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论文-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感恩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ratitud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ral education,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gratitud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文章首先将对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界定和阐述,明确感恩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态。 生 没有 将 “ 恩” 学 感 内化 到 自 己的 意识 当 中, 无论 是 对 学 生健 全 人 格 的 培 养 还 是 以 后 走 向社 会 求职 工 作 都将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因此 ,
要 全 方 位 地 将 感 恩教 育 落到 实处 , 之 真 正 被 学 生 吸收 并发 扬 光 大 。 使 [ 键 词 ] 学 生 感 恩 教 育 问题 对 策 关 大
一
、
培养 。 家 长 离 异 、 亲 往往 给孩 子 心理 造 成 难 以 愈 合 的 创 伤 , 而 产 生 厌 单 继
世 心 理 ; 长 不 恰 当 的 溺 爱 , 味 地 给 予 、 护 逐 渐 使 孩 子 养 成 一 味 索 家 一 呵 取 一 切 都 是 理 所 当然 的价 值 取 向 ;再 或 者 家 长 过 分 严 格 的 教 育 方 式 , “ 成绩决定一切” 致使孩子 养成 自卑 、 逆心理以至于混淆 了善与恶 。 , 叛
科技信息
基 础 理 论 研 讨
当 代 大 学 生 感 恩教 育存 在 硇 问题 与对 策
大兴安 岭职 业 学院 赵
[ 摘
丽 赵 云飞
要 ] 恩 教 育是 德 育 工作 一 个 十 分 重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于 家庭 、 会 、 校 等 诸 多方 面 的 原 因 , 使 感 恩 教 育 几 乎 处 于 滞 后 状 感 由 社 学 致
一
、
到老师 E以继夜辛勤劳作 谆谆教诲望其成才 ,更理解不到他们轻而 易 t
举得到的衣 、 、 、 食 住 行是这个和谐社 会下全体劳动人 民互惠互利 的结
果。
四、 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 如拜金主义 、 乐主义 、 利主义不 良现 享 功 象, 而对于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 , 从众 现 象极易发生 。他们很容易将 这些腐朽的思想 内化为 自己精神领域 的一 部分继 而付之于行动给德 育工作尤其是感恩教育 的实施带来一 定的困
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高校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认为要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
首先,高校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加强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珍惜机会和付出努力的意识。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开设感恩教育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感恩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发展的历程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引导他们树立感恩的态度。
其次,高校要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别人的付出和帮助,认识到自己所享受到的福利是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一种以感恩为出发点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再次,高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组织感恩教育的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社会精英来校演讲,分享他们感恩的经历和感受,激励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
同时,高校也可以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让师生之间相互倾诉、相互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相学习。
此外,高校应积极建设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围,营造校园感恩的氛围。
高校可以举办感恩节及其他相关的节日活动,并发挥多种媒体对感恩教育的宣传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发布校内外感恩教育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最后,高校还可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感恩意识和专业素养。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感恩教育专题培训,让他们了解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拔、培养具有感恩教育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提升教师的感恩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理念落后、目标不清晰、学生情感缺失、课程缺位、内容匮乏、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载体和长效机制等问题。
为此,要整合资源,做好表率,营造氛围,开展主题教育,实施体验式教育,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当前,多数大学生能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实际行动予以回报。
但是,少数大学生中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忘恩”现象并有蔓延的趋势。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导致情感冷漠、责任心与协作精神匮乏。
这对稳定高校环境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不利,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深入扎实地推进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内涵1感恩。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认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帮助与恩惠的回馈,它是一种意识、情怀和行为;它涵盖三层意义,即懂得感恩、学会报恩和主动施恩。
在现代社会,感恩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对社会和人民的包容与奉献;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和尽责;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和眷念;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和呵护。
2感恩教育。
感恩并非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它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发现“美好”,并对其报以感激的态度,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意识和情怀,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
二、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一个曾接受丛飞资助的大学生表现出的冷漠以及80多名贫困大学生对曾经无偿资助过他们的老人的遗忘、毕业后不归还助学贷款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感恩美德被现代大学生所疏远和淡漠的现实写照。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感恩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文化差异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着来自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这种多元文化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感恩教育的缺失。
尤其是那些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的学生,往往会忽略掉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从而导致分化的产生。
家庭影响在家庭方面,有些学生可能缺乏家教,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态度。
甚至一些家长会不断的灌输给他们他们某些过高的期望值,并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东西,这往往导致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这是一种不好的教育。
社会传媒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广告、八卦新闻等等不良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学生的视野,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导致学生没能够真正理解感恩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对策分析设计相关课程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和讲座以教授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甄别出那些需要感恩教育的学生分类辅导,并借助实例丰富他们的理解,从而激励他们正视内在价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可以积极地与家长交流,鼓励家长加入到感恩教育中,特别是对于不太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学校可以让老师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缩小孩子的家庭差距,刺激家长爱护和支持孩子,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纠正社会负面影响除了大力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加强监管,以确保在课堂上法规和政策等正确的信息被正确传递。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表彰感恩行为的活动,以此弘扬社会正气,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心。
结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都是需要被重视的因素。
通过上述三种对策,我们相信,可以帮助每一个大学生更好地认知感恩的概念,更好地珍惜拥有的一切,取得更好的成就,建立豁达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个体和社会作出更好的贡献。
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教育效 果不佳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0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
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一些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 中,缺乏感恩教育的引导 ,导致孩子缺乏感恩意识 。
学校教育不足
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 缺乏感恩教育的环节,导 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培 养。
社会环境影响
一些社会现象和舆论导向 ,往往强调个人利益和成 功,忽视对他人的尊重和 感恩。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后果
人际关系紧张
缺乏感恩意识会导致人际 关系的疏远和紧张,影响 个人的人际交往。
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 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中,往往缺 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为社会做贡 献的意识。
缺乏对家庭的感恩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忽视 家庭的支持和付出,对家庭缺乏感恩 之心。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01
02
03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关系冷漠
缺乏对家庭的感恩会导致 家庭关系的冷漠,影响家 庭的和谐和幸福。
社会责任感缺失
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会导 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0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思考
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分析 和思考
汇报人: 2023-12-1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思考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引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推广,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感恩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讨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1.1 社会焦虑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各种焦虑问题。
这些焦虑来自于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使得他们难以感受到内心真正的感恩和满足。
1.2 教育体制问题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普遍追求功利化,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教师评职评聘等机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们对于感恩的教育缺失。
1.3 互联网与自我中心主义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成就和满足感,出现了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
他们容易忽视他人的帮助和付出,难以真正体会到感恩的力量。
二、路径选择2.1 推动课堂中的感恩教育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课堂中嵌入感恩教育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慈善机构、听取志愿者的分享等方式,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贫困和困难,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2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感恩的教育不仅仅应该局限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价值观。
2.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
通过行动的实践,大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快乐,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
2.4 建立导师制度高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资深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感恩意识教育缺乏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历史、家庭、社会、教育和学生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全文如下:【摘要】积极倡导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品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出现了许多感恩意识、感恩行为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成才。
文章主要从感恩教育的涵义、价值、现状等各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让学生真正了解感恩,用心做到感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完善也是十分有利。
一、感恩教育的价值并没有落伍,反而更加突出了它作用和价值。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十分重要的。
不知感恩的心理会严重影响青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平衡青少年个体的身心需要,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其完善的人格。
其次,感恩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物质利益冲突加强,一些人们在生活、工作的压力下把自己的眼球集中在了个人利益,一些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个人利益而不知感恩,这种个人行为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通过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首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其次,感恩教育通过对每个个体的影响,使个体怀有一颗感恩和包容的心,促进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进而有益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宁幸福。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一)感恩意识缺乏现在社会中的一些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不仅不懂得关心他人,甚至对他人的关心无动于衷。
具体表现为:对于父母、老师和同学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存在丝毫的谢意,这些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感恩行为缺失当代一些大学生不仅感恩意识缺乏,感恩行为更是缺失,这种不良现象表现在大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消费的过程中对父母辛苦赚的钱不懂的勤俭节约,有的学生大手大脚,消费水平甚至超过了父母所能承受的能力;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斤斤计较,不会考虑他人感受;在坐公交时不主动给老年人、孕妇等让座;更有甚者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来进行危害社会的发明创造,这些现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教育论文-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加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着理念落后、目标模糊、课程缺位、内容匮乏、途径单一、可持续发展机制缺乏等问题。
因此,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厘清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构建三个“三位一体”的教育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问题对策一、感恩及感恩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的思想源远流长,《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经典诗句;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篇;《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古训。
这些思想诠释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浸染在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所谓感恩,《说文》释义为“感,动人心也。
” “恩,惠也。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感恩体现出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当今学者的探寻中找到答案。
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还有学者认为:“感恩,是对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它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许多高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但效果并不好,表面上看似有声有色的感恩教育,实际上渐渐透出些许苍白和无力。
1.感恩教育的理念落后、目标模糊。
教育理念是感恩教育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的成败;教育目标是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选择和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由于高校对感恩教育缺乏充分的重视,对感恩教育的内涵、内容、方式、途径等缺乏足够的研究,加之感恩教育的理念缺乏鲜活的时代感和先进性,教育目标定位模糊。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
2.课程缺位,内容匮乏。
课程应该是感恩教育最基础的、影响最深远的途径,但目前高校几乎没有开设感恩教育的相关课程,一般都是通过德育老师自己搜集相关知识开设相关讲座,或聘请德育专家、校外感恩典型作报告的形式进行。
这对加强高校感恩教育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还是不能弥补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内容选择上,一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经典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结合时代特征,没有及时创新教育内容,使得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并且社会上关于感恩教育的相关出版物也非常少。
3.感恩教育途径单一。
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增强感恩意识的途径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
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主要沿袭传统说教的方式,途径是相对单一的。
有的高校热衷开展流于形式的活动,有的高校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有的高校重视课堂的理论灌输而忽视社会实践的感化,有的高校重视单一的教育而忽视管理的育人功能。
4.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缺失。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高校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保障。
从目前的状况看,高校普遍缺乏感恩教育有效的机制,从而导致感恩教育单纯活动化,感恩教育时有时无、时弱时强,甚至空白,不能充分保证感恩教育的可持续有效发展。
三、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1.更新感恩教育理念,厘清教育目标。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性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感恩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培育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向乃至形成报恩、施恩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创新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内容的创新,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的精华,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赋予感恩教育内容鲜活的时代气息。
此外,要创新感恩教育的内容还要注意体现系统性、全面性,现代感恩教育的内容设置应该主要包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对自然的亲近与保护、对集体的信赖与热爱、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对父母的理解与孝顺、对他人的坦诚与关爱、对生命的敬重与珍爱等方面的内容。
3.构建三个“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的途径。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维互动。
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最初影响因子,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高校感恩教育应突破目前的封闭状态,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互动,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家长做一个感恩的表率,同时家长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教育。
学校要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加大教育力度,切实加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要通过各种媒体舆论,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和事迹,努力营造“温情”“感恩”的氛围,从而形成“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感恩教育途径。
(2)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
在高校感恩教育中,课堂教学是识恩、知恩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感恩的体验渠道,社会实践是报恩、施恩的实践平台。
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中感恩教育的资源,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的感恩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感恩体验。
更重要的是要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学会报恩、施恩。
只有构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途径,才能实现大学生感恩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3)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管齐下。
高校感恩教育,既要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一些创造性的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同时,又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重视管理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
4.建立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建立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1)高校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学校各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步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感恩教育同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2)高校要把感恩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急需增设感恩教育课程,并要科学设计感恩教育的内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改变高校感恩教育理论课的尴尬局面。
同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感恩教育思想,将感恩教育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
(3)高校要建立感恩教育的科学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未能得到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经常性地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改善以后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和健全高校感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浓意深,我感恩上苍,给了我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着朋友的温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
走出家门,我走向自然。
放眼花红草绿,莺飞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无尽美好,感恩上天的无私给予,感恩大地的宽容浩博。
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接,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
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每一天。
我懂得,学会了感恩,才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
宽容和感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冰峰为春暖,化干戈为玉帛。
学会感恩,我的一颗心永远被温暖笼罩,被甜美滋润,我的生活中没有冰雪,没有冲突,没有愤怒,没有战争,没有咒骂。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
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还会时时提醒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的苦恼的一剂良方妙药;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会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 对别人感恩,相应会得到他人对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两份好心情。
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了长存感激之情,永存爱心。
爱的力量是非凡的,它会把一个人塑造得更为完美。
外国有一个感恩节,可咱们中国却没有,那倒无妨,咱们何不把每一天都当作感恩节来过呢。
朋友,如果你想有一个好的心境,那不妨试着学会感恩,把每一天都当作你的感恩节。
人们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
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
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
”我们只是个普通的人,不可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
但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从无知直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亲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一切,我们被爱紧紧围绕着,许许多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奉献着、付出过,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现有的一切吗?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