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言情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更是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以多样的体裁、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唐代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情壮志、宛转雅致、典雅雄浑等多样化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蜚声中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洛阳为唐代开启了诗歌繁盛的时期,而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则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诗歌意象和诗歌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崇尚文化、重视诗歌,使得唐代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以自由随意为主的风格唐代诗歌不局限于固定的题材、体裁和形式。
它不受传统文学规范和体制的限制,创新性地发展了律诗和绝句的格律体裁,同时提出“诗言志”、“诗言情”等新诗歌理念,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唐代诗歌以“一字千金”为创作原则,强调语言的简练、精悍和朴实,以形式丰富、含义深刻而著名,展现了其自由随意的特点。
二、以浪漫抒情为主的风文唐代诗歌通常以浪漫抒情为主要特点。
唐诗以情感传达为目标,表现出作者对世间一切追求及对人生深刻地认识和感悟。
唐诗的主题围绕着喜怒哀乐、风景人物等方面展开,从而拉近诗歌与常人的距离,并造就了唐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魅力。
三、以清新脱俗为主的审美取向唐代诗歌可谓以风景人物为主要表现目标,以栩栩如生地描绘风景和人物的美丽或危险,使整篇诗歌鲜活而真切。
同时诗人注重感性表达,吸取鲜明的美学特征、新颖的彩色和真切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清新脱俗之美、层次丰富之美和充满热情之美。
因此,唐代的诗歌被誉为“雅俗共赏,兼收并蓄的艺术品”。
四、以雄浑豪放为主的表现方式唐代诗歌创作散见诗人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压力而呈现出的豪迈和不屈精神。
唐代的诗歌既创造性地吸纳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同时也融合了世俗的情感和亲身的体验,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卓然独立。
其诗歌既恢宏壮丽,又透着激情澎湃,更有使人心肺悸动的雄浑风格,成为唐代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上,唐代诗歌风格特点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诗言志——《尚书?尧典》节录帝?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
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
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
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释】(1)帝:指舜。
(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
(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
(4)教胄子:胄,长。
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
一说,胄子指嫡长子。
《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
(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
(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
栗,坚貌。
(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
无,不,下句同。
(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
(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
(10)歌永言:永,长。
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
(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
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
律吕,六律六吕。
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
宾、夷则、无射。
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
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
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
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
(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
(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
(16)於:音乌,叹词。
(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
拊,小击。
中国古诗词中的男欢女爱

中国古诗词中的男欢女爱作者:佚名古人云:诗言志。
但我说诗也言情。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很多的内容是言及男欢女爱的。
中国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开篇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开了个好头。
:)但中国的古诗词浩若繁星,很多诗词后面都有动人的故事,我们从哪儿开始呢?(一)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李煜本是个温文儒雅的才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动天下的词人。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元宗,善诗词,但声名远不如李煜。
李煜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颖,虽过着奢华的生活,但能诗能画,确是多才多艺。
李煜18岁的时候,遵父命娶了扬州的美女周娥皇为妻。
周娥皇虽比李煜大了一岁,但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可谓慧质兰心。
传说唐明皇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经失散,周娥皇搜尽典籍,重按《霓裳谱》,由此可见其才气之一斑。
而李煜知情识趣,更是风月高手。
二人婚后的确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
李煜曾写了一首〈一斛珠〉来描绘妻子娇艳的风姿。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的大意是:晚妆刚刚理过,唇上再点一抹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露出像丁香花蕾一样的整齐洁白的牙齿,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一脸娇憨地用大杯喝着美酒,哪在意污湿罗衣?醉意澜珊时,斜依在绣床之上,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轻轻唾去……娥皇的媚态跃然纸上,看过之后,还有谁不会心动?可惜好景不长,娥皇作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
为此娥皇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女英进宫探视。
女英正值豆蔻年华,天真烂漫、娇柔动人,且〈后唐书〉中说其”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
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近史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末的这一民谣反映了: A.土地集中 B.闭关锁国 C.吏治腐败 D.男耕女织 2.“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李大钊《圆明园故址》)“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6.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章》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其写作背景是: A.《北京条约》签订 B.《中法新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7.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作者:张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抗战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在世界反法西斯诗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在芦沟桥挑起战争,企图消灭全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中国各阶级、阶层和集团,迅速行动起来,抗击日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就在“七七事变”的前一天,诗人艾青写了《复活的土地》一诗,以他惯有的抒情笔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复仇的欢快”。
诗人的预感,在第二天就应验了。
这预感,也成了艾青及其他一些中国诗人“最大的创作雄心”的基调。
在抗日战争初期,首先出现并大量出现的都是反法西斯的短诗、抒情诗,真正起到了匕首、投枪的作用。
接下来涌现出的一批长诗,以抒情长诗为主,这与中国的“诗言志、诗言情”的传统有关,如:艾青的《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袁永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等。
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军事、政治上的原因,文艺界客观上分成国统区、上海“孤岛”与沧陷区、解放区等不同区域的几支队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诗歌创作,其区域的差异性、创作水平的不平衡性较大、也较复杂。
何其芳三十年代的诗,表现了一个涉世不深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注意形式美的探求,带有明显的消极悲观情绪和惟美主义的倾向。
抗战的炮声轰毁了他的艺术之宫,使他的思想和诗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声称:“我再不歌唱爱情,像夏天的蝉歌唱太阳”,“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不爱云,不爱月亮,也不爱星星”。
他写了叙事诗《一个泥水匠的故事》,歌唱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写了组诗《夜歌》,展示“新我”与“旧我”的矛盾:“我是如此地爱好我自己,/而又痛苦地想突破我自己,/提高我自己。
”戴望舒是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次北固山下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赏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写作的一首羁旅诗,诗中用精炼而极富艺术价值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春意盎然、水面壮阔的景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南国初春到来时的欢喜,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该诗的赏析,世人更倾向于此诗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把它定为一首写乡愁的诗。
这就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笔者认为,从诗句来看,此诗是一首和乡愁无关的羁旅诗。
作者王湾在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后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优美的山水美景深深倾倒,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山水的优秀诗篇,但不知因何原因,王湾留存于今的诗作很少,现存诗仅有10 首,而《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王湾的诗歌深受当时吴中诗人诗风的影响,有着清新隽秀的飘逸之美,而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体现了他的这一诗风。
在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语点出作者身份,是一位身在异乡的羁旅客,于是,有人就揣度此时的诗人会对故乡产生思念之情,这就未免有点绝对化了。
难道仅仅凭借这两个词语就能意会出作者因思念家乡而产生愁苦的情绪吗?如果这样分析,那可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且看一两句的后面三个字各写的是什么:“青山外”“绿水前”。
诗人由楚入吴,沿江乘舟而行来到北固山下,所到之地是一个有着青山绿水的所在。
他为什么停船?是因为眼前所见之景吸引了他。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遣词造句中,是很珍惜用词的。
他会用最恰当的词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现出来。
如果诗人的本意是要流露思乡的愁苦之情,它会选择一些更能表达他愁苦之情的意象。
“青山”“绿水”,这些亮丽悦目的景致是足以让诗人产生喜悦之情的,也符合王湾清新隽秀的诗风。
而在颔联部分,作者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写出了春季到来,潮水上涨,漫上了堤岸,使河面更加宽阔。
春风柔柔地吹拂着,使船帆高高地悬挂着的景致。
这是身处船上的诗人所见之景。
在读到“潮平两岸阔”一句时,我想起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两句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写的,都是春水上涨,使人眼界开阔,内心顿生旷达之感。
毛诗序读后感

毛诗序读后感首先,毛亨在《毛诗序》中对诗词的定义进行了一番阐述。
他认为诗是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他说“诗言志,诗言情,诗言志情之极”。
这句话表明了诗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诗不仅表达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其次,毛亨在《毛诗序》中提到了诗的作用和意义。
他认为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说:“子科有藏无所不燾”,这句话表明了诗词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诗词是一种美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催生人们的思考,使人们更加向往美好,追求真理。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再次,毛亨在《毛诗序》中对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他说:“凡人以事为号令,文以瑚琏瓮牖书之,监以金玉质,食以珪璋”,这句话表明了古代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的景象。
古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融入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毛亨在《毛诗序》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行了一番赞美。
他说:“乃至鸾俦凤交,箕帚相继,长笛凭鸣。
玄宇宙则磊落充溢,兹穷年代则旧俳谈弥留”。
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通过阅读《毛诗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毛诗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作。
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毛诗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古人情感和思想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诗言志诗言情

诗言志诗言情随处点滴成流随心所欲出情看完往昔看今朝漫漫长路无穷登高山踏云间为赋强作欢诗心化雨无觅处风情一片去慕容天窗外雨蒙蒙是雨不是春但问今昔何时了无人知晓山前云缭缭是雾不是秋只愿破云随风去几人能欤南宫图长相思泪湿巾往事已辛酸今夜忽闻风作雨起身只掩窗前一半对长空哀叹息痴心换泪干雨落尘埃风过后心醉唯有昔日无限卜算子.逗春鸟鸣花枝俏春随绿意动楼山玉阁层林拥心系此山中梅雨点唇露萦萦芳香拢只愿相依白发生万事一人痛沁园春.花好月圆携手共月林森深处夜满西潭至田间迷宫霜露点点花枝烂漫粉蝶翩翩风情意转小虫飞现略感无限景随缘今销魂无憾无语地动心言然沐春色已晚满载小舟入桃源羡月随日转鸟为花鸣午夜沉伦芳香尽染两粒红豆相依相伴乞盼黎明快复还花不谢敢指定千年景色依然追忆田园汗洒西南瘠田边辛勤换得苦中甜暮旦斜阳肩渐宽夜夜东风客自便清风拂身化衣衫雨丝点点伴长眠疑是误入桃花宴寻根觅迹芳草间绝句栏外桃花风情种错落林间无人睹忽来一阵淋漓苦借以悲欢消困楚逍遥歌长歌随风飘花儿分外香满山遍野景色宜人处处引人笑天高任我飞水深独自游走南闯北壮志凌云神仙亦逍遥西江月狂风推云遮日沙戳骤变疯癫满弓撕云射残阳谈笑天上人间鱼儿不奈闲情引得清波涟涟雨打波乱忽惊觉岂能无限缠绵钗头凤豆丝瓣香如醉引香蝶恋花不散情无限景随缘生生世世天上人间愿愿愿春风泪花后落唯有落红寻不见情作恶人磨难一时贪念几曾相见恋恋恋水龙吟.回眸是梦还似非梦竟有人无从思量情引无限相思却道伊人还在月迷影长倦倚眼帘欲睁还休寻梦追去只留轻声笑既无人重入被不恋长厢厮守但求只得再相见晓来仍念何日终极情随逝水乞盼三分一分日月二分情长尽道有些堪恨处怎奈别无他恋触春春江雪月更寒冬风情意志皆触生冰水叮咚化清冽花枝烂漫运水中人间世俗多风雨心存情缘几春秋山虽有情留春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言志诗言情
随处点滴成流随心所欲出情看完往昔看今朝
漫漫长路无穷
登高山
踏云间
为赋强作欢
诗心化雨无觅处
风情一片去
慕容天
窗外雨蒙蒙
是雨不是春
但问今昔何时了无人知晓
山前云缭缭
是雾不是秋
只愿破云随风去几人能欤
南宫图
长相思
泪湿巾
往事已辛酸
今夜忽闻风作雨起身
只掩窗前一半
对长空
哀叹息
痴心换泪干
雨落尘埃风过后心醉
唯有昔日无限
卜算子.逗春
鸟鸣花枝俏
春随绿意动
楼山玉阁层林拥心系此山中
梅雨点唇露
萦萦芳香拢
只愿相依白发生万事一人痛
沁园春.花好月圆
携手共月林森深处夜满西潭
至田间迷宫
霜露点点
花枝烂漫粉蝶翩翩风情意转小虫飞现略感无限景随缘
今销魂
无憾无语地动心言
然沐春色已晚
满载小舟入桃源
羡月随日转鸟为花鸣午夜沉伦芳香尽染两粒红豆相依相伴乞盼黎明快复还
花不谢
敢指定千年景色依然
追忆田园
汗洒西南瘠田边辛勤换得苦中甜暮旦斜阳肩渐宽夜夜东风客自便清风拂身化衣衫雨丝点点伴长眠疑是误入桃花宴寻根觅迹芳草间
绝句
栏外桃花风情种错落林间无人睹忽来一阵淋漓苦借以悲欢消困楚
逍遥歌
长歌随风飘
花儿分外香
满山遍野景色宜人处处引人笑
天高任我飞
水深独自游
走南闯北壮志凌云神仙亦逍遥
西江月
狂风推云遮日
沙戳骤变疯癫
满弓撕云射残阳谈笑天上人间
鱼儿不奈闲情
引得清波涟涟
雨打波乱忽惊觉岂能无限缠绵
钗头凤
豆丝瓣
香如醉
引香蝶恋花不散情无限
景随缘
生生世世
天上人间
愿愿愿
春风泪
花后落
唯有落红寻不见情作恶
人磨难
一时贪念
几曾相见
恋恋恋
水龙吟.回眸
是梦还似非梦
竟有人无从思量
情引无限相思却道伊人还在
月迷影长
倦倚眼帘
欲睁还休
寻梦追去
只留轻声笑
既无人重入被
不恋长厢厮守
但求只得再相见
晓来仍念何日终极情随逝水
乞盼三分
一分日月
二分情长
尽道有些堪恨处
怎奈别无他恋
触春
春江雪月更寒冬风情意志皆触生冰水叮咚化清冽花枝烂漫运水中人间世俗多风雨心存情缘几春秋山虽有情留春客无可奈何随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