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数字基带信号及其传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版)课后作业答案

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版)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绪论1-4 设有一离散无记忆信源,其概率空间为(1) 求每个符号的信息量;(2) 信源发出一消息符号序列为(202 120 130 213 001203 210110 321 010 021 032011 223 210)求该消息序列的信息量和平均每个符号携带的信息量.解:(1)根据题意,可得:23(0)log (0)log 1.4158I P =-=-≈比特21(1)log (1)log 24I P =-=-= 比特 21(2)log (2)log 24I P =-=-= 比特 21(3)log (3)log 38I P =-=-= 比特(2)法一:因为离散信源是无记忆的,所以其发出的消息序列中各符号是无依赖的、统计独立的。

因此,此消息的信息量就等于消息中各个符号的信息量之和。

此消息中共有14个“0”符号,13个“1”符号,12个“2”符号,6个“3”符号,则该消息的信息量是:14(0)13(1)12(2)6(3)I I I I I =+++14 1.41513212263≈⨯+⨯+⨯+⨯87.81≈ 比特此消息中共含45个信源符号,这45个信源符号携带有87.81比特信息量,则此消息中平均每个符号携带的信息量为287.81/45 1.95I =≈ 比特/符号法二:若用熵的概念计算,有222331111()log 2log log 1.906(/)884488H x bit =--⨯-=符号说明:以上两种结果略有差别的原因在于,它们平均处理方法不同,前一种按算术平均的方法进行计算,后一种是按熵的概念进行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这种误差将随消息中符号数的增加而减少。

1-10 计算机终端通过电话信道(设信道带宽为3400Hz)传输数据.(1) 设要求信道的S/N=30dB,试求该信道的信道容量是多少?(2) 设线路上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4800bit/s,试求所需最小信噪比为多少?解:(1) 因为S/N =30dB,即1010log 30S dB N =,得:S/N=1000由香农公式得信道容量2log (1)S C B N =+ 23400l o g (11000)=⨯+ 333.8910/b i t s ≈⨯ (2)因为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4800b/s ,即信道容量为4800b/s 。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试举出假设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调频播送、移动、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

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市内:双绞线调频播送:无线信道移动:无线信道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局部: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

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过失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场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

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

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

第四章基带脉冲传输

第四章基带脉冲传输

例如,为了确定第k个码元 ak 的取值,首先应在t = kTs + t0 时 刻上对r(t)进行抽样,以确定r(t)在该样点上的值。由上式得
r(kTs t0 ) ak h(t0 ) anh(k n)Ts t0 nR (kTs t0 ) nk
式中,第一项ak h(t0)是第k个接收码元波形的抽样值,它是确
h(t) 1 H ()e jt d 2
8
第4章 基带脉冲传输
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

r(t) d (t) h(t) nR (t) anh(t nTS ) nR (t) n
式中,nR(t)是加性噪声n(t)经过接收滤波器后输出的噪声。
抽样判决:抽样判决器对r(t)进行抽样判决
4.1.1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组成
基本结构
基带脉冲 信道信号
输入
形成器
信道接收 滤波器抽样 源自决器基带脉冲 输出噪声
同步 提取
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压缩输入信号频带, 把传输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3
第4章 基带脉冲传输
基带脉冲 信道信号
输入
形成器
信道
接收 滤波器
定ak 的依据;第二项(项)是除第k个码元以外的其它码元
波形在第k个抽样时刻上的总和(代数和),它对当前码元ak
的判决起着干扰的作用,所以称之为码间串扰值。
9
第4章 基带脉冲传输
由于ak是以概率出现的,故码间串扰值通常是一个随机变量。 第三项nR(kTS + t0)是输出噪声在抽样瞬间的值,它是一种随机
两种误码原因: 码间串扰 信道加性噪声
码间串扰原因:系统传输总特性不理想,导致前后码元的 波形畸变并使前面波形出现很长的拖尾,从而对当前码元 的判决造成干扰。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7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HDB3码的译码: HDB3码的编码虽然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 脉冲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 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
从上述编码规则看出,每一个破坏脉冲V总是与前一非“0”
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
其中
un (t ) an [ g1 (t nTs ) g 2 (t nTs )] 1 P, 以概率P an P, 以概率(1 P)
显然, u(t)是一个随机脉冲序列 。
11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
对代码的要求:原始消息代码必须编成适合于传输 用的码型; 对所选码型的电波形要求:电波形应适合于基带系 统的传输。
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18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双相码:又称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



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 示“1”。 “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 ”两位码表示 例: 消息码: 1 1 0 0 1 0 1 双相码: 10 10 01 01 10 01 10 优缺点: 双相码波形是一种双极性NRZ波形,只有极性相反的 两个电平。它在每个码元间隔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 所以含有丰富的位定时信息,且没有直流分量,编码过程 也简单。缺点是占用带宽加倍,使频带利用率降低。
16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B的取值可选0、+1或-1,以使V同时满足(3)中 的两个要求; (5)V码后面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例: 消息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l 1 AMI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HDB码: -1 0 0 0 –V +1 0 0 0 +V -1 +1-B 0 0 –V +B 0 0 +V -l +1 其中的V脉冲和B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 符号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示意该非“0”码是由原信码的“0” 变换而来的。

第4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1)

第4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1)
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 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μm)。
2024/7/7
3
3、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
业应用的开发时期。实现了短波长(0.85μm)低速率
(45或34Mb/s)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所以灵敏度也是反映光纤通信系统质量的 重要指标。
2024/7/7
18
4.2 光纤和光器件
一、光纤
1、光纤 光纤就是导光的玻璃纤维的简称, 是石英玻璃丝,
它的直径只有0.1 mm,它和原来传送电话的明线、 电缆一样,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介质,但它比以 上两种方式传送的信息量要高出成千上万倍, 可达 到上百千兆比特/秒,而且衰耗极低。
2024/7/7
7
3. 重量轻、 光纤重量很轻,直径很小。即使做成光缆,在
芯数相同的条件下,其重量还是比电缆轻得多,体
积也小得多。表给光缆和标准同轴电缆的重量和截
面积的比较。
表 光缆和电缆的重量和截面积比较
项目
8芯
18 芯
光缆
电缆
光缆
电缆
重量/(kg·m-1) 0.42
6.3
0.42
重量比
1
15
1
4.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一、光纤通信发展史和现状
1、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
送信息,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原始形式的光通信。
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 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光电话证明了用光波作
为载波传送信息的可行性。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
发射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

2. 让学生了解基带传输的特点及优缺点。

3.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基带传输的基本过程。

4. 引导学生探讨基带传输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带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定义及其区别。

2. 基带传输的概念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作用。

3. 基带传输的分类: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4. 基带传输的优点与局限性。

5. 基带传输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介绍理论知识和概念性内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

-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亲自体验基带传输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通信设备(如手机、电脑)的图片,引出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地介绍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通信场景,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详细分析基带传输在其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如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演示基带传输的过程。

5. 总结讨论:回顾全课内容,强化重要知识点,并开展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基带传输的资料,加深理解,并准备下次课的报告内容。

五、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活跃度。

-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基带传输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扩展学习的效果。

六、结语。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2、2ASK调制与解调
(a)
开关
载波 发生器
S
e(t)
s(t)
(b()a)
1 图 40-4 AS1K波形1产生器0 框图0
(1) 产生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
法(调制方法)有两种,如图4-4所示。 其中,图(a)采用模拟调制方式的 ASK调制方法。相乘器将数字基带信 号(单极性NRZ码)和高频载波相 乘,得到ASK信号;图(b)采用数 字键控方法,由数字基带信号去控制 一个开关电路。当出现1码时开关S闭 合,有高频载波输出;出现0码时开 关S断开,无高频载波输出。
相乘。我们知道二进制NRZ波形的频谱如书上P58图4-6(a)所 示,乘法器可以使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的两边,因此可得到 ASK信号的频谱如图4-6(b)所示,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 论:ASK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基带信号的2倍。
2020/1/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 张立中
12
4.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力较差,它的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都不高,故在数字通信
中应用得不多,一般都是与具他种调制方式合用。
2020/1/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 张立中
14
4.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书上P58例4-1:假设电话信道具有理想的带通特性,频率范 围为300-3400Hz,试问该信道在单向传输ASK信号时最大的传输 码率为多少?
2020/1/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 张立中
6
4.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4.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4 1、信.号波形
图 4-3 所示是一个ASK
信号波形的例子。正弦载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其功率谱示意图如图(b)中实线所示。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6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化为
其中

d(t) bk (t kTs )
k
H( f ) HT ( f )HC ( f )HR ( f )
h(t) F 1[H ( f )] H ( f )e j2 ft df
14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例4-2】试分析下图a)所示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 的功率谱。设“1”、“0”等概。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5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AMI码数字基带信号如下图(a)所示,“1”、“0”等 概,则其功率谱表达式为 P( f ) A2Ts Sa2 ( fTs ) sin2 ( fTs )

y(t) bk h(t kTs ) nR (t) k
研究表明,影响系统正确接收的 因素有两个: ① 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② 信道中的噪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7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将输入数字信号 变换成适合信道 传输的信号
低通型 信道
滤除噪声和 校正信道引 起的失真
输入
a
码型
发送
变换 b 滤波器
信道
c
定时脉冲
噪声 n(t)
接收 d
滤波器
取样 判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在欧洲和我国的PCM30/32路基群,称其为E-1信道
PCM30/32路基群由32条时分复用信道组成; 30条传输数据; 2条传输控制信号和信令; 每条信道的速率都是64 kb/s; 总速率为32×64k b/s =2.048Mb/s。

A律13折线
x和y分别表示归一化输入和输出信号幅度。 在第一象限,x轴在区间(0,1)不均匀分为8段,自右向 左每次取1/2。然后,每段再均匀分为16等份,每一等份为 一量化分层,共128个量化分层。 y轴在区间(0,1)也分为8段,每段是均匀的。每段再等 分为16份。y轴也是128个量化层,它们是均匀的。
PCM基本原理

接收端——译码(D/A转换)

首先从受噪声干扰的波形中检测和再生,恢复原PCM信号。 然后译码还原为量化采样值。 最后经低通滤波器恢复连续变化的信号。
4.3.2 量化的概念
量化定义: 用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信号抽样值。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了时间上离散的模拟 信号; 量化则进一步把时间上离散但幅度上仍然连续的信号变 成了时间上和幅度上都离散了的信号, 即数字信号。
压缩和扩张特性曲线
采用压扩技术的PCM系统框图及压扩特性示意图
非均匀量化 f(t) 压缩 (a) 均匀 量化 编码 信道 译码 扩张 f(t)
压缩后的采样信号均匀量化,相当于对原采样信 号的非均匀量化。收端解码扩张恢复原信号。
压缩 扩张 输入 输出 采用压扩技术, 7 位码能把低电平量化噪 大信号 声控制在 11位码水平。 小信号 (b)

若M >>1
于是
2 Am M

Am
M 2

信号平均功率 输出量化信噪比
2 2 2 A M 2 m S o f (t ) 2 8

(S o
N q ) PCM
输出量化信噪比。 对于二进制编码 3 (S 0 / N q ) PCM 2 2n 2 用分贝表示 (S / N ) 6n 2 (dB)
译码
LPF
4.3.1 PCM基本原理

发送端——抽样、量化和编码(A/D转换)

首先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形成PAM信号。PAM信号只在时间上是 离散的,它的每个采样值还是模拟值。 为了用代码表示,需要将模拟值变为离散值。这种将模拟值变为 离散值的过程叫做量化。 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


PCM过程的波形示意图
0 q dB
每增加一位码,信噪比可提高 6 dB 。

正弦信号量化幅度范围为-V ~ +V,非满幅(Am 求输出信噪比。 2 Am 2 V 2 2 Am 2 解: (S N ) ( )

o q PCM
V )运用,
2 12
2 12
V


转化为分贝: (S0 / Nq )dB 6n 2 20log(Am / V )
(dB)
电话传输要求信号动态范围大于 40 dB 时,信噪比不低于 26 dB,所以: 26 6n 2 40 ,编码位数大于等于11。
均匀量化的特点
较多的编码位数将导致设备复杂,传输带宽增加。 如何解决? 非均匀量化。

2、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量化阶距固定,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不一 样。信号电平越低,信噪比越小。 例如,量化阶距为0.1V时,最大量化误差为0.05V。
2、数字压扩
压扩特性要求扩张特性与压缩特性严格互逆,用模拟器件 实现压扩特性是困难的,目前很少采用模拟器件实现压扩。 实际中利用数字电路形成许多折线来近似非线性压缩曲线。 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是:

13折线A律(A=87.6)压缩特性。 15折线律(μ= 255) 压缩特性。

13折线A律的主要应用
f S 2 f m 对其采样,所得的采样信号 f S (t )包含有 f (t ) 的全 部信息。
采 样
均匀采样定理
采样瞬间是等间隔的。

f S -采样频率。
TS
-采样间隔或周期。
关系: f S 1 / TS

最大采样间隔(奈奎斯特间隔 1/2 f m )确定低通带限信号的最大 时间间隔。 最小采样速率(奈奎斯特速率 2 f m ):确定低通带限信号的最小 采样频率。

量化分类

均匀量化

量化间隔均匀的、固定不变,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无关。 量化间隔随着输入信号的大小变化,信号大间隔大,信号小间隔 小(通常)。

非均匀量化

1、均匀量化

量化阶距:阶梯波形的一个台阶高度。

接收端:只要噪声和失真不太大,就能够判别出发送信号的电平, 量化值可以恢复,就能消除传输中噪声和失真的影响,通过再生 中继实现远距离传输,不会使信号进一步恶化。
采样定理 PAM PCM

4.1 低通信号的采样
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理论基础。 一个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变成时间离散的序列后,可 由时间离散样值不失真地恢复原来的模拟信号。
采样定理研究的问题:

低通带限信号的采样定理

一个最高频率为 f m 的低通带限信号 f (t ) ,以采样频率

近 似 A 律 13 折 线 压 缩 曲 线
1 3/4 1/2 1/4 0
码 1111ⅹⅹⅹⅹ 1110ⅹⅹⅹⅹ 1101ⅹⅹⅹⅹ 1100ⅹⅹⅹⅹ 1011ⅹⅹⅹⅹ 1010ⅹⅹⅹⅹ 1001ⅹⅹⅹⅹ 1000ⅹⅹⅹⅹ -1/2 -1/4 -1/8
量化噪声性能

量化信号是信号加误差之和:
f (t ) f (t ) e(t )

e(t ) 看作是噪声,最大可能的输出信噪比
(S o N q ) PCM f (t ) e (t )
2 2

假设量化阶距等于∆ ,e(t ) 分布在 2 之间。如果量化阶距 比 f (t ) 的 动 态 范 围 小 得 多 , 可 认 为 量 化 噪 声 振 幅 在 ( 2 ~ 2 )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其概率密度函数

压缩与扩张技术
1、模拟压扩 2、数字压扩

1、模拟压扩
压缩器特点: 在发送端使信号通过一个具有压缩特性的部件,然后再进 对大信号压 输出 输出 行均匀量化和编码; 缩,对小信号扩 在接收端利用扩张器完成相反的操作,使压缩的波形复原。 张。 扩张器特点: 压缩和扩张特性相反,压扩处理不会引起信号失真。 输入 输入 对大信号压 缩,对小信号扩 (b) (a) 张。

量化过程
量化取值方法:舍去法和四舍五入法。 舍去法:舍零取整,例如2.8V,舍去0.8,取2,误差为0.8V。 四舍五入法:2.8V取为3,误差为0.2V。 量化电平数目是有限的,每一个量化电平能够用一定位数的代码 表示。
基本概念
①量化范围:信号采样值的变化范围,一般用信号幅度的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来定义。 ②量化值:模拟信号采样值量化后的数值,为有限个离散 电平值。 ③量化级:量化值( “层” )的个数,可用M 来表示。 ④量化间隔(量化阶距):两个相邻量化电平之差,例如用∆ 表示。

信号幅度为5V时,误差为1%; 信号幅度为0.5V时,误差就达10%。


为使小信号时信噪比满足要求,分层数目必须增加,使编 码位数增大。例如语音信号,量化噪声的限制需要2048个 量化级,编码位数n=11才能满足要求。

为使大、小信号的信噪比接近,又不增加量化级数,要对 大、小信号采用不同的量化阶距,即让量化阶距随信号电 平的大小改变。

注意

如果采样频率 f S 2 f m ,无法保证由采样信号无失真地恢复 原信号;如果采样频率远大于 2 f m ,所得到的采样信号将包 含大量冗余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样频率取为 (2.5 ~ 5) f m 。 例:话音信号带宽通常限制在3.3kHz左右,采样频率通常 选择为8 kHz。


PAM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消息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它 是其他脉冲调制的基础。 如果脉冲为冲激序列,则图 示的采样信号即为PAM信号。


f(t) 理想采样(脉冲序列为冲激序列) TS
fS(t) „ t (a)
非理想采样(脉冲序列为窄脉冲)

自然采样 平顶采样
自然采样
f(t) TS
f(t)的样值 „

信号量化只能取有限个量化电平,不可避免要造成误差, 这种影响在接收端无法消除。

均匀量化波形及量化误差
量化信号f(t) 模拟信号f(t)

0
(a) 误差e(t)
t

(b)
t
量化误差(噪声)

量化造成的误差叫量化误差,量化误差产生的噪声叫量化 噪声。

量化噪声的幅度与量化阶距有关,量化阶距与量化级成反比关系。

假如信号的动态范围为L,量化级数为M ,量化间隔用Δ表 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L (M 1)

均匀量化的量化阶距是一个常数。量化噪声的最大值是 0.5Δ ,减小量化阶距,可以降低量化噪声。

信号 f (t ) 3 4 cos(20t ) 伏,采用11级均匀量化,求量化 阶距和最大量化误差。 解:信号的动态范围为[-1,7] , L 7 (1) 8 量化范围: 量化级: M 11 L /(M 1) 8 /(11 1) 0.8伏 所以: 0.5 0.5 0.8 0.4伏 最大量化误差:
输出
输入
律和A律(世界范围内通用压缩特性)
目前,北美和日本采用律;欧洲和中国采用A律。国际电 信联盟ITU-T给出了这两种压缩特性的标准,规定国际间 通信采用A律特性。 ln( 1 x ) 1)律 y , 1 x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