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 第6章_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 第6章_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功率谱密度为:
T P(f) S
Sa2
fT
(S
)
S
4
2
0.6 0.4 0.25 0.2
0
2.0
单极性不归零
1.5
P= 0.5
1.0
0.5
0.4 0.8 1.2 1.6 2.0 f/fb
0
双极性不归零 P= 0.5
0.4 0.8 1.2 1.6 2.0 f/fb
0.12
0.08 0.0625
0.04
单极性归零 0.0507 半占空P= 0.5
1
Sa2 (m
)
(
f
16
2
16 m
2
mfs )
TS Sa2 (fTS ) 1 ( f ) 1 Sa2 (m ) ( f
16
2 16
16 m奇数
2
mfs )
4、双极性归零码
∵ g1(t)= Gτ(t), g2(t)= - Gτ(t),τ=TS /2,

,G2(f)=- G1(f)
且当信源等概 p=1/2时,单双极性归零码的
差分码或相对码(Differential encoding): 差分码又称为相对码,特征是:不用电平的绝对值 而用电平的相对变化传0、1符号。
原始代码 1 1 0 1 0 0 1
传号差分码
“1变0不变”,
TS
空号差分码
“0变1不变”
TS
多电平波形
0 0 0 1 0 1 10 0 0 1 1 11
Ts Ts
习题6-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 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波 形,双极性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 性归零波形,二进制差分波形及八电平波 形。

6-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3

6-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3

x(t)
y(t)
信道
C( ω)
n(t)
接收滤波器
+
成型网络
R( ω)
判决 {an}
S(t)
基带传输模型
数字基带传输模型
z {an}为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符号序列,二进制时符号an的取 值为0、+1、-1,此序列对应的基带信号x(t):

∑ x(t) = anδ (t − nTs ) n=−∞
z 此信号激励发送滤波器产生信号y(t):
(3)传输二进制码元时,求信息频带利用率ηb。
解 (1)将该系统的传递函数H(f)以2f0为间隔切割,然后分段 沿f轴平移到[-f0,f0]区间内进行叠加,如图6-19(b)所示。 叠加后的传输特性为
H
(
f
)
=
⎪⎧1, f ≤ ⎪⎩⎨0 ,其它
f
0
由于叠加后的传输特性符合等效理想低通特性,所以该系
统能够实现无码间串扰的传输。
z 则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S(t):

∑ S(t) = ans(t − nT ) + nR (t) n=−∞
式中,s(t)与S(ω)互为傅里叶变换对;
∫ s(t) = 1 ∞ S(ω)e jωtdω
2π −∞
nR(t)为n(t)通过接收滤波器后的波形 S(t)送入抽样判决电路,进行抽样判决。
数字基带传输模型
z 抽样判决器: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z 同步提取:用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定时脉冲
基带系统各点波形:
(a)
(b) (c)
(d )
(e) (f)
(g)
输入信号 t 码型变换后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基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调制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数字信号。

(如各种二进制码PCM 码,M ∆码等)数字调制信号: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的带通信号。

5.1、基带信号的码型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1. 对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线路传输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不含有直流分量;2.信号的抗噪声能力强;3.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4.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节省传输频带、减小串扰; 5.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二、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Non Return Zero )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特点:(1)有直流,零频附近的低频分量一般信道难传输。

(2)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有关,不方便。

(3)要求传输线一端接地。

(4)不能用滤波法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2、双极性非归零码(BNRZ )T =τ,有正负电平特点:不能用滤波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3、单极性归零码(RZ)τ<T特点:(1)可用滤波法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存在4、双极性归零码(BRZ)特点:(1)整流后可用滤波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不存在5、差分码电平跳变表1,电平不变表0 称传号差分码电平跳变表0,电平不变表1 称空号差分码特点:反映相邻代码的码元变化。

6、传号交替反转码(AMI)τ)归零码表0用零电平表示,1交替地用+1和-1半占空(T5.0=示。

优点:(1)“0”、“1”不等概时也无直流(2)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3)整流后即为RZ码。

缺点:连0码多时,AMI整流后的RZ码连零也多,不利于提取高质量的位同步信号(位同频道抖动大)应用:μ律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型:AMI加随机化。

7、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3HDBHDB3码编码步骤如下。

①取代变换:将信码中4个连0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的V码中间有奇数个1码时用000V代替4个连0码,有偶数个1码时用B00V代替4个连0码。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双极性RZ码的优点:发送端不必按固定频率发送信号,而接 收端也不必提取同步信息。因为双极性RZ码在传输线上分别用正 脉冲和负脉冲表示,且相邻脉冲间必有零电平区域存在,因此, 在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便可知道1比特信息已接收完毕, 从而为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做了准备,所以在发送端不必按固定 频率发送信号。相当于正负脉冲前沿起启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 终止信号的作用,故能够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
HDB3码: -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比较简单。从上述 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
B符号在内),故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
从而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然后恢复4个
一、单极性不归0二进制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数字 基带信号单个波形的频谱:
(设“1”、“0”码等概率出现,码元宽度)。
19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单极性归零二进制码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g1(t)
g2 (t )
A
Ts 2 Ts
2Ts 3Ts t
(a) 单极性归0二进制序列
6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占空比指的是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Tb之比τ/Tb。单极性RZ码 的占空比为50%。
4.双极性归零(RZ)码 双极性归零码的构成原理与单极性归零码相同,如图5-1d)。 每一个码元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1”码是在前一个间隔为正 电平而后一个间隔回到零电平,而“0”码则是在前一个间隔内为 负电平而后一个间隔回到零电平。
1
1…
AMI码: +100 —1 +1000 -1 +1 -1 …

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2 - 23)
Pu
(
f
)
lim
N
(2N
1)P(1 P) G1( f (2N 1)Ts
)
G2
(
f
)
2
fs P(1 P) G1( f ) G2 ( f ) 2
(5.2 - 24)
交变波的的功率谱Pu(f)是连续谱,它与g1(t)和g2(t)的 频谱以及出现概率P有关。根据连续谱可以确定随机
抽样判决器
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 (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而用来 抽样的位定时脉冲则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 号中提取,位定时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判决效 果。
(a)基带信号; (b)码型变换后; (c) 对 (a) 进 行 了 码 型 及波形的变换,适合 在信道中传输的波形;
m
fs )
(5.2 - 28)
(1) g(t)为单极性不归零矩形脉冲
g
(t)
1,
0,
t Ts 2
其它
G(
f
)
Ts
s
in
f
f Ts Ts
Ts Sa(
f
Ts )
m 有直流分量
m 0 : G(m fs ) TsSa(m ) 0 离散谱均为零,因而无定时信号。
g2(t+ 4Ts) g1(t+ 3Ts) g1(t+ 2Ts) g2(t+Ts)
g (t) g1 (t)
g2(t- 2Ts)
g2(t-Ts)
(a)
-Ts O Ts
t
2
2
v(t)
(b)
-Ts -Ts O Ts Ts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图
5 - 4(c)画出了
ut ut
下面我们根据式(5.2 - 5)和式(5.2 - 8), 分别求出稳
态波 V t 和交变波 ut 的功率谱,然后根据式(5.2 -
6)的关系,将两者的功率谱合并起来就可得到随机基
带脉冲序列 S t 的频谱特性。
1. V的功t 率谱密度
Pv f
由于 是以 为周期的周期信号,
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以随机过程功率谱的原始定义为出发点,求出数字随机序列的 功率谱公式。
设二进制的随机脉冲序列如图 5 - 4(a)所示,其中,假设
表示“0”码, 表示“1”码。 和 在实际中可以是任意的脉冲,但为了便于在
图上g1区分t ,这里我们把
g画2成宽t 度为Ts的方波,把 g1 画t 成宽度g为2 Tst的三角波。
g
t
A t
2
0 t 其它值
T 22
T
22
其频谱为:G
A
Sa
2
4 2
2 4
此双极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
PS
1 TS
G 2
1 TS
A2
2
Sa2
2
A2TS 4
Sa2
TS
4
近似带宽可视为:
BS
4
TS
2 2 1 TS
TS 2
8 4
TS
TS
4 8
TS
TS
(2) 若 g t 为单极性信号,则:
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的脉冲序列,没有确定的频谱函数, 所以只能用功率谱来描述它 的频谱特性。方法有二:
1:由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去求随机 过程的功率(或能量)谱密度就是一种典型 的分析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方法。但这 种计算方法比较复杂。

基带传输的三种调制方式

基带传输的三种调制方式

基带传输的三种调制方式在通信领域中,基带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上的一种方式。

为了能够在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需要对其进行调制处理。

基带传输的调制方式有三种: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调制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1. 振幅调制(AM)振幅调制是将数字信号的振幅与载波的振幅进行调制,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振幅调制中,载波的频率和相位保持不变,只调制其振幅。

当数字信号为1时,振幅调制会使得载波的振幅增大;当数字信号为0时,振幅调制会使得载波的振幅减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便于在信道上传输。

振幅调制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对信道的要求较低。

然而,由于调制信号是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的,因此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信号的可靠性较低。

2. 频率调制(FM)频率调制是将数字信号的频率与载波的频率进行调制。

在频率调制中,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保持不变,只调制其频率。

当数字信号为1时,频率调制会使得载波的频率增加;当数字信号为0时,频率调制会使得载波的频率减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便于在信道上传输。

频率调制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强,信号的可靠性较高。

然而,频率调制的实现相对复杂,对信道的要求也较高。

3. 相位调制(PM)相位调制是将数字信号的相位与载波的相位进行调制。

在相位调制中,载波的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只调制其相位。

当数字信号为1时,相位调制会使得载波的相位发生变化;当数字信号为0时,相位调制会使得载波的相位保持不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便于在信道上传输。

相位调制的优点是调制过程简单,对信道的要求较低。

然而,相位调制容易受到相位偏移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总结起来,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是基带传输中常用的调制方式。

每种调制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振幅调制简单易实现,适用于对信号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频率调制抗干扰能力较强,适用于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的场景;相位调制实现简单,适用于对信道要求不高的场景。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单 极 性 ( N R Z )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双 极 性 ( NRZ)
Z )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双 极 性 ( RZ)
(2)当g1(t) 、 g2(t) 、p及Tb给定后,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 就确定了。
(1)随机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通常包括离散谱和连续谱并在 整个频域无限延伸;
(2)不论离散谱或连续谱,都与基本脉冲的频谱G()、基带信 号的形式(即c1和c0)及统计特性(即p)有关;
(3) 连续谱在实际中总是存在的,因为 c1≠c0,p≠0,p≠1, 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信号集中在哪个频率范围及信号的带 宽;根据它的连续谱可以确定序列的带宽(通常以谱的第 一个零点作为序列的带宽)。
Miller
米勒码: “1”码用01和10交替变化来表示 “0”码时:单个“0”时,无跃变,连“0”时, 用 00和11交替变化来表示 双相码的下降沿正好对应米勒码的跃变沿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CMI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DMI
01 0 0 00 11 000 00 10 10
t
2
2
u(t)
(c)
O
t
Xn(t)=
g1(t-nTs), g2(t-nTs),
以概率P 以概率(1-P)出现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推导过 程简化,我们可以把x(t)分解成稳态波v(t)和交 变波u(t)。
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s(t)表示为

s(t)sn(t)v(t)u(t)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ω) A 0 B ω A 0
B 2
H(ω)
0 -
ω0
0
B 2
ω
(a)低通滤波器
(b)带通滤波器
A H ( ) 0
0 B other
A H ( ) 0
B B 0 0 2 2 other
15
无失真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1)是否具有齐次性?
幅度。
(4) 时隙(Slot):一个时隙一个数据位逐个进行。 码元
5
基本概念
二、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它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
频或很低频率开始的。
基带传输:将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基带信道(传递函数为低通型)传
输 —— 信号频谱不搬移,直接传送。
同轴电缆,双绞线 频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经正弦波调制的带通信号 频带传输:将数字带通信号通过带通信道传输
振幅失真:
是信号各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值随频率发生了不同变化。
由传输设备和线路引起的衰损造成的
延迟失真:
是信号各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不一致所造成的失真。
12
基本概念
三、信号通过系统 3、无失真系统
如果信号通过系统后各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延迟改变 都是相同的,则称信号不失真。能够使信号不失真的系 统称为不失真系统。
假定通过系统前的信号为X(t),通过系统后的信号为Y(t),
不失真系统只能导致信号如下改变:
Y (t ) kX (t t 0 )
13
系统对信号的作用如下:
输入信号
系统
输出信号
Y ( ) X ( ) H ( )
不失真系统信号输出:
X(t )
h(t )
Y( t )
Y ( t ) kX( t t0 )
1)在传输的二进制序列中,当连“0”码不大于3个时,
HDB3码的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1”码变为“+1”、“1”的交替脉冲,“0”码保持不变。
2)当代码序列中出现4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 或B00V代替。顺序:先000V,不可用时再B00V
000V取代节的安排须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a. 各取代节V码极性要交替出现; b. 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
10
例2:设一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y(t) = x2(t) ,试判断系统
是否为线性?
解: 输入信号 x(t) 产生的输出信号为 y(t ) x (t ) , 即
2
T x(t ) y(t )
改变输入信号为 ax(t) ,系统的输出信号:
2 (x) (t ) 2 x 2 (t ) 2 y(t )
T T kx( t t0 ) y( t ) 具有齐次性 若 x( t ) y( t ) kx( t t0 ),则 x( t )
(2)是否具有可叠加性?
y1 t T x1 t kx1 (t t0 )
y2 t T x2 t kx2 (t t0 )
缺点: a. 具有非零的直流分量 应用 : 机内码,近距离接口码
21
b. 无在线检错能力

双极性信号
在正逻辑中: 二进制 “1”——〉+AV 二进制 “0”——〉 - A V
优点: a. 如果0、1等概,则无直流分量
b. 抗干扰能力比单极性信号强 缺点: a.需要两种电源 b. 无在线检错能力
应用 : 机内码,近距离接口码
T ax(t ) a 2 y(t )
不满足线性系统的齐次性,所以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11
基本概念
二、信号通过系统 3、无失真系统
失真 —— 信号不同频率的分量在通过系统时受到不同程度的 衰减和延迟的影响,最终使到达接收端的信号与发 送端送出的初始信号在波形上有所差异,把这种系 统(或信道)导致的信号波形的变化称为失真。
X ()
H ( )
Y ( )
对上式两边进行傅立叶变换,可得:
Y () kX ()e jt0
H ( ) ke jt0
无失真系统传输函数的幅度为一常量:
无失真系统的 传输函数
H () k
14
典型的无失真系统有:
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低通滤波器 允许频带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
基本概念
一、数据传输基本概念
例1 典型的数据通信方法: 数字芯片A向芯片B传送数据 序列{…,0XF1,0X73,0XFF,…}
数据线
组同步信号
位同步信号
Frame Synchronization
2
3
基本通信原理中:主要关心的是信息数据代码的传送 0 0 0
1
1
1
1
1
t
Ts
3)HDB3序列中的传号码(“1”、V和B)除V码外要满 足极性交替的原则。
31
4.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
例:将二进制消息代码100110000000110011转换为
HDB3码。
解:
消息代码: 1
HDB3 : V- +1 0 V+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A 0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特点:
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易于用TTL、 CMOS电路产生;缺点是有直流分量,要求传输线路 具有直流传输能力,因而不适应有交流耦合的远距离 传输,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距离的传输。
27
2. 单极性归零码(RZ)

单极性归零(RZ)波形: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 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通常,归零波形使 用半占空码,即占空比为50%。从单极性RZ波 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A 0
特点:
具有一般单 极性不归零码 缺点,但可直 接提取位同步信息。
28
3.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用三电平表示二进制的码型。 用无电压的状态表示二进制的“0”码,用交替的 正、负电平表示二进制的“1”码。
例:将二进制消息代码100110000000110011转换为
如:RS232接口
22
术语:
(2)不归零(NRZ)与归零(RZ):
不归零信号能量饱满,因而抗干扰能力较强;
但归零信号跳变沿丰富,有利于接收端提取定时信息 (为了节省资源,同步信息常常和数据信息捆绑在一起 传送)。
23
基本的脉冲形状是矩形的,典型的数字基带信号波形为:
多电平波形
Ts
占空比

d

Ts
HDB3码特点: ① 正负脉冲平衡,无直流分量,便于直接传输。 ② 克服了出现长连“0”的缺点,也避免了因失 去定时信息而造成的问题。 ③ HDB3码具有检错能力。 破坏点序列的极性交替规律
④ 低频成分少,频带较窄。
应用 :
PCM基带传输、高次群传输
34
5.传号反转码(CMI)
—— 二电平不归零码
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和波形
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信息的电波形表示,可以用不同 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代码。 典型的基带信号波形 (以矩形脉冲为例)
19
基本的脉冲形状是矩形的,典型的数字基带信号波形为:
Ts
占空比

d

Ts
相对码
用相对电平变化传信息
传号差分码——“1变0不变”, 空号差分码——“0变1不变”
PAM(脉冲幅度调制):用0、1信息序列去改变脉冲的幅度。 二元PAM信号 多元PAM信号
4
数据传输的几个基础概念: (1)二进制序列(Binary sequence):取值为0、1 (2) 二元PAM信号(Binary PAM signal):采用两种 高度的脉冲传信息。 (3) 定时(Timing):接收时对准相应的脉冲,检测
AMI编码。
解:
消息代码: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AMI码: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29
3.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25
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和波形
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信息的电波形表示,可以用不同 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代码。 信号传输常用码型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4、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5、传号反转码(CMI码)
26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用高电平A和低电平(常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 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单极 性非归零码常记作NRZ。
yt T x1 (t ) x2 (t ) k ( x1 (t t0 ) x2 (t t0 )) y1 (t ) y2 (t )
具有可叠加性
所以无失真系统是线性系统。
无失真系统中的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在它们的滤波 范围内都是线性系统。
16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电报术语:“传号”(Mark)=1;“空号”(Space)=0
术语:
(1)单极性(Unipolar)与双极性(Polar)

单极性信号 (on-off keying)
在正逻辑中: 二进制 “1”——〉+AV
二进制 “0”——〉 0 V 优点: a. 产生该信号的电路只需要一种电源
b. 该信号通过 TTL 或 CMOS 电路容易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