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发表的论文(PP塑料漆)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篇1涂料染色拼色方便、重现性好,对被染物没有选择性,可广泛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
其染色工艺简单、节能、节水、排污少、染色成本低,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涂料的应用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在殷代晚期的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壁画,当时多是红色和黑色的无机颜料。
涂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在纺织、造纸、建筑、塑料和金属等多个领域得到普遍使用。
涂料在纺织品的大量应用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多是用于印花,80 年代以来,在染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
涂料中的着色成分为颜料,涂料染色实质为颜料着色。
颜料本身不溶于水,需要借助于分散剂、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形成涂料色浆。
在涂料染色时,在涂料色浆中加入粘合剂、交联剂等制成涂料染液,对织物浸轧后,通过高温焙烘作用,交联剂的交联成分与粘合剂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在纤维和粘合剂之间、粘合剂高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网状皮膜,将颜料包嵌而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从而达到“上染”的目的。
涂料染色的关键在于改善涂料染色的织物手感、摩擦牢度、轧染时对轧辊的粘结,以及浸染的着色深度、匀染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涂料色浆、粘合剂等的发展技术。
1 涂料染色的发展1. 1 涂料发展1. 1. 1 涂料的性状与性能商品涂料为浆状形式,一般称为涂料色浆,简称为涂料。
其组成有颜料、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及少量水。
颜料包括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及荧光树脂颜料。
作为染色用涂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颗粒细度均匀,色泽浓艳;②良好的着色力和遮盖力;③耐光耐热,化学药剂稳定性好;④相对密度适宜。
我国涂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进展

未 来涂料 用不饱 和 聚 酯树 脂 的发展 方 向。
关键 词 :不饱 和聚 酯树 脂 ;涂 料 ;研 究进展
中 图分 类号 :T 3 . Q6 07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66 2 1 )2 0 3— 4 0 9 19 ( 0 1— 0 6 0 1
0 引 言
3 7
庞 明 红 、 子 汝用 T P E对 传 统不 饱 和 聚 酯 谢 MD 树脂进 行改 性 , 成 了气 干性不 饱和 聚酯树脂 。当 合
T D MP E用 量 为 2 %( 量 百 分数 ) , 2 质 时 不饱 和 聚酯 树
干 性 差 , 脂 稳 定 性 不 好 , 生 产 过 程 中易 出现 胶 树 在 化 现 象 。笔 者 用 乙二 醇 、 二 醇 、 甘 醇 、 元 酸 和 丙 二 二
硬适 中 , 丰满度 、 流平性 和打磨性好 , 具有理想的综
合性能 。
酯树脂具有 良好 的气干性。因此 , C D作为原料生 DP
产 不 饱 和 聚 酯 树 脂 成 为许 多 厂 家 竞 相 开 发 的 课 题 , 经 不 断 研 究 和 开 发 取 得 很 大 的 进 展 , 品化 树 脂 有 商
涂层 发 黏 成为 一个 重 要研 究 课题 。
为 了解 决 普 通 不 饱 和 聚 酯 树 脂 在 常 温 固化 过 程 中 ,因受 空气 中氧 的阻 聚 而 出现 表 面 发 黏 不 干 等 问 题 , 过实 验 发 现 , 合成 树 脂 时引 入 适量 的气 干性 通 在
单体 , 它的吸氧性能使树脂在 空气存 在的条件下 聚
烯丙 基 醚改 性 树 脂 , 在家 具底 漆 中得 到 推广 应用 。
聚丙烯(论文

前言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密度小、刚性好、强度高、耐挠曲、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等。
不足之处是低温冲击性能较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
PP 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包括农业和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筑材料、机械电子) 在内的诸多领域。
开拓PP在重大产业领域的市场,取代其他塑料,所凭借的因素一是PP 物美价廉、二是PP改性的进展。
尽管PP 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历经几代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用反应器产品直接作为某些目标产品(包括注塑级、纤维级、薄膜级等) 的原料或专用料,有的还需提高它的综合性能。
即对反应器后产品作一定的改性。
反过来说,PP改性也扩大了自身的应用领域,通过改性,人们可以得到性能好和价廉的PP原料。
按照参加聚合的单体组成,PP可分为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
均聚物由单一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机械强度和耐热性。
PP共聚物是聚合时加入少量乙烯单体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
广义上讲,相对于均聚物,共聚物可以说是一种改性产品。
目前国内石化厂生产PP以均聚物为主,品种单一,提供PP均聚物的改性方法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1章PP聚合物的改性综述1.1化学改性聚丙烯的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聚丙烯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组合方式的改性方法。
经化学改性后的聚丙烯, 其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或织态结构产生影响, 改变材料性能, 因此,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应用性能的新材料。
1.1.1聚丙烯的共聚改性以丙烯单体为主的共聚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均聚PP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它是提高PP 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将丙烯、乙烯混合在一起聚合, 其聚合物主链中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和乙烯链段,乙烯则起着阻止聚合物结晶的作用, 当乙烯质量分数达到20%时结晶便很困难, 当质量分数为30%时就完全无定形, 成为无规共聚物, 其特点是结晶度低、透明性好、冲击强度增大等。
汽车用塑料涂料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汽车用塑料涂料研究优秀毕业论文题目:汽车用塑料涂料研究摘要:汽车塑料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也推动了汽车用塑料涂料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用塑料涂料的种类、特性、生产工艺以及应用。
通过对塑料涂料的优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优势。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种类的塑料涂料的性能,包括其耐候性、附着力、耐化学品性等,以提供更准确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汽车塑料件、塑料涂料、优点、应用、性能评定1.引言汽车行业是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制造商使用的材料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钢材被替代为塑料材料,塑料件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汽车生产中。
但是,这种材料表面一般不易吸附物,而且其稳定性比较差,如果不能进行表面处理或涂装,会受到颜色减退、氧化变脆等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汽车用的塑料涂料显得尤为重要。
2.塑料涂料的种类及其特性塑料涂料在表面处理和涂装过程中,其种类和特性对产生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成分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塑料涂料可以分为烤漆类、UV漆、水性漆、喷涂类、粉末涂料、溶剂型涂料等多种类型。
烤漆类:这类涂层主要是由酯类、聚氨酯以及丙烯酸酯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涂料,经过高温烘焙来达到固化的目的。
这类涂层具有耐磨性强、涂层硬度高、附着力强等优点,但是其强度和耐化学性较低。
UV漆:也称为紫外线固化涂料,其中最常见的是丙烯酸酯类。
这类涂料通过光固化来达到固化的目的,具有快速、经济和高硬度等优点,但是其涂膜的耐候性差,光泽度不如烤漆类。
水性漆:由于其无害无味、低VOC等特点,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这类涂料的固化方法一般是通过空气干燥,具有快速、效率高、环保等优点。
但是,其表现的涂膜性能与烤漆类相比较,强度和耐化学性相对较低。
喷涂类:喷涂类涂料主要是有机硅涂料和有机涂料两种,具有防水、耐磨、耐腐蚀等特点。
有机硅涂料因其好的附着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和汽车外饰件。
pp的论文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改进的聚丙烯界面属性的描述JochenFrank,Frank Simon and Franz-Josef Schmitt*Institute of Polymer Research Dresden,PO Box 120411,D-01005 Dresden,Germany.E-mail:schmfj@ipfdd.deReceived 26th April 1999,Accepted 25th June 1999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a rubber blended polypropylen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technique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facetreatments.The wet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with water,streaming potential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e Bronsted acidity/basicity of the surfaces,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identified the chemical elements,which were incorporated by the various treatments.The topography and the roughness of the sampl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SFM).Direct force measurements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the sign of the surface charge by choosing suitable buffer solutions,leading to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to the Si3N4 tip,respectively.In the case of technical-type polymer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direct force measurements are in exact agreement with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offer avaluable tool for interface characterization.通过化合反应,聚丙烯混合的橡胶界面性能被研究是为了描述不同界面方法的影响。
浅析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进展论文

浅析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进展论文浅析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进展全文如下:随着人们环保、能源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各国环保法规对涂料体系中有机挥发物 VOC含量的严格限制, 促进了水性涂料为代表的低污染型涂料的发展。
水性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一类涂料,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和资源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涂料将聚氨酯涂膜的硬度高、附着力强、耐磨蚀、耐溶剂性好等优点与水性涂料的低VO C含量相结合,且聚氨酯聚合物具有裁剪性,采用分子设计原理,结合新的合成和交联技术,能有效控制涂膜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使水性聚氨酯涂膜性能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溶剂型涂料,成为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之一。
1 聚氨酯水分散体涂料1. 1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聚氨酯 PU 水分散体的制备多采用聚合物自乳化法,即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
根据扩链反应不同,自乳化法可分为: 丙酮法、熔融分散法、预聚体分散法和酮亚胺法等,其中丙酮法和预聚体分散法较为成熟。
丙酮法的扩链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 易于控制,重复性好,乳液质量高,适应性强。
但需回收丙酮溶剂,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预聚体分散法的扩链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无需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可制备有支化度的聚氨酯乳液。
近年来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究热点有: 1以脂肪族异氰酸酯单体为原料,采用预聚物混合工艺,研究软段多元醇的分子量、亲水离子含量和聚氨酯预聚物分子量等对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子结构、形态、稳定性和涂膜物理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在宏观物性上探讨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产品开发与应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2系统研究扩链剂种类、扩链工艺、中和度、介质介电常数等对分散体形态和结构影响,研究分散体的流体力学行为,并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分散体涂膜的降解动力学; 3相继出现了采用软段离子化和离子化扩链剂等合成分散体的新方法,如魏欣[4 ]等采用含叔胺基聚醚合成系列聚氨酯离聚物, Wei等采用离子化的聚氧乙烯化胺 N PEO制备以N PEO为内乳化剂的聚氨酯水分散体。
汽车用PP塑胶漆的设计和开发

汽车用P P 塑胶漆 的设计 和开发
王 站 h。 刘 晔 。 朱新 春
( 1 . 徐 州华 日化 学工业有限公 司;2 . 江苏省 工程机械 专用涂料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江 苏 徐 州 2 2 1 0 0 0 )
摘 要 :文 章 阐述 了三种 用 于P P塑料 上的 涂装 体 系。该体 系不 需要 对底 材进 行 前 处理 ,通 过 对基 体树 脂 、溶 剂 、助 剂及颜 填料 的 筛选 ,研 制 出适合 汽 车外饰件 和 内饰件P p 底 漆及 面漆 ,分析 了各种 配套 体 系的性 能指 标
低 ,涂膜难 以附着 ,再加 上P P 塑料的多品种化 ,因此P P 塑 料涂料及其 涂装 是大家十分关 注的问题 。
1 概 述
随着人们对 汽车轻量 化 、抗碰撞 、低 油耗 、安 全环保
等要求不 断提高 ,轻 质、防锈 、减振 、成型加工方 便的塑 料越来越 多地应用于 汽车工业 ,其应 用部件 由普通 装饰件 发展到结构 件 、功能件 ,使用 的塑料 也 由通用 塑料 扩展到
2 0 1 3 年第1 4 期 ( 总 第2 5 7 期 )
中 l C 圜 t . I ¨ ^ 南 “ l 觏 T 技 £ C : E } f 余 R 照 l ‘ £ ;
( C
u mu l a t i v e t y NO. 2 5 7)
N O . 1 4 . 2 0 1 3
钢板z 向拉伸试验结果 如图 1 所示 ,厚度方 向断面收缩
工程 。
( 责任编辑 :周加转)
1 9
2 实验部分
2 . 1 原材料
表 1 原 材 料 及 规 格
型 号
表 5 面 漆 配 方
不饱和聚酯树脂涂料的研究进展

( ol efMa r l Si c adE gne n N r nvrt o hn ,a u n0 0 5 ,hn ) Clg t i s c ne n n i r g, o hU i sy fC ia Ti a 30 C i e o ea e ei t e i y 1 a
A s a tU strt o et ei( P b t c : na a d pl s rrs U R)ca n si o eo er eeoe ot gvr t s h r u e y e n ot g s n f al d vl dcai ai i .T e i y p n ee
中图 分 类 号 :Q6 3 T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3— 3 2 2 1 ) 7— 0 5— 5 0 5 4 1 (0 10 07 0
Pr g e s i s a c o r s n Re e r h Uns t a e l e t r Re i a i s a ur t d Po y s e sn Co tng
cr s n e cr nua o n w (eo o teognccm o n ( O or i ,l tcisl i ad l oo e i tn o zr )vl i rai o p u d V C)caig.T efa rsa d al ot s h et e n n u
l ts d v lp e t o ai u ns t r td oy se e i o t g r r p re r s e t ey Th e h — a e t e e o m n f v ro s u a u a e p le tr r sn c ai s we e e o d e p c i l . n t v e m c a nims o o t s we e re y d s rbe a d t e f t r d v l p n r n a d r s ac d rc in f UP s fc a i r b if e c i d, n h u u e e eo me tte d n e e r h ie to o R ng l c ai g r r s n e o t swe e p e e t d. n K e o d u s t r t d p le trr sn; d fc t n; o tn s y W r s: n au ae o y se e i mo i a i c ai g i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文是对微型车前、后保险杠的涂装进行工艺简化,优化保险杠面漆质量。
从底漆、面漆(金属底色漆)、罩光清漆“三喷一烘”,使得PP聚丙烯塑料的施工工序简化,节约生产成本及能源损耗,保证涂装效果及三包质量。
并对底漆、面漆(金属底色漆)、罩光清漆配方、喷涂技术及问题的处理作了介绍。
微型汽车改性聚丙烯(PP)塑料保险杠的涂料技术及涂料工艺
广州实创化工有限公司莫纯良林伟文
广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温庆文
广东东莞美之杰建材化工有限公司万卓均
1、前言
保险杠是汽车上较大的覆盖件之一,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在本汽车上安装,它对车辆的安全保护、造型效果等有着较大的影响。
汽车保险杠分为前杠和后保险杠,其主体一般由骨架、面罩和横梁三层结构组成。
为了降低成本和油耗,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密度较小、防腐性能更好的塑料材料在汽车保险杠的用量正在逐年递增。
在众多的塑料材料中,改性PP塑料由于其价格低廉、易加工成型和优良的柔韧性面更受保险杠制造厂商的青睐。
通常改性是在PP塑料中添加乙烯一烯一丙烯三元共聚物及其它改性塑料;主要是改善材料的柔韧性,提高耐冲击性,使其是耐低温冲击性;同时对涂料的附着力有改善。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对汽车外观的要求越来苛刻。
兼保险杠喷漆后可与车身同色且有光泽,使汽车在外观上更加具有整体感,还可掩盖塑料表面的花纹或划伤等缺陷,并提高了表面硬度,而且在耐紫外光曝晒性、耐久性、耐化学性、防尘性等方面能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如何对PP塑料保险杠进行涂装的课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涂装材料系
2.1涂装前处理
聚丙烯本身是一种低极性的高聚物,表面张力低,用三元共聚物改性后虽在涂装中抗溶剂性得到改善,但其低极性。
加工成塑料制品时又引入向表迁移化学添加剂,以及无机颜填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沾污等都会对PP改性汽车保险杠的涂装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喷涂前必须对基材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提高PP改性塑料附着性的表面改前处理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浸蚀、化学氧化、表面枝反应辐射及应及等离子体聚合反应。
物理方法:火焰法、电晕法、等离子体、离子束、紫外线、激光及X射线法。
国外PP涂装前处理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有火焰、等离子、电晕法或二苯甲酮/紫外光法。
经过不同的前处理后(酸洗除外),PP材料表面的C-C或C-键发生气化。
产生C-O、C=O和COO官能团。
火焰法是应用较为普通的一种方法,它用火焰的气化焰部分与PP材料表面接触至使表面光滑时为止,以使其表面氧化增加极性,但易老化性差,大约1年后粘合强度下降,往往有火焰处理不到的部位产生,因此寻找一种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就成了保险杠涂装的发展方向。
2.2底材涂装的预处理:
在改性PP底材漆装以前,国外过去先用低固体分氯化聚烯烃(CPO)的溶液喷涂一层2~3cm厚的薄薄的过度层,是改进其表面极性行之有效的办法。
见图1。
图1用氧化聚烯烃(CPO)溶液处理PP底材
这种用附着力促进剂改进塑料表面极性的经典方法用于处理改性PP尚有如下不足之处:
①理液固体份低;一般只能溶成5~6%溶液。
②增加额外施工步骤,增加成本,由于CPO为透明液体,在整体上容易有厚薄不均匀现
象,难以遮盖毛坯带来的缺陷。
3、涂料的开发
3.1特点:
①附着力极佳,简化施工工艺;
②涂料可覆盖整个底材,无薄弱部位及遮盖磨痕几毛坯带来的缺陷;
③固体份高,施工粘度下固体份约为20%;
④这种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洒膜厚度应要求约5~10cm。
见图2。
图2用无火焰处理底漆的PP底材
3.2涂料的选材及开发
在汽车保险杠涂料材料体系上,我们研发的PP底漆、金属闪光漆及罩光清漆(或实色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环境保护是涂料发展动力。
其重点是降低在施工和漆膜形成过程中溶剂的挥发量。
表1列举了改性PP保险杠常用的涂料体系。
表2以下为开发的PP底漆、金属闪光漆、罩光清漆配方
3.3改性PP汽车保险杠涂装材料体系的化学组成的选择可做如下考虑:
第一,改性PP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相对于金属车身底材其表面极性和表面张力都非常低,为了保证与底材良好的附着性,底漆用树脂应选择具有一定量的极性基团,有利于附着力的提高。
如上述将氯化聚烯烃引入底漆中,设计成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
第二,汽车是户外用品,在时间和地域上跨度较大,还要经受酸雨、雪天、民路上盐水等的浸蚀。
在注重面漆的装饰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其防护效果。
长期的户外使用要求保光保色性好,还必须具备与车身高温漆同等的耐湿热、耐盐雾、耐紫外线、耐化学溶剂性和耐划伤等性能,同时还应具备优良的的柔韧性。
故可选择耐候性及综合性能较好的双组分丙烯酸聚酯漆。
4、产品技术性能及涂装要求
在具体提供合适的改性PP保险杠涂装材料体系中,还必须考虑汽车厂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
漆膜性能技术标准见表3
注:以上性能指复合涂层,即底漆+着色漆+清漆
上述漆膜性能的检测必须在烘烤出炉48h后进行
5.涂装工艺
5.1塑料保险杠涂装线具体工艺流程如下:(“三喷一烘”“湿碰湿”施工工艺)
——→
上线 ——→
——→
2-4mm ——→ 凉干、流平 闪蒸、凉干 ——→流平3-5min
3-5min
——→闪蒸、流平
6、保险杠涂装漆膜弊病及解决方法:
漆膜弊病的产生设计生产设备、施工环境及人员和油漆等几大因素,但经常出现的弊病无疑有其内在规律,改性PP 汽车保险杠漆膜弊病有其本身特殊性,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高温烤漆的经验,见表4。
表4涂装中可能出现的漆膜弊病及解决方法
结束语
经研制的一系列从PP底漆,底色漆(金属闪光漆)、罩光漆,已经得到大型微型车生产厂家的应用,2002年6月27日,将这一套油漆在五菱微型车二配厂小试,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前火焰法的施工更加方便。
比其它厂家竞争产品有更好质量(附着力),并于2002年7月9日开始使用,7月15日大批量使用。
作者简介:
林伟文研究生广州市实创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十三年漆料研究开发,对汽车原厂漆(OEM)、修补漆有丰富的经验。
莫纯良大学广州市实创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主管、柳州市鹏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广东东莞美之杰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有十多年的涂料开发及施工经验,对汽车原厂漆(OEM)的施工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