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大雁归来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一、理念原则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对教师如何把握课堂,引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情感的殿堂以有一定体悟。
个人认为,好的语文课应该重承接,即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联贯;重避让,即教学知识点一定不能重复;重序列,即课堂教学应该是河口喇叭型的由浅显单一向更深更广发展;重碰撞和共鸣,即给学生联系自身联系实际在他们最近的生活经验区进行体验反思的机会;重发展,即重视给学生预留再创造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也能呈现河口喇叭型。
本课设计,基本体现本人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1 文献法.2 自主合作法.3 延伸迁移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了解文学常识;领略本文拟人等写作手法的妙处。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深层挖掘作者的情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做环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做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四、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引导学生做环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做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五、预习环节: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①给下列带下画线的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②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熟读课文,尝试赏析优美句子并体会作者情感。
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回忆学过的有关大雁的古诗例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讨论明确归雁、秋雁,并板书一、走近大雁——欣赏“飞”影“语”音思考:1.本文仅仅写“归来”的大雁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 和大雁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作者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其中重点描写的是哪两个方面?讨论明确:还有对秋雁的描写,衬托春雁。
集会,觅食,飞翔,鸣叫,辩论……,其中重点描写的飞翔,鸣叫。
(一)观赏“雁群翔集” ——感受“归来”的心情1.听老师范读第四节,学生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栖集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讨论明确:快乐、自由、幸福……2.朗读其他语段中描写飞翔的句子并做简单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14《大雁归来》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二、读课文,走进“大雁”
老师小结:《辞海》语言平实,只是客观地说明。
本文用拟人的方式描述大雁,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语言形象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爱。
三、读课文,走进“爱鸟者”
1、跳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老师展示文中的个别语句,让学生朗读并仔细体会,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爱鸟者”爱里的理念,把握文章的主旨。
3、小结:本文在写作上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的结合,作者以期用浓郁的爱鸟之情激发更多人的社会责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
作者认为万物平等,人不应该自私的伤害它们,况且大雁还有人所不及的品性,他们有联合的观念,对人类有益无损,人影回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
四、看图片,话说“人与自然”
1、老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任选一题说说。
(1)说说看过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2、学生齐读
五、结束语: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只有我们。
”生齐读《敬畏自然》的最后一段。
六、作业:课下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把你的观察和思考以作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大雁归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教育方针1.了解大雁的日子习性,领会作者对大雁的喜欢之情。
2.学习作者用拟人办法描绘大雁的办法,领会本文浓郁的抒情颜色。
3.培育酷爱天然,喜欢野生动物的爱情。
教育要点、难点领会本文浓郁的抒情颜色,了解作者的思想爱情。
了解文中表意宛转的几个难句,领会本文的写作特征教育进程新课导入【规划目的:让学生清晰本节课的学习使命】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留鸟,听说它还能传递信件,因而很简单触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年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著作。
而今日咱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1.自主探求——预习与沟通【规划目的: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全体感知文本】1.辅导学生堆集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凋(diāo)零雾霭(ǎi)(2)学生结合详细语境了解词义。
凋零:凋零凋谢。
迁徙:搬迁。
沉默:沉默不说话。
窥视:私自观察。
雾霭:雾气。
打猎:打猎。
忌惮:恐怕对人或对工作晦气而有顾忌。
目中无人:描述骄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
2.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闻名环境维护主义者。
二、阅读课文.协作与探求【规划目的:经过自主协作学习,质疑、评论,师生一同解决问题。
】(一)全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绘的句子,领会其效果。
【沟通指点】例如:①而一只定时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翱翔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②乌鸦通常被以为是垂直翱翔的,但与坚持不懈地向南翱翔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比较,它的翱翔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曲折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现已没有猎枪的打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违的朋友低语相同。
④榜首群大雁一旦来到这儿,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吵嚷着宣布约请。
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说食物的价值。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4*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 积累语言,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 积累语言,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查找搜集搜集我国境内骤减的动物种类及其资料,并写一篇调查报告,分析其急剧减少以至灭绝的原因。
2.指导学生将探究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思想感情上面。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语言,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论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自然资源保护者。
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作者逝世前几天,才被告知牛津大学出版社准备出版。
而其1923年撰写的论文直到1979年才发表出来。
他的聪明睿智、高瞻远瞩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
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直到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
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
甚至被一些:车者称为“大预言家”、“美国的救世主”。
《沙乡年鉴》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大地伦理准则”于1990年被写进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中,他的呼唤对中国读者来说,仍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人们转变观念。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在一个土壤、水、植物和动物都同为一员的共同体中,承担起一个公民角色的时候,保护主义才会成为可能” ,“我不能想像,在没有对土地的热爱、尊敬和赞美,以及高度认识它的价值的情况下,能有一种对土地的伦理关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大雁归来》教案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窥探狩猎顾忌滑翔目空一切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了解作家作品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
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二)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1、语言形象优美①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学生发言:对大雁的热爱;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
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②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③学生总结: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C、词汇丰富多彩。
④仿写句: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仿照它另写一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大雁归来教案 新人教版

大雁归来德育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教学思路:先展示大雁的图片,诗文等资料,对课文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笔下的大雁的特点,接着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怀.进而概括本文的主旨.由此进行延伸,展示我国境内骤减的动物种类的图片及资料,展示一则来自新华网的关于动物灭绝的资料,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 1 文献法. 2 自主合作法. 3 延伸迁移法.教学步骤:一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李清照《虞美人》: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情思.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如:1 [唐]李益: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2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3 [唐]李世民: “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4 [唐]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那么,从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著名的伦理学家的这篇散文里,我们要学点什么呢?二出示教学目标: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思考题: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 (1)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 (2) 三月的大雁.(3) 大雁归来的情景. (4) 春雁觅食.(5) 孤雁 (6) 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1 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4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4、大雁归来课型自读"点拨"练习课时两课时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凋零、滑翔”等词音形及运用;2.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3.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概括能力、理解能力;4.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目标5.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重点目标3、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查找作者资料,收集有关写“雁”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行动划一。
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掌握字词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狩猎(shòu):打猎。
窥探(kuī):暗中察看。
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迁徙(xǐ):迁移。
雾霭(ǎi):雾气。
顾忌(jì):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知人论世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本文选自其著作《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二)读内容(知识、教育)1.齐读课文2.思考讨论(1)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概括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理清文章脉络。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4)怎样概括文章主旨?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六只列队飞;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大雁归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大雁的资料,有关大雁的古诗词,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首先请大家展示你搜集的有关大雁的古诗词,并说说这些古诗词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展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乡书何处达? 归雁某某边。
——王湾塞下秋来风景异,某某雁去无留意。
—— X仲淹看来,我们古代的诗人们是多么的喜爱大雁,在它身上寄托了这么多情感,其实,在国外也有许多人喜欢大雁,并写出了文章。
今天我们学习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探究大雁的闻所未闻的趣事。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可出现的生字词
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
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
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二、介绍文体(知识性散文)及作者(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一)。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2、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
四、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五、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出来。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爱寻食玉米粒;
常成六只或六只的倍数列队飞行;
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六、合作探究:
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
七、挑战自我:
选择题号,品味语言。
说说你选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明确:
1、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2、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3、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感悟文章主旨:
1、本文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大雁的知识,但语言并不枯燥,为什么?
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这能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感情?你从哪儿能看出来?
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只为给我们介绍知识,你知道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吗?
得出主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八、布置作业:
1、积累诗词句。
2、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
有些人把这篇文章定位为科学小品文,这显然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因为文中虽然也涉及到一些有关大雁的知识,但作者本意并非在介绍大雁,而是要描写“沙乡”这块“世外桃源”里,自然万物(包括人类)之间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并借此表达自己“土地伦理”的观点: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
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以及这个共同体本身——这就是“土地伦理学”。
基于以上认识,这篇课文应定位为一篇“观察笔记式”的散文(随笔)作品,由此确定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