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

合集下载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桃果实因有浓郁的香味而倍受人们青睐,至今已有llO种香气成分被鉴定,包 括醇类、醛类、烃类、酯类、酮类、内酯类和萜类(Sevenants和Jennings,1996; Do等,1969;Spencer等,1978;Horvat和Chapman,t990;Horvat等1990;Narain 等,1990;Chapman等,1991)。在未成熟的白肉桃品种中,青香型的c6醛类和醇 类(己醛、(E).2.己烯醛、己醇、(E).2.己烯醇)等占主要地位(Jia和Okamoto,2001)。 随着果实的成熟,C6醛类、醇类物质的浓度值下降,那些具有果香型的7·十内酯、5- 十内酯,花香型的苯甲醛和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并在成熟果实中达到最大值(Visai 和Vanoli,1997)。油桃产生大量的酯和萜类,主要是芳樟醇和异松油烯,使油桃果 实更有花的、水果的香味(Engel等,1988)。另外桃子中的香气成分6一戊基一Ct一吡喃 酮,目前尚未在其它果实中发现。
2.使用空气对照、lppm、5ppm、50ppm四个1-MCP浓度妣理,研究其对采后 桃果实乙烯释放期香气成分合成瓣影响。结果袭骤,Z。烯对采鼷桃果实香气成分合 成具有调节作用。5ppm和50ppm处理蝣对照相比,能较明显的推迟果实乙烯的跃 交褒蜂爨糯l天,使蠹戆类魏痰瓣蜂篷攘迟遗褒2天,势对“瓷善型”誊气残分熬 减少有明显抑制作用,凰以50ppm作用最明显。lppm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减少乙 烯的释羧耋,对“青香黧”香气裁分懿影癞无臻漫差雾,毽接逡并降低肉酯类褥气
成分的峰值。果实香气感官的综台评定袭明,5 ppm处理不但熊推迟果实乙烯的跃 燮高峰密现,楚缓果实软化,而髓髓较好保持采籍祧粟实的香气晶质。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桃果实成熟进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油桃的病虫害及防治

油桃的病虫害及防治
防治方法: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果实传入;利用黑光灯 诱杀成虫;使用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 酯等,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药剂。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主要危害油桃的果实。它们通过钻蛀 果实内部,导致果肉腐烂、果核变形,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方法: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果实传入;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赤眼 蜂等天敌;使用化学药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等,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 同药剂。
根据病原物类型,油桃病虫害可 分为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等。
发生原因与传播途径
发生原因
油桃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有关。如气候异常、土 壤肥力不足、品种抗性弱等都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传播途径
油桃病虫害可通过风雨、昆虫、土壤等多种途径传播。如蚜虫、粉虱等昆虫可 传播病毒病;风雨可传播细菌性病害;土壤中的病原物可侵染油桃根部。
VS
防治方法: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保 护和释放天敌;使用化学药剂,如甲 基硫菌灵、吡虫啉等,但要注意轮换 使用不同药剂。同时也可以采取物理 防治措施,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04
油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与农业防治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油桃种苗的检疫制度,禁止 携带病虫害的种苗传入,确保油桃种 植的安全。
油桃病虫害种类繁多,难以全 面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油桃种植地区往往缺乏专业的 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农户对 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了解 不足。
防治手段单一
部分农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过于单一,缺乏综合防治措施 ,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油桃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 理体系,对病虫害的监测、预

‘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

‘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2015,42 (4):623–632.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4-1050;http://www. ahs. ac. cn 623‘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朱运钦1,2,曾文芳1,鲁振华1,牛良1,崔国朝1,王志强1,*(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中牟 451450)摘 要:以‘中油桃9号’(白肉)及其黄肉芽变的果肉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果肉颜色无明显差异,但在果实成熟时差别很大;幼果期时‘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总量相近,以β–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质为主;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比突变体高很多,呈现出高含量的紫黄质、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CCD4转录水平比突变体高得多。

果实成熟时CCD4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油桃;白肉;黄肉;芽变;类胡萝卜素;基因表达中图分类号:S 6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5)04-0623-10Carotenoid Metabolism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CN9’Nectarine and Its Yellow Flesh Mutant‘CN9Y’ZHU Yun-qin1,2,ZENG Wen-fang1,LU Zhen-hua1,NIU Liang1,CUI Guo-chao1,and WANG Zhi-qiang1,*(1Zhengzhou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9,China;2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Zhongmu,Henan 451450,China)Abstract:Two nectarine cultivars,‘CN9’(white-fleshed)and its yellow-fleshed bud sport mutant ‘CN9Y’,were taken as materials to investigated carotenoids metabolism and genes express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levels of carotenoids were analzed by HPLC,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rotenoid biosynthetic genes were detected by real time qPCR method. The results included that no distinct difference in flesh color appeared between‘CN9’and its mutant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stage,while at the ripening stage,differences in flesh color became dramatic. At early development stage,the total carotenoid levels were similar in‘CN9’and‘CN9Y’fruits,dominated by the presence of β-carotene,violaxanthin,and lutein. The total carotenoid content was much higher in‘CN9Y’than in‘CN9’at the ripening stage,exhibiting higher quantities of violaxanthin,β-carotene,and zeaxanthin. Real-time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CD4 transcript levels were dramatically higher at late ripening stages in‘CN9’with respect to‘CN9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收稿日期:2015–01–15;修回日期:2015–03–23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AA100206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682)*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wang6399@)Zhu Yun-qin,Zeng Wen-fang,Lu Zhen-hua,Niu Liang,Cui Guo-chao,Wang Zhi-qiang.Carotenoid metabolism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CN9’nectarine and its yellow flesh mutant‘CN9Y’. 624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2015,42 (4):623–632. expression level of CCD4 between‘CN9’and its yellow-fleshed mutant is likely to be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arotenoid accumulation levels.Key words:nectarine;white-flesh;yellow-flesh;bud sport mutant;carotenoids;gene expression桃(Prunus persica)的果肉颜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性状,且白肉对黄肉为显性,与李属(Prunus)植物遗传图谱的第一连锁群的Y基因座有关(Bliss et al.,2002;Bassi & Monet,2008;Folta & Gardiner,2009;Falchi et al.,2013)。

不同油桃品种采后贮藏生理特性的研究

不同油桃品种采后贮藏生理特性的研究

早红2号(黄肉)
早红2号(黄) 雪皇后(白)
雪皇后(白肉)
8.0
南十字(黄肉)
南十字(黄) 瑞光19号(白)
6.0
6.0 4.0 2.0 0.0
4.0
瑞光19号(白肉)
Rose Prince(白) 秦光(白)
• 贮藏20天时,下降速度的大小 依次为:瑞光19号(63.2%) > 南 十 字 ( 48.3% ) > Rose prince(46.7%) prince(46.7%)>雪皇后(40.4%) (40.4%) > 金 硕 (37.6%) > 早 红 2 号 (26.6%) > NJN70 为 (19.3%) > 秦光(16.2%)。
不同油桃品种采后贮藏生理 特性的研究
• • • • • • 附 图 致 谢 结 论 和 讨 论 试 验 结 果 试 验 材 料 及 方 法 引 言
目 录
1、引言
• 研究目的 • 通过测定不同油桃品种采后带皮硬度、去 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研究不同 油桃品种之间耐贮藏性的差异。 • 研究意义 • 选育货架期长、耐贮运的油桃新品种,同 时为种植者合理选择品种,缓解销售压力 提供参考。
3、试验结果 、
3.1 不同油桃品种在 低温贮藏条件下带皮 硬度的变化
带皮硬度 带皮硬度(kg/cm2)
25.0
20.0 NJN70(黄肉) 金硕(黄肉) 早红2号(黄肉) 雪皇后(白肉) 南十字(黄肉) 瑞光19号(白肉) Rose Prince(白肉) 秦光(白肉)
15.0
不 同 油 桃 品 种 贮 藏 至 20 天时, 天时,下降速度的大小依 次为: 瑞光19号 > Rose 次为 : 瑞光 号 prince>雪皇后>秦光> >雪皇后>秦光> 南 十 字 > NJN70 > 金 硕 > 早红2号 , 白肉桃带皮 早红 号 硬度速度下降明显大于黄 肉桃。

介绍几个油桃新优品种

介绍几个油桃新优品种

龙源期刊网 介绍几个油桃新优品种作者:李静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12期中油5号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培育成功的油桃新品种。

该品种树姿较直立,萌发力及成枝力均强,各类果枝均能结果,幼树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

果实短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80克,大果可达300克以上,两半对称,果皮底色绿白,大部分或全部果面着玫瑰红色,艳丽美观;果肉黏核,白色,甜脆,香气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品质优。

在鲁中南地区成熟期为6月上旬,果实发育期为70天。

中油7号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甜油桃新品种。

树势强健,萌芽力、成枝力强,各类果枝均能结果,但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

花为蔷薇型,花粉多。

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175克,大果可达250克以上。

果顶圆,缝合线浅,两半对称。

果皮底色黄,果实全面着鲜红色,端正美观。

果肉橙黄色,离核,硬溶质,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17%,品质优。

不裂果,耐储运,可在各个桃产区大量发展。

千年红也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选育的特早熟甜油桃新品种。

该品种生育期55天,成熟期在5月下旬,比曙光早7~10天,比五月火早2~3天。

果实圆形,全面着红色,果型较大,平均单果重106克,最大果重165克。

果肉黄,硬溶质,脆甜,风味浓,不裂果,黏核。

自花结果,头年栽苗,次年投产,早期丰产性强,适应性广,可在我国南、北方大力发展,也是大棚油桃栽培的首选品种之一。

早红2号为美国油桃品种。

果实近圆形,两半对称,平均单果重160克,最大可达300克。

果皮底色橙黄,全面着鲜红色,有光泽;果肉汁液丰富,风味浓厚芳香,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为14%。

树势强健,管理上应注意长枝修剪。

在中早熟品种中该品种果实极大,风味佳,裂果现象极少,耐储运。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农科院山亭实验站邮编:277200)。

白肉甜味油桃:秦光

白肉甜味油桃:秦光

白肉甜味油桃:秦光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正> 秦光油桃是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以京玉为母本、兴津油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

由于该品种在品质、外观上表现突出,果实售价比一般桃高2~4倍,深受生产者欢迎,目前已被22个省(区)引种,栽植面积约330公顷。

1.特征特性 (1)生长结果习性树势强健,树姿较直立,萌芽力及成枝力均强,树冠形成快,4年植株冠径达480
【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早熟甜油桃新品种‘秦光3号’ [J], 王安柱
2.晚熟白肉甜油桃新品种“秦光2号” [J], 韩明玉
3.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 [J], 朱运钦;李庆伟;曾文芳;牛良;潘磊;蔡祖国;鲁振华;崔国朝;王志强
4.早熟甜油桃新品种——秦光3号 [J], 王安柱;韩明玉
5.晚熟白肉甜油桃新品种——秦光2号 [J], 韩明玉;田玉命;于成哲;王淑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施栽培专用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

设施栽培专用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

设施栽培专用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
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王志强
【期刊名称】《果树学报》
【年(卷),期】2014(31)1
【摘要】‘中油桃9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早熟大果油桃新品种。

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80 g,大果300 g以上。

成熟时90%以上果面着玫瑰红色。

果肉白色,软溶质,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4%,总糖含量14.18%,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16.78 mg·100 g-1。

郑州地区3月底到4月初开花,6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70 d。

花铃型,花粉多,能自花结实,产量中等。

黏核。

【总页数】3页(P157-158)
【关键词】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设施栽培
【作者】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王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桃、葡萄改良中心,郑州45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2.1
【相关文献】
1.设施专用油桃新品种鲁油2号 [J], 肖伟;刘立常
2.设施栽培专用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及促早栽培技术 [J], 牛良;王志强;鲁振华;
崔国朝
3.设施专用油桃新品种'鲁油2号'的选育 [J], 肖伟;陈修淼;李玲;陈修德;李冬梅;付喜玲;朱翠英;杨超;刘立常
4.设施栽培专用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 [J], 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王志强
5.设施栽培专用油桃新品种——中油桃9号 [J], 牛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桃外部缺陷的高光谱成像检测

油桃外部缺陷的高光谱成像检测

油桃外部缺陷的高光谱成像检测黄锋华;张淑娟;杨一;满尊;张学豪;吴玉香【摘要】采用高光谱(420~1 000nm)成像技术对"中油9号"油桃的4种外部缺陷(裂纹果、锈病果、异形果和暗伤果)进行检测判别.对400个样本(4种外部缺陷样本和完好样本)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从全波段中分别提取了10条特征波长,分别为497、534、657、677、696、709、745、823、868、943 nm.缺陷样本的高光谱图像经过主成分分析后,对876 nm下的单波段图像通过掩膜、Sobel算子处理,并对主成分图像经过区域生长算法实现缺陷样本的缺陷区域分割.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10个主成分值,并对图像数据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得到6项图像纹理指标(均值、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同质性、熵值).将主成分值和纹理值融合建立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对油桃外部缺陷进行检测判别.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缺陷样本的判别正确率为91.67%,完好样本的正确率为100%.【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5(046)011【总页数】8页(P252-259)【关键词】油桃;外部缺陷;高光谱成像;无损检测;极限学习机【作者】黄锋华;张淑娟;杨一;满尊;张学豪;吴玉香【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3;S665油桃既是营养丰富的水果,又是天然的保健品,以其果皮光滑无毛、色泽艳丽、风味浓甜,深受人们的喜爱[1]。

油桃果实在生长过程中及收获前,常出现裂纹、锈病、异形、暗伤等多种类型的外部缺陷,而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油桃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运钦,李庆伟,曾文芳,等.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172-17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3.041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朱运钦1,2,李庆伟1,2,曾文芳1,牛 良1,潘 磊1,蔡祖国1,3,鲁振华1,崔国朝1,王志强1(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9;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中牟45145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以不同发育期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简称GC-MS)对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都以反-2-己烯醛、苯甲醛和正己醛为主。

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以2-己烯醛(61.14%)和正己醛(23.57%)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醛(70.96%)和正己醛(18.83%)为主。

随着果实的发育,2种材料各自特有的香气化合物差别越来越大。

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化合物以顺-2-己烯-1-醇(2.44%)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1-醇(2.07%)为主。

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酚类和萜烯类为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

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果实风味的差异主要是由萜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决定的,萜烯类和酚类物质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有关。

关键词: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突变体;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S662.1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3-0172-06收稿日期:2018-01-2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BAD16B04);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项经费(编号:CAAS-ASTIP-2018-ZFRI);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编号:Z2014-11-01)。

作者简介:朱运钦(1969—),男,河南中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与生理学研究。

E-mail:zhuyunqin69@126.com。

通信作者:王志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桃遗传育种及生理学研究。

E-mail:wangzhiqiang@caas.cn。

桃是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之一,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桃产业的发展,桃果实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桃果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香气成分是桃果实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能够影响人们对桃果实的喜好程度。

目前在桃果实中已发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有190多种,主要是呈青草型香味的醇类、醛类和花、果香型香味的酯类和内酯类[1-3],研究这些香气成分及其变化能够为培育适合人们口感的桃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油桃9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一个白肉型油桃优良品种,其突变体是一个自然的黄肉型芽变。

桃果肉的黄色与白色是由果肉中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决定的[4-7],黄肉桃中的类胡萝卜素剪接加双氧酶基因(CCD4)发生了突变而失去活性,不能降解类胡萝卜素,而白肉桃中的CCD4则随着果实的发育不断降解类胡萝卜素,从而使两者的果肉颜色发生巨大变化[8-9]。

CCD4酶能够催化多种类胡萝卜素裂解成为复杂的脱辅基类胡萝卜素,进一步形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6,10-12],因此,在桃果实由白肉突变为黄肉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笔者所在课题组已经对中油桃9号及其突变体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和CCD4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和分析,证实了这2个材料在类胡萝卜素积累和CCD4的表达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13],为了进一步弄清中油桃9号由白肉桃突变为黄肉桃时,是否引起了其香气成分的变化,笔者对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桃育种圃,中油桃9号和黄肉突变体高接在同一株2个主枝的桃树上,共4株,取样前高接后时间已达5年,田间管理一致,2个主枝的生长势及结果量基本一致。

1.2 试验方法2015年于盛花后25、35、45、55和65d从树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果实,立即带回实验室并去掉果皮,将果肉切成直径小于0.5cm的碎薄片,迅速用液氮速冻,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

称取10.0g果肉,切碎后迅速装入15mL样品瓶内,加入4.0g氯化钠,搅匀,上部留约2cm空间,加盖封口,40℃水浴预热15min,40℃恒温吸附30min,最后于250℃解析3min,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分析。

检测仪器为美国生产的Agilent7890A-5975CGC-MS联用分析仪,萃取头由美国Supelco公司生产[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吸附剂]。

在检测前先进行萃取头老化处理,初次使用时将萃取头在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老化2h,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mL/min,后续使用老化时间为5min。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参照罗静等的方—271—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3期法[14]。

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

挥发性化合物经过分离后形成的色谱峰经计算机图谱库(NIST和Wiley)检索,结合人工谱图解析定性,选择匹配度大于800的化合物予以定性确认,并按照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2.1 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香气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对不同时期中油桃9号和突变体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定性。

由表1可知,经人工解析分析,在5个时期的果实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化合物78种,其中醛类16种、醇类12种、酯类15种、酮类10种、内酯类10种、烷烃类6种、萜烯类6种、酚类3种,各时期样品被检出并定性的总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在91.94%~99.18%之间。

盛花后25d,在中油桃9号果实中共检测到27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52.56%)、苯甲醛(26.79%)和正己醛(12.21%);在突变体中共检测到30种香气物质,主要是苯甲醛(47.67%)、反-2-己烯醛(29.39%)和正己醛(12.68%)。

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7种。

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成分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顺-2-己烯-1-醇(2.44%);突变体的特有香气成分有13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反-2-己烯-1-醇(2.07%)。

此时期2个材料的主要香气成分相同,特有香气成分相近。

盛花后35d,在中油桃9号果实中共检测到28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35.57%)、正己醛(23.72%)和2-己烯醛(14.97%)。

在突变体果实中共检测到32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41.88%)、正己醛(24.90%)、2-己烯醛(6.21%)和苯甲醛(4.02%)。

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9种。

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成分有9种,依次是醇类、酮类、萜烯类、烷烃类、内酯类和酚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成分有13种,主要是酮类和醇类,其次是烷烃类、醛类、酯类、内酯类和酚类。

此时期2个材料的主要香气成分相近,特有的香气成分差别不大。

盛花后45d,在中油桃9号果实中共检测到19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90.48%),其次是苯甲醛(3.55%)。

在突变体果实中共检测到22种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74.59%)、正己醛(11.44%)和苯甲醛(6.11%)。

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3种。

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有6种,分别是醛类、酯类、烷烃类和酮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成分有9种,主要是醛类,其次是酯类、萜烯类和醇类。

此时期2个材料的主要香气成分近似,特有香气成分差别较大。

盛花后55d,在中油桃9号果实中共检测到17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93.31%),其次是苯甲醛(1.81%)。

在突变体果实中共检测到19种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69.17%),其次是正己醛(25.80%)。

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2种。

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有5种,分别是醇类、内酯类、醛类和酮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成分有7种,主要是醛类,其次是极少量的醇类和酯类。

此时期2个材料的香气成分都以反-2-己烯醛为主,但特有香气成分存在很大差异。

花后65d(果实成熟期),在中油桃9号果实中共检测到21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是2-己烯醛(61.14%)、正己醛(23.57%)和反-2-己烯醛(6.84%)。

在突变体果实中共检测到23种香气化合物,主要是反-2-己烯醛(70.96%)和正己醛(18.83%)。

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4种,主要是正己醛和反-2-己烯醛。

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有7种,主要是酚类和萜烯类,其次是酯类、醇类和烷烃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物质有9种,主要是醇类,其次是醛类、酮类和内酯类。

此时期两者的主要香气成分相似,但是中油桃9号特有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酚类和萜烯类,而突变体则主要为醇类。

上述分析表明,自幼果期至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与其突变体之间主要的香气物质种类均相同或相似,但两者特有香气成分的差异随果实发育逐渐变大。

在各时期中,突变体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均比中油桃9号多,这可能与其类胡萝卜素种类比中油桃9号多有关[13]。

表1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中油桃9号突变体S1S2S3S4S5S1S2S3S4S5醛类 正己醛12.2123.72——23.5712.6824.9011.4425.8018.83 3-己烯醛0.35————————— 2-甲基-4-戊烯醛0.13————0.10—1.39—— 顺-2-庚烯醛0.27————0.24—0.230.280.29 反-2-己烯醛52.5635.5790.4893.316.8429.3941.8874.5969.1770.96 2-己烯醛—14.97——61.14—6.21—0.461.01 正辛醛——0.150.220.48———0.150.52 壬醛——0.560.531.43———0.400.91 癸醛——0.100.100.25—0.300.13—0.16 反-2-壬烯醛0.01————0.03———— 反-2-癸烯醛———————0.02—— 反-2-辛烯醛0.13—0.140.22—0.15—0.200.16— 反,反-2,4-己二烯醛0.321.600.270.220.940.450.861.880.140.02 反,反-2,4-庚二烯醛0.38—0.070.17—0.43—0.710.32——371—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3期 续表1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中油桃9号突变体S1S2S3S4S5S1S2S3S4S5醛类 苯甲醛26.794.203.551.810.6047.674.026.110.900.30 4-甲基-3-戊烯醛—————————0.11醇类 1-辛炔-3-醇————————0.08— 顺-2-甲基环己醇————0.07————— 顺-2-己烯-1-醇2.440.91———————0.47 反-2-己烯-1-醇—————2.072.01——— 2-己炔-1-醇—0.38———————0.93 2-乙基己醇0.050.220.080.200.27—0.560.050.100.35 芳樟醇——————0.40——— 4-乙基环己醇0.15————————— 四氢吡喃-2-甲醇———0.17—0.03—0.17—0.22 反-2-甲基环戊醇————————0.040.05 环葵醇————————0.05— 反-1,2-环戊二醇————0.11—————酯类 顺-2-己烯-1-醇乙酸酯1.190.98———2.370.46——— 反-2-己烯-1-醇乙酸酯———————0.18—— 顺-3-己烯-1-醇乙酸酯0.393.81———0.571.99——— 反-3-己烯-1-醇乙酸酯———0.300.240.01—0.110.050.40 乙酸己酯0.061.53———0.140.37——— 反-2-己烯异戊酸酯0.15————————— 反-2-己烯-丙酸酯—————0.02———— 反-2-己烯-丁酸酯0.16————0.35———— 戊酸叶醇酯—————0.20———— 顺式-3-乙烯醇-2-甲基-—————0.03———— 2-丁烯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0.401.680.830.400.161.370.420.171.14 邻苯二甲酸丁基异己酯0.32————————— 邻苯二甲酸正丁异辛酯0.050.080.03—0.110.040.030.080.04— 酞酸二丁酯——0.23———0.20——— 异戊酸香叶酯—————0.02————酮类 1-戊烯-3-酮0.20————0.20———— 6-甲基庚烯酮——0.06———0.30——0.13 1-辛烯-3-酮0.08—0.08——0.09———— 6-(羟-苯-甲基)-2,2-——————2.23——— 二甲基-环己酮 茉莉酮—————0.02———— β-二氢紫罗兰酮—0.44———————— 2,2二甲基环己基甲基酮——0.07————0.03—— 反式-香叶基丙酮——————0.15——0.09 顺式-香叶基丙酮———0.07—————— 4-异丙烯基环己酮—0.35————————内酯类 丁位(δ-)癸内酯—1.56————0.22——— 丙位(γ-)己内酯—0.48——0.24—0.71——0.35 丙位(γ-)辛内酯—0.11————0.08——— 丙位(γ-)癸内酯—3.230.080.110.23—0.650.040.080.19 丙位(γ-)十二内酯0.010.06———————— 丁位(δ-)十一内酯——————0.04——— γ-十一内酯(桃醛)——————0.09——— 5-乙基呋喃酮内酯——0.150.15———0.41—0.21 6-戊基-2H-吡喃-2-酮—0.49————0.04————471—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3期 续表1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中油桃9号突变体S1S2S3S4S5S1S2S3S4S5 顺-四氢-6-(2-戊烯基)-—0.29————0.12——— 2H-吡喃-2-酮烷烃类 十三烷——————0.48——— 十二烷0.05—————0.61——— 2,6,10-三甲基十二烷0.030.51——0.04————— 十四烷—0.20————0.13——— 2,6,10-三甲基十四烷0.020.070.06—0.140.050.190.02—0.08 萘——0.16——0.120.27———萜烯类— 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0.14———————— [4.5]癸-6-烯 π-律草烯—————0.09———— 苯并环庚三烯—————0.03—0.03—— 1-亚甲基-1H-茚0.170.38—0.130.27——0.190.13— 7-十四碳烯————0.08————— 雪松烯—————0.02————酚类 2,4-二叔丁基苯酚——————0.07——— 3,5-二叔丁基苯酚—0.06————————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73—————总和98.6596.7498.0098.6699.1897.7491.9498.4498.5397.72 注:S1、S2、S3、S4、S5分别表示盛花后25、35、45、55、65d;“—”表示未检测到该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