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教师德育论文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与感恩教育实践

教师德育论文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与感恩教育实践在感恩教育课题实施的进程中,笔者曾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做了问卷调查、访谈,并运用自然观观点,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进行了观看,同时,也借鉴了其他研究者的资料,对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加以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加倍全面的反映其问题和实质性缘故。
一、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概述调查发觉,“以为父母对自己超级关切”的学生高达90%,而对父母的付出能够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
调查中,多数小孩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是“见怪不怪”了,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感觉内心过意不去。
关于“你是不是取得过他人的帮忙?”,很多小学生以为帮忙自己的人很少,或直接说没有人帮忙过自己。
他们说“没有人帮忙过我,我都是靠自己”“有,可是太少了”“我不需要帮忙”。
有些学生以为像交警、医生等效劳人员的帮忙都是没必要感激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
当问及“他人碰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有很多学生说会去帮忙,可是却发觉不到他人的困难。
在最感激的人中有许多学生把自己排在了前面,只是父母作为最感激的人被排在第一的占到大多数,可是能想到或成心识的想到回报父母的学生很少。
有的学生说“学好习确实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其余的他们不在意”。
当问到“你记得帮忙你的人么?”有许多小学生说不出来,记不得,有得说只记得大事而细微的帮忙就记不得了。
当问到“他人帮忙你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些小学生明白说“谢谢”,有些学生会想到报答他。
在学校门口,父母风雨中辛苦接送小孩,而能说声感激之言的学生很少。
总之,小学生感恩缺乏的表现归纳如下:(1)日常行为方面在日常行为适应上,表现为不注意爱惜环境卫生,不爱惜社会公物、学校公物和自然的花草树木,不珍爱他人的劳动功效,不遵守大体的校规校纪。
马路上、公园里、校园里,有些学生随地抛撒垃圾,校园里垃圾见不到学生们哈腰捡拾,教室的桌椅板凳一次次的修缮却又一次次地再度“伤残”……(2)消费观念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慢慢提高,很多学生不顾家庭生活状况,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很少能明白取得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还有些学生浪费严峻,不珍爱取得的任何东西,书包一年要用好几个,随意乱扔,文具常常丢常常换,铅笔用了一半就扔的现象很多;本子更是用不了几页就扔。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篇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摘要:感恩是社会的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两上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教育学生;感恩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
目前,应试教育使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
所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样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自己生命,更把自己养育成人。
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自己读书,把自己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关于小学感恩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

关于小学感恩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我们要感恩对手,感谢强大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感谢对手给予我们学习的鞭策和成长进步的动力,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小学感恩议论文作文600字,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感恩议论文作文600字1大家都知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我们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这都要感谢父母啊!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照顾着我们,只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样父母们就满足了,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仅此而已啊!!所以我们不管将来能怎么样都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还是晚上,很晚了,我睡不着就玩了起来,没有看到妈妈刚刚拿过来的暖壶,里面是刚刚做开的热水,我只顾着玩了,不小心把暖壶碰倒了,我吓呆了,站在原地,不敢动,看着那热水流了出来,顿时,我感到我的脚好热,也好痛啊,我哭了起来,依旧不敢动,妈妈听到我的哭声,跑了过来,看到眼前这一幕,忙走过来把我抱到了床上,看到一直在哭的我,就紧张的问我哪里烫到了,因为很痛,所以我还是在哭,妈妈没办法,就赶紧看我的身上,当她看到我的脚时惊呆了,因为我的脚烫的很红,都有些肿了,妈妈赶紧背起我,往医院跑去了,那时我家离医院不是很近,妈妈一路小跑,把我抱到了医院。
回来后,妈妈给我擦了药就哄我睡了,当我半夜醒来时看到妈妈在我床边坐着睡着了,我想,这就是母爱之伟大啊!妈妈在我床边看着我,怕我再痛!就在我身边陪着我,直到累的睡着。
以后我要尽力学习,用我的成绩来报答我的父母!孝,其为人之本也。
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样阳光明媚的世界里感受人生的冷暖,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无尽的爱。
子女有了欢笑,就是父母最开心的事,子女有了痛苦,是父母最牵挂的事。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感恩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感恩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这主要源于感恩情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友不敬,对他人不爱。
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学生太自我。
面对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答是。
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
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三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欣然接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跟同学谈得火热,回家却连跟父母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只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却想都没想回报别人。
其次,感恩体验浅。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大有除了学习,百事不理之势,他们自主生活能力不强,根本不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最后,教育缺实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条式,口号式,往往使学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做什么才是感恩。
当今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学生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
而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而要教育学生从实在小事做起,诸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自理,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这些看似朴素的事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怀。
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感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内容摘要: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
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三大方面,对本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学生感恩教育正文:“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之常情。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庭视为“小公主",“小皇帝”,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认为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
因此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社会才更和谐美好。
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在工作实践中我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推动了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1、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感恩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
我分别进行了下列教育活动:(1)利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学校每周一晨会时,都要安排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感恩、珍惜——是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感恩、珍惜——是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上个星期刚读完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中的《感恩、珍惜——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这篇文章,本周三下午我刚进教室上课,就有小朋友让妈妈买玩具,家长不买,他就又哭又闹不上课。
现实与罗恩老师的文章相结合,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小学生低年级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适时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是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感恩”的名言警句。
学生交流,朗读感恩的名句,还可以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
二是收集“感恩”的故事,举办故事会。
根据学生小的年龄特点,他们都爱听故事,所以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是说感恩话。
让学生说感恩话,以触动自己的心灵,不管是谁只要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我们就要将心底的真挚之情和感激之意蕴涵于字里行间。
四是为父母“减负”。
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验父母的艰辛。
比如:去年的重阳节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为长辈洗脚并写下感受,孩子们交上来的心得很真实、很感人,至今我仍然保留。
五是礼貌性问候。
见到长辈我们要主动的问候,让忙碌了一天的父母一回到家中,就能从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
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与阶段策略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
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中级阶段的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阶段:感恩的行为已经内化个体的品质,外化为日常行为。
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
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
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1.识恩、知恩教育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
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恩情,那么孩子将丧失对整个世界的爱。
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识恩、知恩的教育。
小学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他们是任教师刻画的一张白纸,通过识恩、知恩教育,可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2.引导报恩教育
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
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
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
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
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3.施恩不求报的教育
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对此阶段的教育可在小学高年
级初步开展。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活动也应该走实践道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