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报告

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报告

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我对发酵工程领域充满好奇,并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及应用。

此次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旨在让我们掌握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发酵设备的使用,以及提高我们在发酵工程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发酵工程理论课程学习,掌握了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设备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过程中的参数调控、生产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发酵工程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亲身参与了发酵实验和生产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实验室发酵实验:我们学习了酵母细胞的活化、培养、繁殖等过程,掌握了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2)生产车间实习:我们参观了啤酒、酱油、醋等传统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了现代化发酵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完成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设备的操作方法;(2)学会了实验室发酵实验的操作技巧,并完成了相关实验报告;(3)了解了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参与了部分生产操作,并撰写了实习日志。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发酵工程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我认识到,发酵工程不仅仅是实验室研究,更是实打实的生产实践。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发酵条件、设备性能、生产成本等多个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发酵生产。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发酵工程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此次发酵工程教学实习,让我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发酵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发酵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发酵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收稿日期:2018-03-1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生物工程培养模式改革专业项目(GM201418);大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将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专业技术性学科。

该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化工原理和工程等多种理论。

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许多学科,特别是最为密切的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研究方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这对生物工程的本科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发酵工程这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将更高。

针对目前不少学生上发酵工程课“听得懂、理不清、记不牢、用不上”的现状,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改革。

一、案例教学的提出与发展“案例教学”的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在中国的《学记》中就有“罕譬而喻”的记载,但“案例教学法”这个概念在1870年前后才由哈佛大学法学院C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首次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2]。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锻炼学生能力的方法。

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案例教学法”创造了新的课堂形式,让以前被动接收的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合作、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发酵工程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生物工程四大支柱之一的核心课程,它既包含菌种选育、代谢调控、发酵工艺优化控制、发酵动力学等理论知识,又涉及工业培养基原料处理、染菌防治与处理等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知识,是将传统的发酵技术工程化[3]。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的研究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对发酵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菌种的培养和优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菌种的选择和培养过程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菌种的筛选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我们可以选择到合适的菌种,并使其生长状况良好,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还进行了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的研究。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的控制,我们可以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的合成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变量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是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关键。

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细胞代谢产物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代谢特点和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和代谢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来调节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提高发酵效率。

最后,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发酵产物的组成、含量、纯度等指标的分析和测定,我们可以评估发酵过程的效果和产物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组成和含量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好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和选择合适的菌种,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发酵产物。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探索调节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方法。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燕卫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1期燕卫东(赤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根据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的战略方针,结合生产实践对微生物发酵工程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处理,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评定办法等进行多方位改革尝试,现在对探索和实践做出总结与大家交流.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改革;内容调整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1-0194-031 微生物发酵课程的自然信息与改革背景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又称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生物科学专业选修课程,学时数为36学时.微生物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主要内容之一(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或深造构建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微生物发酵工程本世纪刚刚在我国开始进入研究领域,陆续在一些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开设该课程,但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一套权威的教材,并且,市面上相应的书籍也很少.因此,本人根据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的战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生产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处理,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评定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尝试,现在对探究做出总结与大家交流.2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内容调整和要求微生物发酵工程教材目前出版的种类不多,只有5种,本人通过分析对比,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艳所著《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曹军卫所著《微生物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余龙江所著《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知识体系上比较全面完整.但是,李艳所著《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内容杂而多,里面很多章节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内容,在教学上是一种重复;曹军卫所著《微生物工程》内容杂而乱,缺乏条理和系统;而余龙江所著《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内容简明调理性强,而且知识系统.因此,本人最终选择了余龙江所著《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一书作为教学参考教材,其余作为辅助资料,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按照发酵工业的流程和特点进行优化内容,最终确定下列十一章作为教学重点知识体系讲解.第一章概论要求学生掌握发酵工程概念,发酵工程的特点;理解发酵工程的一般流程;了解微生物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微生物工业的特点及其范围、国内外微生物工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向.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要求学生掌握发酵工业菌种的类型、应具备的特点,菌种分离的步骤、选择性培养的概念和原理、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理解菌种、菌株、菌种衰退的概念.了解工业发酵菌种的类型和菌种改良的进展.具有从自然界分离菌种和保藏菌种的能力.第三章发酵工业培养基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生长因子、前体、理论转化率、实际转化率的概念,掌握培养基的原材料、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工业发酵培养基配置原则;理解工业发酵培养基配置原则(要求),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特点,培养基设计的一般步骤;了解常见天然原料和国内外培养基设计进展.培育设计发酵培养基的能力.第四章发酵工业种子的制备要求学生掌握种子扩大培养的概念、一般步骤、种子罐级数、接种量、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及措施、发酵剂;理解种子具备的条件、种龄、发酵剂的特点;了解种子制备的过程、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质量控制措施,了解发酵剂的特点.具备种子扩大培养的能力.第五章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灭菌、消毒、除菌概念,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理解培养基的分批灭菌法及连续灭菌法,空气除菌;了解对数残留定律、过滤器的除菌机理及深层通风发酵法常采用的过滤除菌法了解灭菌技术的新进展.培育无菌操作能力.第六章发酵设备要求学生掌握通用式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及发酵罐的部分部件功能;理解发酵罐的类型及特点;了解自吸式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的特点,了解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七章发酵动力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发酵的主要方式,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特点,主要动力学参数和Monod方程要点.理解有关动力学模型;了解连续发酵的动力学.第八章发酵过程控制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需氧与溶氧的控制;掌握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二氧化碳、泡沫和补料等因素对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理解影响氧传递速度的主要因素;了解传质理论、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和溶解氧的测定和控制方法,了解发酵终点监测与控制,了解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培育发酵过程各种参数的控制操作能力.第九章发酵污染及其防治要求学生掌握无菌技术的方法、染菌的危害、染菌的异常现象、染菌的原因和分析、染菌的检查方法、防治染菌的措施;理解染菌对发酵影响;了解染菌的挽救与处理.具备染菌检查和分析的能力,具有查找染菌原因的能力.第十章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破碎、萃取、结晶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发酵产物的提取、精制及发酵醪液的预处理方法;理解沉淀法、细胞破碎方法、吸附法、浓缩法、膜分离、萃取法、色谱法、结晶法、干燥法和蒸馏法提取与精制发酵产物;了解离子交换法的原理和方法.第十一章发酵产品生产举例(酸奶、葡萄酒、气泡酒、乙醇、啤酒、味精、柠檬酸、青霉素、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要求学生熟悉谷氨酸(味精)、乙醇、柠檬酸、酸乳、葡萄酒、气泡酒、啤酒、青霉素等产品的发酵过程;了解酱油和酱制品的发酵过程,了解食醋的发酵过程.这十一章内容完全满足发酵工业生产实践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而且具有通用性、实用性、系统性,第十一章发酵产品生产举例在几种教材中是没有的,一般是食品发酵专业所开的独立专业课程内容.本人考虑到在学生学完微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后,应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进行消化,酸奶、葡萄酒、气泡酒、乙醇、啤酒、味精、柠檬酸、青霉素、维生素C等产品,目前是内蒙古地区大型发酵企业的主要发酵产品,可以为学生到这些企业工作奠定基础.3 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本课程开展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等多方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根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并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最佳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当今生物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而分配的课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在有限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收到一定的效果,对教师压力很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压缩教学内容和课时数的同时,更多的考虑讲授的内容和质量.因此,要将原来多而杂的内容,整理成少而精的知识,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计划内容.本人认真大量研读、整理归纳,不断提高和创新改进,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结构简明、重点突出、内容先进、形象化、具体化多媒体软件脚本.教师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洁,启迪学生的多方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再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指点,使学生对感性知识加深了理性认识.同时,使微生物发酵工程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本课程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教学中精选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多媒体选取发酵实例,理论紧密联系发酵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讲授内容.在讲授方式上,摒弃“满堂灌”的作法,方法上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针对一些问题采用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增强学生自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意识.本课程没有开设实验课,因此,本人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如菌种筛选,以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全部过程讲解;菌种改良,以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改良加以授课;培养基围绕内蒙古乃至赤峰地区的原料进行设计.产品提取,以赤峰制药厂生产土霉素提取过程为例,氨基酸提取,以内蒙古生物科技公司发酵生产味精(谷氨酸)提取过程为例介绍.选用的图片大多是微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轻工、农业、医药、保健、畜牧业、纺织、能源、石油开采、环保等众多方面的应用密切相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健,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做到图文并茂,动画显示,重点的内容标注关键词或用红字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对内容的把握.课堂上看到学生乏味时,本人通过讲小笑话,或表演小魔术来吸引学生和活跃气氛;在课程进行到中间时,带领学生到赤峰制药厂抗生素发酵生产车间现场考察参观学习等,学生客观上对发酵生产各个环节有了比较真实的认识.4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考核是考察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是树立良好的学风,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的考核改革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科学确定考试内容.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试题所涉面宽,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相结合为主.(2)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方法除了期末闭卷考试外,还结合作业、出勤、学习态度等综合考核,此外,课堂小测验、笔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3)建立科学评分制.采用综合的、灵活的、相对的评分办法,使成绩评定综合化,把期末考试、平时测验、学习纪律、课堂提问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这些措施普遍为学生所接受,对促进学习取得良好效果.(4)撰写小论文.如:以氨基酸代谢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突变菌株对末端代谢产物的结构类似物具有抗性;举例说明如可实现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求多的多的产物;设计一个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实验方案;如果纤维素酶的合成是受反馈阻遏作用的控制,根据这一调控机制设计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方案等等为题,让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资料查找、内容整理、总结概括等环节,可以扎实的把握有关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某一主题的理解.5 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本课程需要有实验课作为补充,没有条件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设备还需进一步补充和更新.目前补充和更新计划已经完成,待学校资金到位后即可解决.实验室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料室建设差距较大.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资料还很匮乏.需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教学.6 课程的建设目标从我校人才培养战略和学分制教学的需要出发,以选用高水平的教材为基础,补充和完善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设计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建设为突破口,根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一整套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学与考核体系,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院校该课程建设的先进水平.努力将该课程逐步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团结协作的教学队伍.开设实验,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和提高实验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拓宽实践性教学环节思路,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使各种教学资料上网开放.。

发酵工程的实践报告(2篇)

发酵工程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生产出各种生物产品的高新技术。

近年来,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我们开展了本次实践报告。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设备的操作;2. 掌握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测定和调控方法;3.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发酵工程的认识。

三、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生所需的产品。

发酵过程包括菌种选育、种子扩大培养、发酵生产、分离纯化等环节。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葡萄糖、酵母粉、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琼脂等;2. 实验仪器:发酵罐、温度计、pH计、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

五、实验步骤1. 菌种选育:从菌种库中选取一株酵母菌,进行纯化培养;2. 种子扩大培养: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3. 发酵生产:将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控制发酵条件,进行发酵生产;4.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H、温度、溶氧、生物量等参数,及时调整发酵条件;5.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标产物。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选育:经过纯化培养,成功获得一株酵母菌,其发酵性能良好;2. 种子扩大培养:扩大培养过程中,菌种生长旺盛,生物量达到预期值;3. 发酵生产: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液pH、温度、溶氧等参数均达到最佳状态,生物量达到较高水平;4. 发酵过程监测: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发酵条件,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5.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标产物。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了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测定和调控技巧。

“发酵与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酵与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酵与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发酵与酶工程是指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生物技术。

随着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视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发酵与酶工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酵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含有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的科学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数学、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机械设备等理论。

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笔者在近年来对如何提高“发酵与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从“发酵与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及实验教学等方面论述笔者的实践成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1.结合学生的基础,优化课程内容“发酵与酶工程”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目前在国内,该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与调整。

在分析发酵工程与酶工程的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将“发酵与酶工程”课程定位在重点讲授产品生产的共性单元工艺知识上,突出“宽口径、强基础”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涉及的单元操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典型发酵产品、酶制剂生产方法及过程控制。

2.结合生产实际,突出课程教学重点,避免重复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从学生熟悉的典型发酵产品、酶制剂产品展开,结合生产实际,以发酵产品和酶制剂产品的生产工艺为主线,重点讲授发酵产品和酶制剂产品生产的共性单元工艺知识,在章节顺序上按照工业发酵生产的操作先后顺序编排:育种、工业培养基、灭菌技术、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工艺控制、发酵过程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放大;在酶工程教学方面,设置了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酶制剂的应用概况。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识 。
1 . 调整课程体系。微生物发酵工程涉及生物工业的许 多领域 , 如酶制剂 、 有机酸 、 氨基酸、 抗生素等相关工业 。 在
这些领域 中, 各 种工业产品的具体 的生产工艺 , 包括发酵 工程上游技术的菌种选育 、 中游技术 的发酵过程工艺控制 及下游技术的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 但 其基本生产模式相同 、 理论基础相同l 1 l 。 因此我们选择发酵 行业中有代表性 的产品进行讲解 , 而对于其他产品的生产 工艺 , 学生可通过查 阅相关资料进行 自学 , 这样可收到很 好 的学习效果 ,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 自学的能力。 2 . 选择优秀教材和参考用书。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与学 的桥梁 , 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选择具有系 统、 完整 的知识体系和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成就的优 秀教 材,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圈 。根据教学要求 , 我们选用了 2 0 0 7 年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李艳主编 的《 发酵工程原理与 技术》 , 该教材 系统地介绍了发酵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 , 学 生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 便能轻松掌握发酵工程的相关领 域及发酵工业 的整个生产过程。 由于不 同的教材侧重点不 同、 章节顺序安排不 同、 风格不同 , 因此 , 我们除指定教材 参考用书外 , 还为学生推荐了其他参考用书及相关专业网 站, 如曹军卫主编的《 微生物工程》 (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7 年) , 徐岩主编的《 发 酵工程》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 0 1 1 年) , 陈坚 主编的《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 0 1 2 年) 等, 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自行选择 , 这样 可 以拓宽学生在发酵工程领域 的视野 , 收教学改革探索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

发酵工程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2.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运用.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收集发酵工程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自学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课程研究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结协助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发酵工程的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的科学-社会-技术(sts)的观点。

二.二.重点、落实方案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落实方案1、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得出发酵工程概念。

2、可以通过参观、走访学校周围的现代化发酵工业企业,使学生对发酵工程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难点、突破策略难点发酵过程中,如何在较长时间内保证菌种的生长和代谢的正常进行?突破策略1、采用问题解决的策略。

2、分析环境因素间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具准备自制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发酵工程生产产品流程简图等投影片、自制“发酵工程”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

2、参观。

3、学生应该参加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去。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课1、教学目标达成2、教学目标巩固3、结课课后反思发酵工程的实例,概念与内容部分,教材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讲述发酵工程的一个实例-谷氨酸发酵,教材中发酵工厂生产车间实物图.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学习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直观上的启示;接着,在前面的基础上总结了发酵工程的一般概念;然后,从生物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着重讲述了发酵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选育.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与提纯等一般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l 2卷 第 3期
2 0年 6月 01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a g h n o r a f Hu n s a Unv r i ie s t y
Vo .2 NO. 11 . 3
J n2 0 u .01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李丰 伯 , 建辉 吴
( 山学 院 生 命 与 环境 科 学 学院 , 黄 安徽 黄 山 2 5 4 ) 4 0 1

要 : 酵 工程是食 品 工程 的 专业基 础课 , 整个 专业教 学 中有 着举 足轻 重的 意义 。针 对 目前在 食品 发 在
专 业发 酵 工程课 程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 过 优化 课程 内容 体 系来为 学 生构 建 完整 的知 识 体 系 , 进 实验 内 通 改
容 方式 来 增加 综合 探 究性 实验 , 索产 学研 的新 模 式 以及 培 养 学 生课 程 设 计 的创 新 思 维等 , 高 了课 程 的 探 提
1 适 应科技 发展 。 . 2 优化 内容 方 法
其 相 关 专 业 。而 发 酵 工程 作 为 食 品 工程 的核 心课
程. 有着 专 业 理 论 涉 及 面 广 、 识性 和 实 践性 强等 知
诸 多特点 , 是整 个教 学 工作 中 的重点 。近 几年 来 , 从
学校 发 展 的实 际 出发 , 我们 在发 酵工 程教 学 中进 行 了 积极 的 探索 , 教 学模 式 及 方 法 上进行 了一 些 创 在
新。 1 课 程 内容及体 系的优 化改 革
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 体 系是 人 才 培 养 的基 础 , 教 是
生物 科技 日新 月异 , 样 在教 学 中紧跟 科 技发 怎 展 趋 势 。 养 出符合 社 会 需求 的人 才一 直 是各 高 校 培
学 改 革 的核 心和 关键 。【 结合 以往发 酵 工程 在 生 1 ] 在
程 中的 应用 。在 多 媒体 教 学 过程 中 , 过 图 片及 录 通
作者简介 : 李丰 伯 (9 9 , 北 唐 山人 , 山 学 院 生命 与 环 境 科 学学 院 讲 师 , 士 , 究 方 向 为微 生 物及 发 酵 工 程 。 17 -) 河 黄 硕 研
第 3期
李 丰伯 , : 酵 工程课 程 教 学等 学 科 教 学 中 的 经验 , 据 食 品 依
生物 类课程 教学 中经 常思 索 的 问题 。在 发酵 工程 的
教 学 工作 中我们 根 据 应 用型 人 才 的培 养 方 向要 求 ,
工程 专业 的特点 , 制订 出了符 合 食 品 工程 专 业培 养 目标 下的发 酵工程 课 程教 学大 纲及 课程 安排 。 1i 紧跟 社会 需求 , 养实 用人 才 培
.3 . 1 9
像等 形 式介 绍 当前 发酵 工 程 的 发展 , 富 了学 生 的 丰
课 外知 识 , 展 了学 生 的 思路 ,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兴 拓 有
容 , 发 展 的观 点 看 待 各个 实 验 , 用 不仅 要 掌 握 过 程 , 更主 要 的是培 养 学生 的 思维 方式 方法 。每 个实 验题
食 品生产 技 术管 理 、 品质量 控 制 、 品 开发 、 程 食 产 工
设计 等 方面 知 识 , 有食 品保 藏 、 工 和 资 源 综 合 具 加 利 用方 面 基 本能 力 的 实用 型 人 才 。嘲 正是 基 于社 会
收 稿 日期 : 0 0 0 - 6 2 1- 3 0
制 、 酵 染 菌 的防 治 、 发 产物 提 取 、 酵工程 在 食 品 工 发
教 学质量 。
关键 词 : 酵 工程 ; 程 优化 ; 发 课 实践探 索 ; 新 思维培 养 创
中 图分类 号 : 4 . G6 2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4 7 2 1)3 0 3 — 3 1 7 — 4 X(0 00 — 1 8 0
随 着 国民经 济 的 飞速 发 展 , 民群 众 对 食 品 的 人 需 求量 不断 增 加 。 食 品 的品 质 也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对
心 , 论 与实 践 并举 , 理 循环 渐进 , 不断深 入 的教学 方 针 贯穿 于 教学 工 作 始终 。 方 向 上为 具体 的教 学提 在 供 了指 导 。并 由专 业老师 在学 期开 始给学 生进 行发 酵 工程 课 程 的讲 座 。 学 生了 解 自己的培 养 方 向 是 使 什 么 , 要学 些 什么 , 习的 重点 是 什么 , 怎 样学 将 学 该 习等等 。教 师 知其所 教 , 学生 知其 所学 , 与 学紧 密 教 结合 , 既提 高 了课 程 的教 学 质量 ,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又 学 习兴 趣 , 总 的方面 解决 了教 与学 的矛 盾 。 从
对 食 品 实 用 型 人 才 的 需 求 及 我 院 的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方针 , 们 制定 了理 论 知 识 丰 富 、 用性 强 的发 我 实
求 。各 类食 品企业 对高 素 质实 用型 人 才的需 求量 日
益增加 。国内有近 2 0所 高校都 开 设了 食品 工程及 0
酵 工程 教学大 纲 及课程 安排 。并把 以能 力培 养为 中
趣 , 高教 学 质量 。同 时对课 本 内容 进行 适 当扩 充 , 提
在食 品行 业 未 来发 展 中 , 要 一大 批 拥 有从 事 需
结合 当前 生物技 术 发 展趋 势 , 用 了近 几 年 出版 的 选 课 程 内容 比较 新 。实践 性 比较 强 的教 材 及 实 验 指 导 。并按 照发 酵 生产工 艺及 流程对 课程 章节 进行 重 新编排为 : 绪论 、 酵 机 制 、 发 发酵 设 备 、 酵 动 力学 、 发 培 养基 、 菌 与 无 菌 空气 的 制 备 、 酵 过 程 工 艺 控 灭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