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1[1]1

合集下载

1汉语语言学概论

1汉语语言学概论

1汉语语言学概论
汉语语言学是研究汉语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语言学,既包括汉语发音系统、词汇系统、句法系统、语用系统,也研究语言交际中的场景分析和对话分析等形式语言学研究。

它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学科,研究不仅覆盖汉语的语言形式,还要研究汉语的功能和使用,以及汉语使用者的分布、口语表达习惯和实际会话情景等。

首先,汉语语言学关注语言的重要结构特性,例如词语结构、句子结构以及句子和语段之间的关系。

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有声语音,也就是汉语语音学,包括音位、音素、音调以及声调的研究,以及声母、辅音和鼻化音的发音和变化。

汉语语言学为研究词汇和语法提供了基本架构,也为汉语句子的句式、表达和语义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

其次,汉语语言学是一门交际学,旨在研究汉语使用者的语言行为。

交际学的分支是语用学,研究语用,探讨汉语使用者按什么样的原则做出语言的选择,如何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另一个分支是社会语言学,即研究汉语语境中的语言社会现象,研究言语在社会中的作用,还要研究汉语地域方言的差异,以及社会背景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此外。

语言学概论完整资料

语言学概论完整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臵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1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1ppt课件

社会因素对语言演变影响
01
02
03
社会交际需求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社会 交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语 言演变的重要因素。
社会接触与交流
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接触和 交流导致语言融合、借用 等现象,进而引发语言演 变。
社会文化心理
社会文化心理对语言使用 的影响表现在委婉语、禁 忌语、敬语等方面,也间 接推动了语言的演变。
气音和不送气音等。
音系学原理及应用
音系学定义
音系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 科学,主要探讨语音的组
合规律和演变规律。
音位理论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 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
音位。
音变现象
音变是指语音在连续发音 过程中由于相邻音的影响 或自身发音条件的改变而 发生的变化,包括同化、
异化、弱化、脱落等。
语言中的词汇具有任意性、理据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其中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 音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理据性指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有时存在某种可论证的联系;历 史性指词汇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文化性指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
语义关系类型和表达手段
要点一
语义关系类型
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 、亲属关系等。其中同义关系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 的关系;反义关系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之间的关系;上 下义关系指一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包含另一个词所表示的事 物;整体与部分关系指一个词所表示的事物是另一个词所 表示事物的一部分;亲属关系指有亲属关系的词之间的关 系。
06
文字系统与书写规则
文字起源和发展历程回顾
楔形文字
起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是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 ,使用楔形符号表示音节 或单词。

语言学概论(1章)

语言学概论(1章)

语⾔学概论(1章)第⼀章:语⾔和语⾔学主要内容:语⾔的性质、语⾔的结构、语⾔的功能、语⾔学及其发展第⼀节:语⾔的性质(⼀)语⾔是什么从结构上看,语⾔是⼀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语⾔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

(⼆)语⾔的符号性1)符号、能指、所指⽤甲事物代表⼄事物,⽽甲⼄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2)语⾔符号的主要特征任意性: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稳定性:语⾳和语义⼀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轻易改变。

渐变性:语⾔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发展变化。

线条性:说话时语⾔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根线条⼀样。

但是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关系。

(三)语⾔的系统性系统:指若⼲相互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系统性: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语⾔是由符号这种元素构成的系统。

语⾔的符号与符号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语⾳、语义、结构、功能⽅⾯的联系等等。

⼀个语⾔符号的价值和作⽤取决于该符号在语⾔系统中的地位,取决于该符号与其他相关符号的关系。

语⾔系统可以分为语⾳系统、语义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等⼦系统。

语⾔单位也可以划分为若⼲层级。

(四)语⾔的社会性语⾔是社会交际的⼯具,社会性是⾃然语⾔的本质属性。

语⾔的产⽣发展,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语⾔随社会的产⽣⽽产⽣,随社会的发展⽽发展。

(五)语⾔的其它属性模糊性、⽣成性、民族性第⼆节:语⾔的结构⼀、语⾔的层级1.语⾔的下层语⾔层级系统的下层是语⾔符号的形式层,即语⾳层。

语⾳层包括两个级别的语⾳单位:⾳位和⾳节。

⾳位是⼀种语⾔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语⾳单位。

⾳位的上⼀级语⾳单位是⾳节,⼀个⾳节由⼀个或⼏个⾳位构成。

⾳节是⼈们能⾃然感知的最⼩语⾳单位。

在⼀连串语⾳中,⾳节与⾳节之间有明显的语⾳界限。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脚本(有练习)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脚本(有练习)

语言学概论0101脚本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基本内容]语言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研究语言学,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是语言”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三方面的问题,这三方面是:(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每个人说话都要受到生活经历、地位、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涉及以上三方面(2)心理和生理问题;大脑要组织和分析、理解,这就必然涉及心理、生理问题(3)物理问题。

要有一整套发音、听音的系统现在,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其中,编码、发出属于说者,接收、解码属于听者,而传递不属于任何一方。

虽然这些过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很难用仪器测量,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而且肯定能被研究。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杂乱无章,书面的语法很规整,但表达时有变化,比如:你吃饭了吗?吃饭了吗你?你吃饭了吗你?等等在表达时都是可以的,听者也不会产生误解或听不懂,所以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各个时代的语言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这样的:(1)分别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2)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即语言客观存在的形式首先是口语,有了文字后,才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书面语,所以说是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3)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4)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但大多数语言却没有形成相应的书面语。

但是,尽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却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符号的任意性、稳固性、渐变性、线条性)、系统性、社会性。

还有民族性、生成性、模糊性。

广义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狭义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与言语关系: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进行言语活动。

语言的层级:上层包括语素、词、句子,下层是语音层,包括音位、音节。

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

语言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语音、语义、语汇、语法。

语音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音位之间的对立和音节内部的组合。

语义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义项的聚合关系和句义的组合规则。

语汇系统包括三级语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符号,词和固定短语一般是复合符号,词是语汇系统的主体。

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名。

语法系统包括词语的结构和功能。

语言的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也叫线性序列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叫结构类。

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叫联想关系。

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语言的词法类型:词根语、屈折语、粘着语、编插语。

词根语又叫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

如汉语。

屈折语通过各种屈折方式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外部屈折通过词缀表意。

印欧语系、阿拉伯语,尤其俄语和德语。

粘着语又称胶着语,通过加词缀表语法意义。

如土耳其语、日本、朝鲜、蒙古等语。

粘着语与屈折语: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但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粘着语的一个词缀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要表不同意义就加多个词缀;粘着语词缀一般自成音节且词根与词缀和词缀与词缀结合不紧密,独立性相当大。

第一讲: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第一讲: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 这里的社会是指一定的语言社团。
思考:
•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 会现象?
(一)社会现象
• 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 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 的现象。
• 社会现象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是 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随社会的产生而 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我们 最熟悉的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法律等,就属于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 相连。
• (三)人类的交际工具多种多样。
•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 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有其他的 方式.
• 听觉方式:如音乐、喇叭声、汽笛 声、铃声、钟声、哨声、号角声等;
• 视觉方式:如文字、图画、旗语(一种 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 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 进行传达联络)、红绿灯、电报代码、 化学符号、数学符号、统计图表、舞蹈 语汇、烽火、商标、袖章、徽标以及手 势、身势、表情等;
• 触觉方式: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 接吻等。
• 这些交际手段在一定场合使用,可 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 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在功能和 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方面以及在信息 量上都不及语言。
• 两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 1.文字: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 促进了文明的进程
• 缺点: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仅有 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文字的 语言很多;
• 二、语言是最为重要的
• 其他的交际工具,有的仅用于特定 的范围,适用的领域有限;有的携 带的信息有限;有的使用起来要凭 借其他的条件,而语言可以负载的 信息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 切社会生活领域。最重要的是,这 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这表 现出两点:
• 1.语言具有基础性特点,所有其 他的交际手段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 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 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 何意义。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考点手册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考点手册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001语言的性质和类型(★★★一级考点,单选,简答,分析)1.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是人类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2..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内容更多、用处更大(最主要的交际功能、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能够创造。

3..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做“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4.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通常分别叫做:“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5.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做“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其中一种主要的分类结果就是把人类语言分成“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6.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典型的如德语、俄语。

7.汉语则是属于没有形态变化的“孤立语”和“分析性语言”。

8.孤立语和分析性语言的汉语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汉语不是通过谓词词形变化来表示“时、体、态”的语法意义,而是有一套非常丰富的表时态的助词(如“了、着、过”等)和表语气的助词(如“的、呢、吗”等)系统;二是汉语没有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示的“性、数、格”的语法意义,而是特别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三是汉语的各种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没有词尾标记,因此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形态语那样的一一对应关系。

9.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至今也仍然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也是不少国家的标志。

(2)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例如,汉族使用汉语,蒙古族使用蒙古语等。

而且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根据国家来划分的。

(3)西方“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定义对于欧洲以外的国家不完全适用,对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则可能根本不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言学习的重点: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对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功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重要的名词概念: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关于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三)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四)语言学的分类1、理论语言学包括(1)专语语言学—是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又包括从一个静止的时段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的共时语言学和从一个较长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动态的历时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一是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2、应用语言学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五)语言学的流派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去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演变、总结语言理论和方法就形成了语言学中各种不同的流派。

我们这里仅列出几个主要的流派: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扑;2、结构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3、转换生成学派;4、系统功能学派;5、社会语言学派。

主要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索绪尔(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布龙菲尔德(美国)《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特鲁贝茨科依(俄国)《音位学原理》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

乔姆斯基(美国)《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代表。

高本汉(瑞典)《中国音韵学研究》韩礼徳(英国)《功能语法导论》系统功能学派代表拉波天(美国)《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社会语言学代表赵元任(中国)《现代吴语的研究》《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叶尔姆斯列夫(丹麦)《语言理论导论》哥本哈根学派代表关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交际过程: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第二讲语言的功能学习的重点: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内涵,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重要的名词概念:语言;说话;交际工具;思维;社会;社会现象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是集体的标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语言交流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语言不但是工具,它本身就能提供大量信息。

从一个民族某一历史时期的分类词汇,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该民族当时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

语言也是民族关系的见证。

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在语言风里留下印迹。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

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从内部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内部又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各子要素系统。

从社会功能来看,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运用语言的过程,即说话。

运用语言的过程大体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说的话。

人们运用语言说出的话,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整篇文章。

句子是言语的基本单位。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概念的不同2、抽象和具体的对立3、全民性和个人性的对立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2、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规则及语词均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予规范,语言规则及词语是言语活动的基础。

总之,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二)语言和说话的关系人们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第二个方面是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由语音、语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构成,称为语言;第三个方面是说出来的话,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可见,语言不等于说话,它只是说话这种复合现象中的一个方面。

(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和思想不同。

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成果;思维是认识现象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

人类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但不同民族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不等于他们有共同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赖: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思维的范围很广,大致分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这些思维活动一般都凭借语言来进行。

(四)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教材11-14页)(五)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儿童语言习得不是简单的模仿,在这个习得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就如影随形,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六)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是能够思维的。

第三讲语言是符号系统学习的重点:认识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符号由音与义相结合构成。

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弄清楚语言的层级体系。

初步认识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进一步领会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

重要的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符号符号是事物的标记,但事物的标记并非都是符号。

具体而言,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这种记号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比如是属于听觉的声音形式,或是属于视觉的色彩、线条形式等等,同时符号还要代表一定的意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符号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

符号一般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三种。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二)符号的特点1、物质性和表意性2、任意性和强制性符号任意性的特点使其与征候相区别。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比如,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交通信号灯是用来指示交通的符号装置。

它的形式是交替闪亮的三种颜色的灯,分别代表了禁止通行、准许通行和警示的意义。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是由社会约定的。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二、语言是一种符号人类的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以语音为其物质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其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一)语言符号的特点之一: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就是说,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1、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

2、同一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所表达的意义不同。

[ai ] 在汉语中表达哀、挨、矮、爱等意义;在英语中表达我的意义。

[ i ] 在汉语中表示一、姨、椅、易等意义,俄语中表示和的意思。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之二:线条性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如¡°小王打碎了杯子¡±,每一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中同时蹦出两个字来,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四、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语言符号系统,就是说语言符号中的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种种规律性的联系,并且彼此互相制约。

通常认为,语言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诸要素构成。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组成规则)所谓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他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他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又叫联想关系。

简单地说,语言符号的类聚(类别)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2、组合关系: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

组合和聚合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区别主要有:1、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听得见的关系,而聚合关系只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

2、组合关系是有顺序的,聚合关系是无顺序的。

3、组合关系是可数的,聚合关系是不可数的。

联系主要有:1、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关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货源,聚合关系的形成,又靠组合提供框架。

它们无时不在地统一在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一对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在一种语言里,构成语言系统的各语言子要素系统同样也依靠组合、聚合来运转。

(三) 组合和聚合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1、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2、巧妙地利用组合和聚合,可以产生讽刺、幽默的特殊效果。

五、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根本区别每一种动物内部各有自己的特定的交际方式,一般称之为动物的“语言”。

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动物表示震怒、恐怖、觅食、求偶、警告新信息等的叫喊,虽然有音有义,但都是分不出音义结合的结构单位,这种囫囵一团的叫喊大致都是因时因地而发,与环境的刺激有关,音义之间没有任意性的特点,因分不出结构单位,自然也就谈不上结构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任何动物语言都不可能具有这种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