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心肌损伤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19
死亡
• 各种先心病介入均有死亡报道,ASD封堵术及肺动脉瓣球 囊成形术较多,但均<0.5%
• 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封堵器脱落处理不当或 不及时,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中因扩张位置不当或导丝、 导管刺激右室流出道而发生严重痉挛或严重心律失常, VSD封堵术中伤及冠状动脉、术后发生室颤或体循环栓塞
影增大等 • 原因:多因操作过程中导丝、导管、器械机械性损伤心房
室壁导致心脏穿孔,尤其在ASD封堵过程中容易 损伤左心耳或肺静脉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11
封堵器脱落
• 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 • ASD封堵术较常见,发生率0.24-1.08% • VSD封堵术次之,约1.12% • PDA封堵术少见 • 表现:心慌、气短等不适,室性早搏,重新出现杂音 • 原因: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部位特殊,缺损边缘条件欠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15
溶血
• 常见于PDA和VSD封堵术,发生率PDA<1.0%,VSD封 堵术<5%
• 原因:术后残余分流,高速血流撞击封堵器金属网眼造成 RBC机械性破坏
• 发生于术后1-48h,发热、血尿、黄疸、贫血等 • 处理:激素、碳酸氢钠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16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E-mail: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21
中奥·先心介入基金
• 由浙江中奥置业有限公司向金华市红十字 会捐赠的定向基金,指定用于在金华市中 心医院行先天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符合救助 标准的患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22
• 救助对象和标准:在金华地区包括本地户 口和在金华打工的暂住人口,在金华市中 心医院就诊,经心脏超声和X线胸片等检查 后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患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伤口干预护理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伤口干预护理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伤口干预护理的应用进展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亦面临着手术后创面出血,皮下血肿,皮肤损伤乃至假性动脉瘤等诸多难题。

护理人员作为手术后创面护理问题报警与防范的最佳实施者,对手术后创面干预研发起关键作用。

文章就先心病介入手术后创面护理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防止手术后创面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伤口干预护理;应用进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心脏和大血管不正常发育而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活产新生儿发病率的6%‰~10%[1]。

在我国重大出生缺陷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就是将外周血管经特殊导管和设备插入需要治疗的心管腔中,代替传统开胸手术,目前先心病介入治疗已发展成为先心病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

国内外文献均报告先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但先心病介入术后,穿刺点护理得当,可减轻伤口出血,皮下血肿,淤青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

文章对国内外先心病干预后创面的护理现况和干预方法进行了总结。

1.先心病介入术后创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1.1出血和血肿先心病介入术后的伤口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与封堵器过敏者,抗凝药应用,穿刺轨道,抗凝药的应用,病人不安,按压不当有关。

据文献记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出血发生率占1.55%[3]。

1.1.1抗凝因素等目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过程是:病人麻醉、常规消毒、右股静脉及(或)股动脉穿刺、静脉注射100 U/kg肝素钠注射液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介入治疗的运作是按照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进行的。

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肝素能显著减少病人血小板数量并显着抑制凝血功能。

肝素钠对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有干扰作用,手术后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持续2-6小时。

1.1.2穿刺因素等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小儿先天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心血管罕见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

心血管罕见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

心血管罕见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心血管罕见病是指发病率低于1/2000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性高血压、遗传性高脂血症等。

由于罕见病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这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罕见病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心血管罕见病的治疗与预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期或出生后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罕见病之一。

过去,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矫正,但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成熟,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迅速。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经血管进入心脏进行治疗的方法,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例如,对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预防也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关键。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减少胎儿发生心脏畸形的风险。

同时,遗传咨询可以帮助家庭了解疾病的遗传风险,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二、遗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遗传性心肌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过去,对于遗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药物。

然而,随着对遗传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出现。

基因治疗是遗传性心肌病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通过基因修复、基因替代等手段,可以纠正心肌细胞中的异常基因,恢复心肌结构和功能。

目前,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遗传性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预防也是遗传性心肌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应用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应用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应用发布时间:2021-12-31T06:48:59.7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月17期作者:张丽萍葛丽萍杨燕飞通讯作者[导读]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应用张丽萍葛丽萍杨燕飞通讯作者(昆明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 650322)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方式以及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9年9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根据数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大术后康复指导。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较高,同时住院时间较短,另外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也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先心病实施介入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术后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恢复。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胎儿时期因心血管异常发育而影响心功能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占7%左右,并且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对于先心病的治疗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术后康复也十分重要[1],良好的术后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方式以及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9年9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根据数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可进行比较,资料如下:对照组患儿40例,男/女分别为22/18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23±1.34)岁。

观察组患儿40例,男/女分别为23/11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38±1.26)岁。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田晓瑜;王晓宁;陈惠芬;杨士彬;田长海;张会丰【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循环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变化,了解不同类型先心病患儿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进行小儿先心病手术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

先心病类型分为5个亚组[房间隔缺损组( n =14)、空间隔缺损组( n =63)、法络四联征组( n =10)、动脉导管未闭组( n =9)和肺动脉狭窄组( n =4)],术前1 d,术后1、2、7 d应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BNP。

结果先心病组术前BN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手术前患儿5组BNP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组先心病患儿术前BNP与术后4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先心病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不同先心病类型的患儿之间心功能指标-血循环BNP没有差别,但比健康儿童升高。

不同病理类型先心病,术后心功能变化不同。

%Objective To observe dynamically the changes of blood circulating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 ) before and after cardiac operat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CHD ) ,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pair surgery or deformity correction surgery on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D .Methods One hundred children who received cardiac oper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26 healthy children from outpatient clinic were served as controls .The patients with CHD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CHD ,atrial septal defect group ( n=14),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group ( n =63),Tetralogy of Fallot group ( n=10),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group ( n =9),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 group ( n =4).The plasma levels of BNP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dry quantitative method at 1 day before operation and 1,2,7 day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Before oper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NP between CH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 <0.05),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NP among 5 CHD subgroups ( P >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NP among the 4 time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 P <0.05),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NP among the 4 time points between any two time points ( P <0.05).Conclus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lood circulating BNP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but the BNP levels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hildren .The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after operation.【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68-171)【关键词】脑钠肽;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功能;儿童【作者】田晓瑜;王晓宁;陈惠芬;杨士彬;田长海;张会丰【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儿科;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麻醉科;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高达6‰~8‰,常见的先心病类型,约占所有先心病类型的70%左右,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是研究的重点人群[1]。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c r iv s u a tr e t n b h d —n C i a o cu e h o g n tr g te c a g s o e r ft cd b n ig ad o a c l ri e v n i y t e ma e i — h n c l d r t r u h mo i i h h n e f h a a t a i — i d n n o on t y
Y h ,Q uqn a IG oi . ( .D p r eto l i l g 1 eat n f Ci c m na
L brtr, h aoao te凡 H si l ee Mei l n e i ,H bi h ah ag00 3 ,C ia 2 Ut snc ig o ̄ y £ o t H bi dc i rt ee S i zu n 5 0 hn ; . laoi D a ns pa o f a U v sy f i 1 r D p r et h itH si l ee Mei lU i rt,H biS  ̄ zu n 50 1 hn ; . C ricMe i l eat n ,t Fr o t H bi d a nv sy ee h i h a g0 0 3 ,C ia 3 ada dc m e s pa o f c ei a a
p o i ( F B ) a d c ric t p nn I( T I d n mi l . Meh d A t a o 4 p tn d c satr s s rt n H— A P n ada r o i e o cn ) y a c l ay to s o l f2 a t u t r i u t e u eo
D p r n ,h it o i l H bi dcl nvrt, ee S i zu n 5 0 1 C i ) eat t t Fr s t ee Mei i sy H bi h i ha g00 3 , hn e m e sH p a o f a U ei j a a A src: Obet e T net a h ycri a ae i ogn a hatdsae f r pei r bt t a jci o i sgt te m oa a d m g n cn ei l er i ssat ada i v v i e dl t e e tc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 肺动脉瓣沙漏样畸形,瓶样瓣窦,瓣孔水平肺动脉瓣 狭窄,瓣孔偏离中心,瓣窦深,宜外科治疗。
2019
-
18
临床表现
• 活动后心悸,气短,气促,呼吸困难甚 至昏厥,猝死。
• 心前区饱满,抬举样搏动,胸骨左缘2-3 肋间触及震颤,闻及3-5/6喷射样收缩期 杂音。
• 肺动脉瓣反射增粗,增强,开放受阻, 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多普勒测定跨瓣压 差。
2019
-
10
动脉导管未闭(PDA)
• 占国内先心病的21.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1967年前,外科开胸结扎法是常规根治方法。 直至Porstmann首先用“Ivalon”泡沫海绵塞经 导管封闭PDA.
• 以后封堵装置不断改进,分别经历了单面伞型, 双面伞型,纽扣式,弹簧圈及Amplatze 封堵伞
主动脉瓣狭窄(AS)
治疗目的:
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 增加主动脉瓣口面积,同时避免发
生瓣膜关闭不全
2019
-
27
适应症
•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有症状者。 • 胸部X线平片或心电图显示左室扩大,肥厚或
心肌劳损。 • 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与主动
脉压力阶差>50mmHg • 新生儿或婴幼儿严重瓣膜狭窄伴充血性心力衰






2019
-
30
室间隔缺损 (VSD)
2019
-
31
• 1988年Lock首先用Rashkind双面伞器经 导管成功关闭VSD
• 1991年国内任森根首先报道应用该方法 成功关闭VSD.
• 1994年Sideris应用纽扣式补片装置关闭 VSD,获得初步成功。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心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同时,医疗质量的控制也成为了医院和医生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医疗质量的控制指标。

首先,我们将介绍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包括心导管术和介入心脏手术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步骤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探讨。

医疗质量控制是保证医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各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些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处理等。

总结起来,本文将全面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我们旨在提高医生和医院对于先心病介入治疗的认识和掌握,并且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介绍和概述。

本文主要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指引。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2.2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引言部分将对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技术的发展、应用、优势等,并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

而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1.3 目的文章目的是介绍和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e do oigpo eue(o ae r —po eu e , erae t 4 h u ,4 o ratrpo eue d . t h f ls rcd r cmp r t p e rc r ) d cesda o r 8 h u f r d r , e t n c n d o d 2 e c cesdt e aen t 8h u f r r e ue b t hr s osai i l g icn iee c ewente ( r e t sl e o r t o d r , u ee a o h b i a4 a e pc t wa t t a ys n i t f rn e t e m n t scl i f a df b h P >0 0 ) sC M 一1 c In rae i icnl t 2h u f r r eue( mprdt pe r eu e P < .5 ; I A , Tn cesds nf t a 7 o r t o d r c ae r —pod r, i g i a y a e pc o o c
My cr il n uyatrta sah trc sr hlrnw t o g ntl er i ae o ada ijr f n c tee l u ei c i e i cn e i a t s s e r o n d h ah de
DENG u J n ,KONG a g—qn 2 HU n Xin ig ,Z Yo g—tn ' g ,YANG n 2 e Ro g ,
摘 要 :目的 探讨儿 童先 天 性心 脏病 ( HD) C 患者 血 清 中可溶 性细 胞粘 附分 子 一l s A —1 、 (I M C ) 可溶 性 P选 择素 ( s、 s )心肌钙蛋 白 lcn) P ( 1 在介入治疗前 后的变化 及其意 义。方法 用酶联 免疫 吸附法( LS ) T E l 检测 3 侈 C D患者 A o5H 血清 中 s A —lsscn 在介入封堵 治疗术 前后 的浓度并进行 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 比, 后即刻 s A l M C 、 、 I P T 术 I M—lss C 、 、 P c n 升高 , TI 术后 2 、8 44 h下降 , 中4 h达最低 水平 , 差异无显著 性( 其 8 但 P均 >0 0 )sC —lc n 术后 7 .5 ,lA M 、T I 2h显著升高 ( P均<00 )但所有 c n 值均在正常范 围。结论 介入治疗儿童 C D可 以激活 s A —lss .1 , TI H l M 、P 的表达 , C 并可 以造成
c s r . Reut Th v l o I l ue o s ls e1 es fs e
一 1 P ,c I lv tdsg i cn l ne it fe rn c t ee ls r , ,s s Tn e ae infa t i d a eatrta s h trco u e e i y mi a
VO . 9 No 6 12 . Oc . 0 7 t2 0
儿 童 先 天性 心脏 病 介入治 疗 与 心肌 损 伤 的研 究①
邓军 孔祥清 朱永锋 杨荣 盛燕辉 曹克将 , ,科 , 1 江苏 徐州 2 10 ; 20 3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 内科 , 江苏 南京 202 ) 10 9
A s at O i t e Toa a z h h n e d tes nf n e fsrm ou l jtreua d ei bt c : r he i cv n l etec a g a h i ic cso eu slbe necl lra h o y s n g i a l s n
moeu 一1(I 一1 , ou l P—sl t n(P ) n ri o i c n ) f r rn ctee ouei c i l l ce s C ) slbe e ci s s a dc da t pnI(T I at a sah tr l r hl e o a cr et cs n . de i o g nt er i ae( UD) Meh d A n y n e rnw t cn ei h at s s C h N de . to s ne zme1 k d mmu oob n sa E 1A)wa sd i n sr et sy( L S a sue
心 肌 组 织 的微 小 损 伤 。 关键词 :儿童 ; 天性心脏 病;介入治疗 ;细胞 问粘 附分子 一l P一选择素 ;心肌钙蛋 白 I 先 ; 中图分 类号 :R5 1 1 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5 1( 0 7 0 —08 —0 0 1 8 7 2 0 )6 8 5 2
S N Ya —h i A K —j n 2 HE G n u ,C O e i g a
( .D p rme t fC r il y,teT i f i ae s i l fX z o dcl ol e u h u, 1 ea t n a doo o g h hr A fl t Hopt d i d a o u h uMe i l g ,X z o aC e Ja gu 2 1 0 ,C ia; .D p rme t fC r i o y,teF rt f iae s i l in s 2 0 3 h n 2 ea t n a do g o l h is A fl t Ho t i d pa o f Na jn dclUn  ̄ s y, nig, in s 10 9 hn ) nigMe i D ri Na jn Ja g u 2 0 2 ,C ia a t
t a s r e u c n e t a in f I o me u es r m o c n r t so CAM 一1。s sa d c Ii 0 c l r n wi o s P n Tn 3 h d e t CHD e o ea d a tr ta s t e e n h b f r n fe r n c h t r a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6 9 期
20 0 7年 1 2月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J un f ui gMe i l ol efrNai aie o ra o j n dc l g t n li l Yo a aC e o o 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