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箱梁负弯矩

合集下载

20米小箱梁后张法控制张拉计算书

20米小箱梁后张法控制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为: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预制箱梁预应力筋每束张拉顺序为0 →0.1σk→0.2σk→张拉控制应力σk(含锚口摩阻损失)→持荷5分钟→锚固。

箱梁的钢绞线束张拉顺序为N2→N1→N3,采用两端对称张拉。

预制箱梁采用张拉力和引申量双重控制,即张拉力通过油表读数控制,但应与实际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控制在±6%之内,否则应暂停张拉,提出解决方案,待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

方可重新张拉。

二、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直径d=15.2mm,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a,公称截面积Ap=140mm2,弹性模量E p=1.95*105 MPa,松弛率ρ=0.035,松弛系数ξ=0.3,每束钢绞线4根或5根。

(一)力学指标及计算参数:预应力筋力学性能指标及相关计算参数如下:※弹性模量:Ep=1.95*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1395MPa※孔道偏差系数:κ=0.0015※孔道摩阻系数:μ=0.17※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每端按6mm计千斤顶控制张拉力,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张拉力P=1395*140*1=195.3KN,根据规范要求,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不小于所需张拉力的1.2倍。

因此,选用不小于25T 的千斤顶就可以满足要求。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根据现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预应筋伸长值的计算按如下公式进行: L=EA L P L **= (公式1) 式中:L ——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P 按如下公式计算: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P 值按如下公式计算:N *A *σcon =P (公式2)上式中:P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N );σcon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MPa );A ——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其它各段的起终点力可以从张拉端开始进行逐步的计算。

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详解

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详解

箱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计算书1施工工艺中横梁内设置波纹管接头→穿设钢绞线→安装扁锚及夹片→预应力张拉→封锚→管道压浆。

1.1设置波纹管接头在中横梁钢筋安装同时设置波纹管接头,波纹管接头安装应牢固,连接处应用胶布缠封严实,防止漏浆。

因接头波纹管附近焊接作业较多,中横梁浇筑前应检查接头波纹管是否有烫伤,接头安装是否被扰动。

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以免漏浆给后续压浆作业带来不便。

1.2穿设钢绞线1.2.1根据通用图可知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1395Mpa,公称直径d=15.2mm 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

1.2.2钢绞线下料要求①20m梁:φ内=70*25mm扁管孔道(T2)内钢绞线长度6米,工作长度每端30cm,T2每根钢绞线下料6.6米,每个孔道内4根钢绞线。

φ内=90*25mm扁管孔道(T1、T3)内钢绞线长度6米、13米,工作长度每端30Cm,T1、T3每根钢绞线下料分别为6.6米、13.6米,每个孔道内5根钢绞线。

②30m梁:φ内=60*25mm扁管孔道(T2)内钢绞线长度10米,工作长度每端30cm,T2每根钢绞线下料10.6米,每个孔道内3根钢绞线。

φ内=70*25mm扁管孔道(T1、T3)内钢绞线长度7米、15米,工作长度每端30Cm,T1、T3每根钢绞线下料分别为7.6米、15.6米,每个孔道内4根钢绞线。

钢绞线下料禁止采用气割焊、电弧焊,必须采用砂轮切割机割断。

1.2.3钢绞线穿设若无法全部穿过,应找到管道堵塞处,疏通管道后再进行穿设。

1.3安装扁锚及夹片1.3.1扁锚及夹片应在张拉当天安装,避免因过早安装致使扁锚及夹片锈蚀,影响张拉质量。

1.3.2 20m箱梁T1、T3管道应安装BM15-5扁锚,T2管道应安装BM15-4扁锚;30m箱梁T1、T3管道应安装BM15-4扁锚,T2管道应安装BM15-3扁锚。

扁锚安装前应清理出锚垫板张拉面,凿除锚垫板张拉面混凝土,使扁锚能够紧密结合在锚垫板的凹槽内。

大桥工程箱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大桥工程箱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一、张拉施工方案箱梁及现浇横梁砼标号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前需做砼强度试验。

(1)、预应力张拉程序与顺序①.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0.1δk)→1.03δk持荷5min回油至δk锚固(其中δk―控制应力)。

②.张拉顺序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其张拉顺序, 先张拉中间束然后张拉两边束;先张拉长束, 然后张拉短束。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施工①、张拉与锚固预制箱梁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 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均匀张拉, 顶板负弯矩钢束也应采用两端张拉, 并采取逐根对称均匀张拉。

位置应仔细核对。

预应力工艺完成后用C50水泥浆进行预应力孔道压浆。

为防止预应力钢束锈蚀及松弛, 压浆工作应在张拉工作结束后尽早进行, 最长不超过24小时。

②、初张拉: 主梁两端同时先对千斤顶主缸充油, 使钢丝束略为拉紧, 同时调整锚圈及千斤顶位置, 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互相吻合, 注意使每根钢丝受力均匀,当钢丝达初应力0.1σcon时作伸长量标记, 并借以观察有无滑丝情况发生。

③、张拉: 采用两端同时逐级加压的方法进行, 两端千斤顶的升压速度应接近相等, 当两端达到1.03σcon时, 维持张拉力不变, 持荷5分钟, 然后两端回油至σcon (不包括千斤顶的内摩阻及钢束与锚具的摩阻力, 这两项摩阻力都应根椐实验确定, 总张拉力应为控制张拉力与千斤顶内摩阻力, 钢束与锚具的摩阻力之和), 同时测量实际伸长量是否与计算值相符。

④、锚固: 打开高压油泵截止阀, 张拉缸油压缓慢降至零, 活塞回程, 锚具夹片即自动跟进锚固。

锚具外多余之钢绞线可采用砂轮切割机切除, 不准用电焊焊割。

⑤、压浆:压浆应在钢束张拉后24小时内进行, 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4~0.45, 为减少收缩, 可掺入0.0001水泥用量的铝粉, 管道压浆的顺序宜先下层后上层, 压浆时注意防止相邻孔的串浆而阻塞未压浆孔道。

压浆后要继续进行养生。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摘要:为研究墩顶横梁内充填混凝土对钢箱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影响,论文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以填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变量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

结果表明:墩顶填充混凝土可显著降低负弯矩区钢箱下翼缘压应力,但对钢箱组合梁桥内力及变形的变化幅度影响不大,最大变化幅度不超过4%。

关键词:桥梁工程;力学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箱梁;负弯矩区;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U441.5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钢-混凝土组合梁因其材料的优点即混凝土受压性能好,钢材可以承受较大拉力,并且结构轻巧,厂内可实现快速预制和装配,施工便捷,缩短工期,在桥梁工程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组合梁桥按照受力通常可以分为简支组合梁桥和连续组合梁桥。

与简支组合梁桥相比,连续组合梁桥正负弯矩分配合理,使跨中正弯矩大幅减少,结构跨越能力增强、提高了其刚度和结构整体性能[1]。

连续梁在中间支点位置附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负弯矩使这部分桥面板受拉多发生混凝土开裂,中性轴以下钢箱梁下翼缘受到压力会发生局部失稳现象,减少结构的使用年限,限制了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的发展,也使得研究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力学性能成为一种趋势。

针对负弯矩附近截面中性轴以上桥面板多发生混凝土开裂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刘永健等[2]提出了在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里面布置预应力钢筋并使用抗拔不抗剪的连接件形成组合桁梁结构,通过在跨中位置施加反向的集中荷载来模拟连续梁中间支点的受力,对2榀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结构进行试验加载,表明采用在混凝土桥面板内置预应力钢筋与局部释放剪切作用的连接件形成的组合桁梁结构可以显著降低桥面板混凝土的开裂,但对结构抗弯承载力影响不明显。

欧阳政[3]分析了正负弯矩区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抗剪连接程度、不同混凝土翼板处横向配筋率对连续组合梁结构承载能力、界面粘结滑移、挠度、负弯矩开裂荷载的影响。

20M箱梁负弯矩张拉

20M箱梁负弯矩张拉

DQL-10
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境惠水至罗甸(黔桂界)段
张拉混凝土强度: 构件名称: 安装油表 读 数 顶塞油表 读数 编号: 张拉日期: 张拉部位及直、弯束示意图 .
记录(两端张拉)
滑、
拉 回油 安装应力
实际伸 设计伸 断丝 小缸读数 伸长率 处理 (钢 长量 长量 锚塞回缩 (%) 筋)情 情况 (mm) (mm)

小缸 回缩 小缸 回缩 小缸 回缩 小缸 回缩 监理员: . .
36.8 34.7 34.9 35.9 日期:
36 36 36 36
2.1 -3.6 -3.0 -0.2 . .

设计伸长量(mm) 78 53 36
设计伸长量(mm) T1 T2 T3
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两端张拉)
构件名称: 安装油表 读 数
张拉混凝土强度:
系 数 0.25 YE0301114# 0.25 YE0301115#
钢束 张拉断面 千斤顶编 编号 编号 号
惠水 罗甸 惠水 罗甸 张拉负责人:
140422# 140423# 140422# 140423#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泵操作员: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银川至龙邦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惠水至罗甸(黔桂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千斤顶 编 号 140422# 140423# 标 定 日 期 摩 擦 合 同 号: 项目名称: 油压表编 号 初应力读 数 19.39 19.39 张 记录项目 初读数 第一行程 (10%) (20%) 4.06 8.19 6 10 4.61 8.73 7 10 4.06 8.19 6 10 4.61 8.73 11 6 第二行程 (50%) 20.64 24 21.25 23 20.64 22 21.25 23 记录: 第三行程 (100%) 41.37 45 42.04 44 41.37 43 42.04 44 监理员: 拉 桩号部位: 超张拉油表 读 数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拉计算方案一、基础数据本标段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有:片和丁2各2束、T3为1束,设计锚下拉控制应力:o=1860MPx75%=1395MP。

按设计要求conaa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方可拉,并采用两端对称拉,拉程序为:0初应力(持荷3min)o(持荷5min)锚固,拉顺序con为T、T、T。

123二、预应力钢束拉力计算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拉力按公式:F=oxAxn进行计算,如下:ncon箱梁顶板片钢束锚下拉力:F=oxAxn=1395MPxl40mm2x4根=781200N=781.2KN1cona其中:A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n为同时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F为钢绞线锚下拉力。

其余钢束拉力计算同Tj各钢束拉力如下表:三、压力表读数计算本桥采用100吨千斤顶进行拉,经校验: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390,11.3.389,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06P—0.1434,F=0.0524P-1.1491。

故箱梁顶板片钢束采用1#千斤顶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11.3.390:F=0.0506P-0.1434二0.0506x781.2-0.1434二39.4MP1a2)压力表编号为11.3.389:F=0.0524P-1.1491=0.0524x781.2-1.1491=39.8MP2a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3,11.3.416,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2P-1.2867,F=0.0524P-0.6763。

编号为3#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4,11.3.41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10P-0.5306,F=0.0524P-1.1838。

编号为4#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5,11.3.39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1P-1.6370,F=0.0519P-0.2977。

各种跨径连续小箱梁通用图(先简支后连续现浇等截面)20-1(30度) 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构造

各种跨径连续小箱梁通用图(先简支后连续现浇等截面)20-1(30度)  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构造
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构造5工作长度300mm锚固点9070909090T3T3顶板钢束中心线T2T1顶板束张拉预留槽顶板束张拉预留槽1:40平 面T1701:40立 面9090工作长度300mm锚固点箱梁中心线T1T2T1180顶板束张拉预留槽箱梁底板中心线顶板束张拉预留槽箱梁中心线90箱梁中心线T3T390T3T3T1T21:25T1工作长度300mm锚固点90T3T3AA1:25BB1:25CC180AABBCC桥墩中心线30°11002008002x200700/22002x200700/22x2001100/21100/22x2008007004x200180300035006000/213000/2注 1、本图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方可 4、钢束T1、T2、T3采用两端张拉,张拉顺序为T3、T1、T2号钢束,逐根 5、钢束张拉采用双控。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 6、安装锚垫板时,应特别注意使其锚固面与钢束相垂直。pk 3、顶板负弯矩钢束穿束时应确保各根钢绞线保持平行状态。拉负弯矩钢束。对称单根张拉。5^ 15.2660013600s5^ 15.2s4^ 15.26600s12313000/26000/26000/2箱梁顶板束钢绞线数量表(mm)规格T3编号T1T2(mm)长度单幅一孔合计(kg)共长(m)束数共重(kg)5^ 15.2s4^ 15.2s5^ 15.2s13.26.627.221272.729.1149.7边跨箱梁顶板预应力锚具数量表(单幅一孔)锚具BM15-4^ =90*25mm波纹管(m)内材 料 及 规 格中跨(套)BM15-5^ =70*25mm内边跨:377中跨:7556600660013600引伸量(两端)(mm)43439357912318114246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内部审批: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标项目部二○一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20米,与路线斜交角为0°。

预应力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s15.20mm,单根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强度等级f pk=1860MP a,弹性模量Ep =1.95×105MP a。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孔→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 0.75 * 1860Mpa = 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P=σcon *A = 1395Mpa * 140mm2,= 195.3KN2.油表读数计算1)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1→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 0.1 P→ 0.2 P→P(持荷5min)→锚固。

(1) 10% 张拉力:0.1 P =0.1*195.3 KN =19.53 KN(2) 20% 张拉力:0.2 P =0.2*195.3 KN = 39.06 KN(3) 100% 张拉力:P = 195.3KN2)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903,压力表编号:15.9.468线性回归方程:D= -0.1601+0.2231P,计算可得下表②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15.9.339线性回归方程:D= -0.3815+0.2251P,计算可得下表3.理论伸长量复核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 (kx+μθ/ kx+μθPp 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取19530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1) 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GB/T5224-2003的规定。

单根钢绞线直径φ,钢绞线面积A=139mm2,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05Mpa。

钢绞线为天津冶金集团中兴盛达钢业有限公司生产,计算伸长值时取E P=×105 Mpa。

(2))张拉锚具采用开封市齐力预应力有限公司生产的BM15-5、BM15-4锚具。

(3)张拉机具采用开封市大方预应力有限公司生产的YDC270型千斤顶2台,所用设备均已进行标定,每台千斤顶对应压力表编号分别为:
(4)压浆机具采用开封大方预应力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B-3型灰浆泵(工作压力:Mpa)。

3、主要技术参数
(1)箱梁湿接头采用C50砼浇筑,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时,方可进行负弯矩张拉。

(2)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即δK==1860×=1395 Mpa。

(3)预应力管道成型采用铁波纹管,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μ=,(参数为设计中给出)。

(4)张拉采用应力值和伸长值双控,以钢绞线伸长量进行校核。

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控制在±6%以内。

(5)钢绞线下料时,两端均考虑15cm的工作长度。

(6)压浆前将锚具用水泥膏密封,水泥凝固后方可进行压浆作业。

二、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
钢绞线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均匀张拉。

张拉顺序为台T3;T1、T2号钢束,张拉过程中控制10%、20%、100%的应力。

由于钢绞线为低松驰高强度钢绞线,故不进行超张拉。

锚下控制应为δK==1860×=1302 Mpa
T3钢绞线工作长度13m ,T1,T2工作长度6m 。

伸长量计算: P=180978(N ) 理论伸长值: △ L3=
P
p E A L p ⋅⨯=
5
10
95.113913
180978⨯⨯⨯==87mm △L1=△L2=
P
p E A L p ⋅⨯=
5
10
95.11396
180978⨯⨯⨯==40mm 四、负弯矩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