五万余名工人进行了持续四天的顽强斗争,26日在军政部长卡芬雅克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一万一千人被枪杀,两万五千余人遭逮捕和判刑。

六月起义要求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社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直接斗争,马克思称这次起义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六月起义由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支持,孤军奋战导致失败。

资本原始积累:用暴力等方式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

从15世纪末开始。

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

原始积累方式还有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发行国家公债等。

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

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故称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尽管各国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

封建与共和——拉丁美洲“考迪罗”制度的前世今生(下)

封建与共和——拉丁美洲“考迪罗”制度的前世今生(下)

封建与共和——拉丁美洲“考迪罗”制度的前世今生(下)(接上期)根据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2008)的观点,21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民主化浪潮”(Democratization wave)。

“第一次民主化浪潮”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和法国大革命(1789~1794),于拉丁美洲各国独立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时期达到高潮。

放眼当时的世界,采取共和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并不多见,而拉丁美洲作为一个地区大规模的引入两种制度。

虽然其本质仍然属于考迪罗寡头精英政治,但不得不说具有无可否认的先进性,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走在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的前列。

九拉美各国在国家结构的选择方面,出现了联邦制(分权制)和集权制(单一制)两大潮流。

集权制来自于伊比利亚殖民统治的专制传统。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伊比利亚殖民者在拉美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机构和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系统,关于殖民地重大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始终掌握在马德里和里斯本政府手中。

而在当时宗主国国内,百姓其实也没有多少民主可言。

在拿破仑入侵之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的是典型的封建式君主专制统治,两国的第一部立宪宪法则都是在被入侵后才颁布的。

西班牙于1837年才在法律上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葡萄牙则是于1822年在法律上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此时两国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宗主国的集权传统深刻影响了独立后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制度取向,单一的集权制成为多数国家的选择。

而在另一方面,殖民地之间彼此分割,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直接导致了其与海外市场相联系的地方经济势力逐步形成。

此外,拉美本土白人克里奥尔人曾长期被殖民者排斥在最高统治机构之外,他们只能通过市镇委员会等地方机构参政,进而形成了盘踞一方的地方势力。

独立后,这些地方分离势力便汇聚在主张分权的联邦制的大旗下,主张地方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集权主义者分庭抗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者专制制度
考迪罗”制是拉美(含美国以南的墨西哥、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区)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的一种以暴力夺取政权、维持统治,代表地主(庄园主)利益的,对人民能够生杀予夺的独裁制度。

“考迪罗”制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

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产生原因
一,西班牙长期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经济落后和强大的地方分离主义势力;二,拉美各国家独立后,继续盛行的拉丁美洲大庄园制和大种植园制,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为自身的利益而争权夺利;
三,代表保守势力的强大的教会的存在;
四,欧美列强势力的渗透和干涉等
3性质特点
“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国家特有的独裁制度,既不同于世袭的封建国王或大地主,又不同于英、美、法通过选举上台的总统和首相。

考迪罗大多通过所谓的“革命”或者“暴动”,实质为政变而上台,并未促成经济和政治的基本变革,并没有促动大土地制度(拉丁美洲大庄园制)。

考迪罗尽管都专制独裁,但都打着来自于欧美地区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旗号,一般都用“选举”、“宪法”、“议会(国会)”来掩盖、修饰和“包装”自己,与北美地区和总统制度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这是与历史上其他独裁者是不同的。

考迪罗统治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极大的私利性和贪婪性;
二,其统治手段都非常专制、残酷、血腥和恐怖;
三,政权一般不稳定,多则几月、几年,少则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