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地球上的大气

合集下载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意义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 流 层
低纬: 17 ~18 km中 纬: 10~ 12 km高纬 : 8~9
气温随高 度的升高 而递减
空气对流 运动显著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 直接热源;同一地区 的对流层高度夏季高 于冬季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km
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22
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
同学甲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仅仅为泛泛而谈;同 学乙的回答介于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之间,但思路不清晰、 缺乏条理性,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学丙的回答较准 确,属于关联结构,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分析还不 够细致,遗漏部分答题要点。 [思维完善示例]
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和砍伐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措 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森林。制冷设备的使用导 致大量氯氟烃的产生,造成臭氧减少;措施:我们应研发 新的制冷设备,控制氯氟烃的产生。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人类生存环境 的天然屏障; 利于高空飞行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气流平稳
从平流层 高层 顶部到 大气 3 000 km
的高空
电离层能反射
大气密度极 距地面远,受地 无线电波,对

球引力小
无线电通信有
重要作用
16
17
18
19
20Βιβλιοθήκη 21同学回答示例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多发, 同学甲 我们应该规范人们的行为来保护地球环境
大量的砍伐森林、使用化石能源和制冷设备,导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pptx课件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pptx课件

氧气
21%
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 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二氧化碳 较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 保温作用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 很少 量紫外线的伤害;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具有
杀菌的作用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用,整个夜晚天空并没有完全黑下来。故选D。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时间而变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随纬度变化(图1):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 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 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2)随时间变化(图2):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 越少,辐射作用越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作用 作用 形式 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 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无选 云层和较大颗粒 各种波长的太阳 夏季多云的白天
作用 择性 的尘埃
辐射
气温不太高
散射 有选 空气分子或微小 可见光中波长较 晴朗的天空呈现
作用 择性 尘埃
短的蓝光、紫光 蔚蓝色
水汽和二氧化碳 波长较长的红外
吸收 有选 等(对流层) 作用 择性 臭氧(平流层)
线 波长较短的紫外 — 线

第三讲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讲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讲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热力作用:1、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中的最强部分波长;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相对来说,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而对地面辐射吸收的。

因此地面是大气的、热源,归根究底而言,大气热量来源于。

近地面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大约每上升100m,气温约;3、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大气通过、、三种形式来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保温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影响其强弱的因素有什么是温室效应?由上可知:大气热力作用的最大意义在于;4、总结分析△晴天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较、成因分析△山顶、高原、平原气温日较差比较、成因分析;△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及其成因分析;△地球上气温日较差小于其他行星的原因:从地球运动角度来看从海陆分布角度来看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来看二、天气要素:1、气温:影响气温的要素主要有①气温在全球的时空分布规律;从空间角度来看,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全球气温大致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同纬度地区气温大致。

受纬度因素影响,在地图上等温线一般呈走向,在俯视地球图上大致为形;从时间角度看,夏季气温高于冬季。

北半球陆地最冷月一般为月,最热月一般为月;北半球海洋最冷月一般为月,最热月一般为月。

0△各半球其最冷月20C等温线在洋面上的大致位于附近。

②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③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00④等温线:中国东部地区1月份0C等温线大致位于一线,—8C 等温线大致位于附近;△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大致向方弯曲;△为什么冬季的等温线比夏季的等温线更加密集?。

期末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期末复习课件-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思维推展] 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
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 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 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 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 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 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 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 为有利,因为逆温现象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 直对流运动,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 飞行平稳。
知识要点: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干洁空气 (1)含义:指大气中除 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2)主要成分:
[思维推展]
成分 氮气
作用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①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 氧气 动必需的物质;②参与有机物的燃
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二氧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化碳 ,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 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知识要点: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3.水汽 (1)分布: ①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向:海洋上空 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 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②垂直方向:自地面向 高空逐渐减少。 (2)作用:产生云、 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 象。
[思维推展]
大气中的水汽来源于下垫面,包 括水面、潮湿物体表面、植物叶面的 蒸发。由于大气温度远低于水面的沸 点,因而水在大气中有相变效应。水 汽含量在大气中变化很大,是天气变 化的主要角色,云、雾、雨、雪、霜、 露等都是水汽的各种形态。 水汽能 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也 能放出长波辐射,水汽的蒸发和凝结 又能吸收和放出潜热,这都直接影响 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影响到大气的 运动和变化。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天气晴朗
平稳
电离层能反射无
高层 平流层以上的 大气气压很低、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
线电波,对无线电
大气 范围
密度很小

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 卫星在距离地面 1 000 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据此,完成(1)~(2)题。
A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地表温度
B.维持生物的呼吸
C.保护地球生命
D.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 测的新旅程。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 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D 4.C [第 3 题,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等特征,将大气自 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 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0 千米处气压约为 80 百帕,而近地面的气压约为 1 000 百帕,两处气压值相差较大。第 4 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平流 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PAGEPAGE - 1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各成分的作用:成分作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必须的物质参加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激烈汲取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水汽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大气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1)位置:大气最低层。

(2)组成:占大气圈总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污染物多集中在这一层。

(3)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

(4)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与人类活动关系: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1)位置: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空。

(2)组成:15~35千米含有大量臭氧。

(3)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4)与人类活动关系:合适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位置: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

(2)特征。

①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②空气高度电离,形成假设干电离层。

(3)与人类活动关系: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逆温与生产生活(1)逆温的含义。

有两种状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但幅度小于每上升1 000米,温度降低6℃。

(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

(2)逆温的影响。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_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_
(10江苏)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A.① B.② C.③ D.④
AC
① ④


(12天津)13题: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 态城。(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 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 家认识到新加坡的 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6分)
C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气海 压拔 越越 低高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1000(百帕) 1005
等压面 1010
B
A
C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11.影响大气温度随
高度升高而递减的作用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
1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低,直接是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09广东)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夜晚

陆地:降温快 压

压 海洋:降温慢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2)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 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 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热 力 环 流
思考:一般情况下,受热地区近地面的气压和高空
的气压分别会产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城 郊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考虑地球自转、地表均一、太
假设: 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7
3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O2 干洁空气
CO2
O3
21 0.033 很少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 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 件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太阳辐射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占太阳辐 射能比例
7%
50%
43%
波长 小于 0.175 (微米) 0.175 ~0.40
0.40~0.76
大于0.76
经过大气 层时发生 的情况
几乎完 全被上 层大气 吸收
绝大部分 被臭氧层 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短波辐射)穿过大气时,(云层反射可见光,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尘埃散射可见光。

这只是少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也会反射、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因此大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如:青藏高原、西北新疆太阳辐射强即光照强、四川盆地弱)
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影响该地的大气温度如:南极洲地面冰层的反射)。

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成为热源,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一部分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农业生产中大棚生产、秋冬季节人造烟幕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有关。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
差异。

⑴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
形式——热力环流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
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
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⑵比较①——④处气压
的高低、气温的高低。

同一地点:海拨高,气压低。

海拨低,气压高。

同一高度:不同地点,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空气上升,近地面为低压(与上升前比低了),对应的高空为高压(与上升前比高了)。

空气下沉,近地面为高压,对应的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气压与对应的高空气压相反。

据此原则:气压是①>④>③>②气温是④>①>③>②
⑶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区别与联系:等压面是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是平行的且与等高线重合,否则,近地面受热为低压、受冷为高压,高空与地面相反。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比较气压大小时注意: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海拨高,气压低。

海拨低,气压高,高空无论是高压或是低压其气压都比近地面低。

)
等压线是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变化。

(判读时:找出高、低气压中心,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高压脊,晴朗,低压槽,阴雨。

⑷热力环流几种常见的形式: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谷地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补充谷风,称之为反谷风。

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称之为反山风。

)
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吹向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此时海洋上由于热容量大,气温低,加之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成为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家庭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废热,加之地面高楼林立,摩擦力大,风力小,热量不容易扩散,导致城市在空间上成为一个温暖的“岛屿”。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会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郊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
⑸热力环流的应用:谷地和盆地晚上易发生逆温现象,不但多夜雨且污染物不易扩散。

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①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②不利是:城市污染物汇同郊区污染物又回到城市,造成二次污染。

这样有污染的工业、
绿化带、卫星城建设都应考虑城市风的下沉距离。

3、逆温的形成及影响: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类型有:
地形逆温、(晚上的谷地、盆地)
平流逆温、(锋面附近)
辐射逆温、(冬季黎明前最强)
影响:①对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影响:易产生大雾天气阴雨天气(平流逆温)冻雨天气
③对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影响风速与风向。

其大小据等压线的疏密来判定。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发生北右南左的偏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其大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纬度越高越大。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其大小与下垫面有关。

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海上风速快与陆地
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区别:
近地面风受三个力作用,其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
高空风受二个力作用(摩擦力忽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总之:风力的大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的影响。

(注意:下垫面的狭管效应)在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断风速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