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珍贵战场旧照:大量日军参与作战

合集下载

大海战的秘史——日本海军中将亲历的甲午海战(一)

大海战的秘史——日本海军中将亲历的甲午海战(一)

大海战的秘史——日本海军中将亲历的甲午海战(一)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4期★萨苏特殊的原作者1894年9月17日下午,大东沟海面战云低垂,中日两军24艘战舰正在这片海面上拼死格杀。

排水量3709吨的日本海军巡洋舰“高千穗”号与其他3艘高速战舰编成第一游击队,快速游曳于战场之中。

这4艘当时日军最优秀的战舰仿佛一柄快速挥动的战斧,连连撞击中国北洋舰队的军阵,形成了日军最有力的杀手,也引起了中国舰艇特别的注意。

下午1点09分,排在第一游击队第二位的“高千穗”舰右舷后部中弹。

几名尉官疯狂地冲下舷梯,指挥水兵冒死灭火。

好在这一弹引发的火灾并不严重,日本水兵最终扑灭火焰,让“高千穗”舰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一名指挥灭火的少尉军官喘了一口气,环顾爆炸现场忽感骇然。

原来,这颗炮弹击穿的正是他居住的舱室,透过被破坏的舱壁可以看到,锋利的弹片把他挂在室内的军大衣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目睹舱室外飞溅的血肉,这名初经战阵的日本海军军官禁不住面如土色,直到登上甲板,其难看的脸色仍给周围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名年方27岁的年轻军官名叫小笠原长生,此时担任“高千穗”舰第4分队分队长。

当时估计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在战场上会变颜变色的少尉军官在23年后会晋升为海军中将,更难以想到他会成为此后几十年中,日本海战史的权威,他所著的《倭国海将传》、《三笠物语》、《东乡元帅详传》等,现在仍然是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海军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初次接触小笠原长生的作品,笔者对其评价并不很高。

这是因为小笠原长生有两个致命的历史缺陷。

第一,他的文字中有些带着强烈的宣传意味,有着较强的倾向性。

小笠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支持者,正是由于他的鼓吹,开始了日本海军对于东乡平八郎和广濑武夫等的造神运动,他的作品中也不自觉地充斥了对于日本侵略战争的美化。

因此,小笠原长生在日本海军内部有一个外号叫作“吹鼓手小笠原”。

这固然体现了一些文笔不通的武夫对小笠原的嫉妒,也是对其文风的讽刺;第二,是小笠原长生对于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有着近乎丧失理智的崇拜,所以在描述这位将军的事迹时,不时采用夸大和渲染的笔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贫 穷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军队作战能力弱, 李鸿章“避战求和”,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日 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军事上,日军装备 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 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嘉兴中考)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C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裂似瓜”指的 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后,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4年(农历甲午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 政府派兵帮助镇压。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 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 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 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 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 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 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1874年李鸿章上同治帝《筹议海防折》
1878年中国第一批赴英 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 学院师生合影
“定远号” “镇远号” “致远号” “经远号” (铁甲舰) (铁甲舰) (巡洋舰) (巡洋舰)
刘步蟾 林泰曾 邓世昌 林永升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在做什么?

219383679_甲午百年硝烟尽_十年求索觅遗踪_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219383679_甲午百年硝烟尽_十年求索觅遗踪_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甲午百年硝烟尽 十年求索觅遗踪文 图/张敏 周春水八月的刘公岛人声鼎沸,游人如织,这是一年当中威海旅游的旺季,此刻人们享受着轻柔海风的吹拂、蔚蓝海景的静谧,在海军公所的牌匾前驻足并有所思。

与这片宁静相对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里却又是另一番情景,沉痛的历史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战火纷飞,多少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这份宁静。

他们的事迹需要被发掘出来,让后人铭记、缅怀;他们的精神需要被书写出来,让后人继承、传扬。

回眸百年,沧海一瞬,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曾经的战场集结,找寻当年不曾屈服的抗争痕迹,围绕甲午沉舰分别在辽宁、山东两地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从调查开始至今已整整十年。

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2013年水下考古调查起始位置示意沉船点10千米最初的尝试——黄海海战战场的探索(2013—2018)对北洋水师遗存的正式水下考古工作启动于2013年,辽宁丹东港海洋红港区计划在西起青堆湾南尖嘴、东至大洋河口西侧,大鹿岛以南5—10海里的矩形区域内开展港口基建,这片海域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战场大东沟西部范围内,范围内共有“扬威”“超勇”“致远”“经远”4艘战舰沉没。

致远2013年11月8—18日、2014年4月3—2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组建调查队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水下考古工作中一般称之为初步调查,主要是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系统等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设备,通过大范围探测,系统获取海底表面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平面声呐图像、地层剖面图和磁场图,了解目标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水深水文、磁力分布等信息。

当发现疑点后,由水下考古队员进行潜水排查,并进行登记,形成调查档案。

这个阶段是水下考古工作的第一步。

调查队通过扫测和排查Se a Ba t7125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图① 海军公所 图②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图③ 甲午战争后被日军占领的海军公所发现一艘疑似北洋水师沉舰,由于身份不明确,暂定名为“丹东一号”。

满洲日本老海报1894《牙山我兵...

满洲日本老海报1894《牙山我兵...

满洲日本老海报1894 《牙山我兵胜利得》,1894年7月25日,日军向驻朝鲜牙山清军发起进攻,中日甲午战争开战1894 《暴虎之图》,1894年9月15日平壤之战1894年《我兵平壤占领之图》1894年《暴行清兵被斩首图》1894 《九连城夜击之图》,1894年10月25日,日军进攻驻安东九连城的清军1894 《九连城大战》,1894年10月26日1894年《我军旅顺口占领之报闻,李鸿章惊叹之图》,1894年11月22日1895年《台湾征讨图绘》,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

1900年日本派遣23540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10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成立1910年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6年1918年1910年8月22日签署《日韩并合条约》1919年1924年樱花啤酒帝国麦酒株式会社1926年1926年1926年1927年到满洲去!1930年1930年日本海海战:1905年日本海军击败沙俄舰队1930年1930年1931年楠木正成(1294—1336年),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即明治天皇为其而建1932年1932年1932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5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1936年满洲国“资源调查”1937年1937年1937年1937年1937年支那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1937年1937年1938年支那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8年193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

1938年1938年1938年1938年樱花啤酒1939年。

一组真实的甲午战争老照片:清军临阵脱逃,日军残忍屠杀无辜同胞

一组真实的甲午战争老照片:清军临阵脱逃,日军残忍屠杀无辜同胞

一组真实的甲午战争老照片:清军临阵脱逃,日军残忍屠杀无辜同胞谈起甲午中日战争,一定是每个中国人的痛苦之源。

在这一场战争里,北洋水师整个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就此以失败为终。

在1840年签订的《马关条约》里的割地赔钱无疑是一个耻辱。

这张照片是中国守军正在驻扎营口。

这张照片是驻扎牛庄的护卫队。

牛庄作为清军运送粮饷的必经之路,西通锦州山海关,南连营口田庄台。

牛庄战役不得不说时甲午中日战争最重要的战争之一,但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还是日军胜利。

在日军占领了牛庄之后不仅屠杀了整个村子,还将中国的1500多只毛瑟快枪,151万发弹药,火药1648箱和大炮19部全都抢走了。

身处营口的清军不仅精神不如日军,外貌也是差了一大截呢。

其实当时的清军装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比日军高级的多。

但是日军在战争后期大量采购了很多军需用品,但与日军相反的清军呢,连子弹都快用完了。

再加上各种军队的混乱和战斗意识不足,这张战斗清军肯定是输定了。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站,金旅之战可谓是很重要的了。

因为李鸿章口口声声说要包旅顺港,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登陆了花园口。

11月6号,日军打败了连顺和徐邦道的清军,继而占领了金州城。

这张照片描写的就是日军连一把梯子都没用就把金州城完全占领了。

可以在被日军占领的金州城北门门口看见许多洒在地下的清军军旗和各种武器。

在日军占领金州之后,他们又开始大大连湾的主意,结果没想到守大连湾的赵怀业当了逃兵,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大连湾。

在这之后,才过了十天日军就向着旅顺前进了。

虽然旅顺的清军和日军抵抗了一会儿,但是由于赵怀业,卫汝成和黄仕林的逃跑,旅顺还是被攻陷了。

虽然在这场战役之后,黄仕林他们都别判了死刑,但他们却用好多钱贿赂了官员逃了出来。

在日军攻陷旅顺之后对城里的老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只留下了十几个人给这两万人收尸。

在旅顺被占领之后,北洋军队开始走下坡路。

这张照片里是被日军占领的摩天岭堡垒,但在周家恩带领下,哪怕最后就剩一个人清军还是在坚守。

甲午战争刺痛国人

甲午战争刺痛国人

旅顺虐杀事件的罪魁祸首,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站在渤海湾 岸冻结的冰块上豪语抒怀:“若无此雪地冰封,吾将山海关一 气攻下。”旁边是被日军奴役的旅顺贫民。
பைடு நூலகம்
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军在金州抓捕的“便装清军”。
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军在金州抓捕的“便装清军”。
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4日牛 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 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 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图为 北洋水师向日军投降。
甲午战争刺痛国人的图片
图为甲午海战中高升号被速浪号击沉示意图
图为中国战船致远号沉没
侵入旅顺的日兵屠杀了市内大量清兵和无辜居民,其状惨不忍睹。 因怕招致国际舆论的谴责,日军征用军夫和清国人组成抬尸队, 埋葬、火化尸体。照片是龟井兹明11月24日在旅顺口北方郊外拍 摄的埋尸现场。
图为日军进入旅顺港屠杀
胜利海报的人群。甲午战争在日本民众各阶层中表现出不同态度, 战争狂热首先在知识界蔓延,福泽谕吉著文称:日清战争是文明 与野蛮的战争,不单纯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新旧两种文 明的冲突,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无需任何理由。
图为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1895年老照片:甲午战争辽东战役现场,清军大批枪支被缴获

1895年老照片:甲午战争辽东战役现场,清军大批枪支被缴获

1895年老照片:甲午战争辽东战役现场,清军大批枪支被缴获1894年7月-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双方先是在黄海海面开战,北洋海军大败亏输;继而又在辽东半岛展开陆战,清军仍然丢盔卸甲一败涂地;同时威海还有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本文选取的老照片,记录了1895年初清军与日军在辽东(主要在牛庄、营口、田庄台)战斗的情形。

冰封的辽河。

辽东战役发生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

远处的房屋可能是清军的营房。

侵入营口的日军。

日军占领旅顺、海城后,想进一步占领牛庄、营口,企图越过辽河进军山海关,因而不断向营口附近集结兵力。

其指挥官是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和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

山地元治制定了侵略牛庄、营口的“辽河下游扫荡计划”。

展开剩余76%防守牛庄的清军。

防守牛庄、营口一带的清军有毅军、铭军、嵩武军、亲庆军等9营以及地方团练,共有数万人,由尚书衔四川提督宋庆率领。

清军伤兵被运往后方医院。

1895年1月中旬到3月上旬,宋庆指挥清军与日军进行了多轮厮杀,规模比较大的战斗有三次:一是盖平保卫战,二是大平山争夺战,三是营口阻击战。

宋庆及其麾下将领马玉昆、徐邦道、乔干臣等,亲上前线,率众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驻守牛庄的清军。

双方的缠斗中,清军败多胜少。

清军自身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是装备太差,正如照片所示,很多士兵还用冷兵器,没有快枪利炮;二是训练不到位,那些拿枪的士兵在射击时准确率太低。

1895年3月4日,牛庄失陷,3月7日营口失陷。

营口西大庙门前,清军物资运往前线。

清军在兵力、战斗力方面都处于下风,好在战斗的勇气尚在。

比如在牛庄,提督谭桂林、邓敬财,总兵余福章身先士卒,壮烈牺牲,2000多名士兵伤亡。

田庄台战斗中,日军缴获清军大批枪支。

田庄台战斗是辽东战役的最后决战,双方展开了激烈巷战,造成清军2000多人阵亡,另有600多名平民百姓丧生。

3月9日,日军攻陷田庄台。

田庄台战斗中被炸毁的庙宇。

日军占领田庄台后放火烧城,大火数日不熄,使一个原本繁华的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

勿忘国耻甲午战争历史画卷

勿忘国耻甲午战争历史画卷

勿忘国耻--甲午战争历史画卷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

面临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数千年未遇之强敌。

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一场异常痛苦的考试。

图为: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率领的“奉”军,原驻扎于奉天一带,兵力三千五百人,由陆路直接从东北开赴平壤。

副都统丰升阿率领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原驻扎于奉天一带,兵力一千五百人,同样由东北陆路开赴朝鲜平壤。

经过长途跋涉,在朝鲜军民的欢迎下,援朝四大军于1894年8月9日全部集结至平壤城内,共计万人。

并立即与朝鲜军民一起布置城防事宜。

日军强征了大批朝鲜民夫用于运送辎重补给。

但是由于朝鲜人民对日本军队的反感和抵触,民夫大批逃往,“虽百方苦心征发,韩民多避不应”。

甲午战争中,日军大肆虐杀反抗的朝鲜百姓。

日军的野战医院。

甲午战争中的平壤:战斗结束后的船桥里地区,可以想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守卫此处的中国军队在卫汝贵、马玉昆率领下数次打退日军进攻,战况极其惨烈。

在平壤城下英勇作战的中国将士。

在平壤被俘的中国军队。

数万淮军精锐,一朝土崩瓦解,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平壤之战日军死伤705人,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683人,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结束。

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地位一扫而空,而朝鲜半岛也由此开始了长达50年悲惨的殖民统治时期。

图为在大同江边盥洗的日本士兵。

“高升”号运兵船以及北洋舰队的“操江”号运输舰恰好驶入这一海域,结果,“操江”被俘,而“高升”号上的中国陆军官兵宁死不降,最后该舰被“浪速”击沉,仁字军营务处帮办高善继以下871人壮烈殉国!图为日舰击沉“高升”轮。

定远”、“镇远”:德国伏尔铿公司建造,为亚洲国家的第一级一等铁甲舰,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之珍贵战场旧照: 大量日军参与作战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部队乘小艇登陆六师团所属步兵第13和23联队在 荣城县登陆。
1895年1月19日,从大连湾向山东荣城县出发的日本船队。
1895年1月18日,大连湾内停泊的日本陆军运输船队。
鸭绿江上日本搭设的临时军用桥梁,从照片上看,还处于未完工 状态。
1895年4月18日,金州大连湾附近停泊的日本运输船队。
日本陆军第一师团在旅顺北方后木城附近休息。
荣城县龙睡湾附近停靠的大批日本船只。
荣城县龙睡湾附近停靠的大批日本船只。
1894年11月3日,日本陆海军将校在旅顺口北洋水师干船坞边, 举行庆祝宴会。
1894年11月1日,旅顺西侧方家屯附近,日本炮兵中队轰击北 洋部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