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对好文章的看法
观点和看法怎么写

观点和看法怎么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表达自己对一个事物或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观点和看法的写作是一种常见的文体表达形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思维,沟通交流。
如何写好一个观点和看法的文章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明确观点首先,写观点和看法的文章首要是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在文章开头部分,通常会明确表达自己对待讨论问题的立场,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的观点。
明确的观点会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快地理解作者的看法。
第二部分:提出论据支持观点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需要提出一些论据,事实、数据、事例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论据能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此外,作者还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推理和逻辑思维。
第三部分:反驳对立观点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外,作者还需要关注对立观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反驳。
在这一部分,作者可以对对立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通过对对立观点的反驳,能够突出自己的观点,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第四部分:总结观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需要对前面的论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一些展望或建议。
通过一个简洁的总结,能够使文章更具完整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看法。
在写观点和看法的文章时,作者需要注意思路清晰,言之有据,逻辑性强。
同时,也需要避免使用情绪化的言辞,尽量客观中立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以上的几个方面的探讨,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写出有力的观点和看法的文章。
愿大家都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精选10篇)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们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件事情:读后感的重要性。
读后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我,提高思考能力。
那么,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文章简介和背景介绍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首先需要对文章或书籍进行简要的介绍。
例如,文章的作者是谁?文章所涉及的主题是什么?等等。
这样一方面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读者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撰写读后感的起点。
二、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撰写读后感最重要的部分在于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我们所感受到的情感、思考到的问题、认识到的价值等等,都可以在这一部分中展现出来。
若你对文章很感兴趣,可以分享你的喜悦之情;若你对文章产生了种种疑惑,也可以在这里反思并发表自己的疑问。
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是本篇读后感的灵魂所在,所以这部分要尽量详细、具体、真诚,把你的感受和思考展现地淋漓尽致。
三、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能是因为兴趣、可能是因为文化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学业所需。
不论何种情况,我们需要认识到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
例如,这篇文章或书籍有何价值?它能够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所阐述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是你所需要认识到的?只有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够从其中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读后感的最后一部分是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这一部分主要是自己对文章或书籍所涉及的主题所作出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文章讨论社会问题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作为公民所应具备的行为和责任等等。
这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往往能够唤起我们更深入的反思,进而带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总之,读后感是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
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好文章是指内容丰富、观点独特、观点清晰、逻辑严谨、文笔
流畅的文章。
一篇好文章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内涵,能
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感染力。
首先,一篇好文章应该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
作者在撰
写文章时,应该对所要表达的观点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对问题进行
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
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对事
实的陈述,更应该是对事实的深入思考和解读,能够给读者带来新
的认识和启发。
其次,好文章需要具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
作者在写作
过程中,应该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避免观点的跳跃和表达的混乱。
文章的开头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部分应该能够对观
点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论证,结尾部分应该能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
同时,作者在表达观点时,应该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
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此外,好文章需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知识内涵。
作者在写作时,应该对所要表达的观点有充分的准备和积累,能够引用相关的事实
和数据进行论证,从而使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好的文章还应
该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能够引用相关的典故和文学作品,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总之,一篇好文章需要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严谨的
逻辑和清晰的表达,丰富的内容和知识内涵。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一篇文章才能被称为好文章,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价值。
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通用30篇)

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通用3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通用3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篇1我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一件没有织完的毛衣》。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蓦地涌出一种好奇。
一个小女孩家境并不怎么好,但爱攀比。
有一次她对妈妈说:“我想要一件美丽的花毛衣。
”当时的妈妈已经重病缠身了,为了满足女儿,只好动手织起来。
就这样,母亲没日没夜地织,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发病,经治疗无效去世,女儿悲痛欲绝。
护士告诉她,她母亲在发病住院的几天里,每天都在织着一件花毛衣,每天晚上护士查房时,母亲总哀求说:“不要把这件毛衣没收,这是织给我女儿的。
”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刻也没停手。
女孩抱着这件没有织完的毛衣,斯声裂肺地呼唤着“母亲”的名字,但母亲已经听不到了,已长久地闭上了眼睛。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个病弱的母亲为了女儿的一时之欲,不惜自己的生命......其实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小皇帝或小公主这样欺迫母亲,但大家想过没有,是谁给与了大家生命?是谁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英雄儿女?是母亲。
母亲的地位应该是崇高的、至高无上的,当然母爱更是无私的、伟大的、他容得下自己的女儿对自己的欺辱,却容不得自己儿女受欺辱,母爱容得下一切生灵。
我呼吁全世界的儿女们,用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来回报母亲,回报母爱,回报赋予我们生命的人。
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篇2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拿起新买的《读者》,细细地品味着一篇篇文章。
突然,我眼睛一亮,不由得被《短短的时间长长的味》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
文中主要说一位司机驾驶着一辆大巴车行驶在泸宜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块巨大的铁块不知从何飞来,刚好穿过这辆车的挡风玻璃,砸到司机的腹部,当时这位司机忍着肝胆俱裂的疼痛,用手控制住大巴车,挂挡减速,大巴车平稳以后,拉起手刹,按下双闪灯,并叫车上的乘客不要乱走。
用引用对比和举例等多种方法来论证作文

用引用对比和举例等多种方法来论证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作文呢?很多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今天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谈谈写作文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分析和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探讨作文的魅力所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关写作的经典名言。
英国作家贝尔在《论研究》中写道:"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这番话启发我们,写作不仅能让我们表达更精准,而且有助于我们积累知识,思维变得敏捷。
美国总统林肯也曾说过:"我从未把话说得如写来得好。
" 写作让我们能更好地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了权威人士的名言,我们也可以用亲身经历来说明作文的重要性。
比如,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期末时写的那篇《我的暑假》作文?虽然当时写起来可能有点吃力,但是回想起那个快乐充实的假期,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也是种很有意义的过程吗?再比如,前阵子六年级的小雨同学写了一篇很有感触的作文,讲述了她对于班里新来的那个有特殊需求的同学的理解和友谊。
这篇文章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赏,更感动了全班同学。
可见,作文能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影响和感染他人。
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写作文和别的活动之间的不同。
和一般的口头表达相比,作文更需要深思熟虑的头脑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作文还需要我们通过反复推敲和修改,来精雕细琢每一个词语的含义。
而且,作文留存的是文字,能让我们的思想和情感长久地影响他人,这是口头表达无法企及的。
再和平时做运动比较一下,运动主要锻炼我们的体魄,而写作则是优秀的大脑训练。
两者并重,才能全面发展。
其实,写作文也不是总那么枯燥乏味的。
我们完全可以加入一些活泼有趣的例子,让作文生动有趣。
比如,当描写大树参天时,我们可以说"那棵树像世界上最高的篮球运动员";当讲述小猫的可爱时,我们则可以写它"俏皮地伸出粉嫩的小舌头"。
优质文章的评判标准

优质文章的评判标准
第一,内容完整与连贯性
作文的内容是否完整、连贯,能否清晰地表达主题和观点。
第二,语言表达和运用
作文中是否运用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语句是否通顺、流畅,是否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第三,观点和立意
作文中的观点是否明确、独到,是否体现了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文章结构和组织
作文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否能够合理组织段落。
第五,内容丰富和具体性
作文中是否有合适的细节、描写和情节,能否丰富文章内容,使之更生动、有趣。
第六,语篇连贯和过渡
作文中各个段落之间是否有合适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整体连贯一致。
第七,书写规范和清晰性
作文的书写是否规范,字迹是否工整,是否容易阅读和理解。
第八,字数要求
根据作文要求的字数限制,作文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集合15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集合15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之所以喜欢林清玄,首先是喜欢他的名字,名好姓也好。
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有一种给心洗澡的感觉,清清冽冽的一股清泉自肺腑间流出,舒畅自在。
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以小见大,每次都从小事写起,平淡自如,最后却包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
有一次我竟然想,干脆我也到庙里参悟参悟。
有人说:现在这个年代,众声喧哗,我不喜欢喧哗这个词。
林清玄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有个朋友说:我读林清玄的散文,一定要配一杯清茶,最好是在温暖的阳光下。
我是个忙碌的人,我读林清玄的散文可能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可能是在做完一张张试卷时,我从不特意挑时间来读,随心所欲,率性为之。
本来挺简单事,干嘛弄得那么庄重,就像礼佛,心中有佛即使不天天烧香磕头佛自然也会知晓,而天天烧香拜佛的人假若心中没佛,确实白白浪费了香烛与火纸。
万镜俱泯灭,方见本来人,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外面包裹各种各样的皮囊,但百年之后,又都回到原点,那时的我们比初生的婴儿还要纯洁。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
散文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
总的来说,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
接下来,我给你们慢慢介绍吧。
这本书的各个小故事分别讲诉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哲理,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小文章。
我最喜欢的是叫“清欢”的小文章。
我为什么会喜欢这篇小文章呢?这是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有一种热爱,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出许多人所不能看透的东西,比如:他会觉得野菜的清淡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慢慢品一壶茶更能在喧嚣的的环境洗净心灵,清欢对生活的无求,是他不讲求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在城市里,几乎是没有清欢的,繁杂的人群,车声、人声,要想吃清淡的小菜,却要么是盐,多油,各种调料。
那么就去深山里来寻找清欢吧!不一定,也许,清欢就在你身边,对欲望不过度追求,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清欢离我们就很近了!我读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他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散文读后感

散文读后感•相关推荐散文读后感(通用2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读后感篇1这本周国平的散文集一直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忙碌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让我一直没有时间翻开它,期中监考后的小憩时光,拿起这本封面厚重肃穆的散文集,打开一个智者的心窗,我惊异地发现,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么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个长者在跟我谈心,尤其这样的一句话激起了我探寻的兴趣,“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什么是幸福,走过人生几十载,越来越发觉,幸福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平淡而安静的生活于我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收获生活中的精彩就会心怀感恩。
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到他们衰老而慈爱的脸上溢出满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戏,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许多,多了童稚的欣喜。
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余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还有自己能挥洒的小小舞台。
周末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能够睡到自然醒,能够安享一顿美美的早餐,那种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还有很多很多的点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幸福源于感动!我觉得我有满满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还有更多的阴霾,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可以由自己一个人选择的,一个优秀的人会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对和改变厄运,而一个懦弱和阴暗的人,只会屈服于命运,或者,躲避命运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你选择了一个心胸豁达,善良正直,有坚定内心和责任感的人,你就选择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选择了噩梦,再回头看看周国平的那句话,优秀和幸福相辅相成,人生价值中的这两种品质是相通的,一个灵魂和思想都算不上优秀的人,无法去体会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散文读后感篇2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对好文章的看法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一)
写文章的人,尤其是自由撰稿人,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我也是这样,整天的思考,终于在心中有了个眉目,就把它写成这篇文章,作为我个人的见解,不一定完全对,但相信许多人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我们写的文章,除了极少数是留给自己看的,比如日记和笔记,大部分是要发表后让别人看的,而且希望别人喜欢看。
这样,什么样的文章别人喜欢看,就是好文章了。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别人才喜欢看呢?这个,我要说,现代人喜欢看的文章,主要是以下这些文章:
一是有用。
可以是给人启发、给人智慧。
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让人茅塞顿开,得到启迪,象哲理性的短文,读后能让人心灵感动,受到启发。
可以是给人知识,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象电脑知识、百科知识等,读后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是给人一种享受,或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象幽默笑话、故事传奇、科幻小说、名人传记、希奇经历等文章可以满足读者的寻求快乐、猎奇等心理。
这些类型的文章都是有用的文章。
当然,如果一篇文章,能同时满足读者哲理需求、知识需求、心理需求等那就成了很有用的文章了。
二是具有艺术魅力。
文字的组成,应该成为艺术,凝聚着作者的审美意识。
即使没有深刻、伟大的内容,也应该有一种美感。
千万不能再扩充文字的垃圾了。
这种垃圾比生活中的各种垃圾更危险,是信息社会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写文章,就在创作生命。
这个生命要具备了真善美、具备了活力和动感,可以穿透时空,那这篇文章,或者这部著作,就成了一件艺术珍品。
多年以后,
就成了名著。
艺术的生命是可以穿透时代的。
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这艺术魅力,要象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让人不知不觉就接受了作者给予的思想和故事情节,进入作者引导的各种各样的境界;这艺术魅力,要给人一种真善美的感受,象所有的艺术品一样,值得人们欣赏和收藏。
而且,意境高远,耐瞧,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三是锁定目标。
写文章和作广告一样,都需要瞄准目标,有的放矢。
人们的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工作特色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欣赏水平,要让一篇文章适合所有的人读,的确很难。
投递稿件的时候,为什么要研究各个报刊的风格和方向呢?就是这个问题。
很少有一篇文章能得到不同风格、不同读者群的报刊同时采用。
这和文章要求的雅俗共赏是另外一回事。
这里说的是文章的类型,而雅俗共赏说的是文章的文风。
四是文风优美,雅俗共赏。
文章要通顺流畅,这是基本的。
更主要的是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许多道理,作者要自己先钻进去,彻底搞清楚,然后用十分通俗的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可以轻松的接受作者的观点和知识,这就是深入浅出。
就象毛泽东主席写得那么多的文章一样。
只有作到这一点,文章的生命力才强大,才可以受到大众的喜爱。
以上这四条,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可以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
当然,还有许多许多的标准,那得留给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去写了。
如果一篇文章能同时达到以上这四条标准,无疑就是一篇很好很好的文章了。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二)
一、有内涵和哲理的文章,使人读之有所思。
一篇好文章,绝对不是作者无病呻吟的作品。
而应该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经历之事,并且通过自己的思维提升和加工
后,让读者看后能够产生一些想法的东西,当然,人和人的经历不同,观念不同,审美观点等等的诸多不同也就会使读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大家可以讨论、争论或是辩论,在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网络里,对个人来说畅所欲言也是一种快乐;对于社会而言,如是宣扬了一种真善美,那么受益的也就是一群人,这一群人也会影响周围的小环境,而周围的小环境又会影响大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社会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哦。
二、美文。
此处的美不是单单指词美,更重要的是意境美和成熟美。
说到美文,很多人想到了词藻的华丽,我个人以为,那不是我说的美文。
就好比你面前有一个美人,衣着华丽,乍一看光彩照人,但是眼神里空洞无物,没有个性、没有灵气、没有一种属于女子特有的温情,那么这样的女子我是不喜欢的。
我将美文比喻成一个真正的美女。
她闪着理性的光芒、眼光独到、对事物的美有着善感的灵魂,她们张扬,但有分寸;她们温婉如水,但不扭捏作态;她们视野宽阔,但不粗糙;她们奔放,但不放纵;她们幽默风趣,但不低级......,这样的文章总能给人舒服的感觉,并从中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三、真情实感,读之让人感动的文章。
“真善美”中“真”字排头。
我们生活在真实的社会里,感受真实。
就是这个虚拟的部落,我们也是有了真实的情感,才会驻足。
一个没有真实情感的东西,是不可能存在比较长的时间的。
很多的文章中,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能够让人产生真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反馈到我们的头脑中,强化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对恶的丑的东西的憎恶。
这样的文章类型很多,可以是杂文、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小说、更可以是散文、还可以是“四不像”的文章,这些文章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读之使我感动,我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好文。
“我们的
心需要被感化,也需要感化别人”。
我相信真情是存在的,在部落就存在于这样的文章之中。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三)
同学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呢?我看好文章应该有以下四个特点: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
言之有物,就是文章有真实的内容,真切的感情,不说假话、空话。
同学们读过的《咏鹅》,之所以是千古传颂的好文章,就是因为它有真切的内容。
人们读着它,就好象看到了绿水中悠闲地游荡着的大白鹅。
作者做到了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就是尊重客观现实,写出的文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常理,不凭空编造。
有位同学为了表现老师认真工作,写道:“一次,他高烧42度还坚持给我们讲课。
”但这句话却违反了常理:高烧42度已处在休克——哪能还会坚持讲课?
言之有序,就是文章要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合乎文法。
记叙前后内容要互相关照,段落层次要分明,前后要呼应,有头有尾。
言之有趣,就是文章选材要典型,确立中心要深远,构思要新要巧,语言要有趣味。
同学们的文章还需要有儿童趣味,不能小孩子尽说大人话。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
四者不是等同关系。
同学们应首先在言之有物上下功夫,依次不断提高,言之有趣是较高的要求,但也是写作技能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篇好文章所不可缺的。
同学们努力吧!
老师结论: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就像是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一样,人的相貌――文章的语言;人的品德――文章的主题(内涵);人的身材――文章的结构;人的能力――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