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合集下载

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

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

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有:1、湿式防尘法湿式防式法是利用部分粉尘亲水的特性进行防尘,湿式防尘法开展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湿式打眼法,就是在需要作业的地方钻眼,该孔眼中有压力水通过,由于水吸附着粉尘,能使粉尘不易扬起并飘散;湿式凿岩法,这种方式是改善电钻的结构,该电钻本身具有湿润的作用,在作业时,它能利用粉尘的吸水性使粉尘不易扬起并飘散;水泡泥法,它是将塑料袋装水代表泡泥放在炮眼中,如果粉尘因为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产生爆炸,水泡泥水的水会因为汽化作用扑灭爆炸产生的火星,同时,水泡泥水的水添加有粘尘剂、湿润剂等化学药品,它能利用粉尘的亲水性产生降尘的作用;预湿煤体防尘技术,这种防尘技术是指在综采作业时,给需要综采作业的煤层注水,这种方式能够利用煤炭本身的亲水性来减少粉尘地扬起和扩散;采空区注水法,是指利用煤矿作业分层挖掘的特点,给作业区的上一层采空区注水,利用水的渗透性湿润整个作业区,使之抑制粉尘地扬起和扩散。

2、干式捕尘法干式捕尘法是利用改进采掘机的物理结构,使煤矿作业的流程本身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干式铺尘的方法还包括干式抽取粉尘法,它可在缺水的矿井中使用,如果在缺水的煤矿作业区作业以前先打好干式孔底捕尘洞,它与抽尘管连接,抽尘管能将粉尘吸入捕尘管里,粉尘通过捕尘管进入捕尘袋,煤矿综采作业地区的粉尘就会减少。

3、物理降尘法物理降尘技术,即利用粉尘的物理特性使它减少扬起和扩散的概率。

这是目前较常用的防尘方式之一,它是在水中添加降尘剂,再将这些液体渗透到煤矿综采作业的场合,这种方法配合湿式防尘法能取得良好的防尘效果。

目前较常使用的物理降尘法有泡沫降尘法、磁化水降尘法等。

4、外部防尘法外部防尘法是指作业人员利用外部的保护道具防尘,使人体肺部和皮肤可能少接触粉尘。

煤矿综采作业人员最常使用的外部防尘工具为、动力送风过滤式个体防尘用具。

5、有效地通风在煤矿综采作业里,粉尘如果聚集在局促的环境里,会使煤矿综采作业人员接触到大量的粉尘,还有可能引起爆炸事件,然而如果粉尘能即时的扩散出去,则粉尘在空气中稀释,它的危害性会降低。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三篇)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三篇)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

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

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一)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1.粉尘的概念(1)全尘。

全尘是指用一般敞口采样器采集到一定时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

(2)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

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

(3)浮尘和落尘,悬浮于空气的粉尘称浮尘,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上的粉尘称为落尘。

2.粉尘性质(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2)粉尘的粒度。

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

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3)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组成中,小于5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4)粉尘的浓度。

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

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5)粉尘的吸附性。

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

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6)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

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尘的危害性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三篇)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三篇)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

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xx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

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

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

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

煤矿粉尘的控制技术(2篇)

煤矿粉尘的控制技术(2篇)

煤矿粉尘的控制技术粉尘控制技术为该粉尘监控系统粉尘浓度超出限制范围所实施的处理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煤矿粉尘浓度的职业接触限制值也不相同。

对矽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6mg/m3;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5mg/m3,这是煤矿作业面粉尘浓度的最低要求。

上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班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长期反复接触该粉尘浓度几乎所有工人不发生有害健康效应。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以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示)的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是一个独立的接触限值,而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一种补充。

1.1防尘措施在矿井采、掘、运系统的各生产工序中都产生粉尘,这些粉尘随风流飞扬于作业空间和巷道中。

对这些尘源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即针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和环节的尘源采取一项和多项防治措施,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降低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和防止工人吸入粉尘。

防尘措施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尘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添加水泡泥爆破、封闭尘源、捕尘罩以及预湿煤体减尘措施(如采空区或巷道灌水、煤层注水)等。

防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在作业之前考虑优先采用。

按照矿井的防尘技术,可将防尘措施分为以下几类:1.湿式作业方式包括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泡泥爆破、预湿煤体等。

1)湿式打眼就是在打眼工作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或煤电钻送入钻孔并充满孔底,以湿润、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变成尘浆流出炮眼。

2)湿式凿岩是利用风钻进行湿式凿岩,是国内外岩巷掘进行之有效的基本防尘方法。

生产矿井粉尘防治措施

生产矿井粉尘防治措施

生产矿井粉尘防治措施矿井粉尘是在采掘和运输煤矿等矿物的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含有有害物质,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矿井粉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一、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是指通过设置通风装置,将污染源附近的空气排出,以减少粉尘的扩散。

这可以通过安装局部排风系统来实现,例如可将一些大型通风设备安装在采掘机等装置的周围,以吸走产生的粉尘。

二、雾炮喷雾装置雾炮喷雾装置是将水以高压形式喷洒到产生粉尘的地方,从而将粉尘瞬间湿润,使其沉降下来。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粉尘扩散,改善工作环境。

三、湿式喷雾设备湿式喷雾设备是针对粉尘产生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设备。

这种设备通过喷雾水将矿井内的空气湿润,从而减少粉尘的悬浮浓度。

湿式喷雾设备一般设置在通风系统中,能够在送风口直接向空气中喷雾。

四、粉尘抑制剂粉尘抑制剂是一种能够附着在粉尘颗粒上并使其沉降的物质。

常用的粉尘抑制剂有聚合物颗粒、沥青颗粒等。

在矿井作业中,将粉尘抑制剂喷洒到需要控制粉尘的区域,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的扩散。

五、机械除尘设备机械除尘设备是一种通过过滤、离心等机械方式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常见的机械除尘设备有布袋除尘器、离心式除尘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将矿井产生的粉尘分离出来,降低悬浮粉尘的浓度。

六、人员防护器材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矿井中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防护器材。

例如,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粉尘的吸入和对身体的伤害。

七、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为了确保粉尘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风机、喷雾装置等是否正常运行,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总之,采取上述措施能够有效防治矿井粉尘,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但需要注意的是,矿井粉尘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

只有在安全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煤矿开采中的粉尘控制与防治

煤矿开采中的粉尘控制与防治
粉尘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流入 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质
污染。
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排放粉尘,导致土壤 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
景观破坏
煤矿开采产生的粉尘对自然景 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对设备与设施的危害
设备磨损
粉尘颗粒对设备表面造成磨损 ,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设施腐蚀
某些粉尘成分具有腐蚀性,对 设施造成严重损害。
粉尘监控的策略与措施
定期检测
制定定期检测计划,对矿井内的各个 区域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确保粉尘 浓度符合相关标准。
实时监测
利用粉尘检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及 时发现并控制粉尘浓度的异常情况。
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粉尘浓度数据发 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粉尘 。
通风除尘
通过加强矿井内的通风换气,降低粉 尘浓度,同时采用除尘设备对高浓度 区域进行局部除尘。
采用通风设备将粉尘排出作业区域,降低 粉尘浓度。
密闭抽尘
个体防护
将产尘设备或作业场所封闭,将粉尘抽离 作业区域。
为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等个 人防护用品。
粉尘防治的管理制度与规定
01
定期监测
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对作业场所粉 尘浓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检查与考核
定期对粉尘防治措施进行检查和考 核,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煤矿开采中的粉尘控制与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粉尘的危害 • 粉尘的产生与来源 • 粉尘的检测与监控 • 粉尘的控制技术 • 粉尘的防治措施 • 粉尘事故的应急处理
01
粉尘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呼吸系统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 尘肺病,表现为肺部组 织纤维化,严重影响呼

国外煤矿粉尘控制的新技术宋马俊

国外煤矿粉尘控制的新技术宋马俊

国外煤矿粉尘控制的新技术宋马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粉尘污染却日益愈演愈烈。

粉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煤矿粉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国外煤矿粉尘控制领域不断推出新技术,宋马俊就是其中的代表。

宋马俊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化工工程博士,现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

他在煤矿粉尘控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领导并参与多项国际业内研究项目,已申请和获得多项相关专利,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宋马俊在研究中发现,煤矿粉尘主要包括煤屑、石灰石粉、磨料等,其粒径多在2-10微米之间,因此有效地控制这些超细粉尘是煤矿粉尘控制的关键。

宋马俊利用表面控制技术来改进粉尘控制,发展了煤矸石表面改性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将矿石表面变得更加平滑,从而缩小煤矿粉尘的颗粒尺寸,使其更容易被过滤清除。

同时,宋马俊还研发了一种煤矸石人工雷达技术,可以在线监测矿石粉尘的实时数量和粒径分布,从而实时掌握粉尘控制效果。

此外,在煤矿粉尘控制领域,宋马俊还开发了一种煤矿粉压缩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煤矿粉进行加压,达到煤矿粉颗粒间距的收缩和表面变得更加光滑,从而进一步缩小粉尘颗粒的尺寸,提高过滤清除效果。

这种技术在煤炭工业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宋马俊的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煤矿粉尘过滤清除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环境中煤矿粉尘浓度,保护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他的技术的在煤矿粉尘控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了各国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精细化的煤矿粉尘控制技术的出现,以保证煤炭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在煤矿井下,粉尘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对井下粉尘的综合防治,制定了新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内容:
1. 粉尘监测:煤矿应建立粉尘监测体系,实施定时、定点的粉尘监测。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措施分类:根据粉尘浓度,将煤矿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通风系统: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保证矿井的通风换气量符合规定标准,并做好通风设备的日常维护。

4. 湿法除尘:采用湿法除尘技术,将粉尘湿化并固定在水中,防止其飘散和积累。

5. 喷雾除尘:采用喷雾除尘技术,通过喷雾装置向空气中喷洒微小水滴,使粉尘颗粒吸湿而沉降。

6. 声光报警:安装声光报警装置,当粉尘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人采取防护措施。

7. 个人防护设备:给井下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防尘服等,保护其呼吸道和皮肤免受粉尘危害。

8. 培训教育:加强对矿工的粉尘防护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以上是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中的一些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控制井下粉尘的危害,确保矿工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尘悬浮在空气中且达到一定浓度。爆炸下限 40~50g/m3,上限一般定为2000g/m3。
足够能量的着火源。煤尘云的着火温度一般为 610~1015℃,多数为700~900℃。能引燃瓦斯的火源 基本都能引爆煤尘。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煤尘爆炸过程及特征
爆炸机理:在煤尘粒周围的气相内发生,按照链式反 应理论发展成为爆炸。
粉尘的基本概念性质
影响煤尘爆炸性的因素
挥发分含量
我国煤尘可燃性挥发分含量与其爆炸性的关系
挥发分含量%
<10
10~15 15~28 >28
爆炸性
除个别外,基 爆炸性弱 爆炸性 爆炸性
本无爆炸性
较强 很强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爆尘的粒度
实验证明,1mm以下的煤尘粒子虽然都可能参与爆 炸,但75μm以下的煤尘粒子其爆炸性最强。
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沉积粉尘:因自重而沉降在巷道、硐室周边 以及支架、材料和设备等上面的粉尘。
全尘(总粉尘):飞扬在井下空间的含各种粒径 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能被吸入人体肺泡区的浮尘。 (《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的定义)
一般指<5μm的浮尘,>5μm可以滞留在呼吸道中, 随啖液排出。
灰分含量。
煤尘的爆炸性随其灰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煤尘的 灰分含量小于20%时,对其爆炸性影响不大;当灰分 含量达30~40%时,爆炸性会明显下降。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煤尘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我国)
根据煤尘的可燃挥发分含量初步评价煤尘的爆炸危险 性。一般情况下,挥发份<10%的煤尘基本无爆炸危 险性;>10%的煤尘基本都有爆炸危险性。
有引爆热源条件下,能发生爆炸的煤尘。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1 粉尘的几个基本性质
粉尘的润湿性
概念:粉尘粒子能否与液体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 的性质称为粉尘的润湿性或吸湿性。
影响因素:粉尘的粒径、形状、含水率、表面粗 糙度及荷电性、尘粒与水雾粒的相对运动速度等。
湿润性利用:湿式除尘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爆炸特征:爆炸冲击波使落尘扬起,随后而到的爆炸 火焰将其点燃而发生二次爆炸,三次爆炸等,且爆炸 一次比一次威力更大,破坏性也更严重。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煤尘爆炸参数及产物(“三高一大”)
火焰温度:1600~2000℃,重庆院试验2242℃ 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试验结果610~1800m/s;爆炸
煤尘爆炸性鉴定。只能具有资质单位进行试验鉴定。 根据试验中有无出现火焰和火焰出现的次数和强度, 确定煤尘有无爆炸性和爆炸危险性强弱程度。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3.1 煤层注水方式及其选择
煤层注水方式有四种(按钻孔长度分):见图
短孔<6m 长孔>20m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煤层注水方式的选择
长钻孔注水方式
一般认为,带电的尘粒较易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中, 影响着细胞的吞噬速度,矿尘的荷电量越大,对人体 的危害也越严重。
电除尘器通常利用尘粒的荷电性来除尘的。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煤尘的爆炸性
煤尘爆炸的三个条件:
煤尘自身具有爆炸性。挥发份含量在10%以上的煤尘 一般都具有爆炸性,我国90%以上的煤矿煤尘具有爆 炸危险。
冲击波传播速度:最大可达2340m/s。 爆炸压力:与巷道条件有关,重庆院曾测得爆压
0.93MPa,美国测得达1.9MPa。爆炸压力与有与障 碍物有关,有障碍物时爆压会突然增大。 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某一次爆炸后的气体成份 分析结果,CO:8.15%; CO2:11.25%; O2:1.15%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可见粉尘:粒径大于10μm ,肉眼能看见的粉尘。 显微粉尘:粒径为0.25~10μ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
看见的粉尘。 超显微粉尘:粒径小于0.25μm,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
看见的粉尘 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
分比。 爆炸性煤尘: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云,在一定浓度和
煤尘与沼气共存的影响 沼气的存在,会扩大煤尘云爆炸浓度的上下界限
沼气浓度与爆炸下限浓度的关系(苏联试验结果)
沼气浓度,%
0.5 1.0 1.5 2.0 2.5 3.0
煤尘爆炸下限,g/m3 30 20 15 10 8 5
粉尘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水分含量。
煤尘的水分具有减弱和阻碍其爆炸的性质。但是,如 爆炸已经发生,煤尘自身所含水分的阻爆作用就很小 了。美国在巷道中试验表明,煤尘的水分即使达到了 25%,也仍然参与了强烈爆炸。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3.2 长孔高压注水
钻孔布置方式
倾斜钻孔 伪倾斜钻孔 特厚煤层穿层钻孔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钻孔参数
孔径。55~95mm 孔长。根据采面长度而定,留15~20m煤柱 孔间距。依试验而定。一般10~20m
粉尘的荷电性
悬浮于空气中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经测定浮游在空 气小的尘粒有90%~95%带正电或负电,有5%~10% 的尘粒不带电。采掘工作面刚刚产生的新鲜尘粒较回 风道中的尘粒易带电。
当尘粒带有相同电荷时,则互相排斥不易凝聚,悬浮 于空气中的尘粒稳定性增高,不易沉降。尘粒带有相 异电荷时,则相互吸引,促进凝聚,加速沉降。
它具有湿润媒体均匀、湿润范围大、对生产干扰较小等优点。 在煤层厚度大于1.3m、没有或只有较小的走向断层、煤层埋 藏稳定、倾角变化小,煤的孔隙率大于4%时,应优先考虑采 用该注水方式。
短钻孔注水方式
它具有对地质条件及围岩性质等适应性强的优点。在煤层厚 度小于1.3m,或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或地质情况复杂、 煤层倾角变化较大,或煤的孔隙率小于4%、透水性极弱时, 应考虑采用该注水方式。
煤层高压注水防尘技术
深孔注水方式
它具有短钻孔注水方式所具有的很多优点,而且钻孔数量 少,湿润范围大,水能均匀渗透到孔隙中去,有利于降低 呼吸性煤尘,但注水压力较高。在采煤循环中,如果能安 排出注水时间和具备注水条件时,可考虑采用该注水方式。 但煤的孔隙率小于4%时不要采用。
巷道钻孔注水方式
它具有钻孔数量少,对生产干扰很小的优点,但大部分是 打岩石钻孔,费用较高。在有巷道或抽放瓦斯钻孔可利用 的情况下,而且煤层较厚时,可考虑采用该注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