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幼升小知识引导

合集下载

2023幼升小数学知识点

2023幼升小数学知识点

2023幼升小数学知识点
第一,认识数字+会写
孩子先要会数数,可以借助实物工具让孩子先数到10,然后逐渐过渡到20,30……直到能熟练数到100。

必须会写0~10数字,而且在田字格里会按照标准书写规范书写。

根据凡妈的经验,刚开始有孩子总是把数字写反,这个家长不必担心,多纠正就好了。

这个问题大多孩子都会有,这是因为3-6岁孩子对于空间感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会出现颠倒的情况,写反数字的行为就是一种“镜像书写”行为。

第二,简单计算(20以内加减)。

相信每个孩子开始计算都是从借助工具开始的,大多数孩子会“掰手指”。

没关系,刚开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这样去介入。

但是到一定阶段,比如5以内加减,掰手指计算熟练了,那就要戒掉。

方法有的是,凡妈也出过一个戒掉掰手指的方法,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我们让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还得多多计算练习。

在这里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5以内加减计算还不熟练,不要着急去做10以内,20以内加减法。

这就像盖房子,基础的基础一定要夯实,后面学习起来才会越来越容易。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幼小衔接,数学计算方面,我觉得孩子会20
以内加减法就可以了。

计算方法里凑十法、破十法,我觉得孩子会计算就可以,学多了容易混乱,因为不同版本的教材里头方法不一样。

第三,认识钟表。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学会认识钟表最好。

因为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必须能认识钟表。

以上三点是孩子应该最先掌握的。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梳理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梳理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梳理对于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数学知识的衔接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为今后的学业打下基础,更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的梳理。

一、数的认识1、数字 1-10 的认读与书写孩子要能够准确认读 1 到 10 这十个数字,并学会规范书写。

可以通过数字卡片、儿歌等形式帮助孩子记忆。

2、数的顺序了解数字的先后顺序,比如 2 在 1 的后面,3 在 2 的后面等。

通过数轴、数的排序游戏等方式进行练习。

3、数的比较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例如 5 比 3 大,2 比 7 小等。

可以使用实物进行比较,如 5 个苹果比 3 个苹果多。

二、数量关系1、一一对应理解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字,比如 1 个苹果对应数字 1,2 只鸭子对应数字 2。

通过摆放物品和数数的活动来强化这一概念。

2、简单的加减法初步接触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比如 1 个苹果加上 2 个苹果是 3 个苹果,3 个糖果拿走 1 个还剩 2 个。

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导孩子理解。

三、图形认识1、常见图形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哪些是圆形的(如盘子),哪些是方形的(如书本)。

2、图形的组合与拆分了解图形可以通过组合变成新的图形,例如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四、空间方位1、上下、左右、前后能分辨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比如,桌子上面有一本书,椅子在桌子下面。

2、位置描述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如“小红在小明的左边”。

五、时间概念1、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针和分针,了解整点和半点的概念。

通过时钟模型进行演示和讲解。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知道一天中的早上、中午、晚上,以及一些简单的活动在什么时间进行,如早上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

六、测量1、长度比较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例如铅笔和尺子哪一个长。

2、重量感知通过提一提、掂一掂的方式感受物体的轻重。

七、规律与排序1、颜色规律能发现颜色的排列规律,如红、黄、红、黄的顺序。

幼升小必备数学知识点总结

幼升小必备数学知识点总结

幼升小必备数学知识点总结一、认识数字1. 数字0-100的认识孩子在幼升小阶段需要掌握数字0-100的认识,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家长可以利用玩具、卡片等形式,让孩子逐个认识数字,并通过游戏等方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 数字的大小比较孩子需要学会通过数字的大小比较来进行排序和分类,例如3和7的大小比较,8和10的大小比较等。

家长可以通过实物比较、游戏比较等形式,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字的大小比较。

3. 数字的顺序排列孩子需要学会对数字进行顺序排列,例如1-10的顺序排列,11-20的顺序排列等。

家长可以通过卡片、游戏等形式,让孩子进行数字的顺序排列练习。

二、认识形状1.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孩子需要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且能够正确的辨认这些几何图形。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拼图等形式,让孩子逐个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2. 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孩子需要学会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来进行创作,如利用圆形和三角形拼出一个太阳、正方形和长方形拼出一个房子等。

家长可以通过拼图、手工等形式,让孩子进行几何图形的组合操作。

三、认识单位1. 时、分、秒的认识孩子需要学会认识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能够正确的理解其含义。

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的时间操作,如看钟、玩钟表等形式,让孩子逐渐认识这三个时间单位。

2. 公分、毫米的认识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公分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能够对它们进行换算。

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的测量、比较等形式,让孩子逐渐认识这两个长度单位。

四、加减基本算术1. 1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需要学会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并能够进行快速的计算和答题。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算术练习等形式,让孩子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 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孩子需要能够把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如购物、分配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孩子进行加减法的应用练习。

五、数学思维培养1. 逻辑思维培养孩子需要学会通过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如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幼升小数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幼升小数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幼升小数学必学知识点总结幼升小数学是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

在这一阶段,孩子将开始接触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数学学习,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和方法。

以下是幼升小数学必学知识点的总结。

1. 数的认识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首先要求孩子掌握基本的数的认识。

孩子需要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

同时,孩子还需要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比如什么是比较大小,什么是相等,什么是多少,少,多等概念。

2. 数的加减法在幼升小阶段,孩子需要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首先,孩子需要通过实物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然后逐步学习相加、相减的操作。

比如,通过教具或游戏,让孩子学会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的豆子或小球,分别表示不同数的个数,通过加减法运算模型和图形的方式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数的排序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排序能力,这是幼升小数学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需要通过比较大小,将一组数字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组合成分解孩子需要通过数字的组合和分解,理解数字的形成和相加、相减的关系。

通过实物操作和简单计算,让孩子理解数字组成的方式和基本的变形操作。

比如,将一个数字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数,或者将几个数字组合成一个数字。

5. 数学符号在幼升小的数学学习中,孩子需要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符号,比如加号、减号、等号等,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这对于孩子理解数学题目和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 图形和空间在幼升小数学学习中,孩子需要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比如,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变形操作。

同时,孩子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比如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方位术语的认识。

7. 问题解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的比较问题、物品的分类问题等,来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知识点全解析

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知识点全解析

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知识点全解析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儿童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全面解析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数学学习的挑战。

1. 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应该学会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对应,帮助儿童理解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2. 数的比较和排序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也需要学会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比较大小、排序数字等活动,培养儿童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练习,例如“找出最大的数字”、“按顺序排列数字”等。

3. 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幼小衔接阶段,加法和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儿童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帮助儿童理解运算的概念和运算符号的意义。

4.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是幼小衔接阶段的高级数学概念之一。

儿童应该学会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如分数的加减和比较。

可以通过使用图形、图像等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儿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5. 时间和钟表学习时间和钟表是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儿童需要学会认识和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包括小时和分钟。

可以通过制作钟表模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等方式,帮助儿童熟悉时间的概念和读取时间的方法。

6. 图形和空间图形和空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之一。

儿童应该学会认识和描述各种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和构建。

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制作图形模型等活动,激发儿童对图形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以上对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知识点的全面解析,相信学生和家长们对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幼升小数学入门教学

幼升小数学入门教学

幼升小数学入门教学1. 数字认知-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0-9,可以通过卡片、玩具等方式让幼儿触摸和感知。

- 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数字的顺序和数量。

2. 数字比较- 利用实物比较大小的场景,教授幼儿数字的大小概念。

- 使用数字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如比较大小关系,并进行数学符号的引导。

3. 数字运算- 通过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教授幼儿简单的数字运算。

- 利用实物或卡片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运算的概念。

4. 数量概念- 引导幼儿认识数量概念,如少、多等。

- 利用实物进行数量比较,培养幼儿的数量感知能力。

5. 形状和图形- 教授幼儿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矩形等。

- 利用形状卡片让幼儿辨认、分类和组合形状,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6. 计量和度量- 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度量单位,如长度、重量和容量等。

- 利用实物进行度量练习,让幼儿学会使用度量单位进行比较和测量。

7. 数据整理- 教授幼儿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制作概念。

- 引导幼儿使用基本的图形和符号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等。

在每个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活动:-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

- 实践操作:通过操作实物、绘制图形等实际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概念。

- 游戏和竞赛:通过各种游戏和竞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整体流程和详细描述,幼儿可以逐步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实用技巧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实用技巧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实用技巧对于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知识的过渡,更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幼小衔接数学的知识点和实用技巧,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的数学学习。

一、数的认识1、认识 1-20 以内的数字让孩子通过数数,比如数玩具、水果等,熟悉数字的顺序和数量对应关系。

利用数字卡片,让孩子认读数字,加深记忆。

2、数字的书写教导孩子正确的数字书写规范,包括笔画顺序和占格位置。

可以通过练习本让孩子进行书写练习,从简单的描红开始。

3、数的大小比较用实物或者图片,让孩子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堆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孩子说出哪堆多,哪堆少。

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加法的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孩子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在一起。

2、减法的意义同样用生活场景,比如五个糖果吃掉两个还剩下几个,让孩子明白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3、 10 以内的加减法可以使用手指或者小棒等工具,帮助孩子直观地计算。

例如,计算 3 + 2 时,让孩子先伸出 3 个手指,再伸出 2 个手指,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手指。

三、图形的认识1、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比如家里的盘子是圆形的,窗户是长方形的。

2、常见的立体图形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可以通过积木玩具,让孩子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

四、位置与顺序1、上下、左右、前后通过游戏,比如“我说你做”,让孩子根据指令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

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面”“站在我的左边”。

2、序数让孩子理解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的概念。

比如排队时,让孩子说说自己排在第几个。

五、时间的初步认识1、认识时钟先让孩子认识时针和分针,了解它们的作用。

可以通过简单的时钟模型,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归纳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归纳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们接触到的数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的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帮助孩子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1.数字与数的概念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数是对实际数量的抽象概念。

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数字和数的概念,理解数字与实际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数的读法与写法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和写数字。

从个位数到百位数逐步扩展,逐渐掌握各位数的读写方法。

3.数的大小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借助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4.数的组成与拆分孩子们需要学习一个数是由几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的,以及如何根据一个数的部分推导出整体。

5.数的序数表示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表示数的顺序,掌握第几、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的使用方法。

6.数的进位与退位孩子们需要学习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理解十位、百位等的进位和退位。

7.数的奇偶性判断孩子们需要学习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8.数的四则运算孩子们需要学习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掌握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

9.数的倍数与约数孩子们需要学习掌握倍数和约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和约数。

10.数的图形表示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用图形表示数量,如点、线、面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11.数的图形变换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

12.数的面积与周长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了解相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

13.数的时间表示孩子们需要学习掌握时间的概念,能够用钟表表示时间,懂得时、分、秒的概念和读法。

14.数的长度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掌握长短、高低的概念。

15.数的重量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重量大小,掌握轻重和轻一些、重一些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123456789100+11+1 2+13+14+1 5+16+17+18+19+1+10+21+22+23+24+25+26+27+28+2+20+31+32+33+34+35+36+37+30+4 1+4 2+4 3+4 4+4 5+4 6+4 +40+5 1+5 2+5 3+5 4+5 5+5 +50+6 1+6 2+6 3+6 4+6 +60+7 1+7 2+7 3+70+8 1+8 2+8 +80+9 1+9 +90+10 +101- 2- 3- 4- 5- 6- 7- 8- 9-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23-3 4-3 5-3 6-3 7-3 8-3 9-3 10-3 -34-4 5-4 6-4 7-4 8-4 9-4-45-5 6-5 7-5 8-5 9-5 10-5 -56-6 7-6 8-6 9-6 10-6 -67-7 8-7 9-7 10-7 -78-8 9-8-89-910-9-910-10-10五、加减法(二)(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按形状分:1、△按颜色分:1、有颜色2、☆ 2、没有颜色3、●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八、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

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

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

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

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

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

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

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