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的故事
叶圣陶的教育经

宠 爱 中 的教 育
子 的 他 都 要 在 一 旁 看 着 ,这 叫 “陪 打 ”。其 实 ,叶 圣 陶 在 用 另
肯 出来 。爷 爷 吃 完 饭 ,跑 去 北
叶 永 和 说 , 爷 爷 很 少 责 一 种 方 式 “宠 ” 着 ,'VJL子 。读
屋 ,揪 着 我 的 耳 朵 ,一 字 一 句 骂 我 们 ,那 次 揪 耳 朵 是 我 一 生 高 中时 ,叶至 诚 在 作 文 里 发 牢
只 能 轮 流上 桌 。叶 永 和 印象 最 河 南 “五七 ” 干 校 ,一 家人 南 身上 比划 一 番 ,又 拿报 纸 折 出
深 的是 在 冬 天 ,爷 爷 一 回 家就 北 东 西 ,互 通 消 息 全 靠 写 信 。 样 子 ,用 别 针 固定 住 。 被 一 身
换 上 棉 袍 ,在 八 仙 桌 前 坐 定 , 叶圣 陶 每 次 给 儿 孙 们 回信 ,先 报 纸 裹 住 , 至 美 浑 身 不 自在 ,
爱 孩 子 的 一 面 。 他 喜 欢 看 电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叶 圣 陶
影 ,上 世 纪 3O年 代 ,物 资 相
携 家 人 自上 海 北 上 ,住 进 北 京
对 匮 乏 ,但 他 偶 尔 也 带 孩 子 们
东 半 生 都 在 北 京 度 过 。
掏 出几 张识 字 卡 片— — 他 将 用 是 一 一 挑 出 错 别 字 ,发 现 用 法 结 果 一 抬 手 ,报 纸 全 破 了 。折
过 的 台历 裁 成 方 纸 ,拿 红 色 的 不 当 的词 ,还 要 仔 细 分 析 一 番 。 腾 了 好 几 次 ,叶圣 陶 终 于 勉 强 毛 笔 写 上 字 ,教 孙 子 认 字 。 “当 叮 嘱 完 毕 ,再 进 入 正 题 。 叶 圣 裁 出 一 件 “不 太合 身 ”的 大 衣 。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被誉为“语文教育家”,是华语写作教育领域的开拓者。
叶圣陶先生在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30年代开始从事语
文教育工作。
他在自己的第一本语文教材《萌芽》中提倡“写作为
教材”的理念,成为了中国写作教育的开创者。
他提倡以写作为最
主要的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他认为:“语文是写作教学,写作是语
文教学”。
这个观点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氏教材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的写作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帮助了学生提
高了语文水平,也开拓了新的教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思
考和写作。
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贡献是他的文化研究。
他在文学、语言、
历史、美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和贡献,尤其是《文化漫谈》一书,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影响至今。
叶圣陶先生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声乐家,他的嗓音柔美温暖,
深受人们喜爱。
1949年,他应邀到苏联访问,一踏上莫斯科的土地
便开始,当场就让苏联人惊艳。
之后,他还在莫斯科举行了独唱音乐会,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在1981年逝世,享年77岁。
他的生平是由勤奋刻苦和创新精神构成的历程。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帮助了学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感谢叶圣陶先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载史册。
叶圣陶教育孩子的故事

叶圣陶教育孩子的故事
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去,
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他到办公室去一下。
男孩惶恐不安地往叶老师的办公室走去,而
叶圣陶自己在后面做了一会儿停留。
当叶圣陶跨进办公室,男孩已低着头做好了接受一番“口水轰炸”教育的准备。
这时,叶老师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摸出一粒糖递至男孩跟前。
男孩迟疑地抬起头,一头雾水,而叶老师亲切地笑了,说:“这颗糖是奖励你对我的尊重,老师叫你来你就来了,所以我要奖励你!”紧接着,叶圣陶又从兜里掏出第二粒糖,说:“这颗糖是奖励你什么?”男孩困惑地摇摇头,叶圣陶继续说:“是奖励你有正义感。
刚
才我调查过了,你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别的女孩子才对他举起砖头的……”这次,男孩害
羞了,说:“老师,即使他欺负别人我也不该用砖头砸他,那多危险呀!”叶圣陶咪咪笑了,又从兜里掏出第三颗糖:“你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好孩子蹦蹦跳跳地走了,
快乐的手心攥着三颗甜蜜的糖。
叶圣陶:写童话的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改革思想

第 一本 诗刊 《 》 诗 。他发表 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 运的作 品 ,出版了童话集 《 稻草人 》以及小说集 《 隔膜 》
《 火灾 》等 。 12 9 3年 ,叶圣陶进入商务 印书馆 ,开始从事编辑 出版工作 ,并主编 《 小说月报 》等杂志 ,同时继续 文学创作 ,发 表 了长篇 小说 《 倪焕之 》和 大量短篇 小说 。1 3 9 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主办 的 《 中学生 》杂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最
资料 来 源 :叶 圣 陶研 究 会
24
《 海教育 》、门州
【 教育思想 】
叶 圣 陶 的教 育改 革 思 想
文 / 红 卫 耿
从 某 种 意 义上 可 以说 ,叶 圣 陶 教 育 思 想 是 “ O世 纪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的 一 2 的 教 育 思 想和 实 践 活 动 , 于 2 世 纪 对 1
少 文 学作 品 ,从 不 同 角 度揭 露 了 旧社 会 的黑 暗和 人 民生 活 的 悲惨 ,歌 颂 了在 民族 解 放 斗 争 中坚 强 不 屈 的 普 通 群 众 。在
四川他 还 发 起 成 立 “ 艺 界抗 敌 后 援 会 ” 文 ,支 援 抗 日前 线 的将 士 。 抗 战 胜 利 后 ,他 积 极 参加 反 对 国 民 党 政府 压 制 民主 、 贡献和实践 】
叶圣 陶先生从 事教 育工作 近 8 0个 春 秋 ,他 的基 础 教 育 思 想 、语 文 教 育
思 想 是 中 国教 育 理 论 宝 库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他 还 是 人 民教 育 出 版 社 的创
始人 。
叶 圣 陶 先 生 的 一 生 是 唤 醒 民 众 、 育 民众 的一 生 , 集 作 家和 教 育 工作 者 教 他 于 一 身 , 的笔 触 深 入 至 旧 中国 一 线 教 育 工作 者 的 内 心 世 界 , 以 实际 行 动 参 他 他
叶圣陶的人物故事600字

叶圣陶的人物故事600字叶圣陶,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人物故事始于他的童年。
叶圣陶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村庄里。
他的父母是农民,家境贫寒。
幼年的叶圣陶酷爱读书,但家里的经济条件无法提供他上学的机会。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自己刻苦学习,通过借书、向老师请教来获取知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叶圣陶遇到了一位善良的教师。
这位教师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渴望求知的心,决定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
他找到了一所村庄小学,让叶圣陶在那里免费读书。
正是这位教师的帮助,为叶圣陶打开了通向知识的大门。
他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自己对于教育的渴望。
从那以后,叶圣陶立志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教育梦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叶圣陶决定考入上海的一所师范学校。
然而,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他需要面对众多优秀的考生。
尽管如此,叶圣陶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准备考试。
最终,他成功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开始了他的教育学习之旅。
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毕业后,叶圣陶没有选择去城市里的大学任教,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办了一所农村小学。
他深知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为了一所充满活力和温暖的教育园地。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倡自主学习和实践实验。
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孩子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叶圣陶的人物故事充分展示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并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知识,努力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命运。
叶圣陶对于教育的发展七年级作文

叶圣陶对于教育的发展七年级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他可是一位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大人物呢!
他还觉得,学习不能只靠死记硬背。
比如说,我们学语文,不能只是背课文,还要理解课文里的意思,感受文字的美。
就像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要能明白故事里讲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还告诉老师们,要关心每一个同学,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来教我们。
比如说,有的同学画画好,老师就可以多鼓励他参加画画比赛;有的同学唱歌好听,老师就多给他上台表演的机会。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叶圣陶爷爷和教育的故事。
叶圣陶爷爷认为,教育就像种树,要给小树苗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土壤,让它们慢慢长大。
我们就是那些小树苗,老师和家长就是照顾我们的人。
比如说,我们上体育课,老师不光让我们跑步、跳绳,还教我们怎么团队合作玩游戏。
这就像叶圣陶爷爷说的,要全面发展,不光学习好,身体也要棒,还要懂得和小伙伴一起玩。
叶圣陶爷爷的教育理念,就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成长的路。
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聪明、更快乐!。
关于叶圣陶的有趣小故事

关于叶圣陶的有趣小故事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翻译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深受人们的敬仰。
除了他的学术成就外,他还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
故事一:墙上的画作在叶圣陶年轻时,他曾在一座城市的中学任教。
有一天,他发现学校的教室外墙上涂满了各种涂鸦和乱七八糟的字迹,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
于是,他找到了学生们,提出一个提议:如果学生们能够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地绘制一副壁画,画满整面墙壁,他们就免除作文作业。
这个提议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大家纷纷报名参与。
最终,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出现在学校的墙上,而学生们也没有再把墙刷得乱七八糟。
故事二:爱心奖励有一次,叶圣陶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学生贪玩,注意力不集中。
为了帮助这位学生提高学习动力,他想到了一种特别的方法。
他规定,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就可以得到一枚小红花,当他们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可以兑换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个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那位贪玩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讲,其他学生也都争相发言,希望能够赢得一枚小红花。
故事三:鼓励创造力叶圣陶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经常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有一次,他让学生们找出自然界中的事物,然后进行观察与分类。
一位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他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奇特的形状。
这位学生非常激动,跑回家告诉妈妈。
妈妈笑着说:“你发现的那些都是云朵。
”学生惊讶地问:“那为什么老师不告诉我?”妈妈微笑着回答道:“你可以从云朵中找到你自己的世界,你的老师想让你自己去探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叶圣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与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故事四:生活中的真诚叶圣陶一直以真诚与善良的为人而著名。
在他任教的某一天,他突然生病了,无法上课。
他的学生们非常担心,纷纷送来水果和祝福。
叶圣陶十分感激,他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在信封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封信并没有地址,只是写着“给那位帮助了我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叶圣陶(1895-1988),字夫谦,号稚史,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名人之一。
叶圣陶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人生经历,更是一部中国现代教育史的写照。
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勤奋好学,深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熏陶,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
他曾经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学习,深造自己的学识,为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反对教条主义和机械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先生还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学的精髓。
他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深受读者喜爱。
叶圣陶先生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成为他们奋斗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教育理念,传承他的教育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叶圣陶先生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教育的故事
导读:关于叶圣陶教育的故事
一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
后来,经过努力,叶至善考入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
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刚进中学就留级,叶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难过得哭了。
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他的学习,她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
他知道儿子不愿意死记硬背,特别是国文和英语,考试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考试不及格情有可原。
从和儿子的对话中,他感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
因此,他并不责备孩子,只是说,不要哭,换个学校吧。
于是他让叶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
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习题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
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兴趣了。
孩子的兴趣广了,叶圣陶很高兴,鼓励孩子说:“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
这‘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
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还在社会生活中。
”
二
叶圣陶喜欢看书,各种内容的书都看。
孩子们可以随便到书架上拿书,只要自己愿意就行。
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小至善,借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这个在小学和中学留过四次级的孩子最后取得了成功。
教育并不是为了分数,只要能培养能力,分数低也没关系。
我们教育孩子,为了使孩子有学习的动力。
帮助孩子树立了他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即使孩子达不到当初设立的目标,也不要气馁,目标可以不断调整,退一步想,孩子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
已经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这已经够了。
三
叶老有二儿一女:至善、至美、至诚。
50年代后期,其子叶至诚与方之、高晓声等文学青年创办了文学杂志《探求者》,结果被错误批判,在人生之路上遭受不小的挫折。
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做人的真诚,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应
该说与其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叶至诚在谈到这段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品格的形成,是与父亲的教诲和培养分不开的。
父亲分别给我们子女起名至善、至美、至诚,就是希望我们子女具备完美的人格。
父亲教导我们为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但为文必先为人。
”叶老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介绍小时候父亲是怎样教授他作文时,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
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
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
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
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
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
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叶老在指导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才,自觉成长,而不是强制、苛求。
不教中有教,集中体现在叶老精心为子女修改文章上。
叶至善在兄妹合集《花萼》出版时的`《自序》中,记叙了当时的情景:“吃
罢晚饭,碗筷收拾过,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
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
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
每改完一段,父亲朗诵一遍,
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
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
”叶至诚也描写过父子们一起改文章的情景:“父亲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我们一起来说。
你也想,我也想,父亲也想,一会儿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
经过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三个孩子,一起跟父亲学写作,仿佛在进行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暗自憋着劲要超过其他人,多“吃”父亲的红圈。
请看,这是一种多好的学习氛围,其中有指导,有点拨,有热烈讨论,有激烈竞赛。
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个个成才,确实得益于叶老的“不教”。
四
叶老重言教更重身教,其身教影响和示范对子女来说更全面、更深刻、更耐久、更具魅力。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亦庄亦谐、庄谐结合的笔法,平实朴素、凝炼精粹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构成了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个性。
叶圣陶“一直留意语言”,他的语言有一种不雕凿、不做作的朴素美。
他很少用浓艳富丽、华而不实的词藻语汇,他的作品中很难发现冗长拗口、曲里拐弯的欧化句子。
他特别讲究锤字炼句,讲究以少胜多、一语传神,自称有“斟酌字句的癖习”。
叶老以身示范的艺术追求和人格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孩子的兴趣广了,叶圣陶很高兴,鼓励孩子说:“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
这‘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
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还在社会生活中。
”
五
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
只要关系儿女个人的事,他总是给他们以极大的自主权;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则一定要管。
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使他们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譬如,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
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又如,冬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就在背后:“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儿子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儿女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现收在初中语文第五册中)。
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指出“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
【关于叶圣陶教育的故事】
1.叶圣陶关于教育的名言
2.叶圣陶的故事
3.叶圣陶教育名言
4.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
5.叶圣陶教育箴言摘抄
6.关于名人教育的故事
7.古代关于教育的故事
8.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
上文是关于叶圣陶教育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